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物體的顏色知識點
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能透過的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顏色決定的,因為人要看見物體必須有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透明物體中透過的某種色光進入眼睛後就決定了這個透明物體的顏色了,不透明物體反射的光進入眼睛就決定了這個不透明物體的顏色。
㈡ 初中物理:物體的顏色
1、透明物體能透過
與它顏色相同
的光,吸收
其它顏色
的光;無色透明物體能透過
所有顏色
的光
;即透明物體的顏色取決於
透過
它的色光的顏色。
2、不透明物體會
反射
與它
相同顏色
的色光,吸收
其它顏色
的光;白色不透明物體能
反射各種色光
,黑色的物體會
吸收各種色光
;既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取決於它所
反射
色光的顏色。
㈢ 物體的顏色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
人對顏色的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所決定,比如人類對顏色的感覺往往受到周圍顏色的影響。有時人們也將物質產生不同顏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稱為顏色。
1、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取決於它反射的色光:它反射與自己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與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紅色的物體只反射紅色光,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見紅色;如只有藍色光照在不透明物體身上,無紅色反射,唯一的藍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
2、透明物體的顏色取決於透過它的色光:它允許與自己顏色相同的色光透過,吸收與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紅色的透明物體只允許紅色光透過,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見紅色;如只有藍色光照在透明物體身上,無紅色透過,唯一的藍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
㈣ 顏色的物理的現象
可見光的光譜顏色 波長 頻率 紅色 約625—740 nm 約480—405 THz 橙色 約590—625 nm 約510—480 THz 黃色 約565—590 nm 約530—510 THz 綠色 約500—565 nm 約600—530 THz 青色 約485—500 nm 約620—600 THz 藍色 約440—485 nm 約680—620 THz 紫色 約380—440 nm 約790—680 THz 電磁波的波長和強度可以有很大的區別,在人可以感受的波長范圍內(約312.30納米至745.40納米),它被稱為可見光,有時也被簡稱為光。假如我們將一個光源各個波長的強度列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獲得這個光源的光譜。一個物體的光譜決定這個物體的光學特性,包括它的顏色。不同的光譜可以被人接收為同一個顏色。雖然我們可以將一個顏色定義為所有這些光譜的總和,但是不同的動物所看到的顏色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顏色也是不同的,因此這個定義是相當主觀的。
一個彌散地反射所有波長的光的表面是白色的,而一個吸收所有波長的光的表面是黑色的。
一個虹所表現的每個顏色只包含一個波長的光。我們稱這樣的顏色為單色的。虹的光譜實際上是連續的,但一般來說,人們將它分為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每個人的分法總是稍稍不同。單色光的強度也會影響人對一個波長的光所感受的顏色,比如暗的橙黃被感受為褐色,而暗的黃綠被感受為橄欖綠,等等。
在物品上塗抹顏料後會出現顏色,顏料是不溶於水或油的無色或有色粉末狀物質。分天然顏料和合成顏料兩類。天然顏料多屬礦物性。合成顏料又分有機和無機的兩類,無機的如鈦白粉、鉻黃等,有機的如酞菁、甲苯胺紅等。廣泛用於油墨、塗料、橡膠、塑料等物品的著色。 大多數光源的光譜不是單色的,它們的光是由不同強度和波長的光混合組成的。人眼將許多這樣的混合光的顏色與單色光源的光的顏色看成是同樣。比如上面表格中的橙色,實際上就不是單色的600納米的光,實際上它是由紅色和綠色的光混合組成的(顯示器無法產生單色的橙色)。出於眼睛的生理原理,我們無法區分這兩種光的顏色。
也有許多顏色是不可能是單色的,因為沒有這樣的單色的顏色。比如說黑色、灰色和白色就是這樣的顏色,粉紅色或絳紫色也是這樣的顏色。 波動方程是用來描寫光的方程,因此通過解波動方程我們應該可以得到顏色的信息。在真空中光的波動方程如下:
在這里是光速,是空間的坐標,是時間的坐標,是描寫光的函數,下標表示取偏導數。在空間固定的一點固定,就成為時間的一個函數了。通過傅里葉變換我們可以獲得每個波長的振幅。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個光在每個波長的強度。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從波動方程獲得一個光譜。
但實際上要描寫一組光譜到底會產生什麼顏色,我們還得理解視網膜的生理功能才行。
㈤ 物體的顏色是什麼來決定的,看到的顏色就是物體的顏色
1、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取決於它反射的色光:它反射與自己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與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紅色的物體只反射紅色光,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見紅色;如只有藍色光照在不透明物體身上,無紅色反射,唯一的藍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2、透明物體的顏色取決於透過它的色光:它允許與自己顏色相同的色光透過,吸收與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紅色的透明物體只允許紅色光透過,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見紅色;如只有藍色光照在透明物體身上,無紅色透過,唯一的藍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請點擊採納,不明可追問
㈥ 比較物體顏色的基本方法
不同的物體可能呈現不同的顏色,這是由它透過或反射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的物體只能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物體呈現什麼顏色就說明它能反射什麼顏色的光,在比較物體顏色時,我們採用的是對比的方法.
故答案為:對比.
物體的顏色由它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顏色所決定。
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在光的色散實驗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塊紅色玻璃,則白屏上的其他顏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紅色,說明其他色光都被紅玻璃吸收了,只能讓紅光通過,如圖所示。如果放置一塊藍玻璃,則白屏上呈現藍色。
規律總結:如果物體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體會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體會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顏色的物體只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如紅光照藍裙子,藍裙子只反射藍光,紅光被吸收,沒有光進入我們的眼睛,感覺它呈黑色。
㈦ 色彩的物理現象
電磁波的波長和強度可以有很大的區別,在人可以感受的波長范圍內(約312.30納米至745.40納米),它被稱為可見光,有時也被簡稱為光。假如我們將一個光源各個波長的強度列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獲得這個光源的光譜。一個物體的光譜決定這個物體的光學特性,包括它的顏色。不同的光譜可以被人接收為同一個顏色。雖然我們可以將一個顏色定義為所有這些光譜的總和,但是不同的動物所看到的顏色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顏色也是不同的,因此這個定義是相當主觀的。
一個彌散地反射所有波長的光的表面是白色的,而一個吸收所有波長的光的表面是黑色的。
一個虹所表現的每個顏色只包含一個波長的光。我們稱這樣的顏色為單色的。虹的光譜實際上是連續的,但一般來說,人們將它分為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每個人的分法總是稍稍不同。單色光的強度也會影響人對一個波長的光所感受的顏色,比如暗的橙黃被感受為褐色,而暗的黃綠被感受為橄欖綠,等等。
另外,色彩的產生與物質分子間距離的關系最密切。若物質的分子間距離近(密度高),距離近的話束縛力就強,導致振動較慢,於是呈現暗色調;反之是暖色調。物質的色彩變幻是由於世界上不同物質間的互相振動干預導致的,色彩是光芒的低級狀態。
此外,宇宙之所以是黑暗的是由於其周圍沒有星羅棋布的高密度物質,好比你可以想像你周圍空無一物就一個電燈泡和空氣以及你自己,那麼也是如同宇航員在宇宙中一般黑暗的。我們並沒有看見空氣的顏色,只不過在隔著空氣的另一邊有個顏色物質填充了我們的視覺。這也難怪讓古代歐洲人討論了半天到底透明的空間里有沒東西,其實是有的;這又好比現代人討論宇宙間是否有填充物?至少教科書中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按這樣的類比思維,宇宙肯定有填充物)
㈧ 初中物理中如何判斷不同顏色的光照在其他顏色的物體上所顯示的顏色
有與物體顏色相同的光照在物體上,則物體顯示 本來顏色
沒有與物體顏色相同的光照在物體上,則物體顯示 黑色
如 白光 或 藍光 或藍 黃混合光 照在藍色物體上,顯示藍色
黃光 或 紅光 照在藍色物體上,顯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