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物理的學有哪些,比如聲學,光學,電學,力學
運動、聲音、光學、力學、分子理論、物態變化、電學、磁學、然後就是一些宇宙什麼的
『貳』 初中物理的主要內容是哪些
初中物理主要學習聲、光、力、熱、電、電磁等6大方面的內容,其中,力學和電學是重點,也是難點。。。
『叄』 初中物理學了哪些原理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單位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鍾表;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主單位:千克; 測量工具:秤;實驗室用托盤天平. 二、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的運動.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准,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 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b 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線上.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公式: m=ρV 國際單位:千克/米3 ,常用單位:克/厘米3, 關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讀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3千克. ⒉密度測定:用托盤天平測質量,量筒測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面積單位換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壓強 ⒈壓強P: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壓力F: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單位:牛(N). 壓力產生的效果用壓強大小表示,跟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壓強單位:牛/米2;專門名稱: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⒉液體內部壓強:【測量液體內部壓強:使用液體壓強計(U型管壓強計).】 產生原因:由於液體有重力,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於液體流動性,對器壁產生壓強. 規律:①同一深度處,各個方向上壓強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壓強也越大③不同液體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大的,壓強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氣壓強:大氣受到重力作用產生壓強,證明大氣壓存在且很大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測定大氣壓強數值的是托里拆利(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管傾斜後,水銀柱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1個標准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盒式氣壓計). 大氣壓強隨高度變化規律:海拔越高,氣壓越小,即隨高度增加而減小,沸點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產生原因: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豎直向上;原因: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G物 且 ρ物ρ液 七、簡單機械 ⒈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通過調節杠桿兩端螺母使杠桿處於水位置的目的:便於直接測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 定滑輪:相當於等臂杠桿,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動滑輪:相當於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⒉功: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距離.W=FS 功的單位:焦耳 3.功率:物體在單位時間里所做的功.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體做功快. W=Pt P的單位:瓦特; W的單位:焦耳; t的單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⒊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⒋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不成像 U=2f時 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光路圖 應用 u>2f f。
『肆』 物理學包含哪些東西
物理學包含了以下幾方面:
1. 牛頓力學(Mechanics)與理論力學(Rational mechanics)---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及關於時空相對性的規律;
2. 電磁學(Electromagnetism)與電動力學(Electrodynamics)---研究電磁現象,物質的電磁運動規律及電磁輻射等規律;
2. 熱力學(Thermodynamics)與統計力學(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質熱運動的統計規律及其宏觀表現;
3. 相對論(Relativity)---研究物體的高速運動效應以及相關的動力學規律;
4.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現象以及基本運動規律;
此外,還有:
粒子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激光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地球物理學、生物物理學、天體物理學等等。
『伍』 物理學包含哪些東西
物理學(PHYSICS)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簡稱物理。物理學研究的范圍
——
物質世界的層次和數量級物理學
(Physics)質子
10-15
m空間尺度: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規律微觀粒子Microscopic介觀物質mesoscopic宏觀物質macroscopic宇觀物質cosmological類星體
10
26
m時間尺度:基本粒子壽命
10-25
s宇宙壽命
1018
s緒
論E-15E-12E-09E-06E-031mE+03E+06E+09E+12E+15E+18E+21E+24E+27最小
的細胞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長度星系團銀河系最近恆
星的距離太陽系太陽山哈勃半徑超星系團人蛇吞尾圖,形象地表示了物質空間尺寸的層次物理現象按空間尺度劃分:量子力學經典物理學宇宙物理學按速率大小劃分:
相對論物理學非相對論物理學按客體大小劃分:
微觀系統宏觀系統
按運動速度劃分:
低速現象高速現象
實驗物理理論物理計算物理今日物理學物理學的發展。
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是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隨著科技的發展理論逐漸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能。
『陸』 初中物理學都有些什麼內容
大體有力學、光學、熱學、電學四大部分,其中力學和電學是重點
『柒』 初中物理主要學了哪些知識
有的同學感到物理難學,其實,就初中物理而言難度並不大,之所以覺得難學,多是因為沒有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我們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就能減輕學習的負擔,提高學習質量。
一、學好物理首先要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基礎知識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基本概念(定義),基本規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這個概念是怎樣引入的?定義如何?有什麼物理意義?學到什麼程度才能稱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標準是對每個概念和規律你能回答出它們「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問題;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的聯系和本質區別;
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物理問題. 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把學過的大量物理概念、規律、公式、單位記憶下來,成為自己知識信息庫中的信息。前面學過的知識,是後面學習的基礎,。學過的東西記住了,到時才能從大腦信息庫中將信息提取出來。反復自我檢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有人以為,理解了就一定能記住,這是對人的思維和記憶規律的誤解。一個人的一生見過、理解過無數的事物,但只有那極少數(有人統計認為不足5%)經常反復作用在我們頭腦中,而且是反復應用的事物,我們才能記住。所以每次課後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等,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二、重視常規學習
(1)研讀課本
軍隊不打無准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翻開美如畫的篇章,順著目錄,大致了解本學期的內容;每章、每節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揭開謎底;復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復習,「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而且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發現。
(2)認真聽講
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復習課,每一個「考試狀元」都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斷鞭策自己,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會學」和「學會」的境界。
(3)自我督查
習題是鞏固、復習是系統、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精煉結論,全面思考,規范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三、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物理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物理規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到整個物理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物理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如下面介紹的順藤摸瓜法,發散思維法和逆推法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體現.
(1)順藤摸瓜法 即正向推理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大多數的題目的分析過程都用到。
(2)發散思維法 即從某條物理規律出發,找出規律的多種表述,這是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出發,推出如下結論:串並聯電路的電阻是「越串越大,越並越小」,串連電路電壓與電阻成正比,並聯電路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3)逆推法 即根據所求問題逆推需要哪些條件,再看題目給出哪些條件,找出隱含條件或過度條件,最後解決問題。
四、重視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和鞏固,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有餘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准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要善於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不注意知識的運用,你得到的知識還是死的,只有通過具體運用,才能擴展和加深自己對知識理解,學會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信同學們的勤奮的汗水+科學的學習方法,一定會取得更優秀的物理成績。
若能給你帶來幫助,請採納或點贊,謝謝
『捌』 初中物理都學什麼內容難不難
初中物理一共包括五大模塊:聲、光、熱、力、電,在中考中分數的比例為:聲、光、熱(25分),力學(40分),電學(35分),每一個模塊都至關重要。 這門學科的學習過程如同所有的學科一樣,由淺入深、由簡入繁,學習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各種概念、公式、計算、推導、比較和歸納的模型,對於有些物理題目,經常會發生「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這種常見的「事故」。其實,對於初學者或者已經學習一年多的「老手」,只要能夠正確的掌握學習方法,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玖』 初中物理學什麼
物體在熱傳遞過程中有一物體吸收熱量,該物體溫度不一定改變,比如說冰水混合物,吸了熱,冰融化了,但溫度不變,還是0度。影響因素,你是問什麼問題?說清楚一點吧!哈哈哈!會的一定為你解答!
『拾』 初中生物理主要學習什麼就可以了
主要學習的是一些理論的東西。動力學,力學,電學等等,都是重點!至於中考的時候也是這三個占的比重大一些。而且,初中的物理還可以,不是那麼的難,主要是要求學生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學會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