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瓶如何制作

微生物瓶如何制作

发布时间:2022-06-20 02:41:27

1. 如何自制水陆生态瓶

基本工具:矿泉水瓶,剪刀,土壤,铲子,棉线绳,锥子,鱼网,清水
陆生植物:吊兰、青草等常见的草本植物。
水生生物:水族箱中常见的水草(水蕴草、伊乐藻、金鱼藻等),鱼(孔雀鱼、青鳉等小型鱼类),螺(淡水蜗牛等腹足纲螺类)。
【实验步骤】
首先我们要制作微型生态系统的“外壳”。
请你从矿泉水瓶中部剪出一个小口,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瓶身拦腰剪断。前端的漏斗状瓶身是陆生环境的地盘,后面的柱状瓶底则为水生生物的家园。

注意:请在成年人的帮助下完成操作,小心被塑料瓶接口处的“倒刺”划伤。
用锥子在矿泉水瓶的瓶盖中央戳一个小孔,使棉线绳刚好能从其中穿过。在瓶盖内侧,将绳子打一个结,以起到固定的作用。然后拧紧瓶盖,使其恢复原位。

将上半段瓶身倒置扣入瓶底中,估摸一下瓶盖外缘至平底的距离,记为d。然后将上半段瓶子取出,剪取一段长度刚好与d相等的线绳。
硬件设施完工后,我们要向这座微型生物圈中引入一群富有活力的“房客”。
请你向“陆生”部分的瓶子里添加一些土壤,然后把一小节吊兰栽入瓶中。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种类的植物或者种子,钝叶草、肾蕨,甚至豆芽都是不错的选择。

小贴士:如果你准备用自来水作为生态瓶的水源,那么在使用之前最好进行一次“除氯行动”。要知道,自来水厂通常会向水中通入一定剂量的氯气,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和病菌。这些残存在水中的“余氯”可能会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微弱的影响。光照或轻微加热都可以有效地分解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合物,进而为瓶中的“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向下半截瓶子中倒入适量清水,然后用鱼网捞入几条小鱼、螺类和少量水草。

如果你打算偷懒直接把“陆生瓶”嵌套进“水生瓶”中,那可是个糊涂的决定。当两个瓶身紧密接触时,下层水生环境的空气入口会被完全封闭。久而久之,鱼儿便将面临缺氧的困境,下层生态系统也会随之濒临瓦解。
为了保证瓶中所有充足的氧气供给和生境联系,我们需要用线绳将水陆两界串联起来。请你比照一条直径,分别用锥子在靠近瓶口的瓶壁上钻四个小孔。取一段线绳(绳子的长度需略大于两孔之间的距离),依次穿过左侧上下两个孔洞,打结固定。再用等长的绳子将右侧瓶身栓牢。最后,别忘了在上方给生态瓶加一根“提柄”。

将生态瓶挂在阳光充足的室内环境中,按时给绿植浇水

复旦生命学院为您解答,希望您能采纳,谢谢

2. 求生态瓶制作论文 3000字

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生物放入一个能让它们生活的地方,并且能让自己观察,这就是生态瓶
材料用具
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环棱螺)、水、沙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一般,所需要的动植物,能够在花鸟市场或类似的海洋馆买到,不会很贵。
对于颜色及品种方面的要求可以咨询售货员,切记不可放大型的鱼类,因为会比较消耗氧气,导致生态瓶无法维持较长时间。
制作方法:
■步骤一:“准备一只透明的塑料瓶(或食用油用完后收下的油桶),剪去上面的部分。”
瓶子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取自垃圾场、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饮料留下的,三是自己家吃完了以后留下的。不管哪种情况,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孩子往往容易用这些东西来洗)。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建议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由于是模拟生态系统,所以最好不要放过滤器等非原生态物品。
■步骤二:“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讲,“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无法获取的,即使是在农村地区,让孩子课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而且根据笔者的实验结果,淤泥对生态瓶水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个生态瓶变得十分脏乱,而脏乱的生态瓶很多水生动植物是无法生存的。
建议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把自来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两天以上,里面便会生长一些微生物。在生态瓶里灌好水后,最后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因为当瓶中的水不断蒸发后,水中矿物质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的环境,就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瓶中的水量。
■步骤三:“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有根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从而避免加水时把植物冲起来,有个孩子就这么一个细节没注意,种了一个下午的水草还是没种好。
加满水、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步骤四:“把田螺、小鱼、小虾、小泥鳅等放进去。” (如果使用油桶则可放入几条小鱼)
很多学生会发现鱼刚刚放进生态瓶的第一天是很容易死去的,第一天生态瓶的水质很好,鱼为什么这么容易死去呢?"A.
其实是鱼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造成的,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自然容易死去。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也是有讲究的。你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缸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连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约1.5小时后,你就可以放心地把鱼放到它的新家中去了。
很多学生会问老师,一个生态瓶中到底放几条鱼好呢?生态瓶中放养的鱼的数量和生态瓶中水的体积及鱼在水中可获取的氧气量直接相关。如果养的是金鱼,则每4升水放两到三条成年金鱼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判别生态瓶中鱼是否太多的方法就是注意是否有鱼浮在水面不断“喘气”,如果有这个现象发生,则表明水中没有足够的溶解氧,要么是水质出问题了,要么就是放入的鱼太多了。
田螺、小鱼、小虾,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难获得,我们可以用水蜗牛来替代。一般一个20升的瓶子中放一两只水蜗牛就可以了。水蜗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会发现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胶质状的卵,两周内你和你的学生就会观察到卵开始孵化成小蜗牛。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绿藻就是生长在瓶壁上的那层绿色的薄膜状物质。注意,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有了这个生态瓶后,我们可以每周一次,组织学生根据他们的观察记录进行讨论,让他们对所观察到的变化的原因进行猜测,或预测一下这个水生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整个活动的持续时间至少在两周以上,这与教材设计中的教学时间不同,要做好教学进度的调整。
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讲,“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无法获取的,即使是在农村地区,让孩子课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而且根据笔者的实验结果,淤泥对生态瓶水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个生态瓶变得十分脏乱,而脏乱的生态瓶很多水生动植物是无法生存的。
建议取一些粗沙或细石,放在一个大滤网上,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用隔夜水来替代。制作隔夜水,至少要将自来水事先静置24小时,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其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在生态瓶里灌好水后,最后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因为当瓶中的水不断蒸发后,水中矿物质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的环境,就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瓶中的水量。当然,再补充的水也只能是隔夜水。
生态瓶里可以放什么?
生态瓶可以模拟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从中可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
实验原理
在生态瓶内,小虾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虾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小虾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结论
小小生态瓶实际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缩影。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演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动直观。该生态瓶制做容易,且可长期使用。

3. 五年级科学上册中制作生态瓶怎么作

生态瓶的制作:用一个罐头玻璃瓶,里面放一些塘泥和塘水(要有微生物),塘泥上种植一些活的水草,再放入活的小鱼和螺蛳,不要放太多,盖上盖子,生态瓶就做好了。

4. 如何制作微生物培养皿

一、如何制作:

分离培养微生物,离不开固体培养基。在微生物实验室里,固体培养基的使用是如此地频繁和常规,以至于这一方法看起来也理所当然。然而,回溯至1881年固体培养基出现以前,微生物的培养还只能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为了能直接观察培养物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科学家希望能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表面上,就像微生物生长在橘子皮或薯仔上一样。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1843—1910)曾用煮沸消毒的薯仔来培养细菌。此后,他试着用明胶作培养基的凝固剂。他将明胶加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融化,然后将混合均匀的液体缓慢地倒在一块玻璃板的表面。当明胶冷却凝固后,就在玻璃板表面形成一层固体培养基。为了防止空气中杂菌的污染,科赫还用玻璃罩将玻璃板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明胶在20 ℃以上就变软了,很难进行分离微生物的划线操作。在温度高于25 ℃时,明胶就液化了,而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温度都不低于25 ℃。
二、培养皿的定义: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5. 制作生态瓶需要放入哪些具体的生物

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球体组成,内有小虾、藻类、细菌、经过滤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气 (Gorgonia 是无生命的树枝状物质)。

生态瓶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约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气,能量来源同样是阳光,当然还有生命:虾、藻及细菌。

生态瓶内进行的生态循环代表着简化了的地球生态循环。

光线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让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它们会使用水中的无机营养物,藻类因此是系统中之生产者;小虾呼吸用去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并以藻类及细菌为食物,排出废物,故此小虾是消费者;细菌则把小虾之排泄物分解成无机营养物,供藻类使用,所以细菌成为分解者。

Gorgonia 及小石为微生物提供藏身处,免被小虾所吃,也为细菌提供生长地方,让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之废物。

因此,生态瓶内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

6. 微生物实验平板制作方法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常用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法、紫外线照射、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
(3)常用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
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灭菌、巴氏消毒法。
(4)平板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融化、灭菌、倒平板。
(5)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塞或瓶塞轻轻地拨出,试管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用右手手掌边缘或小指与无名指夹住管(瓶)塞(也可将试管塞或瓶塞放在左手边缘或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夹住。如果试管内或三角瓶内的培养基一次用完,管塞或瓶塞则不必夹在手中)。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例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
平板划线操作:
①挑取他含菌样品:选用平整、圆滑的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法挑取少量菌种。
②划A区:将平板倒置于煤气(酒精)灯旁,左手拿出皿底并尽量使平板垂直于桌面,有培养基一面向着煤气灯(这时皿盖朝上,仍留在煤气灯旁),右手拿接种环先在A区划3—4条连续的平行线(线条多少应依挑菌量的多少面定)。划完A区后应立即烧掉环上的残菌,以免因菌过多而影响后面各区的分离效果。在烧接种环时,左手持皿底并将其覆盖在皿盖上方(不要放入皿盖内),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7. 生态瓶的详细做法

制作生态瓶
. . 生态瓶的制作 1.在广口瓶中放入少量淤泥,并加入适量的水,将淤泥平铺在瓶底。 2.将洗净的砂子放入广口瓶,摊平,厚度约为1cm。 3.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沿瓶壁缓缓加入,加入量为广口瓶容积的4/5左右。加水时不要将淤泥冲出,以免水质变混。 4.加入适量绿色植物。若是有根植物,可用长镊子将植物的根插入砂子中。 5.加入适量鱼虫。水蚤易死亡,加入量要少。水丝蚓必须要加。 6.加入小鱼2条。注意不要用金鱼,因为金鱼的耐逆性很差。 7.将瓶口作凡士林密封,生态瓶制作完成。 8.将制成的生态瓶放在太阳光下。注意光线不能太强,以免瓶内温度太高,影响生物的存活。每天定时观察瓶内情况,认真记录下每一点变化。 材料用具:
1、
广口瓶(可乐瓶)学生的瓶子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取自垃圾场、垃圾桶,二是自己喝
了饮料留下的。不管那种情况,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
去污剂来洗涤(孩子往往容易用这些东西来洗)。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建议你用热水洗涤,必要
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2、细沙:建议取一些粗沙或细石,放在一个大滤网上,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3、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用隔夜水来替代。制作隔夜水,至少要将自来水事先静置24小时,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其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4、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它们没有根,基本都是靠沙子固定。所以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从而避免加水时把植物冲起来,有个孩子就这么一个细节没注意,种了一个下午的水草还是没种好。 加满水、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一天两天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Nunc EasYFlask 培养瓶: 让细胞实验轻松简单

赛默飞Nunc EasYFlask斜颈细胞培养瓶减少操作疲劳,多种专利表.. 广告 查看详情

. .
5、一个生态瓶中到底放几条鱼好呢?生态瓶中放养的鱼的数量和生态瓶中水的体积及鱼在水中可获取的氧气量直接相关。如果养的是金鱼,则每4升水放两到三条成年金鱼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判别生态瓶中鱼是否太多的方法就是注意是否有鱼浮在水面不断“喘气”,如果有这个现象发生,则表明水中没有足够的溶解氧,要么是水质出问题了,要么就是放入的鱼太多了。 6、鱼刚刚放进生态瓶的第一天是很容易死去的,第一天生态瓶的水质很好,鱼为什么这么容易死去呢? 其实是鱼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造成的,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自然容易死去。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也是有讲究的。你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缸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连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约1.5小时后,你就可以放心地把鱼放到它的新家中去了。 7、田螺、小鱼、小虾,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难获得,我们可以用水蜗牛来替代。一般一个20升的瓶子中放一两只水蜗牛就可以了。水蜗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会发现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胶质状的卵,两周内你和你的学生就会观察到卵开始孵化成小蜗牛。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绿藻就是生长在瓶壁上的那层绿色的薄膜状物质。注意,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8、制作一个透明的生态瓶,但是缺少水草等藻类。石家庄市区哪里有啊??? 到宠物店或者花鸟市场,卖观赏鱼的地方都有 实验原理:在生态瓶内,小虾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虾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小虾排出的
. .
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制作步骤: 制作时首先准备一只透明的塑料瓶,剪去上面的部分。 其次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第三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第四步把田螺、小鱼、小虾、小泥鳅等放进去。
结论
:小小生态瓶实际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缩影。在生态系统的
教学中,演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动直观。该生态瓶制做容易,且可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 1 有了这个生态瓶后,我们可以每周一次,组织学生 根据他们的观察记录进行讨论,让他们对所观察到的变化的原因进行猜测,或预测一下这个水生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整个活动的持续时间至少在两周以上,这与教材设计中的教学时间不同,要做好教学进度的调整。 2 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 生态瓶可以模拟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从中可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 2、 切记不可放大型的鱼类,因为会比较消耗氧气,导致生态瓶无法维持
. . 较长时间。 附表: 一、小生态瓶的设计技巧 1.生态瓶制成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3.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可以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4.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5.小生态瓶的采光,以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否则瓶内水温过高,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二、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1.材料用具 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环棱螺、田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2.方法步骤 ①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 ③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 ④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几上林。 ⑤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⑥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置)。
. . 三、对照实验 生态系统稳定性,要受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索人工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使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可以多设计几组对照实验,每个对照实验中,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如果欲探索哪种小螺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为重要,则又可增加一倍的实验组合。即前14组为椎实螺,新增加的14组为环棱螺。 四、观察 1.每天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 2.判别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标准。 水草绿色为生活状态,发黄、变黑,而且柔软下沉,即为死亡。小螺外壳灰绿,能运动,为生活状态;外壳变白,而且浮起,即为死亡。 五、说明 在放有河水的封闭生态系统中,除了有投入的水草和小螺外,河水中还有单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动物,而且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 环棱螺杂食。 注:田螺喜栖息于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常以泥土中的微生物和腐殖质及水中浮游植物、幼嫩水生植物、青苔等为食,也喜食人工饲料,如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饼)和各种动物下脚料等。田螺耐寒而畏热,其生活的适宜温度为20℃~28℃,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钻入泥土、草丛避寒避暑。当水温超过40℃,田螺即被烫死。 有兴趣的话
. . 目的要求:1、依据生态系统的知识,学会设计并制作一个生态瓶; 2、观察并记录自制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 3、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材料用具:螺蛳、小鱼或小虾、浮萍、满江红、金鱼藻、黑藻或苦草、澄清池水(河水、井水或经过晾晒的自来水)、广口瓶(可乐瓶)、玻璃板或橡皮胶塞、细沙、凡士林。 方法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瓶的方案。设计生态瓶时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全班交流。各小组介绍设计方案,对各个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修改,挑选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准备实施。 3、 各小组制作生态瓶,并在生物课上展示制作结果。 4、 各小组观察生态瓶,记录其中生物生活的各种情况和生存的时间。
生态瓶 生态瓶制作厂家
猜你想看 查看全部
《制作生态瓶》教学设计
生态瓶制作要点和步骤

8. 生态瓶制作的原理有哪些

美国太空总署火箭推进实验室里进阶生命支持计划的科学家汉生,发现细小的盐水虾、藻及蜗牛可以在一封闭之系统内生存一段很长的时间。

水草在光合作用下增长藻类;小虾吃藻类得以维生;消化菌将虾子的排泄物分解成为水草的养分。这三种生物体在这封闭的系统内形成一共生自足的“微型世界”。

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

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球体组成,内有小虾、藻类、细菌、经过滤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气 (Gorgonia 是无生命的树枝状物质)。

生态瓶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约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气,能量来源同样是阳光,当然还有生命:虾、藻及细菌。

生态瓶内进行的生态循环代表着简化了的地球生态循环。

光线及水中的二氧化碳让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它们会使用水中的无机营养物,藻类因此是系统中之生产者;小虾呼吸用去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并以藻类及细菌为食物,排出废物,故此小虾是消费者;细菌则把小虾之排泄物分解成无机营养物,供藻类使用,所以细菌成为分解者。

Gorgonia 及小石为微生物提供藏身处,免被小虾所吃,也为细菌提供生长地方,让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之废物。

因此,生态瓶内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

生态瓶是密封的,因此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9. 制作生态瓶技巧是什么,怎样使瓶中的鱼活得更久

生态瓶中应该同时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本处应为水生植物)、消费者(水生动物,最好能组成食物链)、分解者(腐生微生物),非生物成分(光、水、温度、空气、土壤)

阅读全文

与微生物瓶如何制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