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寫出酒精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各一條
物理性質:無色、透明、液態、易揮發
化學性質:燃燒(與氧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酒精的物理性質有哪些
酒精
主要成分: 乙醇
外觀與性狀: 無色液體,有酒香。
燃點(℃):75
熔點(℃): -114.1
沸點(℃): 78.3
相對密度(水=1): 0.79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1.59
飽和蒸氣壓(kPa): 5.33(19℃)
燃燒熱(kJ/mol): 1365.5
臨界溫度(℃): 243.1
臨界壓力(MPa): 6.38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0.32
閃點(℃): 12
引燃溫度(℃): 363
爆炸上限%(V/V): 19.0
爆炸下限%(V/V): 3.3
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易揮發,易燃燒,不導電的液體。有酒的氣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學名是乙醇, 分子式C2H5OH,因為它的化學分子式中含有羥基,所以叫做乙醇,比重0.7893(20/4°)。凝固點-117.3℃。沸點78.2℃。能與水、甲醇、乙醚和氯仿等以任何比例混溶。有吸濕性。與水能形成共沸混合物,共沸點78.15℃。乙醇蒸氣與空氣混合能引起爆炸,爆炸極限濃度3.5-18.0%(W)。酒精在70%(V)時,對於細菌具有強列的殺傷作用.也可以作防腐劑,溶劑等。處於臨界狀態(243℃、60kg/CM·CM)時的乙醇,有極強烈的溶解能力,可實現超臨界淬取。由於它的溶液凝固點下降,因此,一定濃度的酒精溶液,可以作防凍劑和冷媒。酒精可以代替汽油作燃料,是一種可再生能源。
酒精一般易被氧話化為乙醛或乙酸,當然然燒生成二氧化碳與水也是化學變化。
C. 酒精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酒精(學名乙醇)
物理性質
1、液體密度是0.789g/cm³,乙醇氣體密度為1.59kg/m³,
2、相對密度(d15.56)0.816,式量(相對分子質量)為46.07g/mol。沸點是78.4℃,熔點是-114.3℃。純乙醇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有特殊香味,易揮發。
化學性質
乙醇具有還原性,可以被氧化(催化氧化)成為乙醛甚至進一步被氧化為乙酸。酒精中毒的罪魁禍首通常被認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乙醇在體內也可以被氧化,但較緩慢,因為沒有催化劑),而並非喝下去的乙醇。
(3)酒精物理性質有哪些擴展閱讀
1、乙醇分子中含有極化的氧氫鍵,電離時生成烷氧基負離子和質子。
2、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電離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與重水之間的同位素交換迅速進行。
3、因為乙醇可以電離出極少量的氫離子,所以其只能與少量金屬(主要是鹼金屬)反應生成對應的醇金屬以及氫氣。
4、乙醇可以與空氣中氧氣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產生燃燒現象,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乙醇可以在濃硫酸和高溫的催化發生脫水反應,隨著溫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6、乙醇具有還原性,可以被氧化成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禍首通常被認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並非喝下去的乙醇。
D. 酒精的物理性質有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是易燃燒三常作酒精燈和內燃機的
(1)酒精的物理性質有:①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②易揮發,③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故答案為:①②③;
(2)酒精的化學性質有:④酒精易燃燒;故答案為:④;
(3)酒精發生的物理變化有:⑥酒精在燈芯邊汽化;故答案為:⑥;
(4)酒精發生的化學變化有:酒精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為:⑦⑨;
(5)描述酒精發生化學反應現象的有: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故答案為:⑧;
(6)描述酒精用途的有: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燈和內燃機中的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故答案為:⑤;
E. 酒精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有哪些它的用途有哪些
無色液體,熔點-114.1℃;沸點78.3℃;溶解性:與水混溶,可混溶於醚、氯仿、甘油等多數有機溶劑;密度:相對密度(水=1)0.79;相對密度(空氣=1)1.59;穩定性:穩定;危險標記 7(易燃液體);主要用途:用於制酒工業、有機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劑
物理性質:透明液體,有特殊氣味,不導電,易揮發,沸點78.3攝氏度,密度0.8/g
化學性質:可燃,有氧化反應
物理性質:熔沸點低,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氯化鈉在其中可形成膠體。
化學性質:能使蛋白質變性,可燃燒,能酯化,能與活潑金屬鈉反應,可制乙烯,也可制乙醛。
F. 酒精所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分別是什麼
物理性質:無色、透明液體,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易揮發,密度比水小。
密度:0.78945 g/cm^3; (液) 20°C
熔點:-114.3 °C (158.8 K)
沸點:78.4 °C (351.6 K)
黏度:1.200 mPa·s (cP), 20.0 °C
分子偶極矩:5.64 fC·fm (1.69 D) (氣)
折光率:1.3614
相對密度(水=1): 0.79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1.59
飽和蒸氣壓(kPa): 5.33(19℃)
燃燒熱(kJ/mol): 1365.5
臨界溫度(℃): 243.1
臨界壓力(MPa): 6.38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0.32
閃點(℃): 12
引燃溫度(℃): 363
爆炸上限%(V/V): 19.0
爆炸下限%(V/V): 3.3
溶解性: 與水混溶,可混溶於醚、氯仿、甘油等多數有機溶劑。
電離性:非電解質
無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易揮發),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劑)。是一種重要的溶劑,能溶解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
化學性質:
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C、O原子均以sp3雜化軌道成鍵、極性分子。
酸性(不能稱之為酸,不能使酸鹼指示劑變色,也不與鹼反應,也可說其不具酸性)
乙醇分子中含有極化的氧氫鍵,電離時生成烷氧基負離子和質子。
CH3CH2OH→(可逆)CH3CH2O- + H+
乙醇的pKa=15.9,與水相近。
乙醇的酸性很弱,但是電離平衡的存在足以使它與重水之間的同位素交換迅速進行。
CH3CH2OH+D2O→(可逆)CH3CH2OD+HOD
因為乙醇可以電離出極少量的氫離子,所以其只能與少量金屬(主要是鹼金屬)反應生成對應的醇金屬以及氫氣:
2CH3CH2OH + 2Na→2CH3CH2ONa + H2↑
乙醇可以和高活躍性金屬反應,生成醇鹽和氫氣。
醇金屬遇水則迅速水解生成醇和鹼。
即:
(1)乙醇可以與金屬鈉反應,產生氫氣,但不如水與金屬鈉反應劇烈。
(2)活潑金屬(鉀、鈣、鈉、鎂、鋁)可以將乙醇羥基里的氫取代出來。
還原性:乙醇具有還原性,可以被氧化成為乙醛。酒精中毒的罪魁禍首通常被認為是有一定毒性的乙醛,而並非喝下去的乙醇。例如
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條件是在催化劑Cu或Ag的作用下加熱)
實際上是乙醇先和氧化銅進行反應,然後氧化銅被還原為單質銅,現象為:黑色氧化銅變成紅色。
乙醇也可被高錳酸鉀氧化,同時高錳酸鉀由紫紅色變為無色。乙醇也可以與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反應,當乙醇蒸汽進入含有酸性重鉻酸鉀溶液的硅膠中時,可見硅膠由橙紅色變為草綠色,此反應現用於檢驗司機是否醉酒駕車。酯化反應乙醇可以與乙酸在濃硫酸的催化並加熱的情況下發生酯化作用,生成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
C2H5OH+CH3COOH-濃H2SO4△(可逆)→CH3COOCH2CH3+H2O(此為取代反應,但逆反應催化劑為稀H2SO4或NaOH)
「酸」脫「羧基」,「醇」脫「羥基」上的「氫」與氫鹵酸反應乙醇可以和鹵化氫發生取代反應,生成鹵代烴和水。
C2H5OH + HBr→C2H5Br + H2O或寫成CH3CH2OH + HBr → CH3CH2Br + H-OHC2H5OH + HX→C2H5X + H2O
注意:通常用溴化鈉和硫酸的混合物與乙醇加熱進行該反應。故常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氧化反應:
(1)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並放出大量的熱,不完全燃燒時還生成一氧化碳,有黃色火焰,放出熱量
完全燃燒:C2H5OH+3O2-點燃→2CO2+3H2O
不完全燃燒:2C2H5OH+5O2—點燃→2CO2+2CO+6H2O
(2)催化氧化:在加熱和有催化劑(Cu或Ag)存在的情況下進行。
2Cu+O2-加熱→2CuO
C2H5OH+CuO→CH3CHO+Cu+H2O
即催化氧化的實質(用Cu作催化劑)
總式:2CH3CH2OH+O2-Cu或Ag→2CH3CHO+2H2O(工業制乙醛)
乙醇也可被濃硫酸跟高錳酸鉀的混合物發生非常激烈的氧化反應,燃燒起來。(切記要注酸入醇,酸與醇的比例是1:3)
消去反應和脫水反應:
乙醇可以在濃硫酸和高溫的催化發生脫水反應,隨著溫度的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1)消去(分子內脫水)制乙烯(170℃濃硫酸)製取時要在燒瓶中加入碎瓷片(或沸石)以免爆沸。
C2H5OH→CH2=CH2↑+H2O
(2)縮合(分子間脫水)制乙醚(130℃-140℃ 濃硫酸)
2C2H5OH →C2H5OC2H5 + H2O(此為取代反應)
脫氫反應:乙醇的蒸汽在高溫下通過脫氫催化劑如銅、銀、鎳或銅-氧化鉻時、則脫氫生成醛。
G. 酒精的物理性質有
密度比水小,液態,標准大氣壓下沸點為78攝氏度等都是它的物理性質,物理性質包括物質的狀態,熔點,沸點,密度,硬度,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
H. 酒精有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酒精的物理性質。
酒精液體密度是0.789g/cm(20C°) ,酒精氣體密度為1.59kg/m,沸點是78.3℃,熔點是-114.1℃,易燃,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能與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數有機溶劑混溶。
酒精的化學性質。
1、酸性。2、還原性。3、能發生酯化反應。4、能與氫鹵酸反應。5、能發生氧化反應。6、能發生消去反應和脫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