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都有誰
1,吳有訓 (1897-1977),江西高安人,吳有訓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具有國際聲譽的物理學家,任過清華大學教授、西南聯大教授,楊振寧、李政道當時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
2、錢三強,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92年逝世。
3,黃昆院士 男 1919年9月出生於北京,黃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固體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昆於2005年7月6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6歲。
4,(1891—1968) 饒毓泰,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氣體導電過程,對低壓汞弧放電機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倒斯塔克效應、分子光譜等方面取得很有意義的研究成果。畢生致力於我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事業。創辦南開大學物理系;長期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設研究實驗室,使北京大學物理系迅速位居國內物理教學和研究的前列。執教40餘年,培養了吳大猷、馬仕俊、馬大猷、郭永懷、虞福春、黃昆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物理學家,為我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5,王淦昌 (1907~),中國核物理學家。生於中國江蘇常熟。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34年至1936年任山東大學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50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並曾任系主任。1950年至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1年後兼任副所長。1956年至1960年任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員,1959年至1960年兼任副所長,直到1960年底回國。1961年至1978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1978年至1982年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1982年任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譽所長和研究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
6,周光召(1929~),他在理論物理學領域作出過許多重要貢獻。在粒子物理學方面,嚴格證明CP破壞的一個重要定理,1960年推導出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這對弱相互作用理論起了重大推進作用,因此世界公認他是PCAC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引入了螺旋振幅的概念和相應的數學描述;他還用色散關系理論對非常重要的光核反應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工作。他組織領導了許多中青年對相互作用統一、CP破壞、陪集規范場、非線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論、超對稱性破缺、量子場論的大范圍拓撲性質及其與反常的聯系等等方面作了許多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在凝聚態物理方面,他領導的小組發展了非平衡態統一理論中的數學形式——閉路格林函數方法。他還參加並組織領導了中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和試驗工作。1985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
7,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
8黃祖洽先生1924年10月出生於湖南長沙,194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是中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現為中科院院士、北師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
9,錢學森(1911.12.11-),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物理界-中國著名女物理學家-----吳健雄
吳健雄(1912-1997)江蘇太倉人。女。1930-1934年就讀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後赴美留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學位。1958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會長。1982年受聘為母校南京大學名譽教授,1986年又被南京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每次回國,必到南大訪問、講學,並在南大設立有「吳健雄、袁家騮獎學金」。先後以實驗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和「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恆定律」。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4年首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㈡ 世界物理學家第一梯隊有哪些人
1、現代物理學之父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2、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 艾薩克·牛頓
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是科學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網路全書式的「全才」,其多項研究都有科學分支,物理學方面,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是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之一。
3、德國著名物理學家 馬克斯·普朗克
馬克斯·普朗克是德國著名物理學家,被稱為量子理論之父,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發現普朗克輻射定律,在論證過程中提出普朗克常數,成為此後微觀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方程常數之一,是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之一。
4、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 邁克爾·法拉第
法拉第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發現了磁場,電磁感應,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奠定了電磁學的基礎,是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之一。他是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出生於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小學。
1831年,他作出了關於電力場的關鍵性突破,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
5、物理學家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
麥克斯韋主要從事電磁理論、分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光學、力學、彈性理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綜合之一。
㈢ 物理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有楊振寧、李政道、鄧稼先。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8年4月7日,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名譽所長。2004年任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2006年至今任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獲得「2015中華文化人物」榮譽。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出資30萬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䇹的名義設立了「中國大學生科研輔助基金」,資助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蘇州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新增)的本科生從事科研輔助工作。
李政道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科學事業後繼有人,實乃用心良苦,竭盡全力。
㈣ 著名的物理學家有哪些
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同時也是著名的化學家,發現了鐳.愛因斯坦:相對論.麥克斯韋:他最傑出的貢獻是在經典電磁理論方面.麥克斯韋方程.牛頓:偉大的
㈤ 物理名人有哪些
倫琴、洛倫茲、貝克勒爾、皮埃爾·居里、伽利略等。
1、倫琴
威廉·康拉德·倫琴(德語:Wilhelm Röntgen,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國物理學家。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2、洛倫茲
亨得里克·安頓·洛倫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電子論的創立者。1902年與彼德·塞曼同共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3、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自然科學學科
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物理學起始於伽利略和牛頓的年代,它已經成為一門有眾多分支的基礎科學。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物理學充分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它是當今最精密的一門自然科學學科。
㈥ 有名的物理學家有哪些
物理學家也有很多方面的。比如電,熱,光,力。等學科。(艾薩克·牛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托馬斯·愛迪生)(詹姆斯·瓦特)(邁克爾·法拉第)等,還有好多。要看你是哪方面的。
㈦ 在你心目當中,你覺得最偉大的5位物理學家分別是誰
人類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為世界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我們贊美和學習。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下有哪五位著名的科學家及他們的事跡介紹:愛因斯坦,牛頓,法拉第,伽利略,亨利·卡文迪。
世界五大著名物理學家介紹:
1,愛因斯坦
參考愛因斯坦,我相信每個人都更熟悉,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物理社區中,已經解釋了許多不舒服的巨大成就,例如,解釋了現場效應,並且創造了狹窄和一般的相對性。它為世界核能發展奠定了理論依據,創造了新的現代科學技術時代。
5,亨利·卡文迪
這是一個著名的化學家,物理學家,以獲得科學實驗的結果,並且長達50年。物理研究中的成就非常高,如將氣體分解在水中,並通過實驗驗證牛頓的牙齦重力定律,確定重力常數和地平均密度。
㈧ 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有哪些
1、牛頓
艾薩克·牛頓是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主要貢獻是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的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
拓展資料(物理學研究領域):
1、凝聚態物理:
研究物質宏觀性質,這些物相內包含極大數目的組元,且組員間相互作用極強。最熟悉的凝聚態相是固體和液體,它們由原子間的鍵和電磁力所形成。更多的凝聚態相包括超流和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十分低溫時,某些原子系統內發現);某些材料中導電電子呈現的超導相;原子點陣中出現的鐵磁和反鐵磁相。凝聚態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領域。歷史上,它由固體物理生長出來。1967年由菲立普·安德森最早提出,採用此名。
2、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
研究原子尺寸或幾個原子結構范圍內,物質-物質和光-物質的相互作用。這三個領域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它們使用類似的方法和有關的能量標度。它們都包括經典和量子的處理方法;從微觀的角度處理問題。原子物理處理原子的殼層,集中在原子和離子的量子控制;冷卻和誘捕;低溫碰撞動力學;准確測量基本常數;電子在結構動力學方面的集體效應。原子物理受核的影晌。但如核分裂,核合成等核內部現象則屬高能物理。 分子物理集中在多原子結構以及它們,內外部和物質及光的相互作用,這里的光學物理只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及光與物質在微觀領域的相互作用。
3、高能/粒子物理:
粒子物理研究物質和能量的基本組元及它們間的相互作用;也可稱為高能物理。因為許多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不存在,只在粒子加速器中與其它粒子高能碰撞下才出現。據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標准模型描述,有12種已知物質的基本粒子模型(誇克和輕粒子)。它們通過強,弱和電磁基本力相互作用。標准模型還預言一種希格斯-波色粒子存在。現正尋找中。
4、天體物理:
天體物理和天文學是物理的理論和方法用到研究星體的結構和演變,太陽系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相關問題。因為天體物理的范圍寬。它用了物理的許多原理。包括力學,電磁學,統計力學,熱力學和量子力學。1931年卡爾發現了天體發出的無線電訊號。開始了無線電天文學。天文學的前沿已被空間探索所擴展。地球大氣的干擾使觀察空間需用紅外,超紫外,伽瑪射線和x-射線。物理宇宙論研究在宇宙的大范圍內宇宙的形成和演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現代宇宙理論中起了中心的作用。20世紀早期哈勃從圖中發現了宇宙在膨脹,促進了宇宙的穩定狀態論和大爆炸之間的討論。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證明了大爆炸理論可能是正確的。大爆炸模型建立在二個理論框架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原理。宇宙論已建立了ACDM宇宙演變模型;它包括宇宙的膨脹,黑能量和黑物質。 從費米伽瑪-射線望運鏡的新數據和現有宇宙模型的改進,可期待出現許多可能性和發現。尤其是今後數年內,圍繞黑物質方面可能有許多發現。
㈨ 世界五大著名物理學家分別是誰他們對世界都有哪些貢獻
世界五大著名的物理學家分別是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溫伯格和玻爾,這五名物理學家在世界物理學排行榜中位居前五位。
眾所周知,牛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名物理學家,他經常出現在物理課本上,他不僅在物理方面有著傑出的成就,同時在數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果。除此以外他還是英格蘭的自然哲學家。他對於世界的貢獻十分的大,他的主要貢獻表現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的萬有引力定力和三大運動規律,為未來物理的發展提供了促進作用。
在世界上有很多的物理學家,以上這五名物理學家在物理界都是極具有影響力的,也是大家都熟知的。
㈩ 最偉大物理學家前二十名分別是哪些人
最偉大物理學家前二十名分別是艾薩克-牛頓,愛因斯坦,焦耳,沃納·海森堡,歐內斯特·盧瑟福,保羅·狄拉克,理查德·費曼,邁克爾·法拉第,亨利-卡文迪許,埃爾溫·薛定諤,保羅-狄拉克,馬克斯·普朗克,麥克斯韋,玻爾,蓋爾曼,魯賓,伽利略,安培,歐姆,奧本海默。
3、焦耳
由於焦耳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後人為了紀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並用焦耳姓氏的第一個字母「J」來標記熱量以及「功」的單位。焦耳在研究熱的本質時,發現了熱和功之間的轉換關系,並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恆定律,最終發展出熱力學第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