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怎樣找動力,動力臂,阻力臂
比如,使杠桿運動的力叫動力,你要做動力臂可以吧一個三角板的一個直角邊放在動力運動線上,左右移動,過支點的那條線就是力臂。如果動力所畫的線太短,沒過支點,你可以畫輔助線延長他。
㈡ 初中物理上如何畫力臂
要知道力臂的具體畫法,就要弄清力臂的概念。
力臂:物體繞定軸或定點轉動時,由力的作用線至轉軸或定點間的垂直距離。
杠桿的力臂: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根據定義,我總結出兩點注意事項:
第一、一定要是「支點」和「力的作用線」之間的連線
第二、連線必須垂直於「力的作用線」
注意:力臂的長度,只會等於或小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對於力臂為0 我認為是一種極端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力臂為零,其實就是力的作用線過支點,這種情況下理論上具有其存在可能,但一般不做深入研究。
㈢ 初中物理怎麼判斷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的位置在哪裡,在那裡畫
過支點作動力所在直線和阻力所在直線的垂線,找到垂足,連接支點和垂足,就分別是它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㈣ 物理怎樣畫力臂
我總結的方法
第一 先找到支點
第二 找到用力方向 並延長力臂
第三 過支點 做與力臂垂直的線段
這段距離就是 動力臂/阻力臂 了
(即:支點到動力這部分叫動力臂,
支點到阻力這部分叫阻力臂)
㈤ 初三物理杠桿,在一個圖中,怎麼找到支點、動力臂、阻力臂、動力、阻力
如圖所示,o點,就是杠桿支點
F1是動力,F2是阻力
動力和阻力是個相對的概念
一般認為,人施加的力,是動力,
撬動的物體施加的力,就是阻力。
蹺蹺板,如何分清動力和阻力?
我不贊成非得區分動力、阻力
分清楚順時針力矩和逆時針力矩才是最重要的
伸出右手,四指握住,拳底對准支點,
四指與力的方向一致,力矩就是逆時針,否則就是順時針。
此圖,人的力矩是逆時針的,石頭的力矩是順時針的
杠桿,至少要有三個受力作用點,如本圖:o點一個點,人手下壓處一個點,石頭下壓處一個點
其實,這三個點都可以做支點,以後你就會理解。
杠桿最大的好處,不用考慮支點的力,
所以,在解題中,那一點力不知道,就用那一點做杠桿,這就是竅門。
㈥ 初中物理力臂怎麼畫
首先在杠桿的示意圖上,確定支點。畫好動力作用線及阻力作用線,畫的時候要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適當延長。在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在垂足處畫出直角,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用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力的作用線重合,讓另一條直角邊通過交點,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作出動力臂和阻力臂。把支點到垂足的距離用大括弧括出或帶有箭頭的線段勾出。
(6)物理如何找力臂擴展閱讀
關於力臂的注意點
1、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力臂的數學模型就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其中「點」為杠桿的支點;「線」是力的作用線,即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力臂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作用在同一個點上的幾個力,若它們的方向不同,那麼力臂一般不同。
3、若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那麼這個力的力臂就一定為零。
㈦ 初中物理,如何找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以及阻力臂
先看杠桿繞著哪一個點在轉動,那麼這一個點就是支點
使杠桿轉動的力就是動力(通常把人加上去的力認為是動力)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就是阻力(一般是物體的重力)
所謂力臂就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即數學上點到直線的距離)——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即為動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為阻力臂
㈧ 物理的力臂應該怎麼畫
先注意明確力臂的定義: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再明確力的作用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
在畫力臂時,先在圖上畫出動力與阻力的作用線(用虛線,畫長點兒,很多同學圖畫的不正確主要原因就是力的作用線畫的太短),再過支點向動力或阻力的作用線引垂線,注意必須是垂線(夾角90°),則垂線段就是力臂!一般還要將力臂標上相應的字母。
抓住以上幾點,多練習些,熟了就會了。
㈨ 初三物理杠桿 如何找力臂
1)
使杠桿轉動的力是動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是阻力,然後判斷是哪一種杠桿
2)
質量
mg×oa=m砣g×ob
m×0.05ob=0.75kg×ob
m=15kg
標準的秤砣平衡時,如果秤砣磨損質量變小,為了保持平衡,需要增大秤砣的力臂,所以秤砣向右移,讀數變大,所以質量偏大
㈩ 怎麼看杠桿的阻力臂和動力臂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如下圖:
(10)物理如何找力臂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
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關於杠桿的工作原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記載過。
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關於天平平衡的記載:「衡木:加重於其一旁,必錘——重相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時,另一臂則要加砝碼,且兩者必須等重,天平才能平衡。
這句話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