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物理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
比較單位時間內的位移;比較相同位移所用時間
B. 初中物理《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教案
一、溫故:
1、參照物
2、運動
二、新課引入
師:我們通常用「風馳電掣」來形容物體運動得快;而用「老牛拉車」來形容物體運動得慢.
師:烏龜和兔子誰跑的快?
師:在「龜兔賽跑」的比賽中,明明是兔子跑得快,而為何卻是烏龜得了冠軍呢?
三、新課教學
1.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
師:游泳池中,比賽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在比賽過程中,觀眾是怎麼判斷誰游的快?
生:游在最前面的人快
師:而在運動員到達終點時,裁判員是怎樣判斷輸贏的? 生:裁判員認定少的人快。
(1)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它是比較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路程的長短.例如:在1min內,騎自行車可通過200m,汽車可通過1000m,在相等的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長,它的運動比自行車快.
(2)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它是比較物體通過相等的路程所用時間的多少.例如:百米賽跑時,11.25s的成績比11.45s的成績快.
師: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有兩種方法:相同的時間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較時間,所用時間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學中,採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長短」的方法. 2.速度及其計算方式 比較下圖中汽車和飛行運動的快慢 物理學中,把物體在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velocity) 速度=路程/時間 「單位時間」是指時間間隔,如1s、1h等,是為比較快慢而統一規定的「相同時間」 若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上面的公式可寫成 v=s/t 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速度—— 米每秒(m/s)
注意: (1)三個物理量必須對應於同一個物體。S是在時間t內所通過的路程,t是通過路程s所用的時間。
(2)運算中單位要統一,且單位參與計算過程.
(3)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單位是m/s,讀作「米每秒」,例如汽車1s通過10m記作「10m/s」
在交通運輸中常用km/h.
(4)同時進行速度單位換算(做練習)及了解一些物體的速度(課本上的信息瀏覽)
(5)速度計算公式的應用:
例題 : 大型噴氣客機的飛行速度為990km/h,它每分飛行多少千米?如果你騎自行車(速度約5m/s),要用多長時間才能騎完客機1min內飛過的路程?
鞏固練習:一列火車長200m,以36km/h的速度通過一座長1.6km的大橋。問火車從上橋到全部離開大橋所用的時間是多少?
3.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在一條直線是上運動,如果速度保持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uniform rectilinear motion)。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變速運動:常見物體的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這種運動叫變速運動。例如,火車在出站時速度逐漸增大,進站時速度逐漸減小。變速運動比勻速運動復雜,在粗略研究的情況下,也可以用公式v=s/t來處理有關問題。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
C. 初二物理題,關於機械運動及運動快慢
機械運動(一)
一、知識概述
本周我們將學習物質的簡單運動. 知道機械運動;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二、重難點知識歸納及解析
(一)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通常簡稱為運動。
機械運動是最簡單的運動。
2、參照物
要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先選定一個標准物體作參照,這個選定的標准物體叫參照物。
3、參照物的選擇
研究某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事先選作標準的物體(假定為不動的物體)。
(1)參照物是人為假定不動的,不是真正不動的。自然界不存在絕對不動的物體。
(2)同一物體,由於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其運動描述結果往往是不同的。
(3)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但為了研究問題方便,應該選擇最合適的物體作參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的物體運動時,我們常把地面或相對地面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在研究運動的車上的物體運動時,可以選運動的車廂為參照物。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的分析和計算方法也就不同,巧妙地選取參照物,往往可以使解題過程大大簡化。
(4)參照物不能選研究對象本身,因為它不是另一個物體,而是同一物體。如果以研究對象為參照物,則研究對象永遠是靜止的。
4、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我們平常說的一個物體是靜止的,另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都是指這個物體相對於一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即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若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不變,即我們說物體是靜止的;若物體相對於參照物的位置不斷改變,那我們說物體是運動的。可見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而言的,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得到的結論也可能不同。因此,我們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不事先選擇參照物,說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沒有意義,也是不對的。
5、運動的分類
直線運動——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直線運動。
曲線運動——經過的路線是曲線的運動叫做曲線運動。
例1、甲、乙、丙三人各駕一架直升飛機,從他們自己乘坐的飛機里往外看,甲看見丙的飛機勻速上升,乙看見甲的飛機勻速下降,丙看見樓房和乙的飛機都勻速上升,則這三架飛機相對於地面的運動情況是()
A.甲、乙勻速上升,丙勻速下降
B.甲、丙勻速下降,乙靜止
C.甲、乙、丙均勻速下降
D.甲、乙、丙均勻速上升
解析:
研究三架飛機相對於地面的運動情況,應以地面、樓房為參照物,丙看見樓房勻速上升,說明丙勻速下降;丙看見乙勻速上升,則乙有三種可能:靜止、勻速上升或以小於丙的速度勻速下降;甲看見丙的飛機勻速上升,而丙相對地面是下降的,說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勻速下降的。
答案:BC
例2、舞台上,演員們正在汽車里表演,為了使觀眾感覺車正在行駛,車窗外布景上的畫面向後移動,於是觀眾們感到好像也在車子里,覺得車子行駛在大道上,這是為什麼?
解析: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重點在於選擇參照物,根據參照物判斷運動情況。
答案:
舞台上的汽車是靜止在地面上的,觀眾又是與汽車相對靜止的。當使車窗外布景上的畫面向後移動,可以說就是選舞台上的汽車(或舞台下的觀眾)為參照物,於是觀眾們感覺到好像自己在車子里。
若認為布景上的畫面靜止,汽車(觀眾)是以布景上的畫面為參照物,並與畫面發生了向前的位置變化,即會覺得車子正向前行駛在大道上。
布景就是根據運動的相對性製作的,窗外布景的畫面向後運動得越快,人們感覺車行駛的速度越大,當畫面靜止時,人們會感覺到車子停住。
(二)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1、速度
物體運動的快慢涉及到兩個因素,一個是運動的路程,一個是運動的時間。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採用規定相同的運動路程,比較物體運動的時間。物理學中採用規定相同的運動時間,比較物體的運動路程,為此引入了速度這個物理量,即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勻速直線運動
作勻速直線運動有兩個條件:勻速、直線,可以理解為: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從這個意義上理解,物體必須是在任何小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必須是相等的,才是勻速的。因此,絕對的勻速直線運動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在物理學上,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可以把一些物體的運動近似地看作勻速直線運動。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何時刻和任何地點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只知道物體運動的時間或通過的路程,是無法判斷物體運動快慢的。
3、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公式
速度= 即物體的速度等於物體通過的路程除以它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可以表示該物體在運動中任何一段路程與任何一段時間、任何時刻的運動情況,它不是由路程長短或時間多少決定的,而是由 這個比值決定的。因此,比較不同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時,必須同時考慮這兩個因素。
4、速度的單位
速度的單位是一個復合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復合而成的。任何一個路程單位和時間單位都可復合成速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主單位是「米/秒」,交通運輸中的常用單位是「千米/時」。
「米/秒」讀作「米每秒」;「千米/時」讀作「千米每小時」。不能讀作「速度是每秒××米」或「速度是每小時×千米」。如某物體的速度是「5米/秒」,應該讀作「5米每秒」,而不能讀作「每秒5米」。5米/秒錶示該物體運動快慢,有這樣的快慢程度,即1秒內可以通過5米路程。不能錯誤地理解為物體用了1秒時間通過了5米路程。物體可能只用0.1秒走了0.5米,也可能用10秒走了50米路程。
進行速度單位變換時,需明確變換前後所用路程、時間單位之間的關系,再將這個關系代入計算式進行。其方法如下:
例3、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體的()
A.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B.速度大小恆定不變
C.速度與時間成反比
D.以上說法都不對
解析: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速度是不變的,不能由公式 得出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因為勻速直線運動的時間t是原來的幾倍時,路程s也是原來的幾倍,其路程和時間的比值 即速度大小是恆定不變的。
答案:B
例4、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為2︰1,所用時間之比為2︰3,則甲、乙兩物體的速度之比為多少?
解析:
要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之比,須先搞清甲、乙的速度,根據公式 ,則可以得到v甲︰v乙.
答案:
因為s甲︰s乙=2︰1,t甲︰t乙=2︰3
A卷
一、選擇題
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法國飛行員在飛行時,用手抓住了一顆德軍射出的子彈。這個飛行員能很容易抓住子彈的原因是()
A.飛行員飛行的速度不大
B.子彈飛行的速度不大
C.子彈相對於飛行員的速度不大
D.飛行員的力氣大
2、有一位坐在開往上海的輪船上的乘客說:「上海終於來到了我身邊」,他說這話選擇的參照物是()
A.輪船 B.上海
C.海水 D.其他船隻
3、在車站上有兩輛列車,甲車上的人看見車站向東運動,乙車上的人看到甲車不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則()
A.甲、乙車均靜止
B.甲向西駛、乙不動
C.乙向西駛、甲不動
D.甲、乙以同速向西駛
4、下列關於物體運動情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正在進站的火車做變速運動
B.從光滑的斜坡上滾下的小球做勻速運動
C.勻速行駛的汽車上掉下的貨物一定做曲線運動
D.月亮總是靜止在地球的上空
5、關於地球的同步通信衛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它相對於地面是靜止的
B.它相對於太陽是靜止的
C.它繞地心運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
D.它相對於月球是運動的
6、飛機水平勻速飛行,從飛機上先後豎直向下拋出三個物體,不計空氣阻力,地面上的人看見這三個物體在空中排列情況是圖示中的()
A. B.
C. D.
7、甲、乙兩物體相對於地面分別以5m/s和6m/s的速度向北運動,以下列哪個物體作參照物時,甲物的速度在數值上較小()
A.地球 B.太陽
C.乙物體 D.無法選擇
8、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一短跑運動員5秒內跑完50米路程,汽車的行駛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從小到大的排列的順序是()
A.汽車、羚羊、運動員
B.羚羊、汽車、運動員
C.運動員、汽車、羚羊
D.運動員、羚羊、汽車
9、一個乘客以2m/s的速度在長20m的車廂內行走。當火車勻速前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乘客用10s可以從車廂頭走到車廂尾
B.乘客從車廂頭走到車廂尾的時間多於10s
C.乘客從車廂頭走到車廂尾的時間少於10s
D.乘客從車廂頭走到車廂尾所用時間小於從車廂尾走到車廂頭的時間
10、甲乙兩人多次進行百米賽跑,每次甲總比乙提前10m到達終點,現讓甲後退起跑線10m,乙仍在起點同時進行賽跑,則()
A.甲乙同時到達終點
B.甲先到終點
C.乙先到終點
D.無法確定
提示:
1、子彈在運動,飛機也在運動,當兩者速度接近時,相對速度很小,這樣就容易接住子彈了。
2、以輪船為參照物,輪船是靜止的,那麼上海是向著輪船在運動的。
3、車站是靜止的,甲看到車站向東運動,那麼甲一定是向西運動的,而乙看到甲沒有運動,那麼甲乙是相對靜止的,乙和甲同向運動且速度大小相等
4、光滑的斜坡上的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月亮相對地球是運動的,轉動一周需要1個月。
5、同步衛星上相對地面靜止的衛星,運動的周期和地球的自轉周期相同,是24小時。
6、由於慣性,三個物體在水平方向首都相同,始終在一條豎直線上運動
7、甲相對乙是以1m/s的速度向南運動
8、
9、2m/s是相對車廂而言的,那麼運動的時間
第1題正確答案為 C
第2題正確答案為 A
第3題正確答案為 D
第4題正確答案為 BD
第5題正確答案為 ACD
第6題正確答案為 B
第7題正確答案為 C
第8題正確答案為 C
第9題正確答案為 A
第10題正確答案為 B
B卷
二、填空題
11、長征三號火箭運載同步衛星升空,此時,以地球為參照物,衛星是____________的,以火箭為參照物,衛星是____________的,當衛星脫離火箭繞地球運轉時,以地球為參照物,衛星是____________的,以火箭為參照物,衛星是____________的。
12、亞洲最大的沉管隧道—上海外環隧道於2003年6月21日通車,隧道全長736m,記者乘轎車從浦西入口到浦東出口只需1min,則轎車在江中管段行駛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m/s。若以_________為參照物,記者是靜止的。
13、某段鐵路由長度為l的鐵軌一根接一根鋪成,一列火車在勻速前進,車內一位旅客要測火車運行的速度,他測出了火車經過鐵軌接縫時連續發生n次振動的時間間隔為t,則計算速度v的關系式是v=____________.
答案:
11、運動;靜止;靜止;運動
12、12.3;轎車
13、
三、綜合題
14、在古代,科學家在相距3.5×104m的兩山峰之間測光速,在甲山峰上設置一個光源和一個接收光的裝置,在乙山峰上設置一個反射光的裝置,若在甲山峰上測得光從發出到接收用了2.4×10-4s,則光的傳播速度大約為多少m/s?
答案:
已知:s=3.5×104m,
15、你白天在公路上行走,很容易發現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是向你而來,還是離你而去。但是在沒有燈光的黑夜裡,公路上離你很遠處有輛汽車,雖然亮著車燈,你卻不能判斷它是靜止不動,還是正在行駛,這是什麼原因?
解答:
白天由於能夠看清地面及地面上的物體,很容易以地面為參照物而判斷出汽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到了夜晚,汽車上亮著燈,我們只能看清車燈,而無法看清其它物體,因此,沒了參照物,也就無法判斷汽車的運動情況。
中考解析
一、中考要求
簡單的運動在中考中占的份量不大,常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考查的內容有物體運動快慢的判斷,速度大小的計算,參照物的選擇以及對物體運動情況的判定等。
二、中考新題例說
例1、(舟山市)探究物體的運動快慢,可以先把物體將要通過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分別測量物體通過每段路程所需的時間。如圖所示,將運動員跑步的路程分為長度相同的三段,分別測量運動員跑過每段路程所需的時間,就可以確定運動員跑步時速度的變化情況。從圖中可見,運動員在此運動過程中的速度是()
A.不變B.逐漸增大
C.逐漸減小D.先減小再增大
解析:
運動員在三個階段跑步的速度是否變化,可以選相同跑步路程,比較三段路程所用時間;也可以選相同運動時間,比較三段時間所跑路程。由圖可知:
10米~30米的20米長,運動員用時2秒
30米~50米的20米長,運動員用時2秒
50米~70米的20米長,運動員用時2秒
所以運動員在這三段路程中運動的速度大小沒有變化。
答案:A
點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有不同的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觀察圖象,從圖象中獲取有用信息進行分析,是中考的新動向,要高度關注。
例2、(山西省)觀察圖中的煙和小旗,關於甲、乙兩車相對於房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車一定向左運動
B.甲、乙兩車一定向右運動
C.甲車可能運動,乙車向右運動
D.甲車可能靜止,乙車向左運動
解析:
圖中房子相對地面是靜止的,煙向左飄,說明此時有風向左;對於甲車來講,甲車上的旗子向左,有三種可能情況:一是車不動,風把小旗向左刮;二是甲車向右運動,風相對於甲車向左,把小旗向左刮;三是甲車向左運動但運動的速度小於風速,此時風仍能把旗刮向左。對於乙車相對講情況簡單,風向左刮,要使乙車上的小旗向右飄,只有使乙車向左運動且車速大於風速。如果乙車向左速度等於風速,則小旗不飄(因為速度等於風速,此時風與乙車相對靜止);乙車速度小於風速,則小旗被風颳得向左飄。所以應選D。
答案:D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D. 初中物理運動的快慢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方法。
2.學會應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4.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三條斜面小球下落快慢實驗,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初步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驗,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規律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公式
【難點】
建立速度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實驗導入。教師演示實驗:讓同質量、同體積的小球在三條不同角度的斜面上由靜止開始運動,讓學生比較運動的快慢,提問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待學生回答後教師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速度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方法,通過生活中游泳比賽、田徑比賽等比賽中觀眾和裁判判斷運動員速度快慢方法的不同,總結比較快慢的兩種方法分別是同時間看路程長短,以及同路程看時間長短。
教師講授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往往採用的是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將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得出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教師指導學生用書上的知識,通過公式來表示剛才所說的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學生可以輕易的得到速度的公式。
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速度下物體運動的區別,如不同速度的汽車,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速度數值越大,表示物體運動的越快,進而學習速度的單位,以及一些物體運動的速度。
(二)勻速直線運動
再次回顧課前斜面小球的實驗,對機械運動進行區分,可以按照運動路線的曲直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在直線運動中按照速度的變化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帶領學生找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並明確這是我們經常探究的機械運動的一種,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
環節三:鞏固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回顧本節課主要內容,並通過教材上的例題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環節四:作業設計
練一練:課後「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練習題;
想一想:思考課本中想想議議中問題。
E. 物理學上用誰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
物理學上用位移變化快慢的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
1、相等的時間比較位移,位移大的速度大
2、相等的時間比較時間,時間短的速度大
F. 八上物理第一章第三節 運動的快慢 知識點總結
1.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的兩種方法在相同的時間內,誰通過的路程大,誰就運動得快。 通過相同的路程,誰用的時間少,誰就運動得快。
2.v=s/t
3.速度的物理意義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的基本單位是米每秒 (國際單位)符號是m/s或
5.1m/s=3.6km/h
6.人的速度(步行)約1.1m/s
自行車5m/s
7.物體做機械運動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在直線運動中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8.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 叫勻速直線運動
9.v=s/t是粗略的 平均速度
10.變速直線運動比勻速直線運動復雜粗略也可用v=s/t
11.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是研究其他復雜運動的基礎
我從書上一點一點抄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O(∩_∩)O
G. 如何學習高中物理的運動
遠到宇宙深處,近至咫尺之間,大到廣袤蒼穹,小到微觀粒子的浩瀚而又精細的時空中,運動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無論是力學、熱學、光學、還是電磁學,運動永不停息。要學物理,就一定要了解運動、學習運動。
一、從運動軌跡上看運動可分為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
1.直線運動
高中物理主要學習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瞬時速度不變的運動。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勻變速直線運動。1)a與
v方向相同,則勻加速直線運動。2)a與v反向,則勻減速直線運動。
直線運動中主要學習幾種常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一是自由落體運動。其特點1是初速度v=0,
2是a=g.二是豎直上拋運動。其a=g,但初速度v≠0。
2.曲線運動
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高中物理主要學習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
(1)平拋運動。平拋運動有一個水平方向的初速度,豎直方向沒有初速度,但只受到豎直方向一個重力。對平拋運動的研究,一般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2)圓周運動。有勻速圓周運動和變速圓周運動。圓周運動雖然有水平面、斜面、豎直面,解決其有關問題的關鍵是分析向心力的來源,並結合能量守恆聯合求解。在勻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不改變速度的大小;變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不僅改變速度的大小而其改變速度的方向。
叫魚與學習(學習王站)覺得學好高中物理,基礎定理一定要掌握牢固。
H. 物理學上怎麼樣比較運動員的快慢
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常用兩種方法:一是用通過相同時間比較通過的路程,經過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快。二是用通過相同路程比較他們所花的時間,所花的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得快
I. 物理學中用什麼方法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情況
答: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有三種方法:
①在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時間,用時短的速度就大,即運動快.
②在用時相同的情況下,比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就大,即運動快.
③在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的情況下,就得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即直接求出速度,然後比較速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