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學物理教學應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一、認真觀察的能力
觀察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對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的觀察,對課堂上實驗的觀察。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有很多,比如我們聽到的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人能區分出各種聲音依據的是什麼呢?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光,光是怎麼傳播的?冬日裡為什麼從室外進入室內眼鏡會蒙上一層水霧?近視眼、遠視眼是怎麼形成的?坐車時遇到急剎車人為什麼會向前傾?自然界的物體有幾種狀態,它們之間是如何轉化的?可見,各種各樣的現象和問題都與物理密切相關,所以平時要培養學生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學習物理過程中,實驗是至關重要的。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動手實驗都需要認真觀察。第一要觀察實驗器材,每個器材的構造,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麼,在實驗前必須清楚;其次要觀察實驗現象,若是現象觀察的不仔細,則會得不出正確全面的實驗結論;再次要觀察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並及時糾正。
二、閱讀分析的能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一聽就懂、一做就懵、一算就錯,我認為是學生閱讀題目的能力差造成的。很多題一經老師分析,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可是學生自己做時就會一頭霧水,不知從哪下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仔細閱讀、分析題目的能力。首先不論見到長的題目還是短的題目,都要一字一句認真地讀,不能粗枝大葉一目十行,而且有的題型看似熟悉,其實已經做了改動,如果按照思維定勢去做就會掉入陷阱。在讀題的過程中,要找到關鍵字和詞,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還要想想此題考的是哪一章節的知識點,用短暫的時間在頭腦中迅速地回憶一下知識,然後再把有用的信息整合一下,用已知量去求未知量,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三、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有這樣的現象,自己會做題,但若給別人講題時就表達不清楚,邏輯混亂,而且遇到簡答題也不會組織語言,經常通俗語言較多,物理語言較少。因此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物理基本概念和規律理解透徹並熟記在心;其次平時要多加訓練學生講
❷ 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txt
應該是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和對物理學的興趣
❸ 初中物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啟動思維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的動力。對於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尤其要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其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專注度、思維的活躍度,進而優化其邏輯思維。所以初中物理教學需要教師精心備課,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如,液體壓強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認知能力設計一些引導和啟發性的問題:針對氣體、液體在靜止不流動的狀態下,壓強具有什麼特點?流動時其內部壓強具備什麼特點?等問題,以啟發學生展開思考與探討並提出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有助於培養其邏輯思維。
2.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啟發性問題,有助於調節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活動中保持活躍的思維,並積極參與課堂物理實驗、課堂發言、解題訓練活動中。在設計提問前,教師要把握好時機與內容,在適當時候提出難度適宜的問題,並進行一定啟發,以發揮問題的有效性。如,動能和勢能知識點的教學中,可設計如下問題:在生活中有什麼客觀因素與重力勢能有密切聯系?你會選擇哪些方法進行物理演示?等帶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在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
❹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是什麼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初中物理核心素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指超越學科學科中孤立而零散的事實和技能,具有組織和結構的關鍵性概念、原則和方法,是組織整合學科自身內容的關鍵概念。當前國際科學教育領域非常注重學科概念體系的合理建構。有關專家確定了物理學科的三個核心概念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及其轉化。
2、科學思維。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是在觀察、實驗等活動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思維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觀念的過程。教材每一節內容的設計均採取活動引導的方式展開,用「想一想」、「議一議」、「小實驗」等欄目對教學過程進行提示,從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和生活入手,精選典型實例,用圖片加以呈現,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發現問題,再通過動手動腦的探究活動研究問題,進而形成概念和發現規律,再用於實踐之中。
3、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是物理學習的內容也是物理學科重要的學習方法,科學探究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生活、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體會探究的樂趣,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
❺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物理教師要多學習、更新理念,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
現在教學一線初中物理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每位教師都有3個班的教學任務。很多老師認為沒有時間來學習,每年都以已有經驗進行教學,久而久之,老師就成了教書匠。教書匠把學生教成了木頭人,缺少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也就是科學素養低。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認為有一桶水遠遠不夠,因為一桶水遲早會用完,用不完也會慢慢變成死水一潭。
❻ 初中物理學生有哪些能力
初中物理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1、認真觀察的能力。2、閱讀分析的能力。3、語言表達能力。4實驗能力。5、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5、科學探究能力。
❼ 談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為社會和高一級學校輸送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投入教學改革,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激發學生興趣,訓練學生想像和發散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能力;興趣;動機;想像;知識;發散思維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造性思維是指認識主體在強烈的創新意識下,以頭腦中已有的信息為材料,通過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藉助於想像與聯想,直覺與靈感等,以漸進性或突發性形式對頭腦中的現有知識和信息進行新的加工組合,從而產生新觀點、新設想的過程。如果說人的創造意識需要一定的教育環境啟發、喚醒,人的創造思維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實踐活動中訓練、提高,那麼物理教學無疑是實現兩者完美結合的最好的實踐活動。物理課程是一門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礎課程。物理教育是科學素質教育的搖籃,對創造型學生的培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培養創造型學生是物理教學的首要任務。那麼,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情景,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強大內在動力。一般來說,學生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就對物理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能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維,執著地去探索。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從旁觀者、被動的接受者變成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主體者,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是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的,能激發起濃厚探索興趣的問題。那麼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問題通過教師的構建變成一個個能使學生睜大眼睛、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呢?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大氣壓強」這一節時,由於大氣壓強這個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所以物理教師應該多做些演示實驗。如:將卡片把水杯倒過來,問學生:當把手移開後會產生什麼現象?鬆手後學生驚訝不已。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又如:可以選取空易拉罐兩只、鐵架台、膠袋、酒精燈、水這些器材,先取出一隻空易拉罐,然後提問學生:如果我用手捏這個易拉罐,會出現什麼現象?接著,將另一隻空易拉罐內裝入少量水,然後放在鐵架台上,用酒精燈進行加熱,待易拉罐罐口出現白霧後立即用膠帶封住灌口,撤去酒精燈讓其冷卻後觀察現象,學生觀察到現象後感到很好奇,究竟是什麼力量把易拉罐壓扁了?這時,教者因勢利導,從而引起學生學習大氣壓強的極大興趣。二、聯系教材內容介紹科技發展前景,激發學生創造的動機創造動機是學生進行創造活動的內驅力。只有學生產生了發自內心的進行創造活動的要求和慾望,才能真正調動其心智能量進行創造活動。物理學科的內容較親近生活、親近社會、親近學生的實際,為學生研究物理問題提供了條件。實踐活動給中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材料,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概念、認識規律奠定了基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深化、靈活運用知識,了解自然科學的社會意義。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開展實踐活動時,要多聯系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前景,激發學生創造的動機。如講靜電時,教師可以介紹靜電除塵、靜電滅菌以及靜電處理污水等技術的進展與前景;學習物質結構時我們可以介紹納米技術的應用可以使陶瓷材料棒打成結,利用隧道掃描顯微鏡我們能觀察到物質的原子,並可以隨意移動其中某個原子;學習光學時,我們可以介紹激光測距技術使我們精確地測出了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激光制導技術可以利用激光束指引導彈的飛行方向從而提高命中率,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等。如果教者能將教材內容與科技發展前景緊密聯系起來,就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三、創設寬松學習環境,誘發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 初次學習物理的學生一般都覺得物理比較有興趣,這是因為物理知識、物理現象來源於生活,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許多物理實驗都能讓學生浮想連翩。但過不了多久,一部分學生就會對教師自認為是很精彩的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麻木甚至是討厭。這是因為教師在講解這些知識時沒有及時滿足學生好奇的各種提問,折斷了學生聯想的翅膀,把學生的思維一個個地抓進了他們不心甘情願進去的知識框框中。 愛因斯坦在回答別人問他為什麼能作出創造時說:「我沒有什麼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問問題罷了。」所以,要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讓位於學生的學,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而不是主宰者。寬容待人,讓學生能平等地人人參與教學,使學生能克服心理障礙,大膽地質疑問難。其次在教學中,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成熟眼光看待學生的世界。多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求異質疑,激勵學生多提問題,鼓勵他們以研究者和創造者的姿態去獨立思考。在教學中可以介紹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勇士的事跡,以此來鼓勵學生對前人的一些現成的科學理論和傳統觀點,有大膽質疑的勇氣;對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規律,有勇於發展的精神。即使某些發問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錯誤的,某些探索是失敗的,教師也要從積極的方面加以鼓勵,並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和失敗的原因,變錯誤為正確,變失敗為成功,不挫傷學生求異思維的積極性。總之,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中,不要把學生的創造性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在請記住愛因斯坦說過的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四、拓寬知識領域,形成良好認知結構、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先導,有了興趣不等於就有了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豐富的知識為基礎的。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使學生有了廣博的知識和合理的認知結構,就更能使學生容易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受到啟示,觸發聯想,產生遷移和連結,形成新的觀點和新的理論,達到認識上新的飛躍。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過:「偶然的機會對素有準備的人有利。」這說明了知識的廣博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頓悟」性之間的必然聯系。開拓知識面,構建合理的認知結構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開拓學生知識領域,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必須建立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課內要狠抓「雙基」的教學和訓練,廢除注入式,提倡啟發式。講要精,學要透,練要巧,用要活,減輕學生那些不必要的負擔,扎扎實實地讓學生學好課內的基礎知識,練好基本技能,使學生有能力打開分析問題的思路。其次鼓勵學生求異和發散。求異思維是對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維過程和方法。發散思維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個中心向四周輻射開,尋求事物間的縱橫向聯系,對一個問題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求異和發散是創造性思維最重要的思維方法。在習題教學中力求擺脫習慣性認識程序的束縛,開拓思路,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設想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五、建立興趣小組、鼓勵小創作小發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具有創造性的學生應具有:創新的科學思想及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成功的科學方法,對知識有新的理解,具有創造能力、應變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維能力等。課外科技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創新的有效陣地。它為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及良好的情緒和環境。學生在這種活動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圍和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地、自主地發展。因此,課外活動要講究內容的豐富、新穎,形式的多樣,方法的靈活,如舉辦「雞蛋碰地球」的比賽,用什麼辦法使雞蛋從六樓扔下不破碎,從而發動學生進行小發明、小製作、小創造。讓他們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製作光控窗簾、聲控開關、音樂卡片、航模、無塵黑板擦等,還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製作簡易實驗裝置等。實踐證明這都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小發明、小創造的成果使學生體會到創造不再神秘莫測,不再是只有"天才"、專家才能做的事,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動機。還可布置適當的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動腦、動手,多思、多做,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使學生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觀察課內教學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領悟課內教學所來不及深透的奧秘,去觸摸課內教學所無法涉及的東西。通過小製作和小實驗等物理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動腦和自我發展的機會,能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素養,不斷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新技能。 總之,物理教學不但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啟迪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❽ 初中物理,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在物理課的學習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兩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語表述問題和規范書寫物理公式、解題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實驗基本操作能力。
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需要一定的記憶,例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稱和表示字母;每一個物理規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陳述原則。但是這些內容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每個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數都是用物理名稱的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物理規律或定律的陳述,一般都是條件式陳述或因果關系式陳述。靈活運用上述規律,正確使用物理用語,記憶物理概念,陳述物理現象或物理規律,就無需死記硬背,也不用擔心表述不自如的尷尬。同樣,物理公式的書寫、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都要做到規范和熟練。它們是學好物理的基礎。
物理實驗操作技能必須通過大量的親自動手做實驗才能熟練掌握,在掌握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操作技巧。實驗操作時要手腦並用,照章操作,要多向自己提問題。對每一個物理實驗,都要要求自己知道實驗原理,明確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項,這樣就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實驗問題的辨析能力。逐步達到依據實驗課題,提出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儀器、組裝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步驟:通過實驗操作得出實驗結論的水平。更多學習技巧也可關注下北京新東方的初中物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