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产生物被膜的细菌有哪些

产生物被膜的细菌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1 03:57:10

A. 生物膜由什么组成

生物膜是由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DNA、RNA、肽聚糖、脂和磷脂等物质组成。
生物膜也称为生物被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生物膜细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生物膜中存在各种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DNA、RNA、肽聚糖、脂和磷脂等物质。生物膜多细胞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细菌起始粘附、生物膜发展和成熟扩散等阶段。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有组织生长的聚集体。细菌不可逆的附着于惰性或活性实体的表面,繁殖、分化,并分泌一些多糖基质,将菌体群落包裹其中而形成的细菌聚集体膜状物。单个生物被膜可由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形成。通过对微生物在固体表面定植中起支配作用的特殊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认识到这些微生膜的形成包含复杂的理化过程和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在海洋环境中,所有类型的表面,如岩石、植物、动物和装配式结构都可能被生物膜侵占。
细菌生物被膜主要包括分泌的多糖蛋白、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成熟生物被膜模型从外到内包括主体生物膜层、连接层、条件层、基质层。
 

B. 是不是所有微生物都会形成生物被膜

是不是所有微生物都会形成生物被膜
淀粉是由生物产生的一种性质稳定的长链状聚合物,在自然界中,如果没有生物作用,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分解速度非常慢,甚至比一些塑料的性质还要稳定.
但实际上自然界中的淀粉很快就会被分解,原因就是生物既然能产生它,当然也能分解它.生物分解淀粉用的是淀粉酶.所以,只有是能够产生淀粉酶的生物,就能分解淀粉.
在微生物中,多数能够产生淀粉酶.其中产生淀粉酶最多、分解淀粉效率最高的是丝状真菌,如霉菌.有些子囊菌纲和担子菌纲的真菌不但能够分解淀粉,甚至能够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酵母菌也能产淀粉酶,但能产淀粉酶的种类比丝状真菌少得多.细菌也能产淀粉酶,但主要是杆菌,特别是芽孢杆菌.其它如放线菌也能产生淀粉酶.

C. 细菌的生物膜有哪些

细菌生物被膜(或称细菌生物膜 Bacterial biofilm,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多糖基质通常是指多糖蛋白复合物,也包括由周边沉淀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

D. 细菌生物被膜的定义

除了水和细菌外,生物被膜还可含有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物、吸附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及细菌裂解产物等,大分子多聚物如蛋白质、多糖、D N A、R N A、肽聚糖、脂和磷脂等物质。
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

E. 微生物菌膜形成

细菌生物被膜(或称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 是细菌吸附于固体表面或气液交界处,通过胞外多糖基质网形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群体。
根据《Annu Rev Microbiol》等权威期刊所归纳发表的定义,生物薄膜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多糖基质通常是指多糖蛋白复合物,也包括由周边沉淀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此外胞外DNA在生物膜中起重要结构作用。
查马旅雁老师的文章吧,她是专家

F. 细胞生物被膜名词解释

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多糖基质通常是指多糖蛋白复合物,也包括由周边沉淀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粘附表面生活时所采取的一种生长方式,一般由多菌种构成。根据细菌在BF内位置不同可分为:游离菌、表层菌和里层菌。

(6)产生物被膜的细菌有哪些扩展阅读

形成过程原理:

一般认为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分为4 步:条件膜的沉积;细菌的初始到达及吸附;生长繁殖;生物被膜形成。无菌的医用植入器材植入体内之后, 表面立即被唾液、血液、尿液及胃肠道内黏液等各种体液包围,各种糖蛋白、粘多糖、金属离子和其它成分会在数分钟内渗透并吸附到其表面, 形成条件膜。

细菌到达并吸附表面之后, 开始生长繁殖并进一步扩散。扩散形式包括子细胞迁移、母细胞和子细胞同时迁移及滚动繁殖等3 种, 随着细菌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并影响生物被膜的结构形式。细菌在吸附于物表后如何聚集成细胞群落并协调其行为而形成生物被膜结构。

G. 生物膜的形成一般有哪几个过程

细菌形成生物被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细菌可逆性粘附的定殖阶段、不可逆性粘附的集聚阶段、生物被膜的成熟阶段和细菌的脱落与再定植阶段。

1、细菌可逆性粘附的定殖阶段

当浮游细菌与惰性物体表面或活性实体的表面接触后,浮游细菌会粘附到物体表面,启动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在这个阶段,单个附着细胞仅由少量胞外聚合物包裹,还未进入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很多菌体还可重新进入浮游状态,因此这时细菌的粘附是可逆的。

2、细菌不可逆性粘附的集聚阶段

细菌在经过初始的定殖粘附后,一些特定基因的表达开始调整,与形成生物被膜相关的基因被激活,细菌在生长繁殖的同时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粘结细菌。在这个阶段,细菌对物体表面的粘附更为牢固,是不可逆的。

3、生物被膜的成熟阶段

细菌与物体表面经过不可逆的粘附阶段后,生物被膜的形成逐渐进入成熟期。成熟的生物被膜形成高度有组织的结构,由类似蘑菇状或堆状的微菌落组成,在这些微菌落之间围绕着大量通道,可以运送养料、酶、代谢产物和排出废物等。

4、细菌的脱落与再定殖阶段

成熟的生物被膜通过蔓延、部分脱落或释放出浮游细等进行扩展,脱落或释放出来的细菌重新变为浮游菌,它们又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新的生物被膜。

(7)产生物被膜的细菌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旦生物膜的初始层已经形成,生物膜内的微生物经历一段生长时期,其中形成更多的EPS层,并且微生物细胞的总数指数地增加。生物膜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被称为生物膜扩散的过程脱落,从而允许它们定居在新的位置。

生物膜能够转移耐药质粒并隐藏其动态群落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在临床环境中引起严重的问题。

诸如起搏器和导管的医疗装置容易在其表面上形成生物膜。这可能导致保健相关感染,由于生物膜的性质,很难用抗微生物疗法治疗。

生物膜引起的慢性感染是常见的。对于囊性纤维化( CF )患者,细菌感染是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是cf患者肺部的主要致病菌

即使使用抗生素,这些细菌也能够在这些患者的肺中持续形成生物膜群落。这常常导致终身治疗。

在医疗装置中使用镀银表面是防止在医疗装置上形成生物膜的常见方法。器件表面的银延迟并减少微生物的定植。

群体感应抑制剂也可用于防止生物膜定殖。它们增加了生物膜对抗微生物处理的敏感性,并且最近的研究表明它们在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方面有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膜

H. 生物膜包括哪些

生物膜主要有:分泌的多糖蛋白、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成熟生物被膜模型从外到内包括主体生物膜层、连接层、条件层、基质层。
生物膜也称为生物被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生物膜细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生物膜中存在各种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DNA、RNA、肽聚糖、脂和磷脂等物质。生物膜多细胞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细菌起始粘附、生物膜发展和成熟扩散等阶段。
细菌形成生物被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细菌可逆性粘附的定殖阶段、不可逆性粘附的集聚阶段、生物被膜的成熟阶段和细菌的脱落与再定植阶段。
1、细菌可逆性粘附的定殖阶段
当浮游细菌与惰性物体表面或活性实体的表面接触后,浮游细菌会粘附到物体表面,启动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在这个阶段,单个附着细胞仅由少量胞外聚合物包裹,还未进入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很多菌体还可重新进入浮游状态,因此这时细菌的粘附是可逆的。
2、细菌不可逆性粘附的集聚阶段
细菌在经过初始的定殖粘附后,一些特定基因的表达开始调整,与形成生物被膜相关的基因被激活,细菌在生长繁殖的同时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粘结细菌。在这个阶段,细菌对物体表面的粘附更为牢固,是不可逆的。
3、生物被膜的成熟阶段
细菌与物体表面经过不可逆的粘附阶段后,生物被膜的形成逐渐进入成熟期。成熟的生物被膜形成高度有组织的结构,由类似蘑菇状或堆状的微菌落组成,在这些微菌落之间围绕着大量通道,可以运送养料、酶、代谢产物和排出废物等。因此,成熟的生物被膜内部结构被比喻为原始的循环系统。
4、细菌的脱落与再定殖阶段
成熟的生物被膜通过蔓延、部分脱落或释放出浮游细等进行扩展,脱落或释放出来的细菌重新变为浮游菌,它们又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新的生物被膜。
 

I. 带有荚膜的微生物有哪些

仅供参考~!
两者成分不同,作用、产生条件都不一样.
在特定的条件下,细菌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包被有生物被膜的细菌称为被膜菌.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被膜菌无论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还是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等都与浮游细菌有显着的不同,尤其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引起许多慢性和难治性感染疾病的反复发作.细菌生物被膜粘附在各种医疗器械及导管上极难清除,以至引发大量的医源性感染.
荚膜的形成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一般在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功能:
①抗吞噬作用:可有效抵抗寄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②粘附作用: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无生命物体表面,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处于细菌细胞最外层,荚膜犹如盔甲可有效保护菌体免受或少受多种杀菌、抑菌物质的损伤.
④抗干燥作用:荚膜多糖为高度水合分子,可帮助细菌抵抗干燥对生存的威胁.
⑤当缺乏营养时,荚膜可被利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可作氮源.

J. 生物膜的微生物到底有哪些

生物膜的功能的话,主要是由膜蛋白的种类的多少和数量决定的。
(1)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正常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一种微生物都有一个最佳生长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Χ内,大多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都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弱。好氧微生物的适宜温度范Χ是10~35℃,一般水温低于10℃,对生物处理的净化效果将产生不利影响。在温度高的夏季,生物处理效果最好;而在冬季水温低,生物膜的活性受到抑制,处理效果受到影响。水温在接近细菌生长的最高生长温度时,细菌的代谢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时,可使胶体基质作为呼吸基质而消耗,使污泥结构松散而解体,吸附能力降低,并使出水由于飘泥而浑浊、出水SS升高,结果出水BODs反而增加;温度升高还会使饱和溶解氧降低,氧的传递速率降低,在供氧跟不上时造成溶解氧不足,污泥缺氧腐化而影响处理效果,超过最高温度时,最终会导致细菌死亡。因此,对温度高的工业废水必要时应予以降温措施。

(2)pH值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pH值有着密切关系,对好氧微生物来说,pH值在6.5~8.5之间较为适宜。细菌经驯化后对pH值的适应范Χ可进一步提高。如印染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时,pH值控制在9.0~10.5范Χ内,经长期驯化后,处理效果保持良好。

一般来讲,废水中大多含有碳酸、碳酸盐类、铵盐及磷酸盐类物质,使污水具有一定的缓冲pH值的能力。在一定范Χ内,对酸或碱的加入能起到缓冲作用,不至于引起pH值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大都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生物反应都是在ø的参与下进行,ø反应需要合适的pH值,因此污水的pH值对细菌的代谢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此外,pH值还会改变细菌表面电荷,从而影响它对营养的吸收。微生物对pH值的波动十分敏感,即使在其生长pH值范Χ内的pH值的突然改变也会引起细菌活性的明显下降,这是由于细菌对pH值改变的适应比对温度改变的适应过程慢得多。因此应尽量避免污水pH值突然变化。

(3)水力负荷水力负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污水在反应器中与载体上生物膜的接触时问。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需要一定的接触反应时间作保证。水力负荷愈小,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间愈长,处理效果愈好。 水力负荷的大小在控制生物膜厚度,改善传质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水力负荷的提高,其紊流剪切作用对膜厚的控制以及对传质的改善有利,但水力负荷应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以内,以免因水力冲刷作用过强,造成生物膜的流失。因此,不同的生物膜法工艺应有其适宜的水力负荷。

(4)溶解氧溶解氧是生物处理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在生物膜法处理中,溶解氧应保持一定的水平,一般以4mg 02/L左右为宜。在这种情况下,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结构正常,沉降、絮凝性能也良好。而溶解氧的低值,一般应维持不低于2mg 02/L,而且这个低值亦只是发生在反应器的局部地区,如反应器的进口部分,有机物相对集中及较多的地方。另外,氧供应过多,反而会因代谢活动增强,营养供应不上而使污泥或生物膜自身产生氧化,促使污泥老化。

(5)载体表面结构与性质作为生物载体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载体的表面性质,包括载体的比表面积的大小、表面亲水性及表面电荷、表面粗糙度、载体的密度、堆积密度、孑L隙率、强度等。因此载体的选择不仅决定了可供生物膜生长的比表面积的大小和生物膜量的大小,而且还影响着反应器中的水动力学状态。在正常生长环境下,微生物表面带有负电荷,如果载体表面带正电荷,这将使微生物在载体表面附着、固定过程更易进行。载体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细菌在其表面附着、固定,粗糙的表面增加了细菌与载体间的有效接触面积,比表面积形成的孔洞、裂缝等对已附着的细菌起到屏蔽保护,使具免受水力剪切的冲刷作用。

(6)生物膜量及活性 生物膜的厚度反应了生物量的大小,也影响着溶解氧和基质的传递。当考虑生物膜厚度时,要区分膜的总厚度与活性厚度,生物膜中的扩散阻力(膜内传质阻力)限制了过厚生物膜实际参与降解基质的生物膜量。只有在膜活性厚度范Χ(70~100nm)内,基质降解速度随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生物膜为薄层膜时,膜内传质阻力小,膜的活性好。当生物膜超出活性厚度时,基质降解速度与膜厚无关。由此推知,各种生物膜法适宜的生物膜厚度应控制在159nm以下。随生物膜厚度增大,膜内传质阻力增加,单λ生物膜量的膜活性下降,已不能提高生物膜对基质的降解能力,反而会因生物膜的持续增厚,膜内层由兼性层转入厌氧状态,导致膜的大量自动脱落(超过600nm即发生脱落),或填料上出现积泥,或出现填料堵塞现象,从而影响到生物池的出水水质。

阅读全文

与产生物被膜的细菌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