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诱导现象对微生物有什么意义

诱导现象对微生物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2022-06-25 00:05:23

1. 微生物中酶合成的诱导或阻遏是什么这对酶制剂的生产有关系吗

一般来说,在一条生物合成途径中,控制产物合成的关键酶受到中间产物或是终产物的活性抑制,或是反馈阻遏。这样看,酶制剂的生产与这两种现象是鱼水的关系。如果你所需的目的酶,受到其他物质的抑制,则得到的酶活性很低甚至无活性,这种生产也就无意义可言;如果受到其他相关物质的反馈阻遏,则不能合成或是合成量极少。所以在生物途径中,要进行菌种的诱变,来优化改善,目的是解除诱导或阻遏,来保证酶的活性和合成量,则可以获得大量此酶作用的产物。

2. 微生物中 阻遏 和 诱导 的准确定义 哪位大大给一下

阻遏 阻遏 repression
zǔ’è
阻遏 repression 指基因的表达在信使RNA合成(转录)阶段为特异的调节因子(阻遏物)所抑制。是指使细胞内特定的酶或酶系合成率降低的现象。当特定的代谢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时,阻遏物就被活化,而相应结构基因群(操纵子)的特异物质的产生就受到抑制。比如:对与大肠杆菌色氨酸合成有关的酶系,如果细胞内色氨酸浓度增高,阻遏物活性就增加,产生阻遏,色氨酸合成率就下降。因此如果给与使细胞内色氨酸浓度降低的条件,相反地会使阻遏解除(derepre-ssion)。如果再给培养基以高浓度的色氨酸,则很快地又观察到阻遏。氨基酸、核酸的碱基等低分子物质的生物合成系统通常可见有同样的现象,称受这样调节的酶为抑制性酶。另一方面,在诱导酶的场合,或在噬菌体基因的蛋白质合成等的场合,在没有特定的代谢物质的条件下发生阻遏,而存在诱导物质或特定的代谢物质时阻遏解除,通常称这种阻遏解除过程为诱导。
阻止,不让其成功

3. 微生物的化学诱变

化学诱变 利用化学物质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引起基因突变或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畸变称为化学诱变。化学诱变的物质很多,但只有少数几种效果明显,如烷化剂、吖啶类化合物等。
复合处理及其协同效应 诱变剂的复合处理常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增强诱变效果,其突变率普遍比单独处理的高,这对育种很有意义。复合处理有几类:同一种诱变剂的重复使用,两种或多种诱变剂先后使用,两种或多种诱变剂同时使用。
定向培育和驯化 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他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由于自发突变的变异频率较低,变异程度较轻,故变异过程均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慢得多。

4. 诱变育种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应用

诱变育种。是利用诱变剂人工诱导微生物基因发生变异,提高基因突变频率,从中选育优良菌种。如青霉素生产,最初为从自然界分离野生菌种,其后经40多年诱变育种,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上千倍。发酵工业所用的生产菌种绝大部分是人工诱变选育而成。

5. 什么是酶的诱导什么是酶的抑制分别对药物作用有什么影响

酶的诱导就是指酶诱导合成或工作(发挥酶的作用),酶的抑制指某物质可以抑制酶的活性,前者可以促进酶的发挥,后者指酶活性抑制,具体对药物有什么作用要看两者对药物的特性。

根据酶合成的方式,微生物细胞的酶可以分为诱导酶和组成酶两类。诱导酶是在环境容中有诱导物(通常是酶的底物)存在的情况下,由诱导物诱导而生成的酶。例如,大肠杆菌分解乳糖的半乳糖苷酶就属于诱导酶。

又如,催化淀粉分解为糊精、麦芽糖等的α-淀粉酶也是一种诱导酶,多种微生物都能产生这种酶。如果将能合成α-淀粉酶的菌种培养在不含淀粉的葡萄糖溶液中,它就直接利用葡萄糖而不产生α-淀粉酶。

如果将它培养在含淀粉的培养基中,它就会产生活性很高的α-淀粉酶。诱导酶的合成除取决于诱导物以外,还取决于细胞内所含的基因。

(5)诱导现象对微生物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结构特性

生物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像其他蛋白质一样,酶分子由氨基酸长链组成。其中一部分链成螺旋状,一部分成折叠的薄片结构,而这两部分由不折叠的氨基酸链连接起来,

而使整个酶分子成为特定的三维结构。生物酶是从生物体中产生的,它具有特殊的催化功能,其特性如下:高效性:用酶作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即酶是仅能促进特定化合物、特定化学键、特定化学变化的催化剂。

6. 诱导效应有什么意义,他究竟有什么作用,请用例子说明

1、意义

通过研究诱导效,发现分子运动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作用

加入一个基团后有机物分子极性发生变化,有机物的其他性能发生变化(如有机酸的酸性变化弱酸变成强酸等,很多),现实中很多药剂都是以诱导效应为基础合成的,如杀虫剂、杀草剂、淬灭剂。

3、举例

诱导效应是以H为基准的,苯酚里面是苯基,而乙醇里的是乙基,它们的电负性也就是吸电子顺序是苯基大于氢大于乙基,苯基吸电子,乙基给电子,造成苯酚上羟基的电子云密度比乙醇上的羟基要小,所以酚羟基上的氢比乙醇上的活泼。

(6)诱导现象对微生物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23年G.N.路易斯首先提出取代基团吸引或释放电子的作用可以在整个分子中的各键上引起价电子对移动的概念。C.K.英戈尔德等将常见的基团和原子排列成一个诱导效应强弱的定性序列。

科学工作者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反应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等方面的大量实验结果,提出了各种基团特性常数,以定量或半定量地表达基团的诱导效应强弱。

其中最着名的是L.P.哈米特的取代常数 σ(见哈米特方程)和R.W.塔夫脱的极性取代常数 σ*。

7. 微生物发酵为什么会产生自诱导现象

微生物发酵为什么会产生自诱导现象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自然发酵,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谷类靠天然野菌种自然发酵,发酵过的面食松软并且容易消化,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的生物工程菌的发酵工艺不同于传统的发酵工艺,就其选用的生物材料而言,前者含有带外源基因的重组载体;而后者是单一的微生物细胞;从发酵工艺考虑,生物工程菌的发酵生产之目的是希望能获得大量的外源基因产物,尽可能减少宿主细胞本身蛋白的污染,外源基因的高水平表达,不仅涉及宿主,载体和克隆基因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息息相关,因此仅按传统的发酵工艺生产生物制品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出一套适于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发酵工艺.
基因工程菌发酵问题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菌体的高密度发酵和诱导条件的确定.菌株的高密度生长将导致供氧不足和培养基中大量乙酸的产生,这将极大的影响菌体的生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另外,菌体密度的高低与外源蛋白表达量之间并没有直接相关性,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就是诱导条件的确定.另外,不同的发酵条件,工程菌的代谢途径也许不一样,这对目标蛋白的下游纯化工艺将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高表达高密度的前提,尽量建立有利于纯化的发酵工艺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诱导现象对微生物有什么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