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上的霜雪霧冰怎麼分得清

物理上的霜雪霧冰怎麼分得清

發布時間:2022-06-13 08:06:28

⑴ 冰、雪、冰雹、露、霧、霜、雨、雲的物態變化名稱分別是什麼

一、雲的形成及其物態變化

1、形成原因:太陽照到地面上,水溫升高,含有水蒸氣的高溫空氣快速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便形成雲。

2、物態變化名稱:液化或者凝華
二、雨的形成及其物態變化

1、形成原因:當雲層中的小水滴合並成大水滴時,便形成雨。

2、物態變化名稱:液化或熔化

三、霧的形成及其物態變化

1、形成原因:霧是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到冷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在地面附近稱為霧。

2、物態變化名稱:液化

四、露的形成及其物態變化

1、形成原因:在天氣較熱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早晨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為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上。2、物態變化名稱:液化

五、霜、雪的形成及其物態變化
1、形成原因: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氣遇到0℃以下的溫度時,直接凝化為固體,如果高空的溫度降到0℃以下,水蒸氣直接凝華成小冰晶,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2、物態變化名稱:凝華

六、冰雹的形成及其物態變化

1、形成原因:冰雹是體積較大的冰球,雲中的水珠被上升氣流帶到氣溫低於0℃的高空,凝結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時,其外層受熱熔化成水,並彼此結合,使冰珠越來越大,如果上升氣流很強,就會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層冰殼,經過多次上下翻騰,能結合成較大的冰珠,當上升氣流托不住它時,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物態變化名稱:凝華、熔化、凝固等。

⑵ 物理問題:霧,白汽,霜什麼的等等一些分別是什麼物態啊

很高興為您回答:
1、霧,是一種我們能看得見的東西。
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
霧的出現以春季二至四月間較多。
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霧形成的條件:
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
霧的種類有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蒸發霧、煙霧。
所以,霧是一種液態物質。
2、白氣(沒有三點水),同霧一樣,是液態物質。
從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和水燒開後噴出的白氣都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冬天裡因為水蒸氣是從人體帶著熱量出來的,當你哈氣時,從口裡出來的水蒸氣突然遇到外冷發生液化,
液化成細小液滴,由氣態變為液態,變成細小液滴懸浮在空中。
3、霜,這種物質是凝華而形成的固態。
霜是水汽(也就是氣態的水)在溫度很低時,一種凝華現象,跟雪很類似。嚴寒的冬天清晨,戶外植物上通常會結霜,這是因為夜間植物散熱的慢、地表的溫度又特別低、水汽散發不快,還聚集在植物表面時就結凍了,因此形成霜。
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
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汽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攝氏零度時,才會結霜。

⑶ 八年級物理題目 解釋下 雲 霧 雨 露 霜 雪 冰雹的形成

雲:水氣上升遇冷液化(放熱)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團地在空中飄浮

霧:水氣便會液化(放熱)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

雨:水蒸氣遇冷液化(放熱)

(升到一定高度之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雨的圖片集萃(20張)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里互相碰撞,合並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

露:水蒸氣遇冷液化(放熱)

(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

霜:空氣中的水汽凝華在地面或地物上的冰晶。(放熱)(怎麼會是吸熱?課本改了)

雪: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花(放熱)

冰雹:(放熱)

當水汽隨氣流上升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若隨著高度增加溫度繼續降低,達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水滴就凝結成冰粒,在它上升運動過程中,並會吸附其周圍小冰粒或水滴而長大,直到其重量無法為上升氣流所承載時即往下降,當其降落至較高溫度區時,其表面會融解成水,同時亦會吸附周圍之小水滴,此時若又遇強大之上升氣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則又凝結成冰,如此反覆進行如滾雪球般其體積越來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於空氣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達地面時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態冰粒者稱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雨。

⑷ 霜、雪、雨、露、霧、冰、冰花、冰雹和霧凇的形成 請各位物理大蝦們解答下啊

霜、雪都是水蒸氣遇冷直接凝華成的小冰晶,霧、露都是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雨:在一定的條件下,雲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來越大,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與原來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是液化}。
霧凇是凝華,冰是凝固,冰花是水蒸汽凝華。

⑸ 小學探究題:根據我們觀察到的現象和已有的生活經驗 說說雲 霧 露 霜 雪 冰是由什麼變化而來的它們分別

你好。雲是陸地上和海洋上的水蒸發而形成的/
霧是空氣中的較暖的空氣遇到冷的物體或空氣而成/
露是空氣中的較暖的空氣遇到冷的物體而成,就像棒冰/
霜和雪是大氣中的水汽凝華的結果/
冰很簡單吧,是水汽的凝固。
這些都是物理變化。希望可以幫到你。

⑹ 冰、雪、冰雹、露、霧、霜、雨、雲的物態變化物理名稱分別是什麼

①雲: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華成的小冰晶混合在一起就形成雲;

②雨:雲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到一定程度便會下降,下降過程中冰晶熔化成水珠,形成降雨;

③露:空氣中形成的水蒸氣會在夜間較冷的地面、花草、石塊上液化成小水珠,這就是露水;④霧:如果空氣中有較多的浮塵,當溫度降低時,水蒸氣就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這些浮塵上面,這就是霧;

⑤冰雹:夏季,上升的氣流很強、很不穩定,小水滴在空氣對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塊,小冰雹塊在流動過程中又與小冰晶、小水滴合並,形成透明與不透明交替層次的大冰塊.當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氣流無法支持,降到地面,這就是冰雹.

⑥霜:深秋或冬天的夜晚,當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會放出大量的熱而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塊上迅速凝華而形成固態的小晶體,這就是霜;

⑦雪: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冰晶,小冰晶從高空落下看來,與空氣摩擦,形成雪花.故答案為:露--液化;霧--液化;霜--凝華.

⑺ 八年級物理雨、雪、雲、霧、露、霜、冰雹、霧凇、冰花的成因物態變化及他們和人類生活的關系

雨(rain)
是從雲中降落的水滴,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後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雲,它們在雲里互相碰撞,合並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從雲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雨的成因多種多樣,它的表現形態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細雨,有連綿不斷的陰雨,還有傾盆而下的陣雨。雨水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潤而茁壯成長。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雪的概述
水是地球上各種生靈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大氣里以固態形式落到地球表面上的降水,叫做大氣固態降水。雪是大氣固態降水中的一種最主要的形式。冬季,我國許多地區的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現的。由於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的大小、形狀、以及積雪的疏密程度不同,雪是以雪融化後的水來度量的。氣象上一般把雪按24小時內降水量分為4個等級:0.1-2.4毫米的雪稱為小雪;2.5-4.9毫米的雪稱為中雪;5.0-9.9毫米的雪稱為大雪;10毫米以上(含10毫米)的雪稱為暴雪。從降水量看,即使暴雪的量級也僅僅相當於雨量中的中雨。粗略地估計,10毫米深的積雪僅能融化為1毫米的水。
補充: 大氣固態降水是多種多樣的,除了雪花以外,還包括能造成很大危害的冰雹,還有我們不經常見到的雪霰和冰粒。 由於天空中氣象條件和生長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大氣固態降水。這些大氣固態降水的叫法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名目繁多,極不統一。為了方便起見,國際水文協會所屬的國際雪冰委員會,在徵求各國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於1949年召開了一個專門性的國際會議,會上通過了關於大氣固態降水簡明分類的提案。這個簡明分類,把大氣固態降水分為十種:雪片、星形雪花、柱狀雪晶、針狀雪晶、多枝狀雪晶、軸狀雪晶、不規則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種統稱為雪。為什麼後面三種不能叫做雪呢?原來由氣態的水汽變成固態的水有兩個過程,一個是水汽先變成水,然後水再凝結成冰晶;還有一種是水汽不經過水,直接變成冰晶,這種過程叫做水的凝華。所以說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經凝華而來的固態降水。


是指停留大氣層上的水滴或冰晶膠體的集合體。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因為雲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電磁波,所以雲的顏色成灰度色,雲層比較薄時成白色,但是當它們變得太厚或濃密而使得陽光不能通過的話,它們可以看起來是灰色或黑色的。
從地面向上十幾公里這層大氣中,越靠近地面,溫度越高,空氣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動、植物的水分,隨時蒸發到空中變成水汽。水汽進入大氣後,成雲致雨,或凝聚為霜露,然後又返回地面,滲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後又再蒸發(汽化),再凝結(凝華)下降。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水汽從蒸發表面進入低層大氣後,這里的溫度高,所容納的水汽較多,如果這些濕熱的空氣被抬升,溫度就會逐漸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達到飽和。如果空氣繼續被抬升,就會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如果那裡的溫度高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小水滴;如果溫度低於0°C,則多餘的水汽就凝化為小冰晶。在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漸增多並達到人眼能辨認的程度時,就是雲了。
其它行星的雲不一定會由水所組成,如金星的硫酸雲。


有三種定義:
1、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2、霧是接近地面的雲。
3、霧是由懸浮在大氣中微小液滴構成的氣溶膠


的成因
空氣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蓋物體上的液化現象。夜間氣溫下降,越近地面冷卻越快,形成與白天相反的下冷上熱的溫度分布,當地面溫度冷卻到使貼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達到飽和時,地面物體上開始觀察到露滴生成。如果溫度持續降至0℃以下時,露滴凍結成冰珠,稱為凍露。日出之後,地面溫度和濕度變成與夜晚完全相反的分布形式,貼近地面空氣的增溫也使該空氣層的水汽含量欠飽和,各種條件都將有利於地面水分的蒸發,露滴逐漸消失。露珠是露的別名,它從夜幕降臨到陽光初照是降落在花朵上,總是悄然無息。


在寒冷季節的清晨,草葉上、土塊上常常會覆蓋著一層霜的結晶。它們在初升起的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待太陽升高後就融化了。人們常常把這種現象叫「下霜」。翻翻日歷,每年10月下旬,總有「霜降」這個節氣。我們看到過降雪,也看到過降雨,可是誰也沒有看到過降霜。其實,霜不是從天空降下來的,而是在近地面層的空氣里形成的。
霜是一種白色的冰晶,多形成於夜間。少數情況下,在日落以前太陽斜照的時候也能開始形成。通常,日出後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氣嚴寒的時候或者在背陰的地方,霜也能終日不消。
霜本身對植物既沒有害處,也沒有益處。通常人們所說的「霜害」,實際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時產生的「凍害」。
霜的形成不僅和當時的天氣條件有關,而且與所附著的物體的屬性也有關。當物體表面的溫度很低,而物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溫度卻比較高,那麼在空氣和物體表面之間有一個溫度差,如果物體表面與空氣之間的溫度差主要是由物體表面輻射冷卻造成的,則在較暖的空氣和較冷的物體表面相接觸時空氣就會冷卻,達到水汽過飽和的時候多餘的水汽就會析出。如果溫度在0°C以下,則多餘的水汽就在物體表面上凝華為冰晶,這就是霜。因此霜總是在有利於物體表面輻射冷卻的天氣條件下形成。
另外,雲對地面物體夜間的輻射冷卻是有妨礙的,天空有雲不利於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現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輻射冷卻強烈的時候。
此外,風對於霜的形成也有影響。有微風的時候,空氣緩慢地流過冷物體表面,不斷地供應著水汽,有利於霜的形成。但是,風大的時候,由於空氣流動得很快,接觸冷物體表面的時間太短,同時風大的時候,上下層的空氣容易互相混合,不利於溫度降低,從而也會妨礙霜的形成。大致說來,當風速達到3級或3級以上時,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節里晴朗、微風或無風的夜晚。

冰雹(Hail)
也叫「雹」,俗稱雹子,有的地區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我國除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較少外,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地形復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砸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特大的冰雹甚至能比柚子還大,會致人死亡、毀壞大片農田和樹木、摧毀建築物和車輛等。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雹災是我國嚴重災害之一。
冰雹是一種固態降水物。系圓球形或圓錐形的冰塊,由透明層和不透明層相間組成。直徑一般為5 ~50毫米,最大的可達10厘米以上。雹的直徑越大,破壞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壞莊稼,威脅人畜安全, 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很多雹災嚴重的國家已進行了人工防雹試驗。

霧凇
俗稱樹掛,在北方很常見,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象,是一種冰雪美景。是由於霧中無數零攝氏度以下而尚未結冰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粘的結果,表現為白色不透明的粒狀結構沉積物。因此霧凇現象在我國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區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過冷卻水滴就可形成。
過冷水滴(溫度低於零度)碰撞到同樣低於凍結溫度的物體時,便會形成霧凇。當水滴小到一碰上物體馬上凍結時便會結成霧凇層或霧凇沉積物。霧凇層由小冰粒構成,在它們之間有氣孔,這樣便造成典型的白色外表和粒狀結構。由於各個過冷水滴的迅速凍結,相鄰冰粒之間的內聚力較差,易於從附著物上脫落。被過冷卻雲環繞的山頂上最容易形成霧凇,它也是飛機上常見的冰凍形式,在寒冷的天氣里泉水、河流、湖泊或池塘附近的蒸霧也可形成霧凇。霧凇是受到人們普遍欣賞的一種自然美景,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一種自然災害。嚴重的霧凇有時會將電線、樹木壓斷,造成損失。

冰花」

往往只是形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
在寒冷的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在門窗玻璃內表面遇冷直接凝華,形成冰花,而室外的水蒸氣溫度較低,不易在玻璃外表面凝華。
當冰塊結晶體在滿天飛舞的雪花中於房檐上形成冰凌時,那種呈現六角形的罕見雪花,就稱為飛雪冰花。這種冰凌十分罕有,大約平均每10年才有一次!
冰花又名未央花,一種美麗的結晶體,它在飄落過程中成團攀聯在一起,就形成雪片。單個雪花的大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間。雪花很輕,單個重量只有0.2——0.5克。無論雪花怎樣輕小,怎樣奇妙萬千,它的結晶體都是有規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齣,度雪花六齣」的說法。
雪花為什麼多呈六角形,花樣又如此繁多呢?
雪花是由小冰晶增大變來的,而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的為最多,因而形成雪花多是六角形的。雪花形狀的多種多樣,則與它形成時的水汽條件有密切的關系。
對於六角形片狀冰晶來說,由於它面上、邊上和角上的彎曲程度不同,相應地具有不同的飽和水汽壓,其中角上的飽和水汽壓最大,邊上次之,平面上最小。在實有水汽壓相同的情況下,由於冰晶的面、邊、角上的飽和水汽壓不同,其凝華增長的情況也不相同。如果雲中水汽不太豐富,實有水汽壓僅大於平面的飽和水汽壓,水汽只在面上凝華,這時形成的是柱狀雪花;如果水汽稍多,實有水汽壓大於邊上的飽和水汽壓,水汽在邊上和面上都會發生凝華,由於凝華的速度還與彎曲程度有關,彎曲程度大的地方凝華較快,所以在冰晶邊上凝華比面上快,這時多形成片狀雪花;如果雲中水汽非常豐富,實有水汽壓大於角上的飽和水汽壓,這樣在面上、邊上、角上都有水汽凝華,但尖角處位置突出,水汽供應最充分,凝華增長得最快,所以多形成枝狀或星狀雪花。
再加上冰晶不停地運動,它所處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也不斷變化,這樣就得冰晶各種部分增長的速度不一致,形成多種多樣的雪花。
雪花的形成
在天空中運動的水汽怎樣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溫度低於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結晶,形成降雪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個條件是水汽飽和。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里就有多餘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於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濕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濕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濕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另一個條件是空氣里必須有凝結核。有人做過試驗,如果沒有凝結核,空氣里的水汽,過飽和到相對濕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這樣大的過飽和現象在自然大氣里是不會存在的。所以沒有凝結核的話,我們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我們有時才會見到天空中有雲,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冰花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

⑻ 在物理現象中:霧,露,雪,霜,分別是什麼

雨: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為雨
雪:水蒸氣凝華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雲: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霧: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露:水蒸氣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霜:水蒸氣凝華成的小冰晶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隨著雲中的水氣的聚集,就會能夠形成降雨,如果降雨過程中遇到冷空氣的話就會形成冰雹

⑼ 初二物理:物態變化:冰、霧、冰雹、雪、霜的形成

物質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現象叫做物態變化。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水有三態:固態:冰雪的霜等.液態:雨霧露.氣態:水蒸汽.
雨的形成:由液態水滴(包括過冷卻水滴)所組成的雲體稱為水成雲。水成雲內如果具備了雲滴增大為雨滴的條件,並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這時降落下來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組成的雲體稱為冰成雲,而由水滴(主要是過冷卻水滴)和冰晶共同組成的雲稱為混合雲。從冰成雲或混合雲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氣層內,融化以後也成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雪的形成: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雲的形成: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雲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
霧的形成:當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這就是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露的形成:在0°C以上,空氣因冷卻而達到水汽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溫度"。在溫暖季節里,夜間地面物體強烈輻射冷卻的時候,與物體表面相接觸的空氣溫度下降,在它降到"露點"以後就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因為這時溫度在0°C以上,這些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水滴附著在地面物體上,這就是露。
霜的形成:應該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因為氣溫變冷,空氣攜帶水蒸氣的能力降低,一部分水蒸氣凝華變成小冰屑,許多小冰屑產生,落到地面上不斷堆積,就成了霜
冰雹的形成:在冰雹雲中強烈的上升氣流攜帶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運動著,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並合凍結成較大的冰粒,這些粒子和過冷水滴被上升氣流輸送到含水量累積區,就可以成為冰雹核心,這些冰雹初始生長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積區有著良好生長條件。雹核A在上升氣流攜帶下進入生長區後,在水量多、溫度不太低的區域與過冷水滴碰並,長成一層透明的冰層,再向上進入水量較少的低溫區,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過冷水滴組成,雹核與它們粘並凍結就形成一個不透明的冰層。這時冰雹已長大,而那裡的上升氣流較弱,當它支托不住增長大了的冰雹時,冰雹便在上升氣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斷地並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繼續生長,當它落到較高溫度區時,碰並上去的過冷水滴便形成一個透明的冰層。這時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強的上升氣流區,那麼冰雹又將再次上升,重復上述的生長過程。這樣冰雹就一層透明一層不透明地增長;由於各次生長的時間、含水量和其它條件的差異,所以各層厚薄及其它特點也各有不同。最後,當上升氣流支撐不住冰雹時,它就從雲中落下來,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冰雹了。
更多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物態變化:
1、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華)
4、高溫加熱碘,碘的體積變小(升華)
5、衣箱中的樟腦丸漸漸變小(升華)
6、夏天,水缸外層「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干(升華)
8、灑在地上的水不久幹了(汽化)
9、游泳上岸後身上感覺冷(汽化)
10、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凝華)
11、早晨的濃霧(液化)
12、水結成冰(凝固)
13、鋼水澆鑄成車輪(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樹掛(凝華)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變小了(升華)
16、南方雪災中見到的霧淞(凝華)
17、雪災中電線桿結起了冰柱(凝固)
我是老師 謝謝採納

⑽ 八年級物理題目 解釋雲 霧 雨 露 霜 雪 冰雹的形成

物質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現象叫做物態變化。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水有三態:固態:冰雪的霜等.液態:雨霧露.氣態:水蒸汽.
雨的形成:由液態水滴(包括過冷卻水滴)所組成的雲體稱為水成雲。水成雲內如果具備了雲滴增大為雨滴的條件,並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這時降落下來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組成的雲體稱為冰成雲,而由水滴(主要是過冷卻水滴)和冰晶共同組成的雲稱為混合雲。從冰成雲或混合雲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氣層內,融化以後也成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雪的形成:雲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華,而過冷卻水滴卻在蒸發,這時就產生了冰晶從過冷卻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冰晶增長得很快。另外,過冷卻水是很不穩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凍結起來。所以,在混合雲里,當過冷卻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時候,就會凍結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當小冰晶增大到能夠克服空氣的阻力和浮力時,便落到地面,這就是雪花。
雲的形成:漂浮在天空中的雲彩是由許多細小的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組成的。有時也包含一些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並有一定厚度。雲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結造成的。
霧的形成:當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這就是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露的形成:在0°C以上,空氣因冷卻而達到水汽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溫度"。在溫暖季節里,夜間地面物體強烈輻射冷卻的時候,與物體表面相接觸的空氣溫度下降,在它降到"露點"以後就有多餘的水汽析出。因為這時溫度在0°C以上,這些多餘的水汽就凝結成水滴附著在地面物體上,這就是露。
霜的形成:應該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因為氣溫變冷,空氣攜帶水蒸氣的能力降低,一部分水蒸氣凝華變成小冰屑,許多小冰屑產生,落到地面上不斷堆積,就成了霜
冰雹的形成:在冰雹雲中強烈的上升氣流攜帶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運動著,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並合凍結成較大的冰粒,這些粒子和過冷水滴被上升氣流輸送到含水量累積區,就可以成為冰雹核心,這些冰雹初始生長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積區有著良好生長條件。雹核A在上升氣流攜帶下進入生長區後,在水量多、溫度不太低的區域與過冷水滴碰並,長成一層透明的冰層,再向上進入水量較少的低溫區,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過冷水滴組成,雹核與它們粘並凍結就形成一個不透明的冰層。這時冰雹已長大,而那裡的上升氣流較弱,當它支托不住增長大了的冰雹時,冰雹便在上升氣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斷地並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繼續生長,當它落到較高溫度區時,碰並上去的過冷水滴便形成一個透明的冰層。這時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強的上升氣流區,那麼冰雹又將再次上升,重復上述的生長過程。這樣冰雹就一層透明一層不透明地增長;由於各次生長的時間、含水量和其它條件的差異,所以各層厚薄及其它特點也各有不同。最後,當上升氣流支撐不住冰雹時,它就從雲中落下來,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冰雹了。
更多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物態變化:
1、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液化)
2、早晨,草木上的水水滴(液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華)
4、高溫加熱碘,碘的體積變小(升華)
5、衣箱中的樟腦丸漸漸變小(升華)
6、夏天,水缸外層「出汗」(液化)
7、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干(升華)
8、灑在地上的水不久幹了(汽化)
9、游泳上岸後身上感覺冷(汽化)
10、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凝華)
11、早晨的濃霧(液化)
12、水結成冰(凝固)
13、鋼水澆鑄成車輪(凝固)
14、北方冬天的樹掛(凝華)
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變小了(升華)
16、南方雪災中見到的霧淞(凝華)
17、雪災中電線桿結起了冰柱(凝固)

閱讀全文

與物理上的霜雪霧冰怎麼分得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