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物理小實驗
① 取一塑料可樂瓶,在瓶子的側面距瓶底的不同高度上,用小鐵釘鑽幾個小孔,然後往瓶內裝滿水。通過實驗探究可發現,從不同的孔向外噴水的水平射程不同,從而演示了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有關的現象。若在可樂瓶體同一平面的不同方向上,用小鐵釘鑽很多小孔,然後往瓶內裝滿水,可看到水從不同的小孔向各個方向噴出,這證明了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②往塑料可樂瓶內裝半瓶水,在瓶底用鐵釘鑽一小孔,可看到水從孔中噴出。若這時讓塑料瓶自由下落,可看到水不再向外噴出。這就驗證了水的失重現象。 ①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另一隻手用力向外拉活塞,會感到很費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會退縮一段距離,這就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
②拿一支注射器,把活塞推到底部,用手指將前端小孔堵住,把活塞拉到注射器的中部。然後,把注射器浸人水中,移開手指,就會看到水進人注射器內部。這就驗證了抽水機的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壓來工作的。①找一鐵塊,將它放在紙上,迅速地拉動紙片,可看到鐵塊保持靜止,此實驗可驗證鐵塊具有慣性。若慢慢地拉動鐵塊,可使它由靜止變為運動,因為鐵塊受到了摩擦力作用,可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②用一張紙與裝滿水的杯子,可做水和紙不掉落的「覆杯」實驗,從而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
③用紙做一個紙鍋,加人適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過一段時間後,雖然水會沸騰,但紙鍋卻不會燒壞,這驗證了水在沸騰時,雖吸熱但溫度卻保持在沸點不變的結論。①將鋼鋸條撥動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若在振動的鋼鋸條旁放一支點燃的蠟燭,會發現燭焰在搖晃,這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②用力按鋸齒,手會感到疼,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用力按鋼鋸條,可將鋼鋸條壓彎或折斷,這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③將鋼鋸條向前拋出去,鋼鋸條能繼續向前飛行,這說明物體具有慣性。用力推桌面上的鋼鋸條,能使它由靜止變為運動,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①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別壓住鉛筆的兩頭,兩手指壓痕深淺不同,說明壓強的大小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手指壓鉛筆尖時手指也會感覺到疼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用細鐵絲繞在鉛筆的一端或將圖釘壓人鉛筆的一端,使之豎直漂浮在水或其他液體中,根據鉛筆浸人液體中的深度,可判斷液體密度的大小。
③將細鐵絲密繞在圓鉛筆上,然後用尺測出n圈細鐵絲的總寬度D,則可求出細鐵絲的直徑d=D/n
④將一小燈泡、電池和鉛筆芯用導線串聯起來,讓導線的一端與鉛筆芯的一端接好,另一端在鉛筆芯上滑動,以改變鉛筆芯連入電路的長短,發現燈泡的亮度發生改變,此實驗能說明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實驗一
感受大氣壓
取一個空的鋁質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纏上鐵絲並固定並將鐵絲擰成柄狀(要有一定的長度和強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並繼續加熱數十秒,迅速(持鐵絲柄)將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
注意:此時易拉罐在氣壓的作用下被壓扁且發出巨大的響聲,實驗者應有思想准備,以防驚惶中碰到其它實驗儀器而被燙傷甚至引起火災。本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實驗二
振幅交換
准備兩個擺長一樣的擺(擺錘質量要大些)和一根細尼龍繩,將尼龍繩兩端分別固定在高度上,把兩個擺的上端系於尼龍線的中部,懸點相距不超過10厘米,(固定時要檢查擺長是否一樣)。使一擺處於豎直位置,將另一擺沿垂直於尼龍繩方向拉開到某一位置(不一定要有五度角限制)放手讓其在垂直於尼龍繩方向上振動,觀察二擺的振幅變化(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出,所需時間與裝置有關)。可以看到,兩擺的振幅會不斷地交換。
實驗三
哪個瓶子滾得快?
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個裝滿沙,另一個裝滿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個瓶子滾得比較快?動手試試,想想看,為什麼?
實驗四
木尺能保持水平嗎?
有一根長度為1米的木尺。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別水平地支撐木尺的兩端。這時候,左右某一個手指向對方靠近,木尺能夠保持水平嗎?左右手指同時相互靠近,又會怎樣。(提示,與摩擦力及力矩知識有關)
實驗五
水為什麼不會灑出?
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紙蓋住。用手掌壓住紙把杯子翻轉過來,注意不讓杯中的水灑出來。放開手,杯中的水也好,紙也好,都不會掉下來。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絲之類的小東西也沒有關系。這是為什麼?
實驗六
如何使單擺擺動起來
用一根約一米長的細尼龍線及,一把掛鎖做一單擺,要求用吹氣的方法令其擺動,擺解要求達到30度左右,此過程中口與單擺平衡位置的距離保持在0.5米以上,且不得用身體或任何其它物體與單擺的任何部分及懸點接觸,試設法達到目的並想想為什麼?
電學小實驗
實驗一
嘗試一下靜電觸電的滋味
把塑料飛盤用洗衣粉洗刷、沖凈、曬干;再准備一塊圓形鐵片,大小比飛盤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長的絲線穿過小孔將它拴住,用一塊乾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圓盤的內側,然後迅速拿開,再用手提著絲線的一端(這是為了不使手與鐵片接觸),將鐵片放入圓盤內,這樣圓盤上的電荷將聚集到鐵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鐵片時,會有微麻的感覺,同時還可看到電火花和聽見放電響聲(這是因為電壓高而產生放電,但因電量少,電流持續時間短暫,雖有微麻的感覺,但並不危及人體的生命與健康)
注意,本實驗的效果受環境影響較大,一般而言在乾燥的天氣比在空氣潮濕時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內比在人多的室內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風處比在室內容易成功。
Ⅱ 求初二物理簡單的小實驗
● 飲料瓶
1.鍾聲響起
將兩個飲料瓶都剪去底部並做成喇叭狀,用細線系在瓶口的瓶蓋上,再用細繩的中間部分系住一把鋼勺。將兩個喇叭口罩住兩只耳朵並貼緊耳根,並用鋼勺去撞擊桌子等物品時,你能聽到什麼?繼續讓一個學生手提著細線並用鋼勺碰撞課桌,再談談手上的感受。
2.水中的振動
用細線系好三把舊鑰匙,放入盛水的大飲料瓶內並上下抖動細繩,你聽到了什麼?
3.聽到自己的心跳
剪下飲料瓶上半部並在瓶蓋上打孔後插入一段塑料軟管後,將做好的漏斗部分靠近胸部,軟管另一端靠近右耳。移動漏斗的位置,一定要仔細聽聽,可以找到心跳最強的位置處於胸部左側。
4.頻率計
將飲料瓶剪去底部,瓶壁剪成齒狀,瓶蓋鑽孔後用筷子緊緊插入,做成頻率計。用右手捻轉筷子,同時用齒去碰紙片,當快轉或慢轉時,你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呢?
5.獨弦琴
將一個飲料瓶剪去底,瓶蓋鑽孔後用牙簽和一段細線系住作為音箱,另一端系在一個裝滿水的瓶子上。左手拿著音箱並控制弦的張緊程度(瓶子不要離開地面),同時右手撥動琴弦。這樣就可以聽到不同的音調和演奏效果,頗有古色古香的韻味。如果撥弦力量大時,發聲就響。如果細繩被拉得越緊,發聲音調就會越高。如果將繩子變短,音調將會發生變化。如果改用粗繩子,音調也將會發生變化。假如改用細銅絲後,會聽到與剛才不同的音響效果,說明音色也發生了改變。同一個實驗,可以不斷改變某一條件,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積極探究,讓學生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理解聲音的特徵。
6.打擊樂器
收集幾個相同的大飲料瓶,向瓶內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擊瓶子,瓶子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仔細調節水量,可使各瓶發出不同的音調。
7.排簫
振動的瓶體和水能夠發聲,瓶內被吹動的空氣也可以發聲。將飲料瓶從大到小排列,口部排齊後用膠帶繞在瓶壁上,把3個瓶子固定在一起。雙手握住瓶壁,嘴唇分別靠近瓶口吹氣,就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
8.水哨
取一吸管,用剪刀在吸管中央開一個小口,不要剪斷,讓吸管一端插入裝滿水的飲料瓶中。將吸管彎成直角,用嘴連續吹氣,同時調節吸管插入水的深度,能聽到悅耳的哨聲嗎?
9.潛水艇模型。
● 雞蛋
1.做測量實驗
先估計一個雞蛋的質量,然後用天平進行測量,看你估計的是否准確。再用天平稱出10個雞蛋的質量,算出每個雞蛋的平均質量,與你估計的值進行比較。
2.做慣性實驗
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張硬紙片,再在紙片上放一個雞蛋,用手把硬紙片突然彈出去,雞蛋會安全地掉進玻璃杯。
3.做慣性實驗
用生熟雞蛋各一個,分別放在桌面上,同時以相同的速度旋轉,因為熟雞蛋的蛋黃和蛋清固定,所以旋轉平穩,而生雞蛋由於慣性,搖晃不定,很快停止轉動,由此可准確判斷生雞蛋熟雞蛋。
4.做壓強實驗
用手捏雞蛋,由於雞蛋表面各處受力均勻,受到的壓強較小,雞蛋難以捏破,可是如果我們用同一隻手捏兩個雞蛋,由於雞蛋與雞蛋之間接觸面積小,受到的壓強大,很容易把雞蛋捏破。
5.做大氣壓實驗
在瓶口比雞蛋稍小的廣口瓶瓶底鋪層沙子,將浸過酒精的棉花點燃後迅速放入瓶中,待會兒將剝了皮的熟雞蛋堵住瓶口,過一會兒,由於大氣壓強的作用,熟雞蛋會被玻璃瓶吞進去。
6.做浮力實驗
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可以看到雞蛋沉入水中。然後逐漸向杯中放入食鹽,並不斷攪拌,可以看到雞蛋懸浮於水中任意位置。繼續向杯中放入食鹽,直到雞蛋漂浮於水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雞蛋在鹽水中的三種狀態。
7.做液體蒸發吸熱實驗
把剛煮熟的雞蛋從鍋內撈起來,直接用手拿時,雖然較燙,但還可以忍受。過一會兒,當蛋殼上的水膜幹了後,感到比剛撈上時更燙了。
8.做熱脹冷縮實驗
把煮熟撈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卻後,再撈起剝落。
9.做物體的穩定平衡實驗
選用一隻生雞蛋,在小頭一端開個孔並清除干凈殼內的蛋清蛋黃。沿小孔滑入一塊重物。以蛋殼的大頭端為底部,扶好蛋殼。點燃一隻蠟燭,滴入燭油,把重物封存在蛋殼底部。燭油大約封存至整個蛋殼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殼推倒後,蛋殼能自動立起。製成一個「不倒翁」。
10.分子運動現象
外殼完好的蛋,埋入食鹽中腌制一段時間,可以製成一隻鹹蛋。雖然蛋殼仍然完好,但連內部的蛋黃都變咸了。
● 鉛筆
1.慣性實驗
只用鉛筆即可,將鉛筆扔出,鉛筆離開手之後仍向前運動,說明物體具有慣性。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只用鉛筆,將鉛筆扔出,鉛筆將由靜止運動起來,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兩手用力折鉛筆,鉛筆可以被折為兩段,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所用器材只是鉛筆,用力捏鉛筆時發現手指的形狀也發生了改變,說明手也受到鉛筆對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將鉛筆從高處自由丟下,鉛筆將豎直向下落,說明鉛筆受到重力的作用,豎直下落說明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6.壓強的大小因素
用一端削好的鉛筆,用大拇指和食指頂住鉛筆的兩端時,發現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較疼,這說明壓力相同時接觸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用較大的力時手指更疼,又說明接觸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強越大。
7.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
用彈簧測力計拉著一鐵塊在水平桌面上勻速直線前進時,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鐵塊所受滑動摩擦力,若將鐵塊放在多隻鉛筆上重做上述實驗發現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說明壓力相同時滾動摩擦力小於滑動摩擦力。
8.利用積累法測細銅絲的直徑
所用器材有細銅絲,刻度尺和鉛筆,將細銅絲緊密地排繞在鉛筆上,用刻度尺測出總長度L,數出銅絲匝數N。然後根據D=L/N算出細銅絲的直徑。
9.區分導體和絕緣體
將鉛筆兩端都削好,若將鉛筆芯和燈泡連入電路,燈泡發光,說明鉛筆芯是導體;若將外部木材和燈泡連入電路時,燈泡不亮,說明木材是絕緣體。
10.說明滑動變阻器的原理
將鉛筆的木材劈開露出鉛筆芯,將鉛筆芯的兩端連入電路,這時燈泡發光,調節其中一端線頭在鉛筆芯上的位置,即減小鉛筆芯接入電路的長度時燈泡變亮;若再增加鉛筆芯接入電路中的長度時,燈泡變暗。說明滑動變阻器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大小的。
11.光的直線傳播
將鉛筆對著光源後面會出現鉛筆的影子,說明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12.光的折射現象
用玻璃杯、水和鉛筆做光的折射實驗,在玻璃杯中裝入半杯水,再將鉛筆插入水中,發現鉛筆的水中部分看起來變折了,這是由於光的折射的現象。
13.探究聲音的傳播
將鉛筆一端放在口中,輕輕敲筆桿幾下,再用牙齒咬住筆桿輕敲筆桿幾下。發現後者的聲音比前者大得多。因為前者聲音是經過空氣傳到耳膜的,後者聲音是經過牙齒、骨骼傳到耳膜的。
14.演示物體的沉浮條件
把鉛筆的下端繞上幾圈鐵絲,按入水中,使其豎直地浸沒在盛水的燒杯中,放手後,鉛筆上浮,最後豎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鐵絲匝數後,可使其下沉,以此來驗證物體的沉浮條件。
15.演示導體和絕緣體
把電池、小燈泡、開關、導線組成的一個簡單電路,將鉛筆木質部分或鉛筆芯串聯在電路中,看燈泡是否發光,從而可演示導體與絕緣體的區別。
● 乒乓球
1.演示微小形變
在乒乓球上打一孔並插入一支透明細膠管或玻璃管,內裝有顏色水,用手擠壓球兩側,可看到管中水位明顯發生變化:說明體積變化,即球向內有形變。
2.顯示振動
用細線系一黃色(為了醒目)乒乓球靠近音*放置,用錘敲音*的一邊,可以觀察到乒乓球被不斷地彈開。
3.浮力產生原因
用較大的可樂飲料瓶剪掉底部,留下上半部倒置,將黃色乒乓球壓在瓶頸處並注水,乒乓球不會浮起來,然後用手或瓶蓋將瓶口封住,由於球和瓶之間滲水,當球下部集滿水後,乒乓球會很快上浮。
4.浮沉條件
三個相同的黃色乒乓球A是原裝,B注適量水並封閉,使ρ=ρ水,C是注入足量水,然後將三個球同時放入水中,A漂浮,B懸浮,C下沉。結論:浮沉與F浮和G的大小有關系,ρ與ρ水有關系。
5.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玻璃漏鬥口朝下,將乒乓球置於瓶頸處釋放,球會掉下;若從上端吹氣,則球會貼在頸處不會掉下。
把黃色乒乓球置於倒扣的玻璃杯底上,讓水籠頭中的水流出,可以看到球並沒有被沖走,而是在杯底上晃動。
6.轉動力學——「去而復還」。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壓在乒乓球的內側,用力壓出,球滾出去後會自動返回,很有趣。
7.動能勢能轉化
球從一定高度落下,速度越來越大,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勢能轉化為動能;從表面彈起上升,速度越來越小,勢能增加,動能減少,動能轉化為勢能。
8.彈性碰撞
在研究碰撞現象中,對碰撞結果的分析理論較難理解和記憶,用乒乓球演示運動的小物體與靜止的大物體相碰結果;大物體不動,小物體被原速彈回效果明顯,人人可做。
9.慣性「反常」
用一較長的內徑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裝滿水,並把黃色乒乓球放進去封住管口,讓球停留在中間位置,突然加速減速,發現球的運動方向與外界變化相同,即加速時球向前,減速時球向後。
10.水平儀
用一較長的內徑較大的玻璃管或大量筒,裝滿水,並把黃色乒乓球放進去封住管口,將玻璃管放在桌面上,當球停留在中間位置時,說明桌面是水平的。
● 試管
1.可以托住水的窗紗
取一小號試管,先向管中注滿水,用一小塊窗紗蓋住瓶口,再用細線沿管口將窗紗扎緊,再用手將管口按住,小心地將試管倒轉過來,放開後,雖然窗紗上有許多小孔,但水卻流不出來。在講解大氣壓強時,輔助以這個實驗,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興趣,效果更加強烈,直觀。
2.吸不走的飲料
准備一個干凈的試管,在橡皮塞中插入一根干凈的細玻璃管,在試管中裝滿飲料後,用橡皮塞將瓶口密封好,然後請同學用力吸,結果任你怎樣吸,飲料就是吸不出來。這是由於沒有大氣壓的作用,瓶中的飲料壓不上來。
3.自動上升的試管
取一隻粗試管,再取一隻口徑比粗試管稍小一些的細試管。首先將粗試管裝滿水後,再將稍細的空細試管插入粗試管中至大約一半深度處時,迅速將兩試管倒置過來,放開細試管後,則會看到細試管並沒有落下來,而是在粗試管內緩緩上升。這是由於細試管的上端沒有大氣,在大氣壓的作用下,細試管上升。
由於篇幅有限,如直尺、紙張、硬幣、橡皮筋、小平面鏡等等就不一一列舉。
實踐證明,積極開展小實驗,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物理的自信心,培養鍛煉學生的觀察、創造、分析、探索等能力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Ⅲ 初三物理實驗題
用它來當滑動變阻器方法:
連好電路好後留一個開口用導線的夾子夾住鉛筆芯!用不同的長度來看電壓表是不是有變化!
探究: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之間的關系
方法:用一個開關,一節電池,一個電流表,若干導線,一根鉛筆芯組成串聯電路
步驟:把導線一端接在鉛筆芯的一頭,第一次把另一根導線接在鉛筆芯的另一端,第二次把另一根導線接在鉛筆芯的中點,並分別用電流表測出兩次電流示數大小
結論:電阻大小與導體的長度有關,且材料,溫度,橫截面積一定,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Ⅳ 初二物理小實驗,急急急
用大塑料可樂瓶製成一種物理實驗器材,並簡述製作過程及用它所演示的物理現象。
解析:塑料可樂瓶具有透明、易開孔切割、瓶壁較薄等特點,雖軟卻很有彈性,同時又有較大容積。利用它可做以下實驗:
①取一塑料可樂瓶,在瓶子的側面距瓶底的不同高度上,用小鐵釘鑽幾個小孔,然後往瓶內裝滿水。通過實驗探究可發現,從不同的孔向外噴水的水平射程不同,從而演示了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有關的現象。若在可樂瓶體同一平面的不同方向上,用小鐵釘鑽很多小孔,然後往瓶內裝滿水,可看到水從不同的小孔向各個方向噴出,這證明了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②往塑料可樂瓶內裝半瓶水,在瓶底用鐵釘鑽一小孔,可看到水從孔中噴出。若這時讓塑料瓶自由下落,可看到水不再向外噴出。這就驗證了水的失重現象。
例2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實驗?
解析:注射器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若能開動腦筋,利用它「活塞能拉動」、「封閉一部分氣體」等特點也能做不少物理實驗。
①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另一隻手用力向外拉活塞,會感到很費力。若停止用力,活塞就會退縮一段距離,這就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
②拿一支注射器,把活塞推到底部,用手指將前端小孔堵住,把活塞拉到注射器的中部。然後,把注射器浸人水中,移開手指,就會看到水進人注射器內部。這就驗證了抽水機的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壓來工作的。
例3 給你一張紙,適當添加一些輔助器材,你能做哪些實驗?
解析:紙對同學們來說是再普通再平常不過的,然而利用它卻能做許多物理實驗,你想體驗一下探究的樂趣嗎?
①找一鐵塊,將它放在紙上,迅速地拉動紙片,可看到鐵塊保持靜止,此實驗可驗證鐵塊具有慣性。若慢慢地拉動鐵塊,可使它由靜止變為運動,因為鐵塊受到了摩擦力作用,可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②用一張紙與裝滿水的杯子,可做水和紙不掉落的「覆杯」實驗,從而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
③用紙做一個紙鍋,加人適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過一段時間後,雖然水會沸騰,但紙鍋卻不會燒壞,這驗證了水在沸騰時,雖吸熱但溫度卻保持在沸點不變的結論。
例4 若你手中有一根鋼鋸條,你能利用它做實驗驗證哪些結論?
解析:鋼鋸條在力學實驗中經常遇到,認真思考可發現它能驗證如下結論:
①將鋼鋸條撥動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若在振動的鋼鋸條旁放一支點燃的蠟燭,會發現燭焰在搖晃,這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②用力按鋸齒,手會感到疼,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用力按鋼鋸條,可將鋼鋸條壓彎或折斷,這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③將鋼鋸條向前拋出去,鋼鋸條能繼續向前飛行,這說明物體具有慣性。用力推桌面上的鋼鋸條,能使它由靜止變為運動,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例4 若你手中有一根鋼鋸條,你能利用它做實驗驗證哪些結論?
解析:鋼鋸條在力學實驗中經常遇到,認真思考可發現它能驗證如下結論:
①將鋼鋸條撥動發出聲音,說明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若在振動的鋼鋸條旁放一支點燃的蠟燭,會發現燭焰在搖晃,這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②用力按鋸齒,手會感到疼,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用力按鋼鋸條,可將鋼鋸條壓彎或折斷,這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③將鋼鋸條向前拋出去,鋼鋸條能繼續向前飛行,這說明物體具有慣性。用力推桌面上的鋼鋸條,能使它由靜止變為運動,這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例5 給你一支削好的圓鉛筆,請用它設計兩個物理小實驗。
解析:這是一道很好的培養同學們觀察、實驗和創新能力的開放型實驗題,現將答案收集整理如下:
①用食指和大拇指分別壓住鉛筆的兩頭,兩手指壓痕深淺不同,說明壓強的大小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手指壓鉛筆尖時手指也會感覺到疼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用細鐵絲繞在鉛筆的一端或將圖釘壓人鉛筆的一端,使之豎直漂浮在水或其他液體中,根據鉛筆浸人液體中的深度,可判斷液體密度的大小。
③將細鐵絲密繞在圓鉛筆上,然後用尺測出n圈細鐵絲的總寬度D,則可求出細鐵絲的直徑d=D/n
④將一小燈泡、電池和鉛筆芯用導線串聯起來,讓導線的一端與鉛筆芯的一端接好,另一端在鉛筆芯上滑動,以改變鉛筆芯連入電路的長短,發現燈泡的亮度發生改變,此實驗能說明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
Ⅳ 求一個物理小發明(初高中階段),要求能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
一、最簡單的抽水機
實驗素材無時不有,
無處不在,
只要我們處處留心、
善於發現,
日常生活中很多信手拈
來的物品,都可以成為我們開發實驗的好資源。
有一次我患重感冒,
躺在病床上,
當我看到護土拿著一支注射器和打吊針用的一次性塑
料軟管走過來時,
我突發其想:
要是能利用這些材料製作一件物理教具就好了,
我苦思冥想
了兩天,結果出院時誕生了一件獲得省二等獎的教具。
如圖
1
,
將打吊針用的一次性塑料軟管較粗的那兩段剪下來
(在圖中標注為
A
和
B
)
,
A
兩端各有一個口,上埠是出水口,下埠是進水口,
B
上端有現成的兩個口,下端有一個
口。
將
B
上端的一個口與
A
下端進水口連接,
另一個口與注射器相連接,
再將
B
下端進水口
放入水中,並事先分別在
A
.
B
內放進一顆小鋼珠,這樣就做成了一隻最簡單的活塞式抽水
機。
反復抽動注射器的活塞,
水就會從
A
出水口中源源不斷地流出來。
因
A
.
B
都是透明的,
學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抽水過程中軟管內小鋼珠的運動情況(即活塞閥門的開閉情況)。
由這件教具的製作材料,
筆者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們身邊可以用來做實驗的物品比比皆
是,
可以利用的實驗資源十分豐富,
我們缺少的並不是資源,
而是發現資源的慧眼和設計實
驗的智慧。
盡管實驗資源開發的途徑、
開發的方法多種多樣,
但最具價值的還應該是有創新
的意識和思想。
二、十分神奇的光學儀器
身邊司空見慣的物品搖身一變,
可以演變出趣味無窮的科學實驗:
兩個紙筒魔術般地組
合,可以製成照相機、幻燈機、望遠鏡、顯微鏡等模型,並能生動地揭示這
4
種光學儀器的
原理。
1
.照相機。
如圖
2
,事先發給學生一隻凸透鏡(也可用放大鏡或遠視眼鏡片代替),
讓他們准備兩本
16
開的雜志,捲成兩個大小不同的空心圓筒,在較小圓筒的一個埠蒙上
一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在較大圓筒的一埠用膠紙固定上凸透鏡,
使小筒蒙有塑料薄膜的
一端的能自如地套進大筒里,這樣就製成了照相機。
上課時,
讓學生把上述裝置帶來,
用大筒上的凸透鏡對准教室里或窗外的明亮景物,
前
後移動小筒,
使像距發生改變,
這時,
學生就可以觀察遠近不同的景物,
並且可以在小筒塑
料薄膜上得到一幅清晰的彩色圖像。
此處,「要使圖像放大或縮小時,相機應靠近或遠離景物?」「暗箱應拉長或縮短?」
這些歷來教學中的難點,
可在學生親自動手操作、
觀察中被輕松突破,
親身感受所學得的物
理知識,比用任何語言描述都更生動可信和印象深刻。
2
.幻燈機。
上述裝置,還能被巧妙地改裝成幻燈機:只要將小筒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
換成透明的塑料紙,
並在塑料紙上畫上景物
(或直接換成印有圖案的透明塑料包裝紙,
其實
這就是現成的幻燈片)
。
用手電筒去照小筒開口端,
則可在白牆上或在豎直放置書本的封底
中出現一幅放大的彩色的景物像。
同樣,
「要使像放大或縮小該怎麼辦?」「幻燈片為什麼應倒插」等問題,學生在觀
察中很容易掌握,學生在玩中學到了物理知識。
3
.望遠鏡。
在上述幻燈機裝置中,學生只要將小筒上的塑料紙換成焦距比大筒上凸透
鏡(物鏡)焦距短的凸透鏡(當目鏡用),便能改裝成望遠鏡,通過前後移動小筒在大筒里
的位置,可以看到遠處的物體明顯變近。
4
.顯微鏡。
將上述望遠鏡裝置中的目鏡與物鏡位置調換,即可當顯微鏡用。
多數初中校的實驗室中沒有「正規」的演示照相機、幻燈機、望遠鏡、顯微鏡原理的模
型,
也就談不上讓全班學生親自操作、
觀察和理解上述教學難點,
而利用兩個紙筒組合成的
模型卻能做到這一點。
利用上述日常用品做實驗,
還有以下優點:
首先能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因為即便是條
件較好的城市學校,
教師也不可能做到每一節課的課前都為學生准備人人動手的教具。
其次,
學生課外也可以利用自製的學具反復動手操作,
而不必擔心損壞儀器,
這樣他們能夠充分地
動手、動腦,觀察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反復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
因此筆者認為,
因陋就簡做實驗是利用
「正規」
儀器做實驗的補充和延伸,
對條件較好
的學校也同樣適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三、趣味橫生的靜電實驗
靜電實驗歷來很難做成功,
如何巧妙設計實驗、
尋找容易帶電材料,
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1
.靜電感應實驗。
如圖
3
,取一根用過的圓珠筆芯,取下銅筆頭,將殘留的筆油洗凈,
用鉗子把筆芯的正中央部分夾扁,在夾扁的部位扎個小孔,讓銅筆頭尖端恰好能插緊小孔,
另取一根縫衣針,將有針眼一端固定在軟木塞上(熱水瓶塞),針尖朝上,將固定在圓珠筆
芯上的銅筆頭套針尖上,使它能在針尖上靈活轉動。
由於上述裝置中針尖恰好頂在銅筆頭的小圓珠上,
所以轉動十分靈活。
讓學生用普通紙
去摩擦支架上圓珠筆芯的一端使之帶電,
另取一根不帶電的圓珠筆芯
(或其他不帶電的物體)
去靠近支架上筆芯的帶電端,
會看到它們將立即吸住,
這就是奇妙的靜電感應現象,
十分有
趣。
2
.電荷相互作用實驗。
將兩根筆芯用紙摩擦,一根筆芯架在上述針尖上的銅筆頭中,
另一根拿在手上,
讓它們帶電端相互靠近,
這時針尖上的筆芯就會被手中的筆芯推開,
調換
兩根筆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說明它們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3
.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實驗。
讓學生取一段長
20
厘米的普通塑料包紮繩
(包紮教材用的)
,
在一端打個結,
從另一端往打結端方向用手反復撕成許多條細塑料絲,
然後將這束塑料絲平
鋪在桌面上,用手指使勁摩擦塑料絲(這是迅速帶電的摩擦竅門),待手指發熱時,提起塑
料絲的打結端,
這時可以驚奇地看到塑料絲像
「著魔」
似地自動散開,
這個實驗生動地說明
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4
.不同物體摩擦後帶異種電荷實驗。
就利用上述這么一條隨手可得的塑料包紮繩,還
可以生動地說明兩個不同物體摩擦後帶的是異種電荷,
而這一點是實驗室的儀器沒辦法做到
的:
用學生有機塑料尺或三角板去跟裝食品用的普通薄塑料袋摩擦,
讓帶電塑料尺靠近上述
帶電塑料絲,
會看到散開的塑料絲立刻緊抱塑料尺,
而用上述帶電薄塑料袋去靠近上述塑料
絲,卻會看到帶電散開的塑料絲散得更開,不肯與塑料袋接觸,這個實驗可以形象地說明:
有機塑料尺與塑料袋這兩個不同物體摩擦後,帶的是異種電荷。
若用實驗室的綢子與玻璃棒摩擦後,
綢子上的電荷將馬上消失,
而這里用塑料袋代替綢
子,用有機塑料尺代替玻璃棒,電荷都可以長時間保留,實驗現象十分明顯。可見,一條普
普通通的包紮繩,有了一個小小的創意,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教學中的一個大難題。
這種利用隨手可得的廢棄學慣用品、
身邊之物,
精心設計的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極具創意:
第一,
利用一個並不起眼的小小銅筆頭巧妙設計的靈敏支架裝置和精心選擇的極易帶電的實
驗材料,使得本來較難的實驗能輕易地做成;第二,類似簡單、方便、切實可行的實驗,為
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機會,
使得人人動手做隨堂實驗成為了可能,
為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
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四、靈敏多用的小磁針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身邊可以用來做實驗的物品比比皆是,
大到電冰箱、
小到圓珠筆芯、
縫衣針,
都是可以利用的實驗資源,
這些物品通過巧妙的設計,
就能發揮生活用品的實驗功
能,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圖
4
,受到上述靈敏支架裝置的啟發,還是利用上述小小的銅筆頭和圓珠筆芯,我與
學生一起發明了一根靈敏多用的小磁針:
將圓珠筆芯銅筆頭的筆油洗凈,
剪取一段
1
厘米長
的圓珠筆芯套在筆頭尖上,將一支磁化的縫衣針用火烤熱後,橫穿過上述圓珠筆芯的頂部,
另取一根縫衣針,
把有針眼的一端固定在軟木塞
(或泡沫塑料)
上
,
將銅筆頭套在針尖上,
這就製成了一根極其靈敏的小磁針。
有了它,學生就可以動手做以下一系列實驗:
1
.指南針。
在教科書、
參考書上介紹的指南針製作方法很多,
但我覺得利用這種方法製作的指南針
最簡單、最靈敏,用手撥動小磁針,靜止後,一端立即指向南,另一端立即指向北。
2
.磁極間相互作用實驗。
取一根磁化的縫衣針,將其兩端分別與上述小磁針的一端靠
近,可以看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現象。
3
.奧斯特實驗。
由於上述小磁針轉動十分靈敏,學生用一段舊干電池就可以做奧斯特
實驗。
4
.判斷螺線管的極性實驗。
如圖
5
所示的螺線管,是用學生作業本捲成圓筒在其上面
環繞導線製成,
讓自製的通電螺線管兩端分別與上述小磁針靠近,
學生根據相吸或相斥,
就
可以判斷螺線管的兩個磁極的極性,從而在操作中熟練地掌握右手定則。
5
.判斷螺線管的磁性強弱實驗。
讓學生分別用不同匝數及在管中間插入鐵釘的上述通
電螺線管,
與上述小磁針靠近,
根椐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可以探究螺線管的磁性強弱跟哪些
因素有關。
這是一個頗具創新性的實驗設計,
其突出的特點在於利用身邊的物品縫衣針、
圓珠筆芯
和導線,
製作了這根十分靈敏的簡易小磁針和螺線管。
製作方法極其簡單,
每一位學生都可
以自製,
而且一物多用,
一套裝置組合起來,
可以解決磁現象和電流磁場中這部分教學內容
中的一系列問題,很多節課學生上課時都可以帶來親自動手做隨堂實驗。
所以,
並不是所有的物理實驗都需要專門的實驗儀器來完成,
我們身邊的許多日常生活
用品也能很好完成隨堂實驗,而且也能達到十分滿意的效果。
五、精彩絕倫的光學實驗
一個巧妙的實驗設計除了器材上的合理應用以外,
還應該包含精彩的實驗方法,
不僅要
能夠釋疑解難,
而且要能夠透過具體的實驗給人以解決其他問題所需的智慧方法的啟迪,
下
面這個裝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利用它可以成功地解決長期以來光學實驗難做的困惑,
巧
妙地完成以下系列實驗。
如圖
6
,取一隻圓柱形的平底透明塑料盒,將其密封,在側面打個圓孔,把盒子側放在
支架上
(即讓外底面面向讀者)
,
往盒子上側面的圓孔中注入半盒水至水平直徑處,
如圖
7
。
再往水中滴入兩滴牛奶,
並向圓孔中注入適量的淡煙霧,
使煙霧充滿水面上方空間
(可用廢
報紙捲成細空心紙筒,
點燃紙筒一端,
將另一端冒出的煙霧用注射器將煙吸入針筒里,
然後
往盒子上的圓孔中注入即可)
,
用橡皮塞堵緊圓孔,
在盒子外底面畫出水面和法線,
並在盒
子外底邊沿處標上角度,
用玩具激光筆從透明盒子外往盒內照射,
可以看到清晰明亮的紅色
光線。
Ⅵ 急求一個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
帶電的報紙
思考:不用膠水、膠布等粘合的東西,報紙就能貼在牆上掉不下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材料:1支鉛筆;1張報紙。
步驟:
1. 展開報紙,把報紙平鋪在牆上。
2. 用鉛筆的側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後,報紙就像粘在牆上一樣掉不下來了。
3. 掀起報紙的一角,然後鬆手,被掀起的角會被牆壁吸回去。
4. 把報紙慢慢地從牆上揭下來,注意傾聽靜電的聲音。
說明:
1. 摩擦鉛筆,使報紙帶電。
2. 帶電的報紙被吸到了牆。
3. 當屋子裡的空氣乾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報紙從牆上揭下來,就會聽到靜電的劈啪聲。
創造:請試一試,還有什麼物品能不用粘和劑,而用靜電粘在牆上
胡椒粉與鹽巴的分離
思考:不小心將廚房的佐料:胡椒粉與鹽巴混在了一起,用什麼方法將他們分離開呢?
材料:胡椒粉、鹽巴、塑料湯勺、小盤子
操作:
1、將鹽巴與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攪拌均勻。
3、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後放在鹽巴與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湯勺上。
5、將塑料湯勺稍微向下移動一下。
6、鹽巴後粘附在湯勺上。
講解:
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創造:
你能用這種方法將其他混合的原料分離嗎?
帶電的氣球
思考:兩個氣球什麼情況下會相互吸引, 什麼情況下會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氣的氣球2個、線繩1根、硬紙板1張
操作:
1 將兩個氣球分別充氣並在口上打結。
2 用線將兩個氣球連接起來。
3 用氣球在頭發(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線繩的中間部位,兩個氣球立刻分開了。
5 將硬紙板放在兩個氣球之間,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講解:
1 一個氣球上的電排斥另一個氣球上的電。
2 兩個氣球上的電使它們被吸引到紙板上。
創造:你能用其它小實驗說明氣球帶電嗎?
可愛的浮水印
思考:宣紙上漂亮的圖案不是畫出來的,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材料:臉盆1個、宣紙1—2張、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約半盆)
操作:
1、在臉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輕輕碰觸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擴展成一個圓形。
2、拿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後輕碰墨汁圓形圖案的圓心處,看看有什麼現象。
4、把書法用紙輕輕覆蓋在水面上,然後緩緩拿起,紙上印出什麼圖案呢?
講解:
1、棉花棒碰觸時,墨汁會被擴展成一個不規則的圓圈圖形。
2、棉花棒在頭皮上摩擦所塗上的少量油,就會影響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會呈現不規則的同心圓圖形。
創造:
試試其他的方法,改變水面上墨汁的圖形。
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變成一股水流這是為什麼呢?
材料:鐵罐盒一個、錐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鐵罐盒底部用一根釘子在上面鑽5個小孔(小孔間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將罐內盛滿水,水是分成5股從5個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將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開後,5股水就會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會重新變成5股。
講解:
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流進行分、合。
漂浮的針
思考:針為什麼會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針、叉子、液體清潔劑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個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針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針將會浮在水面上
3、向水裡滴一滴清潔劑,針就沉下去了
講解:
1、是水的表面張力支撐住了針,使之不會沉下。表面張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內聚性的連接。這種內聚性的連接是由於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間相互擠壓,形成一層薄膜。這層薄膜被稱做表面張力,它可以托住原本應該沉下的物體。
2、清潔劑降低了表面張力,針就浮不住了。
說明:針有危險,請家長幫助操作。
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裡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裡的方糖游動,還是隨著放在水裡的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 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講解:
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創造: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簽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有孔紙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麼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水一滿杯
操作:
1、在空瓶內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講解:
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於紙片上,產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紙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一樣。
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是不是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個、手帕1條、橡皮筋1條
流程:
1、 把手帕蓋住杯口,用橡皮筋綁緊。
2、 讓水沖在手帕上。
3、 水流進杯子里約七、八分滿後關閉水龍頭。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轉過來。
說明:
1、 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
2、 杯子倒轉過來時,由於大氣壓力的關系,水不會流出來。
延伸:
如果蓋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進出情形會怎樣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墊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蓋墊板,杯口朝下時,墊板會掉下來嗎?
材料:玻璃杯兩個、水、塑料板一塊
操作:
1. 將玻璃杯里裝滿水。
2. 用墊板蓋好杯口。
3. 一隻手扶杯子、另一隻手按住墊板。
4. 用手扶住,將杯口翻轉過來,使杯口朝下。
5. 扶著墊板的手輕輕放開,墊板不會掉下來。
講解:
墊板覆蓋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為杯外空氣壓力比較大,墊板就不會掉下來。
創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滿、或沒有水塑料板會怎樣,請你試一試?
蠟燭吹不滅
思考: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麼也吹不滅。你知道怎樣做到這一點嗎?
材料:1根蠟燭、火柴、1個小漏斗、1個平盤
操作:
1. 點燃蠟燭,並固定在平盤上。
2. 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寬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講解:
1. 這樣吹氣時,火苗將斜向漏斗的寬口端,並不容易被吹滅。如果從漏斗的寬口端吹氣,蠟燭將很容易被熄滅。
2. 吹出的氣體從細口到寬口時,逐漸疏散,氣壓減弱。這時,漏斗寬口周圍的氣體由於氣壓較強,將湧入漏斗的寬口內。因此,蠟燭的火焰也會湧向漏斗的寬口處。
注意:注意蠟燭燃燒時的安全。
蠟燭抽水機
思考:你知道抽水機是怎樣將水抽出來的嗎?
材料:玻璃杯、蠟燭、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紙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許、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將塑料管折成門框形,一頭穿過硬紙片
2、再把兩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將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同時將水注入右邊玻璃杯中
4、在放蠟燭的杯子口塗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紙片蓋上,並使塑料管的另一頭沒入右邊杯子水中。
5、水從右邊流入左邊的杯子中
講解:蠟燭燃燒用去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瓶中氣壓降低,右邊杯壓力使水向左杯流動,直到兩杯水面承受的壓力相等為止。到那時左杯水面高於右杯水面。
注意: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時注意安全,小心燒手
瓶內吹氣球
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於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後,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於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
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思考:你會用一個小杯子輕輕倒扣在氣球球面上,然後把氣球吸起來嗎?
材料: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流程:
1、 對氣球吹氣並且綁好
2、 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 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後,把水倒出來
4、 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說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氣球上,是無法把氣球吸起來的。
2、用熱水處理過的杯子,因為杯子內的空氣漸漸冷卻,壓力變小,因此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延伸:
小朋友,請你想一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氣球吸起來?
會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燒中的蠟燭,燭火熄滅後,杯子內有什麼變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蠟燭高)1個、蠟燭1支、平底盤子1個、打火機1個、水若干
操作:
1. 點燃蠟燭,在盤子中央滴幾滴蠟油,以便固定蠟燭。
2. 在盤子中注入約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
4. 觀察蠟燭燃燒情形以及盤子里水位的變化
講解:
1. 玻璃杯里的空氣(氧氣)被消耗光後,燭火就熄滅了。
2. 燭火熄滅後,杯子里的水位會漸漸上升。
創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動收集其它溶液嗎?
會吃雞蛋的瓶子
思考:為什麼,雞蛋能從比自己小的瓶子口進去?
材料:熟雞蛋1個、細口瓶1個、紙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 熟蛋剝去蛋殼。
2、 將紙片撕成長條狀。
3、 將紙條點燃後仍到瓶子中。
4、 等火一熄,立刻把雞蛋扣到瓶口,並立即將手移開。
講解:
1、 紙片剛燒過時,瓶子是熱熱的。
2、 雞蛋扣在瓶口後,瓶子內的溫度漸漸降低,瓶內的壓力變小,瓶子外的壓力大,就會把雞蛋擠壓到瓶子內。
創造:當瓶子中氣體的壓力大於瓶子外面的壓力時,瓶子會發生什麼變化?
瓶子癟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癟嗎?
材料:水杯2個、溫開水1杯、礦泉水瓶1個
操作:
1. 將溫開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覺到熱。
2. 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再倒出來,並迅速蓋緊瓶子蓋。
3. 觀察瓶子慢慢的癟了。
講解:
1. 加熱瓶子里的空氣,使它壓力降低。
2. 由於瓶子外的空氣比瓶子內的空氣壓力大,所以把瓶子壓癟了。
創造:
如果瓶子里氣體的壓力比瓶子外空氣的壓力大,瓶子會變成生么樣子?
會跳遠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腳杯中,你怎樣吹氣,球才會跳出杯子呢?
材料:高腳杯2個、乒乓球1個
操作:
1 把兩個高腳杯並排放置
2 將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中。
3 從不同角度吹氣,看看乒乓球有什麼狀況:對著球的側面吹氣;對著球的上方吹氣
講解:
1、向球的側面吹氣,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個杯子里去(或跳出來)
2、向球的上方吹氣,上方壓力變小,乒乓球會浮起來,繼續吹,就跳入第二個杯子去了
創造:換個新方法也能讓乒乓球跳到下一個杯子里
會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樣吹泡泡的嗎?
材料:飲料瓶1個、冷熱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盤子1個、橡皮泥1塊、吸管若干
操作:
1 將吸管逐一連接,形成長管(連介面用膠帶封好)。
2 將吸管放入瓶中,並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後把瓶子放置在盤子中。
3 彎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進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澆熱水,杯子中的吸管會排放大量氣泡。
5 向瓶子壁上澆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會經過吸管流入瓶中。
講解:
1 因為塑料瓶很薄,於是熱可以穿過瓶壁,進入瓶子中的空氣里。
2 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後會膨脹。
3 水中的氣泡就是空氣膨脹時,被擠出瓶子的空氣。
4 瓶子中的空氣遇冷時收縮。
5 瓶子中的空氣收縮時,水便占據了剩餘的空間。
創造:瓶子蓋太緊時,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開它嗎?
Ⅶ 有沒有初二的物理科技小製作! 不要電學
針孔照相機:按圖10.6-2、10.6-3、10.6-4的尺寸(δ為馬糞紙的厚度)畫在馬糞紙上,並沿各圖的實線剪開,再用小刀沿各虛線輕輕刻過,切勿刻透,以便在折彎時折出一個直棱來。然後將各片的兩面均塗上黑色。 將剪下的前蓋外層展開圖(圖10.6-2)沿諸虛線折彎90°,圍成一個五面紙盒,(小舌粘在盒的外側)用膠帶紙條粘好。再把一片120膠卷黑色襯紙貼在開有圓孔的一面上,用針在圓孔中心襯紙上刺一個小孔,直徑約0.4毫米(12號縫衣針直徑約0.4毫米)。再按圖10.6-1所示,在小孔的側邊張貼一紙槽,紙槽內插一硬紙條,既可充當快門,又可保持小孔清潔。 將剪下的前蓋內層展開圖(圖10.6-3)沿諸虛線折彎90°,使之成一個方筒,並將介面處粘好(小舌粘在方筒內側)。再將有缺口的一端諸梯形小舌折倒成一紙框,並把加固框(圖10.6-4)拿來對准缺口粘在一起。按加固框的尺寸再用硬紙片剪一個紙框,對齊缺口附在加固框上,並用膠帶條在外部把這個紙框與方筒粘牢,加固框與硬紙框之間就形成一個紙槽,底片即可從有缺口的一邊裝進或取出,缺口是為裝卸底片方便而設的。內層做好後,應與外層粘在一起,即將方筒另一端的各梯形小舌沿虛線折彎90°,塗好膠水,對齊缺口,邊套進外層,邊在各面的內外層之間插一馬糞紙片,以保證各面內外層的間隙相同,待內層前端與外層有圓孔的一面粘牢後,再抽出插進的馬糞紙片,前蓋就做好了。 關於後罩的製作,除側邊寬度為80+26毫米和底面無小孔外,其他都與前蓋外層製作相同,參照前蓋外層展開圖和相應的尺寸下料製作即可。 【使用方法】 1.針孔照相機的像距約64毫米和透光孔徑0.4毫米都是固定的,因此光圈也是固定的,實驗得知光圈數約為160。當被攝景物亮度不同時,只能用曝光時間來調整。由於一般照相機的光圈數為22左右,查不出光圈160的曝光時間來,因此可根據曝光時間之比等於光圈比的平方(即t1:t2=(F1:F2)2)來確定。例如,攝某景物時,用光圈16曝光時間為1/30秒,則用針孔照相機光圈160時曝光時間就應為3.3秒。最佳曝光時間還應該通過實驗來確定。 2.用針孔照相機拍照片時取景方法如圖10.6-5所示。用一隻眼睛貼緊一邊中點,向對邊兩端點「瞄準」看出去,那麼,夾在這個角內的部分就是被攝取的范圍。移動相機與所攝景物間的距離,可改變像的大小。 3.曝光:取好被攝景物,計算好曝光時間,把遮蓋小孔的硬紙片拉開,到預定曝光時間關閉即可。 4.裝片和卸片:單張60×60毫米2的底片常不易買到,需用大的底片加以裁剪。裝片,卸片,裁剪底片都要在不透光的暗室中進行。 【注意事項】 1.製作時要仔細,不能有漏光現象。 2.針孔要圓而且邊緣要光滑。 3.由於曝光時間較長,故以拍靜物為宜。 固光熊、沈一誠.自製針孔照相機.中學科技,1980(4):26 編者提示:本自製教具可輔以「光學」部分的物理實驗教學。
Ⅷ 有關於物理的問題
取10根 筆芯,緊密排列,量出它們的寬度,除以10。即得筆芯直徑。
Ⅸ 物理問題
1.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通過燈泡的電流增大,因而點燃的蠟燭拿到鉛筆芯附近,小燈泡會亮起來。
2.導體電阻大小與導體的材料、接入的導體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有關。
Ⅹ 物理小實驗
這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實驗吧!應該是可以看到筆芯中在捏的時候上升,放的時候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