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薛定諤,侯世達,司馬賀,有沒有為這些外國人的中文名字困惑過
埃爾溫·薛定諤(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奧地利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發展了分子生物學。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又名司馬賀,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被譽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認知科學」之父,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及學士,後長期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
2. 加埃舍爾怪圈是什麼
埃舍爾與畢加索屬同時代的人,畢加索作品中那些變形的物體,既有對新畫風的探索,也有藝術家對眼前扭曲世界的感悟。埃舍爾的後期作品雖然多為建築或幾何圖形等抽象的主題,但其所揭示的規則、合理表象下的矛盾與荒謬,還有那天使與魔鬼互為背景的拼圖,誰能說不是埃舍爾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呢?
埃舍爾的畫很美麗,可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他的荒謬.而恰恰愈是荒謬,對我們的吸引力也就愈大.太陽神阿波羅的光環固然誘人,可是埃舍爾那種荒謬透頂的完美則更值得推崇.''[[手畫手]]的畫面戛然而止,把無限的疑惑留給我們,究竟是左手畫右手,還是右手畫左手?我們無論如何去看,都無法分辨清楚.這兩只手都很有立體感,都十分准確,形象逼真,生動,就是兩只手上的皺紋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可就在這樣的一幅畫上,荒謬和真實,可能與不可能交織在一起,使畫面充滿了思辨的意味.帶出了現實的問題:誰是起點?誰是終點?誰是傳統?誰是繼承?等等.
埃舍爾的工作圍繞了兩個廣闊的區域:"空間幾何學"和我們或許可以叫做的"空間邏輯學"。
90年代後期,人們發現,埃舍爾30年前作品中的視覺模擬和今天的虛擬三維視像與數字方法是如此相像,而他的各種圖像美學也幾乎是今天電腦圖像視覺的翻版,充滿電子時代和中世紀智性的混合氣息。因此,有人說,埃舍爾的藝術是真正超越時代,深入自我理性的現代藝術。也有人把他稱為三維空間圖畫的鼻祖。
然而,埃舍爾的作品毫不拒絕觀眾,所有的作品都充滿幽默、神秘、機智和童話般的視覺魅力。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可以將其解釋得很深奧,而每一個普通人也同樣可以找到自己的感受,即使是孩子。
一些自相纏繞的怪圈、一段永遠走不完的樓梯或者兩個不同視角所看到的兩種場景……半個世紀以前,荷蘭著名版畫藝術家埃舍爾所營造的「一個不可能世界」至今仍獨樹一幟、風靡世界,他的傳記近日在我國正式出版。這本裝幀素雅的傳記名為《魔鏡———埃舍爾的不可能世界》,是埃舍爾的朋友、荷蘭數學家布魯諾·恩斯特20多年前所著,並得到了藝術家本人的校正。書中運用優美的語言和250幅精緻的圖片,描繪了「藝術怪才」埃舍爾的生平、創作和他對版畫藝術的獨到見解……
記錄思想的探索
埃舍爾是一名無法「歸類」的藝術家。他的許多版畫都源於悖論、幻覺和雙重意義,他努力追求圖景的完備而不顧及它們的不一致,或者說讓那些不可能同時在場者同時在場。他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術師,利用幾乎沒有人能擺脫的邏輯和高超的畫技,將一個極具魅力的「不可能世界」立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他創作的《畫手》、《凸與凹》、《畫廊》、《圓極限》、《深度》等許多作品都是「無人能夠企及的傳世佳作」。
很多藝術家被埃舍爾的版畫成就所激勵,甚至產生了一個可以命名為「埃舍爾主義」的流派。但人們對埃舍爾的研究往往各取所需,對埃舍爾的誤解也十分常見。單純從科學、心理學或者美學的角度,都無法對他的作品作出公正的評價。正如《魔鏡——埃舍爾的不可能世界》的中文譯者、北京大學哲學系田松說:「埃舍爾其實是一位思想家,只不過他的作品不是付諸語言,而是形諸繪畫。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思想探索的一個總結和記錄。」
藝術家還是科學家?
埃舍爾獨樹一幟,自成一格,他的作品已經構成了一個自足而豐富的世界。對於這個世界,普通人往往不得其門,只是把它當作一幅幅有趣的、奇怪的圖畫。而學者們則各取所需,其中雖有闡微發隱,也不乏自說自話。對埃舍爾的誤解更是常見,比如時常有人稱埃舍爾為錯覺圖形大師,也不時有人說埃舍爾精通自然科學或者數學。
當然,由於埃舍爾所思考的問題,以及他思考問題的方式,更接近於科學家而不是藝術家;所以毫不奇怪,他的作品首先為科學家所接受,是科學家發現了埃舍爾作品的價值和意義。數學家、物理學家以及心理學家如侯世達一般各自從自己的角度解釋埃舍爾,或者用埃舍爾說明自己的理論。楊振寧的一本小書《基本粒子發現簡史》就是以埃舍爾的《騎士》作為封面的。在近年來我國出版的所謂科學文化類譯著中,也不時會有對埃舍爾的討論。如彭羅斯的《皇帝新腦》。
從目前的大眾語境看,一位藝術家表達了「科學的思想」,並能為科學家所欣賞,是藝術家的榮耀。但是,這樣的理解恰恰忽視了埃舍爾作為一位獨立的思想者的價值。盡管埃舍爾有很多科學家朋友,並且有幾位對他的作品產生了影響。但是,在我看來,埃舍爾並沒有試圖表達「科學家」的思想,而只是要表達他自己的思想。
《魔鏡——埃舍爾的不可能世界》的價值就在於,它從埃舍爾自身的角度,對畫家進行了系統評述。而且,這個評述建立在第一手資料之上,並得到了埃舍爾本人的認可。
曾有人說,艾舍爾代表了非歐幾何時代的空間感知覺,其基本特徵是空間的彎曲,這是有道理的。空間的彎曲使纏繞成為可能,使「有限無界」成為可能。今天我們知道,物理空間可以因為引力而彎曲,它無界卻可以是有限的:無界不等於無限。
M.C.F埃舍爾在世界藝術中佔有獨一無二的位置。他的作品——主要是帶有數學意味的作品——無法歸屬於任何一家流派。在他之前,從未有藝術家創作出同類的作品,在他之後,迄今為止也沒有藝術家追隨他發現的道路。數學是他的藝術之魂,他在數學的勻稱、精確、規則、循序等特性中發現了難以言喻的美;同時結合他無與倫比的稟賦,埃舍爾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迷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