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文件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
文件邏輯結構:指一個文件在用戶面前所呈現的形式。物理結構:指文件在文件存儲器上的存儲形式。
邏輯結構有兩種形式:①記錄式文件。②無結構的流式文件。
文件物理結構:謂文件系統的物理結構是指數據存放在硬碟上時硬碟磁粉的排列形狀.
物理結構有兩種形式:①連續結構。②串聯結構。③索引結構。
2. 文件的物理結構有哪3種,分別具備什麼優缺點
一、順序結構
優點:
1、支持順序存取和隨機存取。
2、順序存取速度快。
3、所需的磁碟尋道次數和尋道時間最少。
缺點:
1、需要為每個文件預留若干物理塊以滿足文件增長的部分需要。
2、不利於文件插入和刪除。
二、鏈式結構
優點:
1、提高了磁碟空間利用率,不需要為每個文件預留物理塊。
2、有利於文件插入和刪除。
3、有利於文件動態擴充。
缺點:
1、存取速度慢,不適於隨機存取。
2、當物理塊間的連接指針出錯時,數據丟失。
3、更多的尋道次數和尋道時間。
4、鏈接指針佔用一定的空間,降低了空間利用率。
三、索引結構
優點:
1、不需要為每個文件預留物理塊。
2、既能順序存取,又能隨機存取。
3、滿足了文件動態增長、插入刪除的要求。
缺點:
1、較多的尋道次數和尋道時間。
2、索引表本身帶來了系統開銷。如:內外存空間,存取時間等。
拓展資料:
文件存取方法:
順序存取:順序存取是按照文件的邏輯地址順序存取。
固定長記錄的順序存取是十分簡單的。讀操作總是讀出上一次讀出的文件的下一個記錄,同時,自動讓文件記錄讀指針推進,以指向下一次要讀出的記錄位置。如果文件是可讀可寫的。再設置一個文件記錄指針,它總指向下一次要寫入記錄的存放位置,執行寫操作時,將一個記錄寫到文件 末端。允許對這種文件進行前跳或後退N(整數)個記錄的操作。順序存取主要用於磁帶文件,但也適用於磁碟上的順序文件。
可變長記錄的順序文件,每個記錄的長度信息存放於記錄前面一個單元中,它的存取操作分兩步進行。讀出時,根據讀指針值先讀出存放記錄長度的單元 。然後,得到當前記錄長後再把當前記錄一起寫到指針指向的記錄位置,同時,調整寫指針值 。
由於順序文件是順序存取的,可採用成組和分解操作來加速文件的輸入輸出。
直接存取(隨機存取法):
很多應用場合要求以任意次序直接讀寫某個記錄。例如,航空訂票系統,把特定航班的所有信息用航班號作標識,存放在某物理塊中,用戶預訂某航班時,需要直接將該航班的信息取出。直接存取方法便適合於這類應用,它通常用於磁碟文件。
為了實現直接存取,一個文件可以看作由順序編號的物理塊組成的,這些塊常常劃成等長,作為定位和存取的一個最小單位,如一塊為1024位元組、4096位元組,視系統和應用而定。於是用戶可以請求讀塊22、然後,寫塊48,再讀塊9等等。直接存取文件對讀或寫塊的次序沒有限制。用戶提供給操作系統的是相對塊號,它是相對於文件開始位置的一個位移量,而絕對塊號則由系統換算得到。
索引存取:
第三種類型的存取是基於索引文件的索引存取方法。由於文件中的記錄不按它在文件中的位置,而按它的記錄鍵來編址,所以,用戶提供給操作系統記錄鍵後就可查找到所需記錄。通常記錄按記錄鍵的某種順序存放,例如,按代表健的字母先後次序來排序。對於這種文件,除可採用按鍵存取外,也可以採用順序存取或直接存取的方法。信息塊的地址都可以通過查找記錄鍵而換算出。實際的系統中,大都採用多級索引,以加速記錄查找過程。
參考資料:網路:文件存取法
3. 寫出數據結構中包含的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分別有哪些
我暈。東軟哪個專業的哦。有答案了麻煩給我轉發個。
[email protected]。謝謝了
4. 文件的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各有哪些基本形式
邏輯結構:指一個文件在用戶面前所呈現的形式。物理結構:指文件在文件存儲器上的存儲形式。
邏輯結構有兩種形式:①記錄式文件(有結構式文件)。②字元流式文件(無結構式文件),也稱流式文件。
物理結構:所謂文件系統的物理結構是指數據存放在硬碟上時硬碟磁粉的排列形狀。
物理結構的形式:①連續文件結構②串聯文件結構③索引文件結構④散列文件結構。
5. 什麼叫「數據的物理結構」和「邏輯結構」
物理結構,就是在計算機內存中的存儲關系。
比如數組,在計算機上的存儲是一段連續的內存塊。鏈式存儲,是在計算機中不連續的內存使用間接尋找方式連接的,是物理內存的表現。
邏輯結構是指數據的邏輯關系,比如二叉樹,我們知道內存是不會分叉的。那麼二叉是什麼哪。是我們對數據的邏輯關系。物理上就是個指針(間接定址)
6. 數據的物理結構包括哪兩種表示
數據結構在計算機中的表示稱為數據的物理結構。它包括數據元素的表示和關系的表示。
資料庫的物理結構文件按其作用可以分為三類:數據文件、日誌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誌文件記錄對資料庫的所有修改信息。它是三類文件中最復雜的一類文件,也是保證資料庫安全與資料庫備份與恢復有直接關系的文件。
7. Oracle資料庫的物理結構有哪些
Oracle資料庫的體系結構包括四個方面:資料庫的物理結構、邏輯結構、內存結構及進程。
1. 物理結構
物理資料庫結構是由構成資料庫的操作系統文件所決定,Oracle資料庫文件包括:
數據文件(Data File)
數據文件用來存儲資料庫中的全部數據,例如資料庫表中的數據和索引數據.通常以為*.dbf格式,例如:userCIMS.dbf 。
日誌文件(Redo Log File)
日誌文件用於記錄資料庫所做的全部變更(如增加、刪除、修改)、以便在系統發生故障時,用它對資料庫進行恢復。名字通常為Log*.dbf格式,如:Log1CIMS.dbf,Log2CIMS.dbf 。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
每個Oracle資料庫都有相應的控制文件,它們是較小的二進制文件,用於記錄資料庫的物理結構,如:資料庫名、資料庫的數據文件和日誌文件的名字和位置等信息。用於打開、存取資料庫。名字通常為Ctrl*ctl 格式,如Ctrl1CIMS.ctl。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記錄Oracle資料庫運行時的一些重要參數,如:數據塊的大小,內存結構的配置等。名字通常為init*.ora 格式,如:initCIMS.ora 。
2 邏輯結構
Oracle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描述了資料庫從邏輯上如何來存儲資料庫中的數據。邏輯結構包括表空間、段、區、數據塊和模式對象。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將支配一個資料庫如何使用系統的物理空間.模式對象及其之間的聯系則描述了關系資料庫之間的設計.
一個資料庫從邏輯上說是由一個或多個表空間所組成,表空間是資料庫中物理編組的數據倉庫,每一個表空間是由段(segment)組成,一個段是由一組區(extent)所組成,一個區是由一組連續的資料庫塊(database block)組成,而一個資料庫塊對應硬碟上的一個或多個物理塊。一個表空間存放一個或多個資料庫的物理文件(即數據文件).一個資料庫中的數據被邏輯地存儲在表空間上。
表空間(tablespace)
Oracle資料庫被劃分為一個或多個稱為表空間的邏輯結構,它包括兩類表空間,System表空間和非System表空間,其中,System表空間是安裝資料庫時自動建立的,它包含資料庫的全部數據字典,存儲過程、包、函數和觸發器的定義以及系統回滾段。除此之外,還能包含用戶數據。。
一個表空間包含許多段,每個段有一些可以不連續的區組成,每個區由一組連續的數據塊組成,數據塊是資料庫進行操作的最小單位。
每個表空間對應一個或多個數據文件,每個數據文件只能屬於一個表空間。
資料庫塊(database block)
資料庫塊也稱邏輯塊或ORACLE塊,它對應磁碟上一個或多個物理塊,它的大小由初始化參數db-block-size(在文件init.ora中)決定,典型的大小是2k。Pckfree 和pctused 兩個參數用來優化數據塊空間的使用。
區(extent)
區是由一組連續的數據塊所組成的資料庫存儲空間分配的邏輯單位。
段(segment)
段是一個或多個不連續的區的集合,它包括一個表空間內特定邏輯結構的所有數據,段不能跨表空間存放。Oracle資料庫包括數據段、索引段、臨時段、回滾段等。
模式對象(schema object)
Oracle資料庫的模式對象包括表、視圖、序列、同意詞、索引、觸發器、存儲.過程等,關於它們將重點在後面章節介紹。
3.Oracle Server系統進程與內存結構
當在計算機伺服器上啟動Oracle資料庫後,稱伺服器上啟動了一個Oracle實例(Instance)。ORACLE 實例(Instance)是存取和控制資料庫的軟體機制,它包含系統全局區(SGA)和ORACLE進程兩部分。SGA是系統為實例分配的一組共享內存緩沖區,用於存放資料庫實例和控制信息,以實現對資料庫中數據的治理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