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性質的品質。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
(1)物理學科如何體現核心素養擴展閱讀:
物理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包括三個方面六大素養:
1、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健康生活
2、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3、文化基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
『貳』 物理學科的四個核心素養
四大要素分別為: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以及科學態度和責任。物理觀念是指形成經典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並且能用來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科學思維,是指具有構建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實驗探究是指具有分析論證的能力,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信息。科學態度和責任,是指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叄』 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始終提倡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從而體現物理這門課程的價值。如何有效地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廣大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著手,讓物理實驗教學的價值得以體現,並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物理實驗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一、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自然科學。物理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對「物」進行實驗、歸納和總結,得出它的「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物理教師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通過學生對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物理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設計一些物理實驗,並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和研究,並進行操作、實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激發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感受到物理實驗所帶來的樂趣。
二、重視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學,提
『肆』 如何在高中物理學科中落實核心素養
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
統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進一步提升數學、科學、技術等課程的育人價值。同時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環節。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協同推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方式、考試命題等各環節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進。
(4)物理學科如何體現核心素養擴展閱讀:
落實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規定:
1、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完善高校和中小學課程教學有關標准。
2、要增強思想性,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全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體現民族特點,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要增強科學性,客觀反映人類探索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確保課程內容嚴謹准確。要增強時代性,充分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據社會發展新變化、科技進步新成果,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伍』 物理核心素養是什麼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構成。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
解讀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在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教育課程總目標的框架下提出的,是對物理教育領域關於物理學科教育價值的長期研究和實踐成果的總結概括,發展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引領著基礎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方向。
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發展過程,需要通過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物理課程的學習來實現。義務教育物理課程作為科學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是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初級階段。
此階段的物理課程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等方面的培養。
『陸』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高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了四個維度:物理觀念和應用、科學探究和交流、科學思維和創新、科學態度和責任。
一、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是基於經驗事實建構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內化。
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二、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做出解釋,以及對實驗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實驗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三、在認識科學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系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責任感。「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倫理、STSE等要素。
(6)物理學科如何體現核心素養擴展閱讀:
核心素養的表現:
一、學會學習
(1)樂學善學: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於反思: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路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二、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製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等。
『柒』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
在核心素養的有效的物理教學要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深入思考、深層交流探討中,順利地把新知識與新方法納入到自己原有的體系中。這就要求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從而保證課堂寬松且有序,讓學生掌握新知識與新方法的同時,也學會尊重他人,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
二、 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要有效地推動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就要保證課堂教學方式的有效性。有效,是指教學方式能有效地突破教材重難點,同時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實驗探究教學為例。設計實驗方案時,要鼓勵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同時確保學生真實地思考、交流;實驗時,要做到合理分工,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帶著任務、伴著思考分工合作,有效實驗;評估時,讓學生真實地反饋實驗現象與猜想或現實的差距,並讓學生認真思考提出方案進行修正或改進實驗等。不論採取何種教學方式,都要確保全員全程真實地參與,讓學生自己產生問題而不是教師提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指導思想,切不可為教學形式而形式。
三、 滲透價值觀的引領,培養必備的人格品質
價值觀是人心靈的風向標。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值得追求、堅守、效仿的,他必會誤入歧途,人的素養就會有根本的缺陷。可見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物理教材中價值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挖掘。一是物理學史。如開普勒質疑與導師的角度誤差,經過4年多刻苦的計算,發現了開普勒的三個定律,推動了對天體動力學問題的研究。開普勒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不迷信權威、敢於質疑的批判精神,在不平坦的科學道路上執著追求真理的敬業精神,都是值得後人學習的。二是科學內容本身也有價值目標。如第一類永動機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而無法製造成功,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都滲透著深刻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物理學科中蘊含著具體豐富、不盡相同的價值內容及形態。教師要善於挖掘教學內容中內隱的價值因素,在教學中滲透價值觀的引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必備的品格。
『捌』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形成物理基本觀念。
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大量學科知識都將逐漸淡化甚至遺忘,真正伴隨我們一生發展並持續發揮作用的不是具體的學科知識,而是知識升華後留存在我們思想意識層面的東西。當學生將具體的物理知識都忘掉的時候,在他的頭腦中「剩下的東西」是什麼呢?應該是學生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所形成的從物理的視角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觀點,即植根於學生頭腦中的物理基本觀念。物理基本觀念包括物質觀、時空觀、運動觀、物理價值觀。
二、掌握科學探究方法。
學生的能力與過程方法是不可分離的,能力必須通過一定的科學方法訓練才能得到。科學探究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在物理學科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與科學工作者相似的探究過程,從而領悟科學探究方法,發展科學探究能力,能夠提出問題、形成假設,並通過科學方法檢驗求證、得出結論,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養成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三、形成良好科學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理性認識的過程。科學思維是形成並運用於科學認識活動、對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與途徑的理論體系。物理學科教學要通過對學生科學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理性務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規范行為等。
四、培養正確科學態度。
何謂科學態度就是合乎事物客觀規律的認識,並據此在言行中有相應的表現,即包括正確的認識、健康的情感和科學的行為方式. 物理教學不能「為知識而知識」,而應將知識作為育人的載體,充分挖掘知識建構過程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和內在價值,通過相應活動培養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積極的人生態度,事實求是的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