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環境污染有哪些
一、空氣污染:日常生活釋放的污染大氣的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CO2)主要來自煤、石油和天然氣的燃燒。最大的排放者是火力發電廠、汽車等交通工具。
氯氟烴(CFCS)主要來自使用氟利昂的空調和製冷設備、含氯氟烴的噴霧劑(如摩絲)、甲基氯仿或四氯化碳乾洗劑等。
一氧化碳(CO)主要來自汽車尾氣、燒煤和露天燒垃圾等。
氮氧化物(NOX,包括NO、NO2、NO3)主要來自汽車尾氣和燃煤發電廠。
二氧化硫(SO2)主要來自燃煤發電廠和民用燒煤等。煤灰、煤煙和油煙主要來自在馬路旁架煤爐子的餐飲攤點、烤羊肉串攤、嗆鍋炒菜等。
粉塵主要來自清掃路面和機動車輛的行駛從地上揚起的塵土。
鉛粒主要來自使用含鉛汽油的汽車尾氣。
臭氧(O3 ,又稱作光化學氧化劑)主要來自汽車釋放出的氮氧化物在太陽光照射下與氧氣反應生成。
碳氫化合物主要來自汽車尾氣、油箱泄漏和汽油揮發。
二、水污染:日常生活造成水污染的主要物質的來源:
病原體(病菌和病毒)來源糞便、宰殺雞、魚、鴨、肉的污水等。
死亡有機體來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有機和無機化學品來源浴室和廁所化學清潔劑、室內裝修溶劑、殺蟲劑、地板窗戶和傢具清洗上光劑以及其它葯物等。
磷來源含磷洗衣粉和洗滌劑等。
石油化工洗滌劑來源家庭和餐飲業大量使用的石油化工合成的餐具洗滌靈等。
重金屬(汞、鉛、鎘、鉻、砷等)來源生活垃圾中的裝修廢棄物、電池、油漆、顏料、鼠葯、電子產品和化妝品等。
三、生活垃圾污染:現代生活垃圾中主要的污染物有:
1、塑料來源於商場、市場上大量使用的塑料袋,商品的塑料包裝,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飯盒,塑料餐具和杯盤,電器包裝發泡填塞物,塑料瓶,冷飲皮,餐館用的一次性塑料桌布等等。塑料垃圾難以分解,它的降解時間需要一至兩百年。
它的長期堆放給鼠類、蚊蠅提供了繁殖的場所,既威脅人類的健康,又影響市容面貌;焚燒處理塑料垃圾會釋放出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其中二惡英(Dioxin)對動物毒性極大,即便在很小量的情況下,二惡英也能使鳥和魚類出現畸型和死亡,二惡英對人體的傷害表現為:使人消瘦、肝功紊亂、神經損傷、發生癌症等。
2、電池
電池含鈕扣電池、普通鋅錳電池、充電電池、普通鹼性電池和汽車鉛電池等。鈕扣電池、普通鋅錳干電池和鹼性電池含有汞。當其廢棄在自然界里,汞就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另外,汽車廢電池中的酸和重金屬鉛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
3、剩餐
剩餐主要來源於餐飲業,吃盒飯的流動人口和上班族。剩餐提供的營養還促使垃圾中的細菌大量繁殖,產生對人畜有毒的氨氣和硫化氫氣體,也可促進垃圾中沼氣的產生,埋下發生垃圾爆炸的隱患。
4、油漆、粘合劑、顏料
來源於建築、家庭裝修後的廢棄物。含有有機溶劑的油漆和粘合劑類垃圾具有危險的毒性。它因揮發性高,易被人體吸入。可引起頭痛、過敏甚至昏迷,或致癌。較為常見的會使人的神經、消化、血液循環和泌尿系統受傷害。
5、廢紙張、易拉罐和玻璃瓶來源於辦公室、學校、寫字樓、商場、冷飲處、家庭等。
6、醫療垃圾
醫院產生的醫療垃圾除無機垃圾外,還有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手術器具、人體組織等,以及治療用的紗布、脫脂棉等。這些垃圾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等有害物質,容易腐爛發霉,孳生蚊蠅,造成疾病的傳播,還可能存在傳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學污染物及放射性物質等,具有極大的危險性,被視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
(1)環境中的物理污染哪些擴展閱讀
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熱污染。
按屬性分
顯性污染,隱性
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
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
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噪音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放射線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㈡ 環境中的污染包括什麼
環境污染的各種分類:
大氣污染按環境要素分 :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網路:環境污染
http://ke..com/view/71744.htm
㈢ 環境污染有哪些
污染源有天然污染源、大氣污染源、人為污染源、工業污染源等。
污染源是指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發生源,通常指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裝置或人體。
任何以不適當的濃度,數量,速度,形態和途徑進入環境系統並對環境產生污染或破壞的物質或能量,統稱為污染物。
環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2)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臟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
(5)礦山廢水、廢渣。
(6)機器噪音,電磁輻射,二氧化碳污染。
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狀污染物、酸雨。
㈣ 有哪些物理性污染,各有什麼特點,如何進行防治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環境污染,如:放射性輻射、電磁輻射、雜訊、光污染等。
物理性污染特點:
懸浮物質污染
懸浮物質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質,包括固體物質和泡沫塑料等。它們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礦、採石、建築、食品加工、造紙等產生的廢物泄入水中或農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懸浮物質影響水體外觀,妨礙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氧氣的溶入,對水生生物不利。
熱污染
來自各種工業過程的冷卻水,若不採取措施,直接排入水體,可能引起水溫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增加等現象,從而危及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長。
雜訊污染
雜訊破壞了自然界原有的寧靜,損傷人們的聽力,損害人們的健康,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強雜訊還能造成建築物的損害,甚至導致生物死亡。雜訊已成為僅次於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交通雜訊
主要指各種機動車輛、飛機、火車、輪船等在行駛過程中的振動和喇叭聲產生的雜訊。它的特點是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對交通幹道兩側以及港口、機場附近的居民影響最大。
工業雜訊
指工廠的機器在運轉時產生的雜訊和建築工地施工時的雜訊。它的特點是具有穩定的雜訊源。在工廠和工地工作的人是直接的受害者,在其附近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社會生活雜訊
主要產生在商業區。另外,娛樂、體育場所,遊行、集會、宣傳等社會活動也會產生雜訊。其他如家用電器的運轉聲,寵物的叫聲,上樓下樓的腳步聲,喧嘩聲,打鬧聲等等,都屬於社會生活雜訊。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主要指人工輻射源造成的污染,如核武器試驗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生產和使用放射性物質的企業排出的核廢料。另外,由於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放射性礦藏的開采,核試驗和核電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醫學、工業、研究等領域的應用,使放射性廢水、廢物顯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對大氣的污染: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後,對人產生的輻射傷害通常有三種方式:①浸沒照射:人體浸沒在有放射性污染的空氣中,全身的皮膚會受到外照射。②吸入照射:吸入有放射性的氣體,會使全身或甲狀腺、肺等器官受到內照射。③沉降照射:指沉積在地面的放射性物質對人產生的照射。如放射性物質放出的γ射線的外照射或通過食物鏈而轉移到人體內產生的內照射。沉降照射的劑量一般比浸沒照射和吸入照射的劑量小,但有害作用持續時間長。
對水體的污染:核試驗的沉降物會造成全球地表水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提高。核企業排放的放射性廢水,以及沖刷放射性污染物的用水,容易造成附近水域的放射性污染。地下水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主要途徑有:放射性廢水直接注入地下含水層、放射性廢水排往地面滲透池、放射性廢物埋入地下等。地下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也可以遷移和擴散到地表水中,造成地表水的污染。放射性物質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影響飲水水質,並且污染水生生物和土壤,又通過食物鏈對人產生內照射。
對土壤的污染:放射性物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污染土壤。如放射性廢水排放到地面上,放射性固體廢物埋藏到地下,核企業發生的放射性排放事故等,都會造成局部地區土壤的嚴重污染。
光污染
可見光污染:可見光污染比較常見的是眩光,例如,汽車夜間行駛時照明用的車頭燈,工廠車間里不合理的照明布置,會使人的視覺瞬間下降。核爆炸時產生的強閃光,可使幾公里范圍內的人的眼睛受到傷害。電焊時產生的強光,如果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也會傷害人的眼睛。長期在強光條件下工作的人(如冶煉、熔燒、吹玻璃等),也會由於強光而使眼睛受到傷害。
污染的防治:
雜訊污染防護
雜訊控制: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通過立法頒布了雜訊控制標准,對飛機和機場的雜訊、城市交通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工廠機器雜訊和社會生活雜訊都制定了嚴格的雜訊控制標准。例如,工廠、工地的雜訊應不超過85分貝~90分貝。居民居住區,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0分貝。
雜訊是一種聲波,雜訊污染是由雜訊源產生,再通過傳播介質對人產生影響的。雜訊控制包括降低雜訊源的雜訊,控制雜訊的傳播途徑和個人防護幾個方面:
(1)聲源控制運轉的機器設備和各種交通運輸工具是主要的雜訊源,控制它們的雜訊有兩條途徑:
一是改進結構,提高各個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質量,採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降低聲源的雜訊發射功率。
二是利用聲波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採用吸聲、隔聲、減振、隔振等技術,以及安裝消聲器等,控制雜訊的輻射。因此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開發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推廣使用低雜訊設備,是控制雜訊污染的長遠戰略。
(2)控制雜訊的傳播途徑主要措施有:
①在城市建設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區規劃,使居住區與雜訊源盡量遠離。
②在車流量大並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幹道兩側,建立隔聲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聲材料和隔聲結構來阻擋雜訊的傳播。
③應用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將傳播中的雜訊聲能轉變為物體的內能等。
(3)個人防護減少在雜訊環境中的暴露時間,在工廠或工地工作的人可以佩帶護耳器(耳塞、耳罩等),以減小雜訊的影響。
放射性污染防護
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主要是控制放射性物質的來源。放射性物質的來源主要是核試驗與核工業(如核電站以及放射性礦物的開采、提煉、儲存、運輸)。
防止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①核電站(包括其他核企業)一般應選址在周圍人口密度較低,氣象和水文條件有利於廢水和廢氣擴散稀釋,以及地震強度較低的地區,以保證在正常運行和出現事故時,居民所受的輻射劑量最低。
②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選型要考慮廢物產生量和運行安全。
③廢氣和廢水需作凈化處理,並嚴格控制放射性元素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含有α射線的廢物和放射強度大的廢物要進行最終處置和永久貯存。
④在核企業周圍和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地區建立監測機構。
光污染防護
光污染的防護:光污染的防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加強對玻璃幕牆和其他反光系數大的裝飾材料的管理,減少其對城市環境的負面影響。改善工廠的照明條件,減少光污染來源。
②對有紅外線和紫外線污染的場所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③個人防護。主要是戴防護眼鏡和防護面罩。
電磁波污染防護
一、保持距離。與電視機的距離應為視屏尺寸乘以6,與微波爐的距離應為2.5~3米,離高壓輸電線0.5萬伏/米以外一般視為安全區。
二、減少接觸。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每工作一小時應休息一刻鍾,而且每周工作最多不超過32小時。
三、改善環境。注意空氣流通,溫度、濕度應適中,家用電器最好不要擺放在卧室里。
四、個體防護。孕婦、兒童、體弱多病者、對電磁波輻射過敏者、長期處於電磁波污染超標環境者,應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防護用品。
五、少用手機。要盡量減少使用手機、對講機和無繩電話,必須使用時應長話短說;不要經常把手機掛在身上。
六、少用電熱毯。電熱毯的電磁波污染較嚴重,長時間通電使用對人體有害,天氣寒冷必須使用時,建議通電烘暖被窩後立即切斷電源,以減少電磁波污染。
七、採用屏蔽物減少電磁波污染。對產生電磁污染的設施,可採用屏蔽、反射或吸收電磁波的屏蔽物,如銅、鋁、鋼板、高分子膜等。
選自:http://ke..com/view/268192.htm
㈤ 生活中什麼物理現象會導致環境污染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環境污染,如:放射性輻射、電磁輻射、雜訊、光污染等。物理性污染主要指食品被放射性物質污染。放射性物質源於宇宙射線和地殼中的放射性物質。核試驗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料,如處理不當可污染食品。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來自放射性物質的開采、冶煉、生產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與排放。特別是半衰期較長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在食品安全上更為重要。
㈥ 環境污染包括哪些內容
環境污染包括內容如下:
11、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2、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3、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
4、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5、噪音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6、放射線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6)環境中的物理污染哪些擴展閱讀:
環境污染的危害:
1、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現為呼吸系統受損、生理機能障礙、消化系統紊亂、神經系統異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殘。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
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2、環境污染與癌症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症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3、對植物危害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
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麼危害症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㈦ 環境污染的種類有哪些
1、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熱污染。
2、按屬性分:顯性污染,隱性污染。
3、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4、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5、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6、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7、空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或超過了有害程度,導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疾病。
8、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
9、噪音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
10、放射線污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面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
(7)環境中的物理污染哪些擴展閱讀:
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現為呼吸系統受損、生理機能障礙、消化系統紊亂、神經系統異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殘。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
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㈧ 主要的環境污染類型有哪些
一種狀態由潔凈變污濁的過程叫污染。由於人為的因素,環境受到有害物質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人類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響的污染稱為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類型按照不同成因可分為以下幾種: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按污染性質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放射性、熱、電磁波等)、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環境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存,引起生態破壞,如沙漠化、森林破壞、草場退化等。
土壤污染是最難處理的(相對大氣污染和水體污染),希望我們處處注意愛護環境,盡量減少垃圾的產生,少用或不用殘留量較大的農葯而改用環保農葯。生活垃圾污染塑料:來源於商場、市場上大量使用的塑料袋,商品的塑料包裝,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飯盒,塑料餐具和杯盤,電器包裝發泡填塞物,塑料瓶,冷飲皮,餐館用的一次性塑料桌布等等。
㈨ 環境污染有哪些!
一、環境污染物按性質可分為化學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1、 化學污染物包括:
(1)、燃料的污染;(2)、烹調油煙的污染 ;(3)、吸煙煙霧的污染 ;(4)、建築材料的污染(放射性污染、石棉的污染、塗料、填充料及溶劑所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污染);(5)、裝飾材料的污染 ;(6)、家用化學品的污染; (7)、VOC的污染 ;(8)、室外污染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 (9)、其它污染物的影響 ;(10)、臭氧的污染。
2、 物理污染有:
(1)、雜訊的污染 ;(2)、電磁波的污染;(3)、噪光的污染 。
3、生物污染有:
(1)、塵蟎的污染;(2)、寵物的污染。
二、各種污染物與人體的健康:
1、甲醛的污染:
甲醛無色易溶,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是制備酚醛樹酯、脲醛樹脂、三聚氰胺樹脂、建築人造板、膠粘劑的重要化工原料。居室中的甲醛主要是由建築人造板或膠粘劑中揮發出的,當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為0.1毫克/立方米時,就有異味和不適感,會刺激眼睛引起流淚;濃度再高時,將引起咽喉不適、惡心、嘔吐、咳嗽和肺氣腫;當空氣中甲醛含量達到30毫克/立方米時,便能致人死亡。人們長期低劑量吸入,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還會使婦女月經紊亂,影響生育並引起新生兒體質下降和染色體異常,甚至可誘發鼻咽癌。1987年美國環保局已將它列入可致癌的有機物之一。
2、揮發性有機物
主要包括鹵化物溶劑、芳香烴化合物等。其中苯、二甲苯、芳香烴化合物已被現代醫學確認為對人體有害,並能導致癌的物質。它們廣泛存在於建築塗料、地面覆蓋材料、牆面裝飾材料、空調管道襯套材料及膠粘劑中,在施工過程中大量揮發,在使用過程中,緩慢釋放,是室內揮發性有機物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物質品種、類別很多,對人體的危害隨品種、接觸濃度而異。
3、重金屬鉛等:
鉛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廣,土壤中含鉛0.17---108ppm,工業污染區如近煤燃燒地可達534---1240 ppm,許多建材中都含有鉛。此外,鉛鹽及鎘、鉻氧化物、鉛黃、鉛白、紅丹等是顏料、油漆、塗料的主要成份。在房屋拆修或油漆烤鏟過程中,有大量含鉛粉塵逸散。鉛的毒性對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心血管系統、生殖系統等均有明顯影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可通過胎盤、乳汁影響後代,嬰幼兒由於血腦屏障發育未完善,對鉛的毒性更敏感。如美國波士頓對某幼兒園進行追蹤調查結果表明,3歲兒童若血中鉛濃度超過30微克/毫升,到7歲時將會呈現明顯的智力及行為缺陷。據英國某室內衛生調查組織的調查發現,住宅內塵埃平均含鉛量可達1300 ppm,比公園土壤高出一倍。這對經常在室內地上活動的幼童威脅很大。由於鉛的毒性,因此國外一些國家的綠色建材中標明不得含有鉛及其化合物。
4、氡氣:
氡氣是土壤及岩石中的鈾、鐳、釷等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產物,是一種無色、無味、具有放射性的氣體。某些含鈾系元素高的建築材料,如磚、花崗岩、混凝土會散發出氡氣。如湖南某一種石煤,含鐳0.1---10.7×10-8居里/升,超過國家標准5--9倍。氡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看不到、摸不著的氣體,它會不知不覺的從房屋的地基、土壤、牆壁和天花板中溢出,並在室內積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聯合國原子能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等國際學術團體一致公認,長期在氡濃度高的環境中生活,會導致肺癌發病率增加,以及其它病症的產生。據科學家統計,在英國每年約有1.4萬人死於氡氣導致的肺癌,其死亡率在各種危害因素中僅次於車禍,占第二位;在瑞典,每年約有1100人死於因氡氣導致的肺癌,占瑞典肺癌死亡人數的30%。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氡氣列為使人致癌的19種物質之一。
5、雜訊:
雜訊主要來源於交通運輸、工業機械、城市建築、家用電器等。強的雜訊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適,如耳鳴、耳痛、聽力損傷,使工作效率降低。雜訊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雜訊會加速心臟衰老,增加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醫學專家經人體和動物實驗證明,長期接觸雜訊可使體內腎上腺分泌增加,從而使血壓上升,在平均70dB的雜訊中長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它心肌梗塞發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別是夜間噪音會使發病率更高。雜訊還可以引起如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精神障礙、內分泌紊亂甚至事故率升高。雜訊對兒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雜訊對視力也有損害。人們只知道雜訊影響聽力,其實雜訊還影響視力。試驗表明,當雜訊強度達到95 dB時,有40%的人瞳孔放大、視模糊;而雜訊達到115 dB,多數人的眼球對光亮度的適應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弱。
6、噪光:
所謂噪光是指對人體心理和生理健康產生一定影響及危害的光線,噪光污染主要指白光污染和人工白晝。噪光污染可引起人的失眠,造成神精衰弱,工作效率降低。
7、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人們既看不見也聽不著,但確實存在。打開收音機能聽到聲音,打開電視機能看見圖像,就是因為空中有電磁波存在。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大功率高頻電磁場和微波在廣播、醫學、國防、工業以及家用電器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同時也給生活環境造成了電磁輻射污染。電磁波具有一定的生物效應,長期接觸使肌體組織溫度上升,繼而引起蛋白質性變、酶活性改變,工作效率降低,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脫離電磁波的作用後幾小時,症狀就會消失。但是長期受低強度的電磁輻射,中樞神經系統會受到影響,產生許多不良生理反應,如頭暈、嗜睡、無力、記憶力減退等。還可能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有害影響。
8、顆粒物:
「本世紀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加速推進了文明發展的進程。與此同時,人口劇增、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南北差距擴大等日益突出,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問題,嚴重地阻礙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繼而威脅著全人類的未來生存和發展。」
由聯合國列出的威脅人類生存的全球十大環境問題包括:(一)全球氣候變暖;(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三)生物多樣性減少;(四)酸 雨蔓延;(五)森林銳減;(六)土地荒漠化;(七)大氣污染;(八)水污染;(九)海洋污染;(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