Ⅰ 常見的物理降溫方法有哪些
一、冷敷法
冷敷能減輕局部充血或出血,也可減輕疼痛,制止炎症擴散,降低體溫。
冰枕冷敷:適用於發燒頭痛。
注意:冰枕不要觸及肩膀以下部位,寶寶用冰枕時如感到過冷,用墊毛巾等方法來調節。
如果沒有冰袋,用厚一些的塑料袋也行,裝完冰後如果過冷,可以用毛巾包裹,但時間一長毛巾會變熱,失去治療作用,所以要勤換。
二、酒精擦浴
酒精可以擴張血管,蒸發時可以帶走大量熱量,寶寶發燒時可以以此來幫助降溫。准備75%的酒精100毫升,加等量溫水並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之間。水溫不能過冷因為可能會導致肌肉收縮,導致體溫再度回升。擦浴時,用寶寶的毛巾式活手帕蘸取配好的酒精液,可先從一側頸部開始,從上往下沿臂部外側擦到手背,再從腋下上臂內側往下擦到手掌,擦完一側用相同的方法擦另一側。擦下半身時要從大腿的外側擦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著大腿內側擦至足心。酒精擦浴時最好用點力氣,擦到寶寶皮膚發紅為止。注意寶寶的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的反應。並且新生兒不適用於這種方法。
三、洗溫水澡
用溫水洗澡可以幫助寶寶快速散熱。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很好,就可以多洗洗澡,水溫要控制在27~37攝氏度之間。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否則會導致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引起缺血缺氧,使病情加重。
四、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緩解寶寶不適。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妙處在於能夠幫助寶寶降溫。泡腳要用足盆或者小桶,倒入2/3盆水,水溫要維持在40攝氏度左右,以寶寶能適應為准。泡腳時媽媽輕輕搓搓寶寶的腳丫,這樣既能讓血管擴張,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5
五、降溫貼的使用方法
寶寶突然發燒,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可以使用降溫貼。
寶寶出牙時常出現低燒或發熱的情況,此時貼於臉部牙床位置能舒緩不適感。
寶寶運動後皮膚發熱或小腿過於勞累,肌肉酸疼,用它來冷敷,可以減輕疲勞,緩解酸痛症狀。
有扭傷、夾傷、碰撞等不出血的外傷時,用它來冷敷,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消除瘀血、紅腫等症狀。
Ⅱ 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冰袋和冰囊降溫法、冰帽降溫法、溫水擦浴、乙醇擦浴、灌腸降溫法。其中,冰袋、溫水、酒精塗抹這三種方法最常用。
拓展資料
1.冷水擦拭。冷敷具體方法:用毛巾沾冷水,適當擰干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也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或將熱水袋中灌入冷水或放入碎冰塊,墊上一層布後敷用,小冰袋可放在腋根部。擦拭的部位:用溫濕毛巾擦拭患者的額頭、腋下和四肢等部位,這些血管分布比較多,血液循環快,血管表淺,容易散熱。不能擦拭的部位:前胸、後頸、腳心、腹部等,這些部位對冷刺激較敏感,不宜擦拭,以免引起心率減慢、腹瀉等不良反應,特別是寶寶更不應擦拭以上部位。
注意:採用冷敷法時,要檢查冰袋是否漏水,在冷敷過程中應該定時更換袋中的冷水。水溫控制在27~37℃。因為水溫太高會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導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而水溫太低則可能因受涼而加重病情。
2.酒精擦拭。擦拭方法:用毛巾沾酒精擦拭病人(成年人)頸部、腋窩、腹股溝、四肢等處,使皮膚血管擴張而加速散熱。因酒精揮發快,能很快帶走皮膚上的熱量,達到降溫目的。酒精配製:可用25%~50%的酒精作擦浴。酒精配製可用95%酒精100毫升,加水200毫升,混勻即可應用。無酒精時可用白酒加一半冷開水混合作擦浴之用。
注意事項:酒精濃度不宜過高,否則酒精揮發過快,皮膚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應隨時給病人蓋好被子,擦浴後半小時左右再測試體溫,若體溫不降應去看醫生。
不能擦拭的部位:應當避開擦拭患者的枕後、耳廓、心前區、腹部、陰囊及足底部位,以防引起不良反應。
冰袋冷敷。冰袋冷敷可以用於大血管經過的地方,不宜冰敷在耳後、頸後、足底、胸部、腹部與下陰部。可以到葯店購買退熱貼,使用前要放冰箱冷凍效果更好,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可以反復使用。也可以家庭自製冰袋:用一次性醫用硅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櫃,凍成固體後取用。如果覺得冰塊太冰的話,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狀態就取出,包上毛巾使用。
Ⅲ 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溫濕敷用溫水敷也能幫助散熱,操作起來很簡單——具體做法1.准備好溫水,熱水溫度在30℃左右;2.將寶寶的衣服解開,毛巾打濕,用溫水毛巾上下搓揉寶寶的身體。3.10—15分鍾換一次毛巾。方法二:冰敷主要通過放在全身大血管處的冰與流動的血液進行熱交換傳導。同時它可以降低腦細胞耗氧量,延緩腦細胞損傷,並且有利於軀體微循環。具體做法1.在塑料袋內裝入剛從冰箱取出的自製冰塊,扎緊,套2—3層,防止漏出,然後在外麵包上毛巾即可。2.將冰袋敷在後枕部、前額部或者腋窩下、頸部,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的地方。3.5—10分鍾換一次,直至高熱有所下降為止。Tips:1.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如果寶寶出現哆嗦、發涼、臉色發青或者局部皮膚發紫,要馬上停止使用。2.男寶寶要特別注意,避免將冰袋碰到陰囊部位。3.用做好的冰袋來做冰枕,降溫效果也不錯。方法三:使用退熱貼流行於歐美國家的退熱貼,目前也已成了我國家庭的常備降溫品。孩子發熱時只要在額頭或其他大血管走行部位貼一張,即可達到物理降溫的效果。退熱貼之所以能發揮降溫作用,主要是由於其內含高分子水凝膠,利用物理原理將熱量集中到膠狀物中,再通過水分汽化帶走熱量,對局部降溫來實行輔助退熱。此外,退熱帖中所含的一些天然葯物如薄荷、冰片等也有一定清涼降溫作用。具體做法1.沿缺口撕開包裝袋,取出貼劑,揭開透明膠膜,將凝膠面直接敷貼於額頭或太陽穴,也可敷貼於頸部大椎穴;2.每天1—3次,每貼可持續使用8小時。tips:1.用退熱貼後,如果體溫仍然在38.5℃以上持續不降,還是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2.貼時不要碰到頭發、眉毛、傷口,眼部及皮膚有異常的部位。3.如果使用中或後,皮膚出現異常,應該立即停止使用。
Ⅳ 最好的物理降溫方法是什麼
1、多喝白開水,熱水,靜脈補充體液;
2、溫水擦身,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等;
3、酒精擦拭,反復擦洗腋窩,腹股溝區,肘部,頸胸,後背及手足心等血管豐富的區域,通過蒸發降溫;
4、冰敷,以冰塊或冰水作成冰帽,冰袋,冰枕等冷敷頭部及腋下腹股溝等處,重點降低顱腦部溫度,減少代謝及耗氧,保護大腦,以減少並發症和後遺症。
Ⅳ 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有哪些
物理降溫常用方法有冰袋冷敷、溫水擦浴、酒精擦浴等。
7
適當的散熱,發燒由感冒引起的時候,不能一味追求散熱,必須有一定防止著涼的措施。如果是發熱的話,身上不要過於保溫防止體溫發散不出去。不過如果像冬天首先注意不要再引起感冒。
8
冷敷頭部,其實頭部降溫對身體降溫影響不大,主要是讓人感覺更清醒一點緩解不適,所以前面說的多喝水才是關鍵。將冷水放在冷敷戴中冷敷頭部也是常用的一種措施,如果水過冷有的人也是不舒服的,可以在額頭放一塊毛巾在放冰袋。冷敷建議干敷,過於冰冷其實也不好。
9
如果發燒比較嚴重,或者身體十分不適是必須前往醫院的。而採取一些措施只是為了緩解不適罷了。病情較輕的時候也應該多測量體溫,注意是不是體溫降了,如果久不降必須就醫。
物理降溫簡單易行,家庭或醫院均可廣泛應用,進行物理降溫時應注意如下情況:(1)高熱伴有畏寒的患兒;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病等禁用擦浴.(2)降溫要掌握適度,一般降至38℃左右即可,並注意密切觀察病人,以防降溫過快,過低引起虛脫.(3)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滿意,可適當配合葯物降溫.(4)降溫過程中,掌握好液體出入量,維持好水,電解質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