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多
通常音速是指在空氣中的音速,為343.2米/秒(1,236公里/小時)。音速又會依空氣之狀態(如濕度、溫度、密度)不同而有不同數值。如攝氏零度之海平面音速約為331.5米/秒(1193公里/小時);一萬米高空之音速約為295米/秒(1062公里/小時);另外每升高1攝氏度,音速就增加0.607米/秒。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傳播)空氣(15℃)
340m/s
空氣(25℃)
346m/s
軟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餾水(25℃)
1497m/s
海水(25℃)
1531m/s
銅(棒)
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鋁(棒)
5000m/s
鐵(棒)
5200m/s
㈡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
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傳播)
空氣(15℃)
340m/s
空氣(25℃)
346m/s
軟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餾水(25℃)
1497m/s
海水(25℃)
1531m/s
銅(棒)
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鋁(棒)
5000m/s
鐵(棒)
5200m/s
聲音在不同的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㈢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是多少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介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例外如:軟木 500m/s,小於煤油(25℃)、蒸餾水(25℃)等),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聲音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這個介質可以是空氣,水,固體.當然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聲音的傳播速度跟介質的反抗平衡力有關,反抗平衡力就是當物質的某個分子偏離其平衡位置時,其周圍的分子就要把它擠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聲音就傳播的越快。水的反抗平衡力要比空氣的大,而鐵的反抗平衡力又比水的大。
㈣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什麼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傳播), 空氣(15℃) 340m/s ,空氣(25℃) 346m/s ,軟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餾水(25℃) 1497m/s。
在一般情況下,在固體中最快,在液體中其次,在氣體中最慢;且即使在同一介質中,在溫度不同的情況下其傳播速度也是不同的。
(4)物理學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聲音傳播的三個條件:有聲源、有聲音的傳播介質、有正常的人耳。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聲音的特性可由三個要素來描述,即響度、音調和音色。
響度又稱音量,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強弱,它是人對聲音大小的一個主觀感覺量,音色是指不同聲音表現在波形方面總是有與眾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體振動都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發聲體由於其材料、結構不同,則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同,聲音頻率的高低叫做音調,表示人的聽覺分辨一個聲音的調子高低的程度。
㈤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例外如:軟木 500m/s,小於煤油(25℃)、蒸餾水(25℃)等),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聲音在各類物體中的傳播速度:
1、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傳播)
2、空氣(0℃) 331m/s
3、空氣(15℃) 340m/s
4、空氣(25℃) 346m/s
5、軟木 500m/s
6、煤油(25℃) 1324m/s
7、蒸餾水(25℃) 1497m/s
8、海水(25℃) 1531m/s
9、冰 3230m/s
10、銅(棒) 3750m/s
11、大理石 3810m/s
12、鋁(棒) 5000m/s
13、鐵(棒) 5200m/s
(5)物理學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物理中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物體在一秒鍾之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是赫茲,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聽到20Hz-----20000Hz的聲音.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間的聲音。
有時,我們站在山上高呼,會聽到我們的回聲,是因為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這樣的障礙,會反彈回來,再次被我們聽到.當兩種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朵里時,時差小於0.1秒時,我們就區分不開了。這主要是因為音速太快了,間隔時間太短。
當聲源停止振動後,聲音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叫做混響。當然,在一個有障礙物、阻擋物的空間內發出聲音,就會有回聲,也就是說,只要聲音在傳遞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彈,發生回聲現象。人們往往是利用回聲效果來測算聲音的傳播速度。
㈥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例外如:軟木 500m/s,小於煤油(25℃)、蒸餾水(25℃)等),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聲音在各類物體中的傳播速度:
1、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傳播)
2、空氣(0℃) 331m/s
3、空氣(15℃) 340m/s
4、空氣(25℃) 346m/s
5、軟木 500m/s
6、煤油(25℃) 1324m/s
7、蒸餾水(25℃) 1497m/s
8、海水(25℃) 1531m/s
9、冰 3230m/s
10、銅(棒) 3750m/s
11、大理石 3810m/s
12、鋁(棒) 5000m/s
13、鐵(棒) 5200m/s
(6)物理學聲音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物理中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物體在一秒鍾之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單位是赫茲,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聽到20Hz-----20000Hz的聲音.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間的聲音。
有時,我們站在山上高呼,會聽到我們的回聲,是因為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這樣的障礙,會反彈回來,再次被我們聽到.當兩種聲音傳到我們的耳朵里時,時差小於0.1秒時,我們就區分不開了。這主要是因為音速太快了,間隔時間太短。
當聲源停止振動後,聲音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種現象叫做混響。當然,在一個有障礙物、阻擋物的空間內發出聲音,就會有回聲,也就是說,只要聲音在傳遞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彈,發生回聲現象。人們往往是利用回聲效果來測算聲音的傳播速度。
㈦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嗎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但是前提是空氣溫度為15℃,一個標准大氣壓下。
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溫度每上升/下降5℃,聲音的速度上升/下降3m/s。聲音的傳播最關鍵的因素是要有介質,介質指的是所有固體,液體和氣體,這是聲音能傳播的前提。所以真空不能傳聲。
物理參量有聲源離觀察者的距離,聲源的震動頻率,傳播介質有關。聲音的傳播速度隨物質的堅韌性的增大而增加,物質的密度增加而增加。
聲音傳播基本特點
一、反射
由於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因而產生了聲音的反射與折射現象。聲波在行進中遇到障礙物,無法穿越而返回原介質的現象,稱為反射,這種聲波反射現象也稱為迴音。
二、折射
若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遞,因速度不同而使傳播方向發生偏折的現象,稱為折射。例如 : 「夜半鍾聲到客船」。夜晚時,由於高空附近溫度較高,聲速較快,使得聲波在行進時,會向下方偏折。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聲音
㈧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多少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空氣(0℃)331m/s
空氣(15℃)340m/s
空氣(25℃)346m/s
聲音作為一種波,頻率在20 Hz~20 kHz之間的聲音是可以被人耳識別的。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例外如:軟木 500m/s,小於煤油(25℃)、蒸餾水(25℃)等),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聲音頻率的大小與我們通常所說的音高對應,而振幅影響聲音的大小。聲音可以被分解為不同頻率不同強度正弦波的疊加。這種變換(或分解)的過程,稱為傅立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
因此,一般的聲音總是包含一定的頻率范圍。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在20到2萬赫茲之間。高於這個范圍的波動稱為超聲波,而低於這一范圍的稱為次聲波。狗和蝙蝠等動物可以聽得到高達16萬赫茲的聲音。鯨和大象則可以產生頻率在15到35赫茲范圍內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