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体中的微生物
人体许多部位都生活着微生物,其中以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种群最丰富,大约80%的人体正常微生物都集中在这里,它们的数量超过100万亿个(这个数字大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总重量超过一公斤,种类有四五百种,绝大部分是不需要氧气的厌氧细菌。人的皮肤上也生活着许多微生物(肤表微生物),有细菌也有真菌,人体汗液中的无机离子和有机物是这些微生物惬意的食物,唯一令肤表微生物感到缺憾的是皮肤上的水分太少,不时要忍受干渴的折磨,视水分的充足程度,每平方厘米皮肤上的微生物从1万到100万不等,肤表微生物容易被水洗脱,淋浴可除掉绝大部分肤表微生物,但8小时内皮肤上又可迅速重建起一个蓬勃的微生物世界。口腔是微生物生存的好地方,唾液给这里的微生物带来丰富的营养和充足水分、口腔高低不平的表面又为各类微生物提供了栖身之所,因此近百种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都能在这里安详地生活,此外,鼻腔、咽腔以及女性泌尿生殖道也是一些微生物定居的场所,人体的胃不是微生物的好去处,这里沸腾着的胃酸使大部分微生物都受不了,因此在这里仅生活有少量的耐酸细菌和酵母菌,它们粘附在胃壁上生长。 人在出生时身体上是没有微生物的,但随后几小时内,微生物便通过呼吸、母乳等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占据合适的位置开始生息繁衍,这便是人体正常微生物的来源,并非所有微生物都能在人体顺利定殖,比如皮肤上分泌的油脂就能杀伤一些微生物,唾液中除营养外也含有大量的抗菌物质,能在人体上定殖的微生物都是能克服人体这些阻障的种群,这或许也可以看成人体对微生物的选择吧,科学家怀疑,对于那些人体需要的微生物(尤其是肠道微生物)人体可能通过某种化学信号不断地与它们对话,这样就可引导它们到达合适的位置定居,若非此,很难解释微生物那么精确地定位以及人体免疫系统为何不对付这些外来者等一系列问题,科学家现在发现一些哺乳动物肠道组织甚至发生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变化,这更坚定了科学家的这种想法。 口腔中繁茂的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显然也懂得双赢的道理,人体正常微生物在享受人体提供的生存空间时自然也感恩戴德极力回报人体,首先它们能够抑制外来病原微生物,外来病原微生物要想在人体内捣蛋就必须先在人体内找到立足点,但人体既然已生活着正常的微生物菌群,病原微生物要夺取一个立足点必须要和这些微生物进行恶战,但大部分情况都是这些病原微生物败下阵来,因为人体正常微生物以逸待劳自然很容易打败外来的入侵者,人体正常微生物还能合成一些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肠道微生物在这方面更是能力超凡,许多肠道细菌能制造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为人体吸收,此外,肠道微生物还能提高人的免疫力、通过降解食物中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防止肿瘤,科学家现在发现一些中药药效的发挥还得靠肠道微生物,大黄是中药中一味很有名的泻药,它的药效成分到达大肠后被这里的一种叫螺旋链球菌的细菌分解成羧酸蒽酮,这种物质方才真正具有下泻的功能。 科学家对人体正常微生物的研究刺激了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微生态学,这门学科将微生物与其生存的人体环境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微观或细胞水平的生态系统,同宏观生态系统一样,微生态系统也应保持平衡,这种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微生态平衡被打破,人体必然遭殃,例如滥用抗生素常使肠道菌群失调,因为它们能杀死很多正常的肠道微生物从而使那些有害微生物繁衍壮大,此时人体最常见的反应是腹泻不止,除了抗生素,年龄也可能影响到菌群的变化,科学家发现,由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中98%以上的细菌都是双歧杆菌,这是一种对人非常有益的细菌,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歧杆菌逐渐减少,成人体内双歧杆菌比例为10%,和年轻人相比老人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已十分稀少,有的甚至已经检测不出来,但长寿老人却又减少得不是那么剧烈,这提示科学家补充双歧杆菌或许能延年益寿,通过调节饮食习惯可以增加肠内双歧杆菌数量,比如少吃肉、多吃蔬菜、多喝酸奶,另外,服用市面上的补充肠道有益菌的微生态制剂也不失防治菌群失调的辅助方法。许多口腔疾病也往往并非是由于外来有害微生物的入侵而是口腔微生物种群发生了变化,如果人食物中糖分尤其是蔗糖含量提高而又不注意口腔卫生的话,牙齿表面将形成一个产酸的细菌菌落,这些酸可以溶解牙齿表面的釉质(由矿物质结晶体构成),这层坚固的防护层被细菌攻破后,细菌就可轻而易举分解牙齿内部物质,最终造成龋齿,氟能提高牙齿的抗腐蚀能力以及抑制细菌对糖的代谢,因此饮用水和牙膏中加入适量的氟化物有助于防止龋齿。 人体微生物还与很多人体生理现象有关,如“屁”的形成就与肠道微生物有关,正如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呼出二氧化碳,细菌在其生命过程中也要呼出气体,但不光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硫化氢等,这些气体再加上人吞入的空气排出人体后就形成所谓的“屁”。 一些人体微生物为科学家所钟爱,在更大层面上造福着人类,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就是一个典型,这种闻名遐迩的细菌是一种被人类了解得最清楚的生命,对一些生命现象的研究往往用它作为模式生物,科学家也喜欢将一些外源基因导入这种细菌来生产有价值的生物物质,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技术产品人胰岛素就是用这种细菌生产的,大肠杆菌在环境检测中还经常被作为一种指示菌来指示水或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它与其它肠道病原菌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都非常相似,因此它的数量能反应样品中病原菌的数量。 需要提及的是,人体正常微生物若要名副其实的“正常”必须老老实实地呆在它们的居住地,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它们跑到人体其它地方去溜达就往往酿成祸害,它们也就成了让人体致病的罪魁祸首,这就是常被医生提起的内源性感染,例如有时大肠杆菌跑到男性前列腺中引起细菌性前列腺炎,这可并不是容易治疗的疾病,将给人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因为一些正常微生物也可能致病,它们又有了一个“机会致病菌”的名字,不过庆幸的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机会很少。
❷ 种群和群落定义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群落亦称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2)如何定义人体的微生物群落扩展阅读:
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与“密度”不同,前者是个体的“数目”,后者是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自然状态下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往往有着很大的起伏,但不是无限制的变化。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率对种群密度都有影响。种群的大小有上限和下限。种群密度的上限由种群所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决定,下限不好确定,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可以使优势生物的种群密度保持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❸ 群落的定义
群落 community 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 com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一个群落生境的小生境越是多样,那么其中的群落就越是物种丰富。(热带雨林)一个群落生境的非生物因素和全球平均值相差越大,其物种也会越少,但个体数目却会越多。这个区域的群落通常是高特异性的。(盐湖,深海)一个群落生境的生存环境越是缓慢连续的交替改变,群落也会越是丰富。(珊瑚礁)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与种群一样,生物群落也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组成它的各个种群所能包括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群落总体水平上,这些特征才能显示出来。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
❹ 生物群落的概念
1.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集合体。群落内许多物种集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各自具有独特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一片树林、一片草原或一片荒漠,都可看成一个群落。群落内的各种生物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执行一定的功能。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就是生物群落,它既可以是我们所观察研究的某一个具体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也可以是泛指所有生物集合体的总称。
2.生物群落的特征
生物群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每一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种群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群落中物种的多少和每一个物种的个体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2)不同物种之间有相互作用。生物群落是不同生物种的集合体。一个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群落中物种的组合条件有二:一是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二是其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协调、平衡。
3)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生物群落对其所居住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经过生物群落对光照、温度、湿度与土壤的改造,使森林、草地环境与周围裸地有巨大的差别。即使生物散布非常稀疏的荒漠群落,对土壤等环境条件也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4)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位,它的物种构成使其具有外貌和一系列的结构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和营养结构。例如,生活型构成、层次数量、季相、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通常这种关系是松散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生命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就是不停地运动,群落也是如此。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6)一定的分布范围。植被群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上,不同的群落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但都按一定的规律分布。
7)群落的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分;而有些则不然,没有明显边界,而是处于连续变化之中。不同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并导致出现明显的边缘效应。
❺ 人体内有多少微生物
: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它个体微小、种类繁多、与人类关系密切,
科学家们称,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约有200多种,其中有80种寄居在人们的口中。人的身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各类车间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厂。我们的身体每年能产出1000亿至10亿个微生物。在我们的肠子上,每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就聚居着达100亿个微生物;在皮肤上,每平方厘米的地方聚居着达1000万个微生物。同时,我们的牙齿、喉咙和食道则更是微生物泛滥的乐园,这些部位积聚的微生物要比皮肤表面高数千倍。此外,我们的身体上还寄居着无数的依靠食用死皮肤细胞为生的对人体健康无甚大碍的螨虫。下面来看一下我们身体几个微生物主要聚集的部位
一、口腔
人类的口腔存在200多种微生物。比如粪大肠杆菌,它们是导致牙病和口气的罪魁祸首!还有导致龋齿的变形链球菌,引起疱疹病的疱疹病毒。人类出生时,口腔是无菌的,但在几小时到一天之内,口腔内即可出现一些菌群,据研究,在一个成人口腔中,唾液中的细菌至少是由三十多种菌属组成,这些细菌大多数来自舌背表面,少数来自其他部位的口腔粘膜。在牙菌斑及牙龈沟中,菌计数为2X1011个/克湿重菌斑。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物与宿主口腔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但由于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口腔内微生物菌群失调。正常口腔微生物若出现生态失调的变化,将出现种种口腔疾病,龋牙和牙周病就是口腔生态失调最常见的疾病。
二、皮肤
可能以下的情况像是恐怖片中的场景,但人类必须面对现实,这些都是真的:当我们关掉灯上床安歇时,我们的脸上立刻开始了一场盛大的宴会。细小而有八条腿的蜘蛛的远亲们——蠕形螨,从我们的皮肤中爬出来,它们从这根毛发跳到另一根毛发以寻求配偶。就这样,
早晨到来的时候,它们又头朝下钻进我们的皮肤中。
大约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身上寄居着这种蠕形螨。这些蠕形螨寄居在他或她的睫毛和皮肤里。你可能通过与带有该种寄生物的人亲密接触,甚至只是共用一条毛巾就能被传染上。一旦这些微生物跑到你身上,它们就会吸附在毛发的基部或毛孔中。它们主要以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为营养。尽管在显微镜下这些家伙看起来是如此的面目可憎,但科学家尚没有找到根除它们的办法。此外,人身上腋窝处生活着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它们消化人体的汗液,
并产生出一种带臭味的化学物质,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体味(某些人身上严重些即为狐臭)
。而皮肤癣菌会大量聚集在人类的脚趾,特别是脚趾间,它们吃掉我们脚上的死皮肤,并导致发痒,形成足癣。
除了这些,人身上还有多种引发各种皮肤病的真菌。
三、肠道
人体内大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而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肠道中,肠道中许多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帮助人体处理复杂的化合物,还可以生成氨基酸和维生素,
因此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甚至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还可能与肠道疾病或肥胖症有关。
哈佛大学的基因组学家布鲁斯·比伦提出这样一种说法,我们身体中90%的细胞是细菌,或者说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9倍。这些细菌对人类来说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是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我们不是个体,而是一群生物的集合体。我们人类体内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益的。正确看待他们的价值,不断的研究与发现,才是人类对于体内微生物的正确的态度。
❻ 人体微生态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据研究发现目前正常人体寄居的细菌种类目前已经超过了1000种,数量也高达100万亿个(人体体细胞仅10万亿个),研究过程中,人体微生态学渐渐兴起(microecology)。从定义上说,人体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微生组情绪食品能很好地改善人体微生态平衡。
❼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研究意义
微生物菌群现在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一大免疫器官,而且多种疾病的发病原因都和这些微生物有关。现在是研究的热门之一。
❽ 什么是生物群落
(1)如图知,E是生产者,BDF是消费者,A是大气,C是分解者,所以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
(2)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示E(填字母)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因为F的粪便是未同化的能量,所以该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即E)
(3)数目均减少。(因为生产者是白化苗,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容易大批死亡,所以相当于生产者减少,故FD均减少。)
(4)甲←丙←乙←植物(该判断主要根据图的起点、峰谷交替得出。)
(5)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增加CO2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容易引起病虫害传播、农业成本高等(答出其中两个即可)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有不懂得可以再来问我~~~
❾ 人体内部的哪些地方有微生物的群落
胃:乳酸菌
肠:各类肠杆菌
血液
各类器官
口腔
鼻腔
全身上下
没有一处没有微生物
❿ 人体的所有细菌属于一个群落吗
肯定不属于。
群落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称。人体内除了细菌外,还有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如有些人体内有真菌,有些人体内有病毒等,所以这些微生物可以看成一个群落,但所有的细菌既不属于一个种群也不属于一个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