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聯網技術nbiot與LoRa的區別有哪些
第一,頻段。LoRa工作在1GHz以下的非授權頻段,在應用時不需要額外付費,NB-IoT和蜂窩通信使用1GHz以下的頻段是授權的,是需要收費的。
第二,電池供電壽命。LoRa模塊在處理干擾、網路重迭、可伸縮性等方面具有獨特的特性,但卻不能提供像蜂窩協議一樣的服務質量。NB-IoT出於對服務質量的考慮,不能提供類似LoRa一樣的電池壽命。
第三,設備成本。對終端節點來說,LoRa協議比NB-IoT更簡單,更容易開發並且對於微處理器的適用和兼容性更好。同時低成本、技術相對成熟的LoRa模塊已經可以在市場上找到了,並且還會有升級版本陸續出來。
第四,網路覆蓋和部署時間表。NB-IoT標准在2016年公布,除網路部署之外,相應的商業化和產業鏈的建立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和努力去探索。LoRa的整個產業鏈相對已經較為成熟了,產品也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同時全球很多國家正在進行或者已經完成了全國性的網路部署。
㈡ NB-IoT、LoRa和ZigBee三者相比有哪些不同,分別適用於哪些情景
LoRa的應用場景
(1)智能抄表(對網路可用性有高要求)
(2)道路泊車檢測器
(3)野外郊區作業,如礦業、採掘業、郊區重工業等;
(4)區域集中型(用戶希望建設私網)
NB-loT的應用場景
(1)共享單車
(2)智能抄表(業主對採集頻率不高,對網路可用性沒有高要求的)
(3)蓄水/管網監測
(4)智能穿戴系列
(5)智能停車
(6)道路停車檢測器
(7)礦區、採掘業、郊區重工業等領域和郊區
(8)區域集中式:例如,大學、普教、園區等場所
ZigBee應用場景
(1)數字家庭
(2)自動抄表
(3)工業行業
(4)醫療監控
㈢ NB-Iot 採用什麼頻率 頻寬 速率進行通信
NB-IoT使用900MHz頻段來部署NB-IoT,有些運營商部署在800MHz頻段。主要包含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技術。
NB-IOT聚焦於低功耗廣覆蓋(LPWA)物聯網(IoT)市場,是一種可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的新興技術。NB-IOT使用License頻段,可採取帶內、保護帶或獨立載波等三種部署方式,與現有網路共存。
在2016年在7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長沙、銀川)啟動基於900MHz、1800MHz的NB-IoT外場規模組網試驗,以及6個以上業務應用示範。2018年將開始全面推進國家范圍內的NB-IoT商用部署。
㈣ lte m和nb iot的區別
LTE-M,即LTE-Machine-to-Machine,是基於LTE演進的物聯網技術,在R12中叫Low-Cost MTC,在R13中被稱為LTE enhanced MTC (eMTC),旨在基於現有的LTE載波滿足物聯網設備需求。
NB-IoT
2015年8月,3GPP RAN開始立項研究窄帶無線接入全新的空口技術,稱為Clean Slate CIoT,這一Clean Slate方案覆蓋了NB-CIoT。
NB-CIoT是由華為、高通和Neul聯合提出,NB-LTE是由愛立信、諾基亞等廠家提出。
NB-CIoT提出了全新的空口技術,相對來說在現有LTE網路上改動較大,但NB-CIoT是提出的6大Clean
Slate技術中,唯一一個滿足在TSG GERAN
#67會議中提出的5大目標(提升室內覆蓋性能、支持大規模設備連接、減小設備復雜性、減小功耗和時延)的蜂窩物聯網技術,特別是NB-CIoT的通信模塊成本低於GSM模塊和NB-LTE模塊。
NB-LTE更傾向於與現有LTE兼容,其主要優勢在於容易部署。
最終,在2015年9月的RAN #69會議上經過激烈撕逼後協商統一,NB-IoT可認為是NB-CIoT和NB-LTE的融合。
㈤ NB-IOT模塊與4G模塊的區別是什麼
NB-IOT使用的是DSSS調制,並非LTE無線電。由蜂窩網路構建而成的NB-IOT網路,帶寬消耗大約只有180kHz,可直接部署於GSM網路、LTE網路等一系列網路,既降低了成本也方便了升級,License頻段的使用支持帶內、保護帶以及獨立載波等部署方式,與現有網路共存。
現在很多現場的基礎設施都有將感測器數據做一個集合的網關,然後再通過網關與雲端通信,將現場的數據遠程傳輸給雲端,對數據進行解析、存儲和分析。
基於4G通信技術的一個通信模組,具有高數據速率、寬頻傳輸、無線即時通訊、兼容性高的特點,其核心變化是信息傳輸速率上面的變化。具備無線遠程數傳功能,且信息傳輸種類更加豐富,包括圖片、音頻、視頻等,使得其在物聯網應用市場被大家廣泛應用。
㈥ nb-iot技術的四個主要特點
NB-IoT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一、廣覆蓋。相比現有的GSM、寬頻LTE等網路覆蓋增強了20dB,信號的傳輸覆蓋范圍更大(GSM基站目前理想狀況下能覆蓋35km),能覆蓋到深層地下GSM網路無法覆蓋到的地方。其原理主要依靠:1、縮小帶寬,提升功率譜密度;2、重復發送,獲得時間分集增益。
二、大連接。相比現有無線技術,同一基站下增多了50-100倍的接入數,每小區可以達到50K連接,真是實現萬物互聯所必須的海量連接。其原理在於:1、基於時延不敏感的特點,採用話務模型,保存更多接入設備的上下文,在休眠態和激活態之間切換;2、窄帶物聯網的上行調度顆粒小,資源利用率更高;3、減少空口信令交互,提升頻譜密度。
三、低功耗。終端在99%的時間內均處在休眠態,並集成多種節電技術,待機時間可達10年。1、PSM低功耗模式,即在idle空閑態下增加PSM態 ,相當於關機,由定時器控制呼醒,耗能更低;2、eDRX擴展的非連續接收省電模式,採用更長的尋呼周期,eDRX是DRX耗電量的1/16。四、低成本。硬體可剪裁,軟體按需簡化,確保了NB-IoT的成本低廉,NB-IoT通信單模塊成本不足5美元。
㈦ 什麼是窄帶物聯網,與物聯網的區別是什麼,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物聯網(IoT)已經開始走入現實,到 2020 年,預計將有數十億的服務和設備實現隨時隨地互聯。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和智能儀表等等,各種新應用層出不窮,推動新業務模式飛速發展。
為了支持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移動行業開發了新的無線接入技術,其中包括低功耗廣域網(LPWAN)。這項技術能夠更好地支持這些設備和其應用的特徵和要求。
3GPP 在 2014 年開始推動一項標准化任務,窄帶物聯網(NB-IoT)是這項工作的成果。作為 3GPP 第 13 版標準的一個組成部分,窄帶物聯網技術規范的首個版本在 2016 年 6 月凍結並發布,旨在支持具有以下要求的類似應用:
– 優化在現有 LTE 空中介面之上的網路體系結構
– 更佳的部署靈活性
– 擴大的室內覆蓋范圍(與 GSM 相比 +20 dB)
– 支持數量龐大的雙向通信設備(數據傳輸速率僅為幾十 kbps)
– 低成本設備(單價低於 5 美元)
– 低功耗(電池使用壽命超過 10 年)
窄帶物聯網是一種新型無線接入技術,雖然與現有的 3GPP 設備不兼容,但是其繼承了 LTE 的很多特徵,例如頻帶、物理層基礎、參數值定義和高層復用(NAS、RRC、RLC 和 MAC 過程)。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因為其帶寬減少到 180 kHz(加上防護頻帶為 200 kHz),所以需要創建與 LTE 不同的新物理信道和程序。
與其他物聯網技術一樣,此應用的終極目標就是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更低的功耗。為了減少設備復雜性和成本,它不支持很多基礎 LTE 功能,例如空間復用、載波聚合、演進的多媒體廣播組播業務(eMBMS)和雙連通性。也不支持高層服務,例如 IP 多媒體子系統(IMS)。
在現有 LTE 空中介面之上優化的網路體系結構
雖然窄帶物聯網與現有 3GPP 設備不兼容,但它仍然繼承了很多 LTE 特徵,例如物理層基礎和高層體系結構。
唯一實現標准化的雙工模式是頻分雙工(FDD);因此,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使用不同的頻率。目前,窄帶物聯網沒有時分雙工(TDD)版本,而 3GPP 在短期內也沒有計劃定義該版本。
為了減少設備復雜性和成本,3GPP 制定了三個主要的設計決策。首先,窄帶物聯網遵照半雙工設計,這樣就無需使用昂貴的雙工器濾波器來分離發射和接收鏈路;您可以使用開關代替。其次,不支持 MIMO,特別是空間多路復用技術,因此用戶設備(UE)僅需要實施一個接收機鏈路。最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信道帶寬僅為 180 kHz,這減少了整體平台成本。
總之,窄帶物聯網 NB IoT 是一項新興的 3GPP 窄帶無線技術,其優點是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蜂窩基礎設施。這項新技術將促使物聯網實現長足增長,在不同領域催生各類物聯網應用。
㈧ nb-lot在小區中有哪幾種部署方式
樓主您好!
NB-IoT有三種運營模式,一種是獨立的在運營商的網路外面重做;第二種是在LTE的保護帶上,實際上它主要的原理是上行是採用OFDMA,前後保留10kHz的保護帶,它有兩種子載波間隔,一種是3.75kHz的,另一種是間隔15kHz的;第三種是帶內模式:可利用LTE載波中間的任何資源塊。以下是它的幾個大特點:
廣覆蓋
NB-IoT技術能實現比GSM好20dB以上的覆蓋增益,覆蓋面積擴大100倍,在地下車庫、地下管道也能覆蓋到。
上行工具譜密度增益17dB(NB-IoT的200mw/3.75kHz相比2G/3G/LTE的200mw/180kHz)
2-16倍的重傳機制增益3-12dB(付出時延代價,10s,但業務允許)
編解碼增益3-4dB
大連接
NB-IoT單扇區支持5萬個連接,比現往高50倍(2G/3G/4G分別是14/128/1200),目前全球有約500萬個物理站點,假設全部署NB-IoT,每站點三扇區可接入的物聯網終端數將達4500億個。
窄帶技術:上行等效功率36信道*23dBm,提升信道容量
減少空口信令開銷,提升頻譜效率
基站優化:獨立的准入擁塞控制與終端上下文信息存儲
核心網優化:終端上下文存儲與下行數據緩存
低功耗
NB-IoT終端如每天發送一次200Byte報文,AA電池待機時間10年
單次的速傳時間縮短了
終端99%的時間都工作在節能模式(PSM),這個節能模式和手機的節能模式不一樣,終端仍然注冊在網,但信令不可達。終端處於深度睡眠,99%的時間終端的功耗只有15微瓦。它的睡眠的時間比較長,能減少終端監聽網路的頻度。
因為物聯網不像手機那麼位置變化那麼快,所以移動性的管理可以簡化。
低成本
目前單個模塊做出來的成本不會超過5美元,目標是要做到1美元左右。
180kHz窄帶,降低晶元復雜度;
簡化協議棧(500Byte),減少片內Flash/RAM;
低采樣率
單天線、半雙工,射頻成本低;
峰均比低,單片SOC內置23dBm發射功率的功效。
更多房產知識,點擊左下角「樓盤網」.樓盤網,為愛找個家.
㈨ 國內主流的窄寬頻物聯網技術有哪些
通信世界消息(CWW)物聯網是「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組成部分,而NB-IoT是目前物聯網眾多標准技術當中最熱門、最被看好的一項技術。窄帶物聯網(NB-IoT)成為萬物互聯網路的一個重要分支。NB-IoT構建於蜂窩網路,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於GSM網路、UMTS網路或LTE網路,以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全球范圍內的運營商都在尋找新的應用模式,物聯網的迅猛發展給通信產業帶來新的生機。與傳統的蜂窩通信不同,物聯網要求有海量的連接數、低的終端成本、低的終端功耗和超強的覆蓋能力。物聯網通信能否成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標准化。這些年來,不同行業和標准組織都制定了一系列物聯網通信方面的標准,大的就有LTE
R12和R13的低成本終端Category0及eMTC,小的更是難以計數。但從至今的部署情況來看,無論從終端成本、終端能耗和穿透覆蓋等方面,這些技術標准都難以與免授權頻譜的LoRA,
Sigfox等技術相競爭。
NB-IoT的出現一下子帶來了希望。NB-IoT從2015年9月在3GPP
RAN立項以後,得到全球大多數的運營商、系統設備商、終端廠商的關注和響應。R13的NB-IoT協議於2016年6月凍結,這標志著一個具有巨大商業前景的、世界范圍統一的物聯網通信標准已經產生,為今後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廣大的先機。
三位作者針對中國的NB-IoT、乃至物聯網的產業鏈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創作的《窄帶物聯網:標准與關鍵技術》對LTE
R13
NB-IoT的整體協議做了比較詳盡和全面系統的描述,涉及網路架構、物理層的各類信道、空口控制面、空口用戶面、關鍵過程、射頻指標和後續演進。不僅講述協議中涉及的關鍵技術,而且對重要的、但未被採納的候選技術也進行了對比,呈現部分標准化的過程。書中還配有大量的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