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膜法处理废水
使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是废水需氧生物处理法的一种。用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构筑物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生物滤池是由过滤田和灌溉田逐步发展而来的。过滤田和灌溉田是天然条件下的需氧生物处理设施。废水流入过滤田和灌溉田后,水中的有机物滞留在土壤表层,由需氧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这种作用只在土壤表层进行,占地面积大,而且受气候影响,只能在适当条件下采用。19世纪末,进行了洒滴滤池试验。20世纪初洒滴滤池法得到公认,出现了各种型式的生物滤池。用生物滤池处理废水的方法统称为生物膜法。
处理废水过程
生物滤池一般是长方形或圆形,池内填有滤料,滤料层上为布水装置,滤料层下为排水系统。废水通过布水装置均匀洒到生物滤池表面,呈涓滴状流下,一部分废水呈薄膜状被吸附于滤料周围,成为附着水层;另一部分则呈薄膜流动状流过滤料,并从上层滤料向下层滤料逐层滴流,最后通过排水系统排出池外。
由于滤料间隙的空气不断地溶于水中,水层中保有比较充足的溶解氧;而流过的废水中所含的大量有机物质,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因此水层中需氧微生物能够大量生长繁殖。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部分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供微生物自身生长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被转化合成为新的细胞物质。另外,废水通过滤池时,滤料截留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并吸附了废水中的胶体物质,使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有了栖息场所,从而在滤料表面逐渐生长起一层充满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的“生物膜”。膜的外侧有附着水层,废水不断地从滤池上淋洒下来,就有一层废水不断沿生物膜上部表面流下,这部分废水为流动水层。流动水层和附着水层相接触,附着水层由于生物净化作用,所含有机物质浓度很低,流动水层通过传质作用把所含的有机物传递给附着水层,从而不断地得到净化。同时由于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增殖,膜的厚度不断增加,当达到一定厚度时,生物膜层内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由需氧分解转变为厌氧分解,微生物逐渐衰亡、老化,使生物膜从滤料表面脱落,随水流至沉淀池。生物滤池的滤料上再生成新的生物膜,如此不断更新。
就部分滤料来说,处理废水效能呈周期性变化。在生物膜形成的初期,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旺盛,净化功能最好;随着生物膜逐渐加厚,内部出现厌氧分解现象,净化的功能逐渐减退;到生物膜脱落时为最低。但就整个滤池来说,滤料上生物膜的脱落是参差交替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整个滤池的处理效果是基本稳定的。
由于生物膜要不断更新,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出,因此必须在生物滤池后设置沉淀池。这种池称为二次沉淀池。为保证生物滤池的正常工作,对含有较多悬浮物质和油脂等易于堵塞滤料的废水,须设置初次沉淀池、浮选池和隔油池等,以进行预处理。
需氧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以及肉眼可见的微型动物。生物滤池中上层、中层、下层构成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类也有区别。
需氧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同流动水层接触时,被流动水层带走。厌氧生物膜内的产物主要是硫化氢和氨。这些厌氧生化产物在透过需氧生物膜时大部分被氧化,因此生物滤池在工作正常时基本上没有臭气。
普通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都较低,往往采用间歇运行方式,废水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得比较彻底,但占地面积大。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都较高,采用连续运行方式,废水在滤池中停留时间短,只有易于氧化的有机物被分解,而较难氧化的有机物未及分解就被排出。因此这种滤池的净化程度不如普通生物滤池彻底,而且二次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量较多。但它的水力负荷较高,水的冲刷力大,滤池不易堵塞。如进入滤池的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过高,可采用回流运转方式,即将生物滤池的一部分出水回流到滤池前同进水混合。这样可以降低进水浓度,保证水的冲刷力,还能增加滤池中的有用微生物,从而保证生物滤池的正常工作。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选择合适的滤料十分重要。滤料必须机械强度好,耐腐蚀;表面积大,略呈粗糙,但又不影响水的均匀流动;滤料间应有一定的空隙,以免堵塞,并使空气流通;能就地取材,价格低廉。长期以来多以卵石、碎石、炉渣、焦炭等为滤料。近年来开始使用人工塑料滤料,如波形板和列管式滤料。这种滤料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好,表面积和空隙率都较大。
与活性污泥法比较,生物膜法对于进水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强,管理简便,基本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低。但处理效率和卫生条件较差,占地面积较大。生物膜法近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新型构筑物有:
① 塔式生物滤池,简称塔滤。塔高7~24米,内部通风良好,水流紊动剧烈,水力冲刷较强。因此,污水同空气和生物膜接触充分,生物膜更新速度快,各层生长有适应于废水性质的不同的生物群,有利于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塔滤负荷较高,水力负荷每日每平方米可达90~150米3,有机物负荷每日每立方米达1100~2400克(BOD5)。占地少,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
② 生物转盘。由固定在一横轴上的若干间距很近的圆盘组成。圆盘面生长有一层生物膜,作用与生物滤池中滤料相似。圆盘是用轻质耐腐蚀、坚固而不易挠折的材料,如泡沫聚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硬聚氯乙烯、玻璃钢等材料制成。圆盘有约一半的面积浸在一个半圆形或矩形的水槽内。废水在槽中流过时,圆盘缓慢转动。圆盘的一部分浸入废水时,生物膜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微生物获得营养。当转出水面时,生物膜又从大气中直接吸收氧气。如此循环反复,废水中的有机物在需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氧化分解。圆盘上的生物膜也会因老化不断地自行脱落,随水流出,在二次沉淀池中沉淀下来。生物转盘能处理高浓度废水,而不会发生堵塞现象。构造与生物转盘类似的还有生物转筒。主体装置是由固定在一横轴上的若干圆筒组成,圆筒中装填料,生物膜生长在填料表面。
③ 生物接触氧化池(见生物接触氧化法)。
提高生物膜法的处理效率,主要是在单位时间内适当地加大生物膜同废水的接触面积和充分供给所需要的氧气。为此,有些国家在试验研究一种流化床。这种设施以砂或活性炭等比表面积大的材料作为生物膜担体,以沸腾状态在废水中分解氧化有机物。
补充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庆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1)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动适应性强;(2)处理效果好并具良好硝化功能;(3)污泥量小(约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于固液分离;(4)动力费用省。
⑵ 污水处理 生物滤塔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和生物滤池是一
生物滤塔也叫塔式生物滤池,是第三代的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设施,属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高,能承受较高的冲击负荷;采用自然通风,节省供氧的能耗;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与活性污泥法比较,产生剩余污泥量少等. 近年来在滤料方面有很大改进,出现了空隙率,表面积很大,耐腐蚀,高强度的滤料,更充分发挥塔式生物滤池的优越性.
基本工作原理.
污水在与滤料接触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同化,并在滤料的表面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是由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较高等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生物膜首先吸附着于水层中的有机物,然后由生物膜外侧的好氧菌将其分解.生物膜的内外进行着多种物质的传送,其过程为:空气中的氧溶于流动水层中,并通过附着水层传给生物膜,供微生物呼吸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则由流动水层传送给附着水层,再进入生物膜被降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沿着相反的方向排出.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其吸附,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的目的.
主要用途: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处理,如制革﹑酿造﹑鱼类加工﹑豆制品加工﹑苎麻﹑蚕茧脱胶废水﹑印花﹑漂染等废水,一般说来,高浓度废水,经过一级处理很难达到排放标准,根据废水的性质,采用本设备,配上其它处理方法,可将高浓度废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更多污水处理工程与运营介绍至http://www.wushuiyunying.com/jjfa/456.html望采纳。
⑶ 塔式生物滤池的产品构造
塔式生物滤池采用增加滤层的高度来提高滤池的处理能力。一般滤层高度在8~16米,甚至大于16米。在平面上,一般呈矩形或圆形,它的主要部分包括塔体、滤料、布水设备、通风装置和排水系统,如下图所示。
1)塔身
塔身起围挡滤料的作用。可用砖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框架和塑料板面的混合结构。在整个塔体上,沿高度方向用格栅分成数层,以支承滤料和生物膜的重量。每层滤料充填高度以不大于2米为宜,以免压碎滤料。
2)滤料
滤料的种类、强度、耐腐蚀等的要求与普通生物滤池基本相同。但塔滤由于塔身高,滤料如果很重,塔体必须增加加固承重结构,不但增加了造价,而且施工安装比较复杂,因此还要求滤料的容重要小。另外塔滤的负荷很高,生物膜增长快,需氧量大,因此对滤料除要求有大的表面积外,还要求有大的空隙率,以利于通风和排出脱落的生物膜。目前国内外发展一种玻璃布蜂窝填料和大孔径波纹塑料板滤料,兼具上面两个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塔式滤池试验中采用的几种滤料见表4-3。
表:塔式滤池试验中所采用的几种滤料及一些参数 名称 规格
(mm) 容重
(kg/m) 比表面积
(m/m) 强度
(kg/cm) 孔隙率
(%) 参考价格
(元/m) 纸蜂窝 孔径10 20~25 217.5 6~9 95.8 120 玻璃布蜂窝 孔径25 360 聚氯乙烯斜交错波纹板 45°交角,波距40 140 148 92.7 焦炭 粒径30~50 60 瓷环 25´25
50´50 450~600 110
200 1,000 炉渣 50´80 673 100 陶粒 30´50 石棉瓦 波形瓦 168.5
⑷ 废气生物净化工艺有哪些
废气净化生物过滤
在生物过滤过程中,VOCs废气流经过加压预湿后,进入过滤塔与滤料层表面的生物膜接触,VOCs从气相转移到生物膜中被膜内的微生物迅速降解和利用,转化为自身生物质、水、CO2和其他小分子物质。生物过滤法适用于种类广泛的VOCs废气处理,如短链烃类、单环芳烃、氯代烃、醇、醛、酮、羧酸以及含硫、氮的有机物,其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印刷、喷涂行业、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业等。该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适用范围广,不产生二次污染,但反应条件不易控制,易堵塞、气体短流、沟流,占地多,且对进气负荷变化适应慢。
废气净化生物滴滤
生物滴滤是生物过滤工艺的改进,其床层填料多为惰性物质,与生物过滤相比,降低了气体通过床层的阻力,由于连续流动的液体通过填充层,使得反应条件(如pH、营养物浓度)易于控制,单位体积填料的生物量高,更适合净化负荷较高的废气,同时克服了生物过滤不利于处理产酸废气的特点,可有效去除经生物降解产生酸性代谢产物的VOCs废气。据报道,生物滴滤反应器处理的VOCs主要有烷烃、烯烃、醇、酮、酯、单环芳烃、卤代烃等。但生物滴滤反应器由于连续流动液相的存在,使得亨利系数较大的污染物不容易被去除。
废气净化生物洗涤
生物洗涤器又叫生物洗涤池,由传质洗涤器和生物降解反应器组成。废气首先进入洗涤器,与惰性填料上的微生物及由生化反应器过来的泥水混合物进行传质吸附、吸收,部分有机物在此被降解,液相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进入生化反应器,通过悬浮污泥的代谢作用被降解掉,生化反应器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排出,污泥回流。
生物洗涤法也叫生物吸收法,在运行过程中废气不需要增湿,由于系统由2个独立的反应单元组成,易于控制反应条件,压力损失低,但其传质表面积低,废气必须溶于液相,需大量供氧才能维持高降解率,而且存在剩余污泥,运行费用也较高。
废气净化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废气生物处理工艺,在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中,纤维膜外表面生长一层薄薄的生物膜,悬浮液在纤维膜外表面循环,直接与生物膜接触。废气从生物反应器进气口分散进入各根纤维膜膜腔,依靠浓度梯度气体分子通过膜壁传质至外层的活性生物膜后得以降解。其气流和液流分别在纤维膜的两侧,在液相面的纤维膜上形成生物膜,其比表面积大、生物量高,可清除过量的生物量以防堵塞,可向流动的液相添加pH缓冲剂、营养物质、共代谢物及其他促进剂,也可排除有毒或抑制性的产物,保持较高的微生物活性。国外已有一些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甲苯和BTEX(苯、乙苯、二甲苯和甲苯)的报道,虽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生物膜反应器的构建和运行成本高,使其在处理VOCs废气的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
鉴于生物反应器的各种优点,使得它们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生物法适用于处理肉类加工厂、动物饲养场、污水处理厂和堆肥厂等处产生的废气。翌骏环保带您看生物法废气处理工程案例
生物法废气处理工程案例现场
⑸ 什么是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处理废水已有70多年的历史,近50年来,该方法不断得以改进,出现塔式滤池生物膜转盘、接触氧化、浸没法滤池等多种形式。其基本原理相似,生物膜可以看成附着在填料上的呈膜状的活性污泥。其作用机制也有很多假说,这里不作深入讨论。
氧化塘厌气消化法(即甲烷发酵)处理废水是生物滤池法中重要的一种。在广泛采用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同时,存在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沉淀池中的污泥出路问题。另外,对一些高浓度有机废水,如BOD高达104毫克/升以上的屠宰场废水采用一般活性污泥法是难以处理的。厌气消化法则可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氧化塘处理废水。氧化塘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处理废水投资少、设备不多,简单易行,但必须有一块较大的、能充分接受阳光的场地,该法比较适合于在农村使用。在氧化塘中同时进行有机物好氧分解、厌氧消化和光合作用;前两种分别以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为主进行,后者由藻类和水生植物进行。这三种作用相互协调,所以,氧化塘处理废水实际上是一种菌藻共生的联合系统。
按氧化塘的溶解氧来源和净化效果差异,可分为:1.好氧塘。通常水深0.3~0.5米,阳光能够直射塘底,主要由藻类供氧,全部塘水都呈好氧状态,由好气细菌净化废水。废水一般在好氧塘中停留2~6天,处理过的水中含有大量藻类,排放前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予以去除。2.兼性塘。水深1.5~2.5米,塘内好氧反应与厌氧反应并行,在阳光能够透过的水层,其作用与好氧塘类似,废水在兼性塘中一般停留5~30天。3.厌氧塘。水深2.5~5米,大水面的浮渣层有保温和防止光合作用的效果,不应人为破碎,以促进厌氧菌的繁殖。厌氧塘的废水停留时间长,一般为30~50天,且产生臭气,产生的甲烷难于回收利用,多用于废水的预处理,处理过的水再由好气塘处理。4.曝气塘。水深3~5米,于塘水表面安装浮筒式曝气器,使塘水保持好气状态,并充分混合。废水在曝气塘中一般停留3~8天,杂质去除率在70%以上。实际上,曝气塘是介于好氧塘与活性污泥法之间的废水处理方法。
氧化塘可以实现废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对于好氧塘和兼性塘,最适宜的利用方法是养鱼、养鸭、种植水生植物。氧化塘养鱼有清水稀释和不稀释两种,稀释氧化塘可按污水与清水1∶3~5的比例混合,使水质得以改善,水中溶解氧充足,养鱼效果较好。如附近无水源稀释,可将污水经沉降处理后直接流入氧化塘。无稀释氧化塘有单级塘(预处理后只流入一个池子进行生物处理)和多级塘。在多级塘中,污水依次流过几个塘进行生物处理,前阶段为厌氧或兼性过程,后阶段为好氧过程。适于养鱼的多级氧化塘一般6~7级,养鱼塘面积可占氧化塘总面积的30%~50%。
⑹ 生物膜法的特点
1、微生物主要固着在填料表面,微生物量比活性污泥法要高得多,因此对污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引起的冲击负荷适应能力较强。
2、单位容器反应器内的微生物量可以高达活性污泥法的5~20倍,因此处理能力大,一般也不用再建造污泥回流系统。
3、生物膜中存在较高级营养水平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食物链较长,特别是生物膜较厚时,底部厌氧菌能降解好氧过程中合成的污泥,因而剩余污泥量产生的也少。
4、由于微生物固着于填料表面,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与水力停留时间HRT无关,因此为增殖速度较慢的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可能性。
5、生物滤池、转盘等生物膜法采用自然通风供氧,装置不会出现泡沫,管理简单,运行费用较低,操作条件稳定性较好。
6、和活性污泥法相比,除了镜检法以外,对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等指标其它检测方式较少,而活性污泥法可以通过测定污泥沉降比、SVI、污泥浓度等多种方法对微生物的活性进行检测。
7、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处理效率去除较低,这可能是他和污水的接触时间有关系。但是作为预处理和高浓度厌氧处理(UASB)是相当不错的。
⑺ 污水处理中塔式生物滤池具有哪些特点
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参照化学工业中的填料塔方式,建造了直径与高度比为1:6~1:8,高达8~24米的滤池。由于它的直径小、高度大、形状如塔,因此称为塔式生物滤池,简称为“塔滤”biotower。塔式生物滤池也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一种构筑物,是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和有机工业污水的一种基本方法,目前已在石油化工、焦化、化纤、造纸、冶金等行业的污水处理方面得到了应用。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塔式滤池对处理含氰、酚、腈、醛等有毒污水效果较好,处理出水能符合要求。由于它具有一系列优点,故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塔式生物滤池具有以下特点:
(1)负荷高。塔式生物滤池的水量负荷比较高,是一般高负荷生物滤池的2倍-10倍,BOD负荷也很高,是一般生物滤池的2倍-3倍。
(2)塔式生物滤池的构造形状如塔,高达8m-24m,直径1m-5m,使滤池内部形成较强的拔风状态,因此通风良好。
(3)水与生物膜接触好。由于高度达,水量负荷大,使滤池内水流紊动强烈,废水与空气及生物膜的基础非常充分。
(4)生物膜更新快。由于BOD负荷高,使生物膜生长迅速,也使生物膜受到强烈的水力冲刷,从而使生物膜不断脱落、更新。
(5)微生物种群不同。在塔式生物滤池的各层生长着种属不同但又适应流至该层废水性质的生物群。
以上特征都有助于微生物的代谢和增殖,易净水网(www.ep360.cn)有助于有机污染物质的降解。因此塔式生物滤池不需专设供养设备而且对于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常用于高浓度工业废水二段生物处理的第一段,大幅度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保证第二段处理经常能够取得高度稳定的效果。
⑻ 有机物浓度较高时,高负荷生物滤池有什么问题
摘要 高负荷生物滤池通过采用新型滤料,革新流程,人们提出了多种型式的高负荷生物滤池,使负荷率比普通生物滤池提高数倍,池子体积大大缩小。回流式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属于这样类型的滤池,它们的运行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负荷率和流程,得到不同的处理效率(65%~90%)。负荷率高时,有机物转化较不彻底,排出的生物膜容易腐化。
⑼ 污水处理 生物滤塔生物滤塔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和生物
生物滤塔生物滤塔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生物滤塔也叫塔式生物滤池,是第三代的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设施,属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高,能承受较高的冲击负荷;采用自然通风,节省供氧的能耗;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与活性污泥法比较,产生剩余污泥量少等. 近年来在滤料方面有很大改进,出现了空隙率,表面积很大,耐腐蚀,高强度的滤料,更充分发挥塔式生物滤池的优越性.
污水在与滤料接触的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同化,并在滤料的表面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是由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较高等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生物膜首先吸附着于水层中的有机物,然后由生物膜外侧的好氧菌将其分解.生物膜的内外进行着多种物质的传送,其过程为:空气中的氧溶于流动水层中,并通过附着水层传给生物膜,供微生物呼吸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则由流动水层传送给附着水层,再进入生物膜被降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沿着相反的方向排出.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其吸附,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的目的.
⑽ 塔式生物滤池的产品分类
下面是各种滤料的概略比较:
① 纸蜂窝滤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结构均匀,有利于空气的分布,且比重较轻,不至增加塔身负担。垂直的蜂窝有利于剥落下来的生物膜的排泄,并且由于蜂窝表面较粗糙,生物膜容易附着,在培养阶段能很快形成生物膜,但污水自上而下流动时,容易在某些地方造成短路,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因此须注意布水的均匀性。采用纸蜂窝滤料处理效果一般比较稳定。若管理得好,运行二、三年后,垂直强度虽略有降低,但尚可使用。
② 斜交错塑料波纹板滤料此种滤料的表面积比纸蜂窝小,但板上波纹做成45°斜交角不太适宜,影响布水性能,水流沿波纹流动遇到池壁,即形成集水,造成短路,同时在此交角处被冲刷下来的生物膜聚集,形成严重堵塞,表面积利用率就随之降低,通风不良,形成厌气,处理效果变差。另外,塑料来源紧张,加工也较困难。
③ 焦炭、炉渣、陶粒滤料这类滤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布水较均匀。但空隙较小,当生物膜增长迅速时,易于堵塞,影响充氧。且重量大,增加塔身自重。但炉渣与焦炭来源较易,价格便宜,可以就地取材。对处理有机负荷低、生物膜增长慢的污水较为适宜。
(3)布水器、通风和排水系统
塔滤的布水器、通风和排水系统与普通生物滤池或高负荷生物滤池基本相同。塔滤一般采用自然通风,但如自然通风供氧不足,出现厌氧状态,就必须采用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风量一般可按气水比100~150:1来选择风机。或用需氧量来计算,氧的利用率不大于8%。
塔式生物滤池是以加大滤层高度来提高处理能力的一种生物膜法
优点:
(1)塔身高8~24m,占地小,构造主要部分包括塔体,滤料、布水设备、通风装置、回流及排水系统。
(2)滤料一般选用环氧玻璃布料制成的蜂窝结构(或尼龙花瓣型软性滤料),其单位体积表面可达80~220。可排列组合成多层结构,这种蜂窝结构,空气畅通,可按气水比2~5:1(生活类废水)的要求选择风机。
(3)是属于高负荷生物滤池,水力负荷高达80~200;有机负荷可达2000~3000g;(普通滤池0.8~1.2kg)。
(4)高的落差,使用旋转布水器,废水淋洗的冲力使老化的生物膜脱落更新快。
(5)塔的高度使塔内生长不同种的微生物群。
缺点:
(1)废水在塔内停留时间短,降解效率低。
(2)供氧不如曝气池充足,易产生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