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哪些人

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哪些人

發布時間:2022-06-03 18:22:59

『壹』 物理學家1901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是誰

物理學家1901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是倫琴。

1901年,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德國物理學家倫琴,他的獲獎原因是「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X射線」。

1895年11月8日,倫琴在進行陰極射線的實驗時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線管附近的氰亞鉑酸鋇小屏上發出微光。經過幾天廢寢忘食的研究,他確定了熒光屏的發光是由於射線管中發出的某種射線所致。因為當時對於這種射線的本質和屬性還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稱它為X射線,表示未知的意思。

人物簡介

倫琴在五十年的研究工作中,一共發表了五十多篇論文。他在研究電磁現象中還發現,在充電的固定平行板電容器中,使介質旋轉,能夠產生磁場,就好象有電流流動一樣。這一假想的電流,人們稱為倫琴電流。此外,倫琴還在彈性、液體的毛細作用、氣體比熱、熱在晶體中的傳導、壓電效應以及偏振光的磁致旋轉等方面也都有研究。

倫琴對科學有崇高的獻身精神,他無條件地把X射線的發現奉獻給全人類,自己沒有申請專利。1901年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授給了倫琴,但他非常謙虛,沒有在頒獎大會上發表演說。他不願在公共場合上露面,更不高興接受人們的贊揚和吹捧。為了避開人們的訪問和慶賀,他多次遠離柏林,躲到鄉下去生活。

倫琴晚年生活十分困苦,他的雙手由於受X射線照射,在晚年時乾枯得像乾柴一般。他沒有兒女,夫人早年就已去世,1923年倫琴因癌症去世時,身邊竟沒有任何親人。

『貳』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那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物都有誰

中國葯學家屠呦呦2015年10月5日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成為國內第一個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獲得者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女性。她也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叄』 中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物理學家有哪些

李政道,1957年,年僅31歲的李政道與另一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共同獲得這一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貢獻是發現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又稱P破壞或P不守恆定理),成為有史以來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之一。

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5年後,李政道於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

楊振寧,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理由也是發現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

丁肇中在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獲獎理由是發現了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並把這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朱棣文,1997年,時年49歲的朱棣文因「發展了用激光(鐳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1998年,崔琦與羅伯特·勞夫林及霍斯特·施特默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以「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研究成果而獲獎。

高錕在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在光傳輸於纖維的光學通信領域突破性成就」,因此他也有「光纖之父」之譽。

『肆』 諾貝爾物理學獎所有獲獎者

諾貝爾物理學獎所有獲獎者如下:

從1901年到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共頒發了207人次,但是有一位名為約翰·巴丁的人兩次獲獎,所以總獲獎人數是206人。其中47人是單獨獲獎,32人是與一位同仁共同獲獎,32人與另兩位合作者一起捧得殊榮。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安排,是因為組委會認為如果有兩人的貢獻不相上下,或者一份成果由兩人或三人共同完成,那麼獎項理應頒給多於一人的獲獎者。

1、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年僅25歲的他憑借用X射線研究晶體內原子和分子結構的貢獻,與父親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年齡最大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小雷蒙·戴維斯,2002年他獲獎時已有88歲。

3、在200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中,只有兩位是女性,她們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里夫人(Marie Curie,1903年與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獲獎,1911年又獨自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及德裔美籍女物理學家邁耶夫人(Maria Goeppert-Mayer,1963年獲獎),後者因與德國物理學家延森(Johannes Hans Daniel Jensen)共同在發現核殼層結構方面所作的貢獻而獲獎。

4、在諾貝爾物理學獎長長的頒獎名單中,曾有4對父子檔獲獎,他們分別是:

威廉·布拉格及兒子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Bragg and Lawrence Bragg), 1915年共同獲獎。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922年獲獎)及兒子奧格·玻爾(Aage N. Bohr,1975年獲獎)

曼內·西格巴恩(Manne Siegbahn, 1924年獲獎)和兒子凱·西格巴恩(Kai M. Siegbahn, 1981年獲獎)

J.J.湯姆遜(J. J. Thomson, 1906年獲獎)和兒子喬治湯姆遜(George Paget Thomson, 1937年獲獎)

5、值得一提的是,居里夫人的女兒伊雷娜·約里奧·居里(Irène Joliot-Curie)繼承了母親的事業,與丈夫在1935年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6、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用其遺產中的31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現在的17.12億瑞典克朗,約合14億元人民幣)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每單項的諾貝爾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61萬元人民幣)。

『伍』 大中華諾貝爾獎的獲獎者都有哪些人物

1.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安徽合肥出生,早年外出留學,1964年加入美籍,2017年95歲的楊振寧恢復國籍;2.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3.在2015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青蒿素”研究者屠呦呦。

『陸』 有哪些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有:約翰·威廉·斯特拉特、菲利普·萊納德、阿爾伯特·邁克耳孫。

一、約翰·威廉·斯特拉特

約翰·威廉·斯特拉特,尊稱瑞利男爵三世。英國物理學家。1904年,因「研究氣體密度,並從中發現氬」,瑞利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菲利普·萊納德

菲利普·萊納德,德國物理學家。萊納德在研究陰極射線時曾獲得卓越成果,為此獲得諾貝爾獎。他用實驗發現了光電效應的重要規律,他也提出過一種原子結構設想。萊納德像他同時代的湯姆孫和盧瑟福一樣是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但是他反對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萊納德是一個狹隘民族主義者,曾是希特勒的物理學顧問。盡管如此,萊納德仍是一位優秀的實驗物理學家 。


三、阿爾伯特·邁克耳孫

阿爾伯特·亞伯拉罕·邁克耳孫,著名波蘭裔美國藉物理學家,19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第一個),世界頂級學府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

以測量光速而聞名,尤其是邁克耳孫-莫雷實驗。

『柒』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都有哪些獲得者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獎項之一,目的是為了獎勵那些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而且每年都在瑞典舉行。每一年的諾貝爾獎揭曉都會有無數人去關注,這些獲得諾獎的人都為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大的進步,在2020年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有三名學者得到了獎項,他們分別是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 Ghez。下面為各位讀者來介紹一下這三位科學傢具體的接觸貢獻。

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

羅傑·彭羅斯在愛因斯坦去世後近十年內做出了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預測,並對他的描述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因為這種可靠預測讓他成為了獲得獎項的人選,在前一陣子,人們發現了黑洞的照片,黑洞的照片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吻合,那麼羅傑的預測便是成功地,這為人類觀測黑洞有了更多的積淀。

各位讀者對這些獲獎者獲獎者地發現有什麼其他見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捌』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有誰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有:莫言和屠呦呦。

莫言2012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作家。屠呦呦是首位華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

1955年,屠呦呦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葯學系,分配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工作;

1956年,全國掀起防治血吸蟲病的高潮,她對有效葯物半邊蓮(Lobelia chinensis Lour.)進行了生葯學研究;後來,又完成了品種比較復雜的中葯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nia L.var.lanceolata Bge.)的生葯學研究。這兩項成果被相繼收入《中葯志》。

『玖』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名單

北京時間10月5日17點45分,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該獎項授予Syukuro Manabe、Klaus Hasselmann和Giorgio Parisi,以表彰其在理解復雜物理系統方面的開創性貢獻。

歷屆(1901年-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名單如下:

1、1901年:威爾姆·康拉德·倫琴(德國)發現X射線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圖恩·洛倫茲(荷蘭)、塞曼(荷蘭)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

3、1903年: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法國)發現天然放射性;皮埃爾·居里(法國)、瑪麗·居里(波蘭裔法國人)發現並研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4、1904年:瑞利(英國)氣體密度的研究和發現氬

5、1905年:倫納德(德國)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

6、1906年:約瑟夫·湯姆生(英國)對氣體放電理論和實驗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並發現電子

7、1907年:邁克爾遜(美國)發明光學干涉儀並使用其進行光譜學和基本度量學研究

8、1908年:李普曼(法國)發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9、1909年:伽利爾摩·馬克尼(義大利)、布勞恩(德國)發明和改進無線電報;理查森(英國)從事熱離子現象的研究,特別是發現理查森定律

10、1910年:范德華(荷蘭)關於氣態和液態方程的研究

11、1911年:維恩(德國)發現熱輻射定律

12、1912年:達倫(瑞典)發明可用於同燃點航標、浮標氣體蓄電池聯合使用的自動調節裝置

13、1913年:卡末林-昂內斯(荷蘭)關於低溫下物體性質的研究和製成液態氦

14、1914年:馬克斯·凡·勞厄(德國)發現晶體中的X射線衍射現象

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勞倫斯·布拉格(英國)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

16、1916年:未頒獎

17、1917年:查爾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國)發現元素的次級X輻射特性

18、1918年:馬克斯·卡爾·歐內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德國)對確立量子論作出巨大貢獻

19、1919年:斯塔克(德國)發現極隧射線的多普勒效應以及電場作用下光譜線的分裂現象

20、1920年:紀堯姆(瑞士)發現鎳鋼合金的反常現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學中的重要性

21、1921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國)他對數學物理學的成就,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

22、1922年:尼爾斯·亨利克·大衛·玻爾(丹麥)關於原子結構以及原子輻射的研究

23、1923年: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美國)關於基本電荷的研究以及驗證光電效應

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發現X射線中的光譜線

25、1925年:弗蘭克·赫茲(德國)發現原子和電子的碰撞規律

26、1926年:佩蘭(法國)研究物質不連續結構和發現沉積平衡

27、1927年:康普頓(美國)發現康普頓效應;威爾遜(英國)發明了雲霧室,能顯示出電子穿過空氣的徑跡

28、1928年:理查森(英國)研究熱離子現象,並提出理查森定律

29、1929年: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法國)發現電子的波動性

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並發現拉曼效應

31、1931年:未頒獎

32、1932年:維爾納·海森伯(德國)在量子力學方面的貢獻

33、1933年:埃爾溫·薛定諤(奧地利)創立波動力學理論;保羅·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英國)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論

34、1934年:未頒獎

35、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國)發現中子

36、1936年:赫斯(奧地利)發現宇宙射線;安德森(美國)發現正電子


101、2003年: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安東尼·萊格特(美國)、維塔利·金茨堡(俄羅斯)「表彰三人在超導體和超流體領域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102、2004年:戴維·格羅斯(美國)、戴維·普利策(美國)和弗蘭克·維爾澤克(美國),為表彰他們「對量子場中誇克漸進自由的發現。」

103、2005年:羅伊·格勞伯(美國)表彰他對光學相乾的量子理論的貢獻;約翰·霍爾(JohnL.Hall,美國)和特奧多爾·亨施(德國)表彰他們對基於激光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的貢獻

104、2006年:約翰·馬瑟(美國)和喬治·斯穆特(美國)表彰他們發現了黑體形態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擾動現象

105、2007年:法國科學家艾爾伯·費爾和德國科學家皮特·克魯伯格,表彰他們發現巨磁電阻效應的貢獻

106、2008年:日本科學家南部陽一郎,表彰他發現了亞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日本物理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提出了對稱性破壞的物理機制,並成功預言了自然界至少三類誇克的存在

107、2009年:美籍華裔物理學家高錕因為「在光學通信領域中光的傳輸的開創性成就」而獲獎;美國物理學家韋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因「發明了成像半導體電路——電荷藕合器件圖像感測器CCD」獲此殊榮

108、2010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109、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美國/澳大利亞物理學家布萊恩·施密特以及美國科學家亞當·里斯因「通過觀測遙遠超新星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獲得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0、2012年: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教授塞爾日·阿羅什、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和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教授大衛·維因蘭德因「發現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系統的突破性實驗方法」獲得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1、2013年: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理論預言獲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2、2014年: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因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3、2015年: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因在發現中微子振盪方面所作的貢獻分享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4、2016年: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以及在拓撲相變方面作出的理論貢獻分享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5、2017年:三位美國科學家基普·S·索恩、巴里·巴里什以及雷納·韋斯,因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而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6、2018年: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以及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里克蘭,因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而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7、2019年: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因宇宙學相關研究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18、2020年: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里亞·格茲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拾』 中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物理學家有哪些

  1. 中國目前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2. 你要是說華人獲得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如下

  3. 楊振寧,1954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稱不守恆定律,1957年與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政道,1956年與楊振寧合作提出了宇稱不守恆定律。1957年與楊振寧攜手走上諾貝爾獎台,當時年僅31歲,成為諾貝爾獎歷史上次年輕的4位得主之一。

    丁肇中,1974年8月發現一個新粒子即「J粒子」。1976年與斯坦福大學的里克特(B.Richet,1931-)教授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朱棣文,1997年與美國標准與技術研究所的菲利普斯(W.D.Fillips,1948-)和法國學者科昂·塔努吉(C.Cohen-Tannoudj,1933-)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因開發了超低溫冷凍氣體方法而獲獎。

    1998年,崔琦因發現分數量子霍爾現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4. 2009年 高錕 "光纖之父"

閱讀全文

與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哪些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