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草履虫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主要原因是
草履虫 paramecium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纤毛纲(Ciliata)全毛目(Holotricha)的一属,是单细胞动物。常用作遗传学、生理学、细胞学的研究材料和教学实验材料。已知的有10种以上,但常用的是大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袋状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三种。具有营养核(大核)和生殖核(小核),进行有性生殖时,小核分裂成新的大核和小核,旧的大核退化消失。
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一个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一个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草履虫通常都发生无性的分裂生殖。起初两个细胞核伸长,慢慢地在身体的中央部分向里凹进去,逐渐变成像蜂腰的样子。最后在蜂腰的地方断开,变成了两个新的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最大的草履虫只有芝麻的1/10大。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000个细菌,因此,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 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草履虫的养殖方法
草履虫是鱼幼苗生长必需的一种饵料。但其不易被发现,也很难捕捉,因此为补充其不足,应当人工饲养。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于水中或煮后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养液。然后将浸过的稻草与水放进玻璃容器内,水占2/3以上,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去取种源,那里的水质应比捞红虫的坑塘水质清。舀回一桶水,去部分水体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内,对阳光细心观察,可见有白色小点悬浮于水中。如果看不见小白点,应用力搅动桶水,再去中央部位的水装入小瓶,对准光线看有无小白点。如见有小白点悬浮水中飘忽不定,可将此水倒如培养液中。将温度控制在22℃~28℃之间,1个星期后便可发现有草履虫的幼体了。
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约0.5小时候分裂。
草履虫的分类: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 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微米,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至60度。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的死水或缓流中。
2.双小核草履虫 长80-17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度。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微米,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它不是自养型生物,没法制造营养物质,就像人,得以其他生物为食它没有自身固定有机物的本领 没有光合色素 只有异养,依靠外界提供食物。
㈡ 一种生物以另外的生物为食,这样的生物关系叫做什么
一种生物以另外的生物为食,这样的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㈢ 以其它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做什么
消费者,为食物链的中的一个环节,代表着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
㈣ 大自然的食物链是指什么
大自然的食物链是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自然现象,只有保持了生态平衡,才能使生活在美好、舒适的环境中。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
一个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一个植物, 一个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和一个或更多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不同环节的生物其数量相对恒定,以保持自然平衡。
(4)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什么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
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释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
2、使环境因素改变
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㈤ 生物圈中有哪几类生态系统,它们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生态系统包括下列4种主要组成成分。
(一)非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abiotic environment)包括参加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和化合物,联系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等)和气候或其他物理条件(如温度、压力)。
(二) 生产者
生产者(procers)指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autotroph),主要包括所有绿色植物、蓝绿藻和少数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生物。
这些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化合物,并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合成有机物的分子键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叶绿体内才能进行,而且必须是在阳光的照射下。但是当绿色植物进一步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时候,还需要有氮、磷、硫、镁等15种或更多种元素和无机物参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直接或间接依赖生产者为生的,没有生产者也就不会有消费者和分解者。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然后再被其他生物所利用。
(三)消费者
所谓消费者(consumers)是针对生产者而言,即它们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heterotroph)。消费者归根结底都是依靠植物为食(直接取食植物或间接取食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直接吃植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herbivores),又叫一级消费者(如蝗虫、兔、马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carnivores),也叫二级消费者,如食野兔的狐和猎捕羚羊的猎豹等;以后还有三级消费者(或二级肉食动物)、四级消费者(或叫三级肉食动物),直到顶位肉食动物。消费者也包括那些既吃植物也吃动物的杂食动物(omnivores),有些鱼类是杂食性的,它们吃水藻、水草,也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许多动物的食性是随着季节和年龄而变化的,麻雀在秋季和冬季以吃植物为主,但是到夏季的生殖季节就以吃昆虫为主,所有这些食性较杂的动物都是消费者。食碎屑者(detritivores)也应属于消费者,它们的特点是只吃死的动植物残体。消费者还应当包括寄生生物。寄生生物靠取食其他生物的组织、营养物和分泌物为生。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四)分解者
分解者(decomposers)是异养生物,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产物,最终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功能是把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分解为比较简单的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最简单的无机物并把它们释放到环境中去,供生产者重新吸收和利用。由于分解过程对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分解者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遗体和残遗有机物很快就会堆积起来,影响物质的再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很快就会发生短缺并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瓦解和崩溃。由于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逐步降解的过程,因此除了细菌和真菌两类主要的分解者之外,其他大大小小以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为食的各种动物在物质分解的总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作用,如专吃兽尸的兀鹫,食朽木、粪便和腐烂物质的甲虫、白蚁、皮蠹、粪金龟子、蚯蚓和软体动物等。有人则把这些动物称为大分解者,而把细菌和真菌称为小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是密切交织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的,土壤系统就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一个很好实例。土壤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着什么植物能够在它上面生长、什么动物能够在它里面居住。但是植物的根系对土壤也有很大的固定作用,并能大大减缓土壤的侵蚀过程。动植物的残体经过细菌、真菌和无脊椎动物的分解作用而变为土壤中的腐殖质,增加了土壤的肥沃性,反过来又为植物根系的发育提供了各种营养物质。缺乏植物保护的土壤(包括那些受到人类破坏的土壤)很快就会遭到侵蚀和淋溶,变为不毛之地。
【同学你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右上角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谢谢哦】
㈥ 蝎子、蜘蛛、蜈蚣、蜥蜴、蛇,分别以什麽为食
蝎子:主要以小型昆虫为食,大型的蝎子可以捕食蜘蛛、老鼠、蛇等生物。蜘蛛:一般结网的蜘蛛主要捕食昆虫,大型毛蜘蛛可以捕食老鼠、鸟类、蛇等生物。水栖蜘蛛捕食鱼类。蜈蚣:主要捕食昆虫、蠕虫、小型节肢动物。蜥蜴:小型蜥蜴一般以昆虫为食,大型蜥蜴可以捕食兔子、鸟类、蝙蝠、蛇、其他小型蜥蜴、老鼠等生物,也能接受腐肉。素食蜥蜴一般只吃植物。蛇:大多数蛇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但有的蛇只吃蛋(食蛋蛇)、有的蛇只吃蛇(眼镜王蛇)、有的蛇只吃蚯蚓(翠青蛇)、有的蛇只吃蜥蜴(绿瘦蛇)、有的蛇只吃鱼(渔游蛇、海蛇)。蟒蛇吃大型猎物甚至会吃人。
㈦ 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已制造食物的叫(),以其它生物为食物叫做(),分解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做()
能自已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
以其它生物为食物叫(消费者),
分解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分解者)。
㈧ 食物链上的生物,能制造食物的叫做( ),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 ),分解动植物残骸或( )的叫做( )。
食物链上的生物,能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排泄物的叫做分解者。
㈨ 在生态系统中,完全以其他生物为食的是
B
生产者肯定不是,
分解者
不能说是以什么为食吧,
化能自养生物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不用以其他生物为食。对消费者的定义就是间接或者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