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回聲測距離的公式是什麼
回聲測距離的公式是s=1/2vt。
回聲測距根據聲音的反射原理進行距離的測量。回聲是當聲波碰到一個障礙物(如懸崖)時,它會彈回來,我們會再聽到這個聲音。
這種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在戶外空曠的地方,回聲比較模糊,因為聲音的震動會向四處散開,能量會散失。而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如隧道),反射的聲音不會跑掉,所以回聲很大。
主要內容
①當聲源不動時,聲音從發出到返回的路程是聲源到障礙物距離的兩倍。因此,聲源到障礙物的距離等於聲音傳播路程的二分之一。
②當聲源向障礙物運動時,發聲的位置到障礙物的距離等於聲音傳播路程與聲源運動路程總和的二分之一。聽到回聲的位置到障礙物的距離等於聲音傳播路程與聲源運動路程差的二分之一。
㈡ 八年級物理回聲 距離 公式
回聲測距的公式是 距離= 340m/s 乘以 總時間再除以 二
㈢ 物理回聲測距離的公式是
回聲測距測是靠測時間來測得距離。公式應該是L = V*t /2 空氣中聲速 V :空氣中聲速隨溫度升高而增大,0℃時空氣中聲速為331.4米/秒,15℃時為340米/秒。
物理學是人們對自然界中物質的運動和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這種運動和轉變應有兩種。一是早期人們通過感官視覺的延伸;二是近代人們通過發明創造供觀察測量用的科學儀器,實驗得出的結果,間接認識物質內部組成建立在的基礎上。
物理學從研究角度及觀點不同,可大致分為微觀與宏觀兩部分:宏觀物理學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單個作用效果而直接考慮整體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經出現的;微觀物理學的誕生,起源於宏觀物理學無法很好地解釋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原子光譜等新的實驗現象。它是宏觀物理學的一個修正,並隨著實驗技術與理論物理的發展而逐漸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能。
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裡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物理學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
不僅僅在於它對客觀世界的規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系。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能的結晶,文明的瑰寶。
㈣ 八年級物理,怎樣利用回聲測距障礙物有多遠詳細步驟!!!
在距離障礙物一定距離(能保證分辨出原聲和回聲)處,用裝置發出一響聲並立即開始計時,當剛聽到(或用儀器接收到)回聲時停止計時,得到聲音從發出到回來的總時間T。
設發聲處到障礙物距離是 S ,聲音在空氣中速度是 V,則
2*S=V*T(因是來回的過程)
所求距離是S=V*T / 2
㈤ 回聲測距的物理公式是什麼拜託各位了 3Q
1.一汽車以1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行駛,司機經過某處鳴笛時,3秒鍾後聽到回聲,求鳴笛處距山崖的距離?(當時聲速為340米/秒) 2.一列火車以速度v向一座山開去,離山700米時,鳴笛.經過了4秒鍾司機聽到回聲,求汽車的行駛速度。 3.某人伏在鐵軌上聽到遠處傳來馬蹄撞擊鐵軌的聲音,8秒鍾後他又在空氣中聽到了這個聲音,求馬隊此時距這個人多遠? (已知聲音在鋼鐵中的傳播速度為5200m/s,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4.若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103m/s,某探測船豎直向海底發出聲波後,經1秒鍾船收到回聲,求此處海洋深度為多少米? 5.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如果他聽到起跑槍聲才開始計時,那麼他開始計時的時間將比實際的起跑時間晚多少秒? 6.回聲測距 公式: s=vt/2 例:汽車以43.2km/h的速度向一峭壁行駛,鳴笛後2秒聽到回聲。求此時汽車離峭壁多遠? 解:S聽=(v聽-v車t)/2 =(2×340-2×12)/2 =348m 註:43.2km/h=12m/s參考資料: www.pep.com
㈥ 初二物理----利用回聲測距離,怎樣計算,
利用回聲測距離的方法:先測發聲到接收到回聲的時間t,根據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算出s=vt,s/2即為到障礙物的距離.
㈦ 初二物理怎麼計算聲音的距離(還有回聲計算)我要公式
回聲比原聲晚0.1s以上才能聽見, 回聲公式:340m/s×0.1s/2=17m(後面的/是除以號) 聲音的距離公式:340m/s×0.1s=34m
㈧ 回聲是怎麼個演算法麻煩講解一下初二物理公式
是知道聽到回聲是幾秒算人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么
s=1/2*vt,因為你聽到回聲時,聲音走過的路程為兩倍你與障礙物之間距離,所以要除以二.v為聲速,比如15℃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
㈨ 初二物理回聲計算公式是什麼
初二物理回聲計算公式是:s=vt/2。
計算公式是人們在研究自然界物與物之間時發現的一些聯系,並通過一定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法。是表徵自然界不同事物之數量之間的或等或不等的聯系,它確切的反映了事物內部和外部的關系,是我們從一種事物到達另一種事物的依據,使我們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質和內涵。
錯誤公式特徵
1、自稱是科學的,但含糊不清,缺乏具體的度量衡。
2、無法使用操作定義。(例如,外人也可以檢驗的通用變數、屬於、或對象)
3、無法滿足簡約原則,即當眾多變數出現時,無法從最簡約的方式求得答案。
4、使用曖昧語言的語言,大量使用技術術語來使得文章看起來像是科學的。
5、缺乏邊界條件:嚴謹的科學理論在限定范圍上定義清晰,明確指出預測現象在何時何地適用,何時何地不適用。
基本公式常識
長方形的周長 = (長+寬)×2 = 2(a+b) = (a+b)×2。
正方形的周長 = 邊長×4 = 4a。
圓的周長 = 圓周率×直徑 = π d = 圓周率×半徑×2 = 2 π r。
長方形的面積 = 長×寬 S = ab。
正方形的面積 = 邊長×邊長 S = a²。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㈩ 初二物理題 回聲測距
先說一句:上面兩位的理解錯了,
因為他是站在兩座山之間,打個比方:如果右邊的山是1秒後聽到回聲,那麼根據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s,所以340×1=340m,而回聲是經過重復,所以除以2得到175m,,
關鍵是在這里,因為他左邊也有山,所以左邊也能聽到回聲,左邊是經過1.5s後,所以340×1.5=510,同樣的也要除以2,得到255m。
因為他是在兩山之間,這是一個關鍵條件,所以必須用175+255,而不是減,所以最後答案是177+255=42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