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左肾上极探及体积约为9.8*7.6*6.4不规则低回声肿物,侵犯肾窦,肾静脉内有瘤栓,肾门旁有肿物。
病情分析: 你好先生,从B超检查的结果来看,病人是肾癌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已经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那至少是中晚期的表现了。
意见建议:现在的情况,可能手术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治疗上主要是针对症状的治疗,病人可能会出现贫血、疼痛、营养不良这些表现,那就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缓解疼痛,其它的方面,放、化疗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痛苦,而最终的效果也不会太好。
⑵ 什么叫肾上极
肾上极即肾的上端
⑶ 右肾上极囊肿
右肾囊肿是肾囊肿在右肾上的集中表现,一般右肾囊肿多指右肾单发性肾囊肿。右肾囊肿不是由先天遗传而是后天形成的。右肾囊肿可能是由肾小管憩室发展而来。随年龄增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憩室增加,右肾囊肿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加。治疗上如果不超过2cm一般不用治疗,平时注意休息,不吃辛辣、过咸的食物。如果不放心也可使用肾囊消肿方来彻底消囊。2cm以上的就必须治疗了。治疗方面不建议使用减压术和抽液,这种很容易再次复发。最好使用的是中药。
⑷ 肾上极外侧实性肿物4.7×4.4cm,边界清晰,CDFI:其内血流信号,这个严重吗
根据您的描述,肾脏彩超检查发现肾上极外侧实质性肿块,直径44毫米,边界清晰,这种情况要考虑肾上腺肿瘤的可能性,建议进一步肾上腺CT检查为妥,必要时可以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病变心脏后尽早考虑手术治疗。
⑸ 肾脏分泌哪些生物活性物质各有何生理功能
肾脏,通过内分泌功能可以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
各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如下:
1、肾素。可使血压升高,当限制钠摄入或钠缺乏时,或者血浆容量减少和肾脏血液灌注压力降低时,或者直立体位时,肾素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脱肽而成为血管紧张素,进而使血压升高。
2、前列腺素。具有使血压下降的功能,前主要是通过增加肾皮质血流量,促进利尿排钠,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扩张血管而达到降压的作用。
3、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促进原始红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促进骨髓对铁的摄取利用,加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成,促进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到血中。
4、活性维生素D3。能促进胃肠道钙磷吸收,促使骨钙转移、促进骨骼生长及软骨钙化,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磷排出减少,并且可抑制甲状旁腺素(PTH)的分泌。
5、激肽。主要生理功能是舒张微血管和小动脉,收缩大动脉和冠状动脉,增高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5)肾上极新生物是什么东西扩展阅读:
肾脏的其他功能:
一、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其中一小部分由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由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肾脏还能把进入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如果肾脏有了病,这些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排泄受到影响,废物在体内积聚,就会引起各种病症。
二、通过尿的生成,维持水的平衡。
这是肾脏的主要功能,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由于压力关系,就滤出一种和血浆一样但不含蛋白质的液体叫原尿。
原尿通过肾小管时又将其中绝大部分水、全部的糖和一部分盐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大部分氮不再吸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肾脏
网络——激肽
⑹ 请详细介绍一下肾
肾俗称“腰子”是人体内重要的脏器,左右各一个形状如蚕豆,位于腹后壁腰椎两侧。正常时,肾可随呼吸运动和体位改变而稍有上下移动,当维持肾正常位置的因素不健全时,肾的移动范围增大,即可造成肾下垂,甚至形成“游走肾”。
肾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是生尿部分,在肾的外侧;髓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是生尿部分,在肾的外侧;髓质是排尿部分在尿的内侧。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尿和排尿。机体的代谢产物尿素、尿酸、无机盐及多余的水,主要有肾排出,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重要。
能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原发及继发两大类。
一、原发因素
(原发性NS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与下述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
小儿肾病综合征在同胞及双胞胎中的发病率约占2%-6%。 Sharpies(沙普利斯1985)调查了出生于英国生活于伯明翰市的激素敏感性肾病儿童的发病率,分亚洲人、非洲人、欧洲人三组,发现亚洲人发病率最高,年发病率为16/10万儿童,其他两组分别为 2.6/10万、3.1/10万儿童。Feehally(费哈利1985)报道英国莱斯特市微小病变型肾病儿童发病率,亚洲儿童明显高于非亚洲儿童,分别为9.4/10万及1.3/10万儿童。这些住在英国莱斯特市的亚洲儿童大多是讲古吉拉特语的印度人,也有的为讲旁遮普语的信仰锡克教或伊斯兰教的人。作者认为种族与环境的差异是两个重要因素,它可能增加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的敏感性。
(二)-过敏性体制质
伊藤对小儿各种肾脏疾病之HLA抗原进行研究,指出NS有过敏因素者占35.3%,对照组为6.7%,此与HLA-B40有关。曾有报道NS有变态反应史者占40%。
(三)免疫机制
NS与体液免疫、免疫复合物形成、细胞免疫有关已众所周知。 Elzouki(艾路基1984)调查报告,阿拉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年发病率为11.6几。万儿童.其发病串较高可能与气候、地理、儿童感染的类型、阿拉伯人群的遗传特性诸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肾脏病的免疫发病机理。
二、继发因素
(一)感染
1、细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梅毒、麻风、慢性肾盂肾炎伴反流性肾炎。
2.病毒感染;乙型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y—tomegalovirus、疫苗后肾炎。
3.寄生虫感染:三日疟、Toxoplasnosis、Helminthic(sehistoso—miasis)。
(二)药物
中毒,过敏,有机或无机汞、有机金、铋、银,青霉胺,海洛因,丙磺舒,三甲双酮,Captopril,蜂蜇,蛇毒,pollers,抗毒素或疫苗过敏。
(三)新生物
实体瘤(Careinoma或肉瘤):肺、结肠、胃、乳腺、肾、甲状腺、卵巢等肿瘤,wilm's瘤。
淋巴瘤及白血病,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四)系6L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坏死性血管炎、多动脉炎、冷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类肉瘤病。
(五)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粘液水肿。
(六)遗传性疾病
Alport,:综合征、Fabry’s病、Nail—patella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症(芬兰型)、家族性肾病综合症、镰刀状红细胞贫血。
(七)其他
妊娠毒血症、肾移植慢性排斥,原发性恶性肾硬化、肾动脉狭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对肾脏有毒性甚至诱发肾衰竭的中药,同时经过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也发现了一批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中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张翥教授等人近日再次提醒人们,使用中药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否则会加重肾脏负担或引起不可逆的肾损害。
具有肾保护作用的中药
大黄目前几乎所有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中均有大黄,其作用为大黄可使从肠道吸收的合成尿素原料之一的氨基酸减少,同时可使血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氨,合成蛋白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量减少。大黄还具有抑制体蛋白分解,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含量降低等作用。目前大黄常用于急、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
雷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环孢素A相似。该药有明显缓解尿蛋白作用,主要用于慢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川芎含有川芎嗪和川芎酚,被称为中药的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平衡凝血纤溶机制,抗血管活性、抗炎、调节免疫、增加肾血流量、利尿消肿等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原药川芎,也可用其提取物川芎嗪。川芎酚可用于防治急、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和IgA肾病。
黄芪可以抗自由基,对肾病综合征的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可改善动静脉瘘所致心衰大鼠的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口服黄芪能显着减少尿蛋白并有利尿作用,还可使肾病鼠血浆蛋白达到正常范围。目前常用于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及肾衰的防治。
冬虫夏草传统认为冬虫夏草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瘀的作用。其化学成分中含有19种氨基酸、糖和醇类、核苷类及钾、钙等15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1、B12、C及有机酸等。有人观察28例西药治疗无效的慢性肾衰,每天加用冬虫夏草4.5~4.6克,煎汤连渣服,平均治疗2~6个月,血肌酐、尿素氮值均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所提高。目前用于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特别是对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疗效可靠。但尿量少,血钾高者应甚用,因冬虫夏草富含钾离子。
柿叶具有皮质类固醇样作用,可抑制细胞免疫和抗体生成,其毒性极小,与类固醇相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近年中药引起的肾损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些甚至是急性或亚急性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呈不可逆性,停药后肾功能仍不能恢复,往往在数月或1~2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目前已知防己、木通、泽泻、钩藤、丁香、草鱼胆等利湿减肥类中药可致急性肾小管坏死;马兜铃、苦参、补骨脂、土牛膝、苦楝根可诱发氮质血症;苍耳子、枳实、芒硝、白头翁可引起血尿、高血压;金钱草、浮萍、夏枯草可导致高钾血症。对于中草药肾毒性的机理目前尚未明了,研究较多的是以木通为代表的马兜铃酸类。
马兜铃酸是马兜铃属植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作药用的有北马兜铃的果实———马兜铃,马兜铃的茎———天仙藤,马兜铃的根———青木香,异叶马兜铃———汉防己;木通马兜铃———关木通;锦毛马兜铃———寻骨风。这些药物的用途涉及止咳化痰、利湿消肿、祛风、除风湿等,多为常用中药,其中木通在着名的八正散、龙胆泻肝丸中为主药,而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很普遍,应引起重视。
马兜铃酸肾损害的临床特点为:贫血出现得早且严重,其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不一致。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度高血压。尿中多有肾小管性低分子蛋白,约40%的病人有肾性糖尿,无菌性白细胞尿。
张翥教授指出,中草药引起的肾损害多与用药剂量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性别、个体敏感性有关。当剂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即可引起肾损害。因此,应尽量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非用不可时应小剂量,短疗程,或进行炮制以减少马兜铃酸的含量。(詹建)
⑺ 肾上极在肾的什位置
在尿的出口,如果结石不是,又不是鹿角形的(一般在这部位会是鹿角形的),多喝水、跳跃。就会排出。注意不要吃不可以吃的食品。(上盏:在上半部,下盏:在下半部。中极:在中间部位、出尿口)
⑻ 什么是肾肿瘤
绝大多数原发性肾肿瘤为恶性,包括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Wilms 瘤)及肾盂癌等。肾脏的良性肿瘤包括肾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以及肾球旁细胞瘤等。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透明细胞癌、肾实质癌等。由于平均人寿延长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肾癌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无临床症状而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的肾癌逐渐增多。肾癌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多为单侧病灶,常始发于肾的一极,左右侧发病比例相似。肾癌多数为圆形,无组织学包膜,但有被压迫的肾实质和纤维组织形成的假性包膜。肿瘤质地较硬,多数伴有纤维化斑块或钙化,内部可因出血、坏死而发生囊性变,囊内多充满咖啡样液体。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是肾脏最常见的新生物,约占肾脏新生物85%,肿瘤大多数为透明细胞癌或腺癌,肾母细胞瘤(Willus 瘤)占5%~6%,肾盂移行细胞新生物占7%~8%。其余为肾源性肉瘤。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肾癌恶性度较高,自然转归叁年生存率小于5%。肾癌大多数预后与颗粒细胞癌相似,梭形细胞癌预后不良。肿瘤可破坏全部肾脏,并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器官,也可向肾内生长而累及肾盂肾盏。癌细胞可较早地侵入肾静脉形成瘤栓,可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而肾癌扩散至肾周围组织、邻近器官、淋巴结,比静脉内瘤栓更为严重。癌细胞可经淋巴管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或继续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在肾细胞癌的患者中,有40%~75%首先发生肺转移,其次为骨转移,其他远处转移可发生在脑、肝、对侧肾脏、精索和附睾等部位。往往就诊时20%~35%已有转移,6%~15%系因转移症状而就诊。肾癌还可伴发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Grawitz 在1983 年观察到肾脏的小黄色腺瘤与肾上腺组织相似,假定是肾上腺残余。根据这一观察结果,Birch-Hirschfeld 介绍了肾上腺样瘤的术语。从此“肾上腺瘤”这个不正确的名称就用来描述肾肿瘤。随着电镜出现,证明肾细胞癌起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结论,于是就称为肾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