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问题
其实南极本无农药的,都是人类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中国南极长城站周围及某国的一个排污口的鲍鱼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南极有些动物身体里也含农药,比如企鹅。这是也人类造成的。人类在使用农药时,流入江河湖海中,水蒸发,形成降雨到南极,南极动物饮用就会有农药.如:DDT农药。有毒物质不能被生物排出体外,会随着食物链积累,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其实主要还是两个途径:它们的传播途径:
1.食物链,释放在农田的有机物通过粮食、蔬菜进入一些昆虫、小动物、人类的体内。昆虫、小动物的流动性以及进一步进入高一级食物链使得这些有机物慢慢传播开来。
2.径流.施加在农田中的有机物有一部分在下雨的时候随雨水进入地表径流,从而汇入河流并最终流入大海,这就使得这些有机物在海洋中到处都有分布。
在南极的低级植物和低等动物体内自然就会摄入部分这些有机物,而企鹅处于这些低等生物的生物链以上,体内发现这些有机物也就很正常了。
对于南极:为保障和促进南极洲和平利用、科学考察自由和国际合作而签订的国际条约。由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苏联、英国、美国、南非于1959年12月1日在华盛顿签订。1961年6月23日生效,无限期有效。至1991年3月,共有39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条约由序言、14条正文和最后议定书组成。主要内容是:①南极洲应只用于和平目的;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措施,如建立军事基地、建筑要塞、进行军事演习以及任何类型武器的试验等,均予禁止;禁止在南极洲进行任何核爆炸和处置放射性废物。②保证在南极洲科学考察的自由和促进科学考察方面的国际合作。③ 冻结各国对南极洲的领土主权权利和领土要求。④缔约各方有权指派观察员在任何时间进入南极洲任何一个或一切地区进行视察。⑤该条约适用于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包括一切冰架。⑥条约协商国会议为条约成员国的决策机构;凡条约加入国如已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或建立科学考察站,均有资格申请成为协商国,但须经全体协商国一致通过。
长期以来,国际上围绕南极洲领土归属问题的争端不断加剧。1959年10月在美国倡议下,上述12国在华盛顿召开旨在使南极地区国际化的会议,缔结了《南极条约》。该条约确立了对南极洲考察应为和平目的服务的原则,缓和了有关国家在南极洲领土归属上的矛盾,促进了各国在考察和研究活动中的国际合作和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平衡。它也是通过建立一个非军事化区、保证不向指定地区引进核武器的第一个国际条约。由于《南极条约》允许为科学研究或任何其他和平目的而使用军事人员或设备,因而美、苏、英、法等20多个缔约国都有一定数量的军事人员或军用飞机、舰船等参与在南极建站、科学考察、后勤保障等活动。
中国于1983年6月加入《南极条约》,1984年6月成立第一支南极考察队,1985年2月在南极洲乔治岛上建立长城考察站。同年10月7日,中国获得《南极条约》协商国资格。1989年2月26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又在南极圈内的普里兹湾建立中山考察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部分官兵也参与了对南极的科学考察活动。
关于北极的,目前只有一个五国声明。声明说:“我们将根据国际法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持北冰洋地区的脆弱生态环境。”
声明补充说:“我们将在国际海事组织的协调下一起努力,加强执行现有措施以及制定新政策来维护海上航行的安全,以及防止或减少因船只问题而造成的北冰洋污染。”
五国还承诺,“根据相互信任和透明原则”,加强包括科研在内的在北冰洋地区的合作。
五国分别为:北极地区周边国家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代表。
期待全球关注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❷ 求2篇保护极地动物的文章1000字(在线=)30分 陆续加分
松鼠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 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数枝底下,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的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叉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数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她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青蛙捕食
我非常喜欢青蛙。夏天,我常常去池塘边看青蛙。
青蛙很喜欢躲在草丛里,偶尔也叫几声。它们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每当这时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就随着叫了起来。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个不停,那声音能够传到几里地以外,多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呀!
青蛙的身体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黄绿色或深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宽又扁,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长着大嘴巴、小鼻子。
青蛙爱吃小昆虫,观察它捕食的动作才有趣呢。有一天,我静静地蹲在池塘边上的大树后面,细心地观察着。一只青蛙蹲在地上,张着嘴巴仰着脸在等待着什么。突然,一只小虫飞过来,只见青蛙猛地向上一窜,舌头一钩,又落在地上。小虫不见了,青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耐心地等待着。
青蛙可真是个捉虫的能手,听农民伯伯说:要是算起来,一只青蛙一年之内最少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小狗的警惕性非同寻常,它有一个特别灵敏的鼻子,能闻到3里以外东西的气息,吃食物时,它总要低下头闻一闻。它还有一双耳朵,每当听到特别的声音,它的耳朵总会竖起来,认真地倾听着外面的动静!因而,人们养它来看大门,它是人类的忠实的朋友。
小狗有一张宽而大的嘴巴,嘴里有一排洁白而又锋利的牙齿,它一口就可以将一只大老鼠咬死!
小狗有着矫健的四肢,它跑得速度非常快,一分钟可以跑二、三里路呢!
小狗的眼睛不很好,大约只能看一里的距离。那么,它为什么能看准东西呢?它主要靠得是它的鼻子。
小狗的爪子很锋利,不用多长时间,它就可以挖一个很大的圆形的坑。
小狗刚生下来的时候,毛是棕色的,可是它长大以后就不再是棕色的了,而变成了深黄色。
小狗的性格非常温和。如果你对它好,它就会用头顶你的腿,好像是在向你撒娇;可是如果是陌生人来到它的家里,它仍会“汪汪”地叫个不停,甚至会扑到你身上咬伤你的。
夏天到了,大热天,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狗总是在吐舌头,而不见狗出汗呢?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狗的汗孔长在舌头上。
小狗真不愧为人们所喜爱,这是它用自己真正的本领换来的
小公鸡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
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平时,小公鸡还是捉虫子的能手呢!尽管有些小虫十分机敏,但只要它动一下,就逃不过小公鸡的眼睛。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条小虫子刚刚从树下的草丛中爬出来散步,就让小公鸡发现了。只见小公鸡飞快地跑到树下,用它那尖利细长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小虫子捉住了,就这样一条条小虫子都成了小公鸡的美餐。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正吃得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我家养了两头小白猪。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一对圆圆的鼻孔,像两个小山洞;鼻子下面藏着个大嘴巴,不仔细看,真不会发现鼻子下面还有张嘴;鼻子上面有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眼睛,满脸的皱纹,实在不怎么好看。
农忙时,妈妈下地干活,让我在家喂它们。我把猪圈门打开,把调好的食料放在猪圈门口,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猪食溅到我脸上、裤腿儿上、褂子上,气得我顺手拿起棍子想揍它们。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
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
小猪刚来我家时总惹人生气。或许是因为环境陌生的缘故,它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翻越猪圈往外跑,可是大门插得死死的,怎么也不能超越第二道防线跑出去。过了一两天,它们也就老实了,找个水窝,用嘴拱啊拱,然后躺在里面,还不停地弄得泥水飞溅,当然小白猪也就变成小泥猪了。家中的人不管它们在院子里如何折腾,只要它们不往外跑,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候,它们又让人哭笑不得。一天上午,爸爸要垫猪圈,就把它俩赶到院子里。它俩刚从猪圈里出来,就满院子撒欢儿,吓得几只母鸡满院惊飞,“咯咯”地叫。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可能是折腾累了吧,晌午,它们好不容易趴在暖和的地方呼呼睡起了大觉。
我家的小白猪虽然贪吃贪睡又淘气,但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我家养了两头小白猪。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一对圆圆的鼻孔,像两个小山洞;鼻子下面藏着个大嘴巴,不仔细看,真不会发现鼻子下面还有张嘴;鼻子上面有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眼睛,满脸的皱纹,实在不怎么好看。
农忙时,妈妈下地干活,让我在家喂它们。我把猪圈门打开,把调好的食料放在猪圈门口,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猪食溅到我脸上、裤腿儿上、褂子上,气得我顺手拿起棍子想揍它们。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
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
小猪刚来我家时总惹人生气。或许是因为环境陌生的缘故,它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翻越猪圈往外跑,可是大门插得死死的,怎么也不能超越第二道防线跑出去。过了一两天,它们也就老实了,找个水窝,用嘴拱啊拱,然后躺在里面,还不停地弄得泥水飞溅,当然小白猪也就变成小泥猪了。家中的人不管它们在院子里如何折腾,只要它们不往外跑,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候,它们又让人哭笑不得。一天上午,爸爸要垫猪圈,就把它俩赶到院子里。它俩刚从猪圈里出来,就满院子撒欢儿,吓得几只母鸡满院惊飞,“咯咯”地叫。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可能是折腾累了吧,晌午,它们好不容易趴在暖和的地方呼呼睡起了大觉。
我家的小白猪虽然贪吃贪睡又淘气,但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❸ 人类应如何保护极地环境
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 使用布袋
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 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 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 是随处可见塑料袋,遇到刮凤的天 气,它们就会在空中飞舞,降落在树 枝上、河流中,影响卫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 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仅图一 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 这样做合适吗?以北京为例,若人均 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约0.4克重),每 天就要扔掉4吨塑料袋,仅原料就价 值4万元。小小塑料袋的害处真够大。 我们从前也是用可以重复使用的菜篮 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的,普遍使用塑 料袋只是近几年的事。我们应该恢复 既往的优良传统。德国年轻人正以挎 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 “绿色时尚”吧。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 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泪,这种薄雾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 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 雾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汽车排放的废气,在每年5-10月份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形成 光化学烟雾,引起眼病、喉头炎和头疼,还降低了大气能见度,使车祸和 飞机坠毁事件增加。如今,汽车废气的治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数量的 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近年国内某些 大城市也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不仅如此,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 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 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8 双面使用纸张
9 节约粮食
10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费肉类要适度
12 随手关闭水龙头
13 一水多用
14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 拒绝过分包装
17 使用节约型水具
18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尽量利用太阳能
21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节能型灯具
23 简化房屋装修
24 修旧利废
25 不随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 不乱占耕地
28 不焚烧秸杆
2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 不捡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动物
35 少使用发胶
36 减卡救树
37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 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 不用圣诞树
41 不在野外烧荒
42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 不乱扔烟头
44 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 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51 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52 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53 不虐待动物
54 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果断拆除
55 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56 在房前屋后栽树
57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58 垃圾分类回收
59 旧物捐给贫困者
60 回收废电池
61 回收废金属
62 回收废塑料
63 回收废玻璃
64 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无氟冰箱
66 少用纸尿布
67 少用农药
68 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69 少用室内杀虫剂
70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74 集约使用物品
75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76 私车定时查尾气
77 使用无铅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79 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80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81 支持环保募捐
82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3 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84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85 避免旅游污染
86 参与环保宣传
87 做环保志愿者
88 认识草原危机
89 认识荒漠化
90 认识、保护森林
91 认识、保护海洋
92 爱护古树名木
93 保护文物古迹
94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5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96 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98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99 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100 认识环保标志
❹ 地理作文《怎样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很多的意外,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意想不到的人会为你带来悲伤,快乐,亦或是收获。
但是,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句话是错不了的。
“下午有空,再和他们练一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再说吧,今天下午有数学爱心,作业也很多,改天吧!”我烦躁地应道。作业永远是那么的繁忙,时间像是干海绵,怎么都挤不出水来,我哪还有空管什么发明比赛。
时间飞快,晃一晃就到了比赛的那天。也是那天,我才知道什么是军临城下。
舞台上的追光灯是那么的刺眼,追的我无处可逃,台下的观众是那么的寂静,黑压压的一片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望了望身旁的队友,他们也以同一种眼神望了望我。评委的眼神是那么的犀利,咄咄逼人……
比赛结果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管怎么样,都没想到我们就那么轻易地被淘汰了。人靠衣装马靠鞍,作品本来就很好,只是因为我们的原因——我们没有花时间在这件事上,我们在这件事上没有用心,我们……我好像明白了当时的眼神代表着什么。其实,我们并不是在比赛后才后悔的,早在我们登上赛台,全场的焦点聚集在我们的身上时,我们就后悔了,就知道时间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就知道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其实,你们还是有收获的。”一直静默的老师突然开口道。
“收获?”我们异口同声。
“一个意外的收获。”
“嗯?什么?”
“你们现在后悔了吗?”
哦,我们付出了与胜利失之交臂的机会,意外的收获了一个生活的真理。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❺ 动物是怎样抵御严寒或酷暑的方法
动植物抵御严寒或酷暑的种种方法:
1、抱成一团代表动物:帝企鹅
我们是暖血动物,所以我们的身体可以产生热量,当我们抱在一起时,身体周围的热量会很自然地增加数倍。问题是,出于心理和社会学心理,人类并不希望抱成一团,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保持自己的私密空间,不让别人侵犯。但是,对一些动物来说,这是必要的做法。
成群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不仅可以形成一道共同的防御线,防御掠食动物的袭击,还能在寒夜分享温暖,尤其对体型更小的动物来说。
帝企鹅是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动物,它们通过紧紧地挤在一起,抵挡寒风和低温。它们必须在寒冷的地方繁殖后代,已经习惯了低温。事实上,帝企鹅繁殖就在南极冰层覆盖的陆地上。企鹅们最好的抗寒方法就是挤在一起,形成稳固的屏障,从中获取热量。
当帝企鹅进入内陆繁殖时,那里的大风雪有时可以使温度降到零下70摄氏度,这个时候,它们取暖的方法便是挤成一团。它们一圈一圈地走着取暖,直到转到核心位置,这样轮留保护,大家都不至于冻死。
2、独特皮毛代表动物:北极熊
北极的冬天温度会下降到零下35摄氏度。但北极熊对此并不担心,事实上,它们还能在寒冷的巨大冰块上繁育自己的后代。这些生活在地球最北端的熊之所以可以适应这种恶劣环境,是因为它们长着独特的皮毛。
北极熊身上最外层的毛很长,多油脂,而且是空的,能帮助这种最重达600千克的哺乳动物跳进寒冷的海水里也不会沉下去。这层毛同样具有排斥水的功能,它从海里爬出来,只需要将身上的水抖搂几下,体毛就会变干,这就和狗在游泳后要抖抖身上的水的道理一样。这样做还能让内层的毛不会变湿。这种浓密而柔软的体毛更像是一件温暖的羊毛大衣。另外,北极熊外出寻找猎物或睡眠时,喜欢把自己埋在雪里,这样可以大大地减少寒风的侵袭。
可是在夏季,冰层退缩,北极熊易受攻击的弱点便暴露出来。因为它们依赖寒冷,所以全球变暖对北极熊尤其不利。
3、增肥,代表动物:鲸
像鲸、海豹和海豚这些大部分时间或一直都呆在海里的哺乳动物,用特殊的高级脂肪“外衣”保持自己的体温。
鲸脂是一层包裹整个身体的厚重脂肪“外衣”,重量可以达到体重的一半!这层脂肪含有细细的血管组织,除帮助保持体温,还为很多需要长途跋涉进行繁殖和觅食的海洋动物提供了重要能量储备。除此之外,这层脂肪还可以帮助快速游动的动物将身体塑造成流线型,减少在水中游动时所消耗的能量,同时提高速度。动物栖身的海水温度越冷,其自身的脂肪也就越厚。鲸脂是通过吸食母体乳液获得的。一只灰鲸幼仔每天要喝掉30加仑乳液,这些乳液的功能相当于人造黄油。
徘徊于海洋与陆地间的海豹或其它鳍脚亚目动物,有33种拥有厚重的毛皮和脂肪,登陆时如同多了一件“保暖外衣”。
4、逃走,代表动物:迁徙动物
另外一种摆脱寒冷的方式就是“逃走”,很多动物都采取这种做法,当然,绝大多数是像鸟一样迁徙的动物。
听到棕柳莺的叫声实际上是春天到来的一个讯号。但人们有时候很难注意到它们不知不觉地溜走。燕子的迁徙是非常明显的:秋天到来的时候,它们会成群结队地站在电话线上,启程飞往南方,在那里寻找更适合它们的天气。
除鸟类外,其它一些动物也有迁徙的习惯:两极的灰鲸游向热带进行交配;北极驯鹿和非洲角马等大型蹄类哺乳动物不远万里寻找新鲜草地;甚至蝴蝶也不例外:黄黑相间的北美大蝴蝶黑脉金斑蝶每年秋季要进行一次大的旅行,由美国飞往墨西哥。数百万只蝴蝶组成的飞行队伍场面极为壮观。
5、睡觉,代表动物:冬眠动物
对很多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暖血哺乳动物来说,冬眠是一种很好的冬季生存战略,例如刺猬、睡鼠、熊和蝙蝠等。此外,某些冷血动物也采取冬眠的方式,例如两栖动物蝾螈、爬行动物乌龟和昆虫类动物蝴蝶等。
冬眠时首先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巢穴,然后再长眠不起。不幸的是,人类并没有这样的本事,冬眠的过程要比普通的打瞌睡复杂得多,某些情况下,需要从根本上减缓心跳、呼吸、新陈代谢和其它生理过程的频率和速度,才能保持能量,否则,仍需补充食物,维持体温。
虽然冬眠时的体温只比室外高出几摄氏度(仓鼠冬眠时的体温是零摄氏度),但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会防止动物冻死。冬眠中所消耗的能量由身体的脂肪提供,所以秋季到来时,动物会不停地觅食,以打造厚重的脂肪。
蝙蝠和睡鼠等体形稍小的动物的冬眠过程趋向于最深度睡眠状态:巢穴中的睡鼠在冬眠时心脏几分钟才跳一次。但美国黑熊等体形稍大的动物冬眠的程度却非常轻:虽然它们的体温会下降,但心跳很难减缓。在相对温暖的洞穴,黑熊很容易醒过来,某些雌黑熊甚至会在几个月的冬眠过程中繁衍下一代。
动物避暑的绝招:
海马的防暑妙法
生长在海洋中的海马,夏季感到炎热的时候,它们也有一套防暑的妙法。它们既不潜入深水中,又不到海草多的地方去纳凉,而是一动不动伸展四肢,不了解内情的人还认为在晒太阳浴呢。原来,海马的皮肤腺能分泌出一种红色的粘液,待粘液干燥之后,就像一块遮阳板一样,用它来保护海马敏感的皮肤,防止太阳的曝晒。
2、鳄鱼张嘴为凉快
海洋中的鳄鱼,在炎热的夏天,为了防止酷暑天气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就群集畅游到靠近岸边的水域,长时间呆在那里避暑。它们非常巧妙地张开自己的大嘴巴,一呼一吸地呼气,通过这既急促又有节奏的奇妙动作,达到能将它们体内的热空气顺利地排出体外,求得自然的凉爽快活,度过炎热难忍的夏天。
3、肺鱼巧造安乐窝
生长在海洋中特别是在非洲的浅海水域的肺鱼,为了安全度过暑热天气,每当夏季来临之前,先做好避暑的准备工作。它们选择泥沙底质海区钻进底层,通过自身分泌粘液,把底层周围的泥土粘在一起,精心筑成小穴巢,作为避暑纳凉的安乐窝。待到夏天暑期过去后,才肯出来畅游各自喜爱的水域,过着平时正常的海洋生活。
植物抵御酷暑:
仙人掌科植物一般生长在沙漠地区,不会遇到严寒,它们的叶片退化成没有气孔木质化的刺以减少高温季节的水分蒸发,有些品种的刺很密可以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
植物抵御严寒:
松树的针叶表面积小,表面还有蜡质覆盖,可以减少冬夏干旱季节的水分蒸发。
❻ 极地地区面临怎样的环境问题
极地区域平流层臭氧层浓度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对使臭氧层损耗的物质限制规定。因此,所有国家均停止使用ODS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有些国家远离极地区域(UNEP 2000)。
❼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
(1)一方面直接导致海平面的升高,威胁各国的沿海城市,另一 多几百年甚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影响人类的健康,甚至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2)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要做到有序进行,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以污染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我们还要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不能乱甩废弃物,注重自己生产生活的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此外,我们还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
❽ 极地地区现在面临的问题
冰川融化,生物生存环境遭受威胁,例如北极熊就有灭绝的危险.此外南极还出现臭氧层空洞.
❾ 到极地进行考察时,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的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移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们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还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同时人类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生产、生活的其他各洲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❿ 极地地区的变暖趋势比中纬度更明显,由此带来的危害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能做什么阻止这些危害的发生
极地地区的变暖趋势比中纬度更明显,由此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引起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进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我们日常生活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阻止这些危害的发生:少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贺卡;出行多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节约用电等。
近100多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
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