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里氧气含量多少正常
2. 生活饮用水耗氧量国标
摘要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中耗氧量不得超过3mg/L。《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7-2006)中规定了用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的耗氧量,其原理是高锰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将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还原,根据高锰酸钾消耗量表示耗氧量(以O2计)。
3. 饮用水的含氧量多少最合适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含氧量>6mg /L
化学指标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 15
浑浊度(NTU-散射浊度单位) 1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臭和味无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无
pH (pH单位)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铝(mg/L) 0.2
铁(mg/L) 0.3
锰(mg/L) 0.1
铜(mg/L) 1.0
锌(mg/L) 1.0
氯化物(mg/L) 250
硫酸盐(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时为5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0.3
4. 水中的含氧量是多少
氧气在水中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具体来讲就是温度越高,水中氧气的含量就越低,温度越低,水中的含氧量就越高。例如:20℃的水,100升可以溶解3升的氧气,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时,100升的水里就可以溶掉5升的氧气。
水的温度越高,鱼类以及水中生物的代谢、呼吸速率都会加快,对氧气含量就比平时需求多,水中的含氧量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水中氧气少,鱼类的活跃程度就会减弱,鱼类为了应付氧气量少的情况,就会直接浮出水面呼吸大气中的氧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浮头”。
溶氧量与水的深浅有关系。因为氧气是由大气通过水的表层往下渗透,越往下渗透速度越慢,而且水的内部压力并不低于大气压,因此渗进深层的氧气含量极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养鱼时水太过深并无益处的原理所在,以2~3米的水深为好,因为在这个深度的水中含氧量是很高的。
水中氧气的含量与水的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含氧量越高,水的表面积越小,含氧量越低。所以在同等的条件下,小水面的鱼“翻(泛)塘”的机率大得多,比如像湖泊这样的大水面就不会出现“翻(泛)塘”的情况。
水面的波动会引起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比如刮风时水面的波浪接触空气,起伏的波浪面积要大于平时静水时的表面积。因此刮风时水中的含氧量就要比平时高。所以,人们说的“风吹水动,水动鱼动”就是指的这时的状况。
其实,增氧机就是根据水的流动性与空气接触会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而将空气(氧气)溶入到"浪花"中进而又吸收到水体中去。
5. 生化需氧量
(一)BOD简介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ppm或毫克/升表示。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BOD,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BOD才是有关环保的指标。编辑本段(二)BOD计算
生化需氧量的计算方式如下: BOD(mg / L)=(D1-D2) / P D1:稀释后水样之初始溶氧(mg / L) D2:稀释后水样经 20 ℃ 恒温培养箱培养 5 天之溶氧(mg / L) P=【水样体积(mL)】 / 【稀释后水样之最终体积(mL)】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难以分解的。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6. 国家标准饮用水,值是多少
不小于6.5且不大于9.5。
(6)正常水的生物耗氧是多少扩展阅读:饮用水水质标准
一、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微生物”。
1.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
2.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
3.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CFU/100mL) 不得检出。
4.菌落总数(CFU/mL) 100。
二、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毒理指标”。
砷(mg/L) 0.01。
镉(mg/L) 0.005。
铬(六价,mg/L) 0.05。
铅(mg/L) 0.01。
汞(mg/L) 0.001。
硒(mg/L) 0.01。
氰化物(mg/L) 0.05。
氟化物(mg/L) 1.0。
硝酸盐(以N计,mg/L) 10。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
三氯甲烷(mg/L) 0.06。
四氯化碳(mg/L) 0.002。
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 0.01。
甲醛(使用臭氧时,mg/L) 0.9。
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 0.7。
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 0.7。
三、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化学指标”。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 15。
浑浊度(NTU-散射浊度单位) 1。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臭和味无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无。
pH (pH单位)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铝(mg/L) 0.2。
铁(mg/L) 0.3。
锰(mg/L) 0.1。
铜(mg/L) 1.0。
锌(mg/L) 1.0。
氯化物(mg/L) 250。
硫酸盐(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 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450。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mg/L)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时为5。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0.3。
7. 耗氧量指的是什么呢
耗氧量也称化学需氧量(锰法),用COD表示,是指每升水中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剂氧化时消耗的氧化剂量,折算为氧的毫克数表示还原性物质。化学耗氧量的测定,分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酸钾法。
耗氧量的作用:
1、间接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状况:水中的主要是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腐殖质等,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的分解以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当水体被有机物污染后COD便会增加。因此,COD是用来间接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状况的综合指标之一。
2、评价空气污染指标:由于空气中还原物质成份复杂,用化学耗氧量作为评价空气污染的综合指标。
生物耗氧量:简称BOD,是指在水中繁殖的好氧性微生物由呼吸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的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耗氧量网络-生物耗氧量
8. 自来水耗氧量正常量是多少
国标是低于3.0。当然实际自来水耗氧量是越低越好,说明水质好(主要取决于就地原水水质情况)
9. 水中的氧含量是多少
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
10. 生物需氧量
生物需氧量(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可生化降解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生物需氧量又称生化耗氧量,是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下将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氧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生化需氧量是重要的水质污染参数。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微生物利用有机物生长繁殖时需要的氧量,是可降解(可以为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氧当量。
地面水中的污染物,在以微生物为媒介的氧化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作生化需氧量(或生物耗氧量,即BOD,以mg/L为单位),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加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生活污水和制糖、食品、造纸、纤维等工业废水中的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均为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气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故亦称需氧污染物质。若这类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过多,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同时,有机物又通过水中厌氧菌的分解引起腐败现象,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和氨等恶臭气体,使水体变质发臭。
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得到完会氧化分解的时间,总共约需一百天,为了缩短检测时间,一般生化需氧量以被检验的水样在20℃下,五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对生活污水来说,它约等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