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写生物的观察报告 写出探究过程(可以写动物、植物等)
对蚂蚁用气味传递信息的观察报告
进入初中,有了我非常感兴趣科目——《科学》,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最喜欢的当数动物了,这不,老师带我们学习第二章《观察生物》,我就很想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从小就比较感兴趣的蚂蚁进行研究。
在小学的科学和课外阅读中,我已经知道了很多蚂蚁的知识,比如,蚂蚁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它的头部比较小,长着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它的胸部比头部要细,长有三对足。腹部呈圆球或是卵圆形,腹部前端1~2节显着收缩变细,与胸部连接形成的“细腰”——蚂蚁柳腰纤细,胸腹分明,显得非常苗条,不愧有“细腰昆虫”的美声。
蚂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生物学家称之为“社会性昆虫”,每个蚁群的内部都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每个成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共同组成蚂蚁王国。在这个王国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工蚁等四种蚂蚁。蚁后有—对翅膀,它的身体颀长,大腹便便,很显眼它是整个蚁群的妈妈,主要任务是产卵,偶尔也喂养蚂蚁宝宝,巢中的蚂蚁都喜欢它,尊重它;雄蚁也有翅膀,它们头部小,并且上颚脆弱,因而不参加任何劳动,依靠工蚁饲养,它们的惟一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但交配不久后就死去了;兵蚁是最大的工蚁,它们的任务是看家护院,数量不多;工蚁无翅,它们的上颚、触角及足都很发达,是蚂蚁王国的中坚力量,它们的数量在蚁巢中占绝对优势,担负着整个大家庭中的全部劳动——侍奉蚁后、哺育幼蚁、筑巢建房、清理垃圾、外出觅食等等。
我们平时见到的大多数是工蚁,这些工蚁忙忙碌碌,总是见它们忙着运送食物,而且基本上齐心合力地在工作,我就很奇怪,它们又不会讲话,那么,是怎样组织起来一起工作的呢?我决定对它们作一个探究。
国庆节放假期间,我就专门去观察蚂蚁,一天,我看见一只死苍蝇躺在小路上,一只蚂蚁用上颚钳住想把它拉走,但没有拉动,就匆匆爬走了。过了一会儿,就有许多蚂蚁赶来,它们拉的拉,推的推,齐心协力,终于把比它们身体大许多倍的食物搬回了巢穴。这一次给了我机会,这不是我要研究的现象吗?我于做了个实验。
我根据刚才蚂蚁的路线找到了它们的巢,在巢的旁边放了一些白糖,看到一只蚂蚁爬过来了,用触角碰了碰白糖,然后兴奋地沿原路返回。返回过程中它用触角碰了碰一个同伴的触角,又碰了碰其他同伴的触角。于是,几只蚂蚁兴奋起来,向白糖奔去,噢,“用触角联系的”,“剪断它的触角试试”。我兴奋起来了。于是又在一只蚂蚁旁滴了一滴糖水,等它发现了糖水并回去报信的时候,把它的触角剪掉,结果,这只可怜的蚂蚁无论怎样拼命用它的断触角去碰同伴的触角,同伴都若无其事,并不知道这只小蚂蚁发现了糖水。实验证明了蚂蚁是用碰触角的方式传递消息的,就像人类用语言来彼此联系和交流一样。
查阅资料得知,触角是蚂蚁的最重要的器官,它具有很多的功能,首先是触觉功能,通过触角接触外界,就能探明前面物体形状、软硬程度,以及道路的高低不平,所以蚂蚁走路时有点像盲人走路,触角相当于盲人手中的探路棍,它们一边走,一边用“探路棍”感觉前面的路。蚂蚁利用触角不但可以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还可嗅出糖及其它食物,这就是触角的第二个功能,即嗅觉功能,蚂蚁触角的表面,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小孔,小孔里有非常灵敏的嗅细胞,这些嗅细胞专门负责闻气味的。
所以对蚂蚁找到食物后通风报信的行为可以确定是触角发挥了作用,即当找到食物的蚂蚁返回后,就用触角拍打同伴的触角,于是,“语言”就传过去了。收到“信息”后的蚂蚁用触角再拍打别的同伴,就这样,经过一阵拍打,许多蚂蚁都得到了这一“信息”,然后,它们便沿着标记好的路线去搬食物。
那蚂蚁又是如何返回到自己的巢中去的呢?也就是说,它们是如何来去自由的?
我于是用食物再次诱惑蚂蚁出来取食,在同伴报信蚂蚁群出时,我在它们集体赶来的路上喷上了酒精,这时就发现掉头回家的蚂蚁找不到北了,东窜西走,不知道往那里走好,同样,在我撒上樟脑粉末的路上,蚂蚁也晕头转向,看来蚂蚁赶路也与气味有关。那蚂蚁的气味是从哪里释放出来的呢?
我在畅通无阻的蚂蚁群中找了几只,把它们的触角在酒精中浸了几下,然后放回地上,它们能较好地与其他蚂蚁一样来来回回,看来,释放气味的地方不是触角。再取几只蚂蚁,分别在它们的头、胸、腹三部分浸过酒精,发现在腹部浸过酒精的蚂蚁找回路的能力最差,初步认定蚂蚁释放的气味是由腹部发出的,后来查阅资料,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原来,蚂蚁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上的一些腺体,能向体外分泌出含有各种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即外激素(又叫信息素)。蚂蚁们就是通过这些外激素来传递各种消息的。蚂蚁在地上爬的时候,腹部紧贴着地面,它一边爬,一边便将外激素留在了地面。它走一路,外激素就留一路,很像作标记,蚂蚁们沿着这条作过标记的路,自然就能识别路线了。当用酒精等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浸过腹部以后,就对这种气味产生干扰,也就不能发挥作用了。
蚂蚁不仅能够释放这种能找到家的“足迹气味”,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叫“警报气味” 的气味,这种气味是在当某些蚂蚁遇到危险时,它们身上分泌出来的能够提醒、警告同伴,让同伴小心的。这些气味对工蚁非常重要,当工蚁们嗅到这种气味后,会立即严加看护幼蚁,而兵蚁们则会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甚至在蚂蚁王国里有只认“味”不认“蚁”的行为。
为此,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一个蚁窝里抓几只蚂蚁出来,在它们身上浇点酒精,目的是让酒精把这几只蚂蚁身上的气味盖掉,然后,再在它们的身上喷一些含有另一窝蚂蚁体味的溶液。最后,把这几只蚂蚁放回到它们的“家”门口。这时,会看到蚁窝门口几只负责警卫的兵蚁立刻冲了上去,和那几只被换了味道的蚂蚁打了起来,而且越打越厉害,直到把这几只蚂蚁统统消灭为止。
原来这也是因为气味的不同而造成的。蚂蚁是一窝一窝生活着的,就像我们一个家庭一个家庭一样,每一窝蚂蚁的身上都有不同的“气味”。当一窝蚂蚁通过气味发现它们的“领地”或食物被另一窝蚂蚁霸占时,就会毫不客气地大打出手。
很清楚,两窝蚂蚁在交战中,完全是依靠气味来判断谁是自已人,谁是敌人的。一般地,每窝蚂蚁洞口都有“保安”,当它发现有敌情后,立即分泌警告信息素,报告全窝蚂蚁。蚂蚁们得到信息后,即刻行动起来。
打仗必然有伤亡,蚂蚁死后,身上立刻会有一种奇特的气味产生。其它蚂蚁嗅到这种气味后,得知这只蚂蚁已死,便将它抬出战场,就地掩埋了。如果一只活蚂蚁不慎沾上了一只死蚂蚁的气味,其它蚂蚁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这只活蚂蚁拉出去埋了。
这样看来,可对蚂蚁的信息交流作个总结,蚂蚁能够相互交流,而它们传递信息的语言是“气味”,所以可以说,蚂蚁们是用“气味语言”来传递信息的。
❷ 怎么写观察植物的生物实验报告
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凤仙花原产于我国,印度和马来西亚,品种很多,世界上有500多种,适宜盆栽和庭院栽培.栽培时土质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好.
为了了解凤仙花萌芽生长过程,我进行了为期21天的认真观察 .
首先,挑选几粒长得比较饱满的种子,把种子种在一只花盆里,然后浇少量的水,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我每天给它早晨晒晒太阳,晚上给它浇些水,遇到下雨,就让它多喝点雨水.每天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实验天数为21天.
通过观察,我了解了凤仙花萌芽生长过程.
凤仙花一般8---10天发芽,果然10天后,凤仙花长出了嫩绿的芽.嫩绿嫩绿的,尖尖的.还有3粒种子好像还没有动静,过了5天,我又发现没有长出的3粒种子,其中2粒也相继发芽了,出来一看,.凤仙花冒出的小苗,过了几天又长高了不少,我高兴极了,我种的凤仙花成功了.
由于气温回升,中午太阳照射的太厉害,凤仙花的生长受到阻碍,没有看见它继续长高,也不长大,长出的绿苗也有点发黄.
❸ 生物观察报告格式
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5组:段晓姗、李晋、董珊、邓姗)
学期接近尾声,我们组的实验也结束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未按照计划做完所有的室内实验,而是重点做了两个实验。虽然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教训,还算颇有心得。
一、 种子的向重力性: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不下三次,因为种子泡下后总是因为多种因素不能同时发芽,为了使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我们只有等其他种子发芽后再观察做实验,但到最后结果就是一些已经发芽的种子泡烂了。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二、 番茄的缺素培养:本学期我们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实验上了。从营养液的配制到种子发育长成幼苗等,似乎就经历了这整个学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经验教训:
⒈种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里的方法使它发芽的,虽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毒物质,使种子烂掉。
⒉在平时配制培养液时,由于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实验室里总是将元素分为几部分,配制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将其混合在一起。例如M.S.培养液分为:有机、无机、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时,由于各培养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养液那样配制,因此,我们采用了“先将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单独配成溶液,然后需要哪种就添加哪种”的方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配制各缺素溶液时,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们用到了“枪”,从而也学习了“枪”的使用方法,枪只能竖直放置,不可以来回晃动,防止残液倒流进枪里,这样不仅会在下次使用时与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导致实验不严密,还会对“枪”造成一定的损害。
经分析,缺素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我们配置培养液的时候,其中的有机物质由于配置时间太长、温度太高(放在实验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长毛了,而我们平日是将栽培的植物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的,阳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类的有机物质坏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现象大致相同,没有表现出缺素的各种不同的现象。
另外,我们还种了云豆,虽然宿舍在阴面,我们植物的长势也是不错的,经过自己亲自动手种植物,才清楚水和阳光真的是植物必备的非物质条件,因为刚开始种植时,总是忘记浇水,我们的小麦就整天弓着背不肯抬头。
至于室外,我们则是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些阶段性观察,主要是集中在两种不同种的叉叶槭、广玉兰和大叶黄杨上。经观察发现,广玉兰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长,广玉兰是落叶乔木,一般花期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绽放;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与大叶黄杨一起经历了新生;学校有两种叉叶槭,一种为生科院门外的乔木,绿叶,一种为图书馆外借部门外的灌木,紫叶,经查资料这种叉叶槭叫做鸡爪叉叶槭,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两种植物进行了生长阶段的观察。
经过这学期的自主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浅。首先我们过去没有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培养实验材料的经历,所以锻炼了我们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其次,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做实验其实和一场比赛是一样的,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仅靠一个人是绝对不够的;再次,实验结果固然能说明问题,但是重要的还是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与治学的认真严谨态度;最后,就是动手能力的增强。
以上是本学期实验的一些经验教训心得,我们会铭记,努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在结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
❹ 生物调查报告怎么写
• 目的:
形式:
时间:
组织者:
参与者:
地点:
对象:
关于问题的研究
具体的还看你写的什么内容,上面也可以随机应予通报变一些.
生物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初一(七)班第三组
调查人员:程茵(0752)、梁熙彤(0747)、廖云鹏(0754),杨子杰(0720),林炜(0731),刘立锐(0707)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更好地了解植物以及其特性。
茶花: 菊花:
茶花被爱花人栽培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茶花好冷凉,花色以红色系列主,粉红、深红及桃红都相当常见;白色及斑色的品种也不少,而淡绿色及浓黄色的品种就就极为罕见了。茶花可以说是花卉界中的千面女郎,它的花瓣和雄蕊居然能够互变,而造出单瓣、半瓣及完全不见雄蕊的重瓣品种。在同一棵茶花直株上的不同枝,有时会突然地开出不同形状与颜色的花朵,这种现象要不是亲眼看见,很多人一定不会相信。繁殖方法:播种法、扦插法、嫁接法,其中扦插是最常见的。 自从宋朝之后,菊花便中国各地广受栽培。菊花有各式的花形和花色,但黄色的大菊花被认为是正色正品。 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因此在自然的状态下,它的花期多在白昼渐短,黑夜渐长的秋季。菊花依据花序直径的大小,可分以分为“大菊”、“中菊”、“小菊”,花朵越大,花数越少; 花朵越小,花数就越多。菊花的大小多半系受栽培方式的影响。
蝴蝶兰 : 青岛百合:
驰名中外的“台湾蝴蝶兰”原本住在兰屿、台东大武至恒春半岛一带,尤其是兰屿。 蝴蝶兰的茎很短,叶呈长椭圆形或略弯曲成镰刀形,通常数片交互地分列在短茎上; 花茎从叶片旁边侧生而出,老株的花轴长可达五十公分以上,并有若干分枝。蝴蝶兰是典型的着生性植物,原都生活在高温多雨的阔叶树林中,它能借着发达的气生根攀附在枝干间,终生与土壤不相见。一般来说,蝴蝶兰习性相当怕冷。繁殖方法:组织培养、播种法 多年生草本,高40-85cm。鳞茎近球形,鳞片披针形,无节。有轮生叶1-2轮和少数散生叶,每轮有叶5-14。花单生或2-7朵排列成总状花序,橙黄色或橙红色,有紫红色斑点,花被片张开而不反卷。分布于山东、安徽,生于海拔100-400m处的阳坡。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仙人掌: 百合花:
仙人掌主产美洲,种类多样,形态各异,花色美丽、高雅,花型清秀、大方,令人赏心悦目,也是家庭普遍喜爱盆栽的花卉植物。 百合花花型别致、清秀,玲珑剔透,花色清爽、淡雅,丰富多彩,是颇受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同时又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杜鹃花:
杜鹃花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誉,花型、花色独特,盛花时节,满山遍野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壮观场面。杜鹃花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云南省八大名花之一……
❺ 生物研究报告——植物根尖观察的报告。 注:回答得好的话再加分。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有两种情况:
一,如果是成熟不分裂的细胞,如根尖成熟区,伸长区,根冠的细胞,观察到的只是染色质,均匀分布的紫色物质;
二,如果是分裂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观察到的有染色质状态,还有有丝分裂的四种时期染色体的状态都能看到
❻ 求一篇观察生物的报告
对蚂蚁用气味传递信息的观察报告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生物学家称之为“社会性昆虫”,每个蚁群的内部都有严密的组织和细致的分工,每个成员各尽其能互相配合,共同组成蚂蚁王国。在这个王国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工蚁等四种蚂蚁。蚁后有—对翅膀,它的身体颀长,大腹便便,很显眼它是整个蚁群的妈妈,主要任务是产卵,偶尔也喂养蚂蚁宝宝,巢中的蚂蚁都喜欢它,尊重它;雄蚁也有翅膀,它们头部小,且上颚脆弱,因而不参加任何劳动,依靠工蚁饲养,它们的惟一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但交配不久后就死去了;兵蚁是最大的工蚁,它们的任务是看家护院,数量不多;工蚁无翅,它们的上颚、触角及足都很发达,是蚂蚁王国的中坚力量,它们的数量在蚁巢中占绝对优势,担负着整个大家庭中的全部劳动——侍奉蚁后、哺育幼蚁、筑巢建房、清理垃圾、外出觅食等等。
❼ 生物调查报告格式怎么写
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对我校学生调查报告格式做如下要求: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❽ 初中生物观察报告怎么写求格式
生物观察报告表
报告人:XXX 时间:XX年x月X日 上/下午XX时 地点:XXX
动物名称:xxx 、xxx
栖息地 :xxx
动物特征:xxx
照 片: xxx
❾ 怎样写一份生物观察(需要一份生物观察报告)
探究报告:光对鼠妇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么?
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订计划: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盆,纸盒,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盘内就形成了阴暗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1.全班分成6-8小组进行试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两分
3.每分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鼠妇数目,统计十次
实施计划:记录实验数据
环境/时间 2 3 4 5 6 7 8 9 10 11
明亮 2 1 0 0 0 1 0 0 0 0
阴暗 8 9 10 10 10 9 10 10 10 10
得出结论:支持假设,鼠妇不喜光,趋于黑暗。光对鼠妇有影响。
分析:如果本次实验结果支持假设,但并不明,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不能保证完全给鼠妇创造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2.不能保证除了光的刺激外,鼠妇不受到其他任何刺激
3.不能避免鼠妇之间存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