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物圈包括什么
生物圈(biosphere)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包括土壤,是陆生生物生存的基底。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内,植物根系可伸得较深。限制生命向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缺光、缺氧。石油细菌可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水圈中几乎到处有生物,但水体表层和底层生物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在大洋11000米以下仍有深海生物。大气圈厚度有1000公里以上,接近地面的对流层是发生天气现象的场所,也是直接构成生物的气体环境。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空中。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有些昆虫可能被大气环流带到22000米高的平流层中,但万米以上的空中不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条件,故此空间称为“副生物圈”。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动态平衡的系统。人类对生物圈的主要影响有:温室效应、破坏大气臭氧层、酸雨和排放有毒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贰’ 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主要组成
1、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2、生物圈的主要组成: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
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2)生物圈包括什么什么和什么扩展阅读:
生物圈的概念、要领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8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生物圈的要领,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下11000米处。
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 m厚的范围内,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
‘叁’ 生物圈指的是什么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处,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100
m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
Fe、S(氧气
二氧化碳
氮
碳元素
钾元素
钙元素
铁元素
硫元素)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续不断的变化。
‘肆’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什么,什么和什么是地球上最大的什么 急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层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伍’ 生物圈范围是什么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结构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
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
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虽然生物可见于由赤道至两极之间的广大地区,但就厚度来讲,生物圈在地球上只占据薄薄的一层。
‘陆’ 生物圈是什么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其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称为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水圈。生物圈就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岩石圈包括土壤、岩石圈中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植物的根系可伸至土壤较深层。限制生命向土壤深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和缺光。生活在地下2500~3000米深处的石油细菌是已知分布最深的陆生生物。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表层和底层生物的种类和数目较多。限制生物分布于深海的主要因素是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但是,在11000米以上的大洋最深处仍有深海生物。气圈由各种气体组成,其中氮和氧的含量最多。大气圈的生物主要分布在底层,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米以下的空中活动,只有极少数能飞到5000米以上的高空。限制生物往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由于大气环境作用,有些昆虫可被带到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温层中也发现有细菌和真菌。因为万米以上的高空不可能为生物提供长期生活的条件,故此空间被称为副生物圈。
生物圈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系统。在自然状态下,生物圈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内部各成分间互相协调、互相补偿的动态平衡系统。但是,这种平衡又是脆弱的、易受破坏的。例如大量的氮肥、磷肥输入水体,致使江河过度肥沃而产生富营养化问题。滥伐森林、盲目开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加快荒漠化的进程。这些都是人类破坏生物圈动态平衡的例子。
‘柒’ 生物圈的概念是什么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为海平面上下垂直各约10公里(共约20公里)。
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
地球目前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简单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体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合称生物圈。
地质学家爱德华·修斯于1875年最早使用了“生物圈”(biosphere)一词,并将其定义为“地球表面生命居住的地方”。该词汇最初是地质学词语,用以显示达尔文和马修·方丹·莫里的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
1920年代,生物圈一词获得其生态意义。1935年生态系统这个词被引入。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圈的科学。
如今,生物圈的概念集合了天文学、地质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地理学、演化论、地质学、地质化学、水文学等多项科学,可以说它集合了所有与地球和生命有关的科学。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处,包括大气圈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生物的“立足点”),水圈的全部(距离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捌’ 生物圈包括什么的底部什么的大部和什么的表面
1、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km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km左右的深处.
2、大气圈里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3、 水圈中活着很多生物,但大部分分布在水面以下(150)m以内的水层中.
4、岩石圈主要是(陆生生物)的“立足点”.除了森林、草原外,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
5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玖’ 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哪些
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究竟有多大呢?
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百分之百原创,给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