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才有的吗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才有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传递直接是DNA复制再由二分裂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由于原核生物中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染色体变化.
真核生物分裂分为
1.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其中都涉及染色体变化和活动,不过和原核生物一样都有DNA复制.
Ⅱ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才有么
不是。
由于原核生物的基因带,包括叶绿体、线粒体DNA,能够像真核生物染色体一样贮存、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在细胞周期中调控基因表达,并进行遗传重组。因此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这一名词不仅适用于真核生物,同样也适用于原核生物乃至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只是其分子量小,处于比较低级的进化阶段而已。
所谓染色质最早是1879年Flemming提出的用以描述核中染色后强烈着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是核小体。染色体是染色质经多步压缩包装而成的, 是染色质的高级结构, 仅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质以核小体作为基本结构逐步进行包装压缩, 经30nm染色质纤维、超螺旋环、最后压缩包装成染色体, 总共经过四级包装。
核小体的装配是染色体装配的第一步, DNA包装成核小体, 大约压缩了7倍。
核小体通过自身形成螺旋的方式形成致密的、外径为30nm的管状结构,称为螺线管, 又称30nm染色质纤维。从核小体到螺线管压缩了6倍。
30nm的染色质纤维进一步螺旋化, 形成一系列的螺旋域或环,这些环附着在骨架蛋白上。螺旋域的直径是300nm。然后, 螺旋环进一步形成超螺旋环, 或超螺旋域, 此时的直径为700nm, 每个环估计含有50-100kb DNA,推测染色质环仍然是基因协同表达的功能单位。典型的超螺旋的环的开头和结束都是AT富集序列并与核骨架或核基质蛋白结合在一起, 其中包括Ⅱ型拓扑异构酶, 推测该酶调节DNA的超螺旋程度。DNA从螺线管到超螺线管估计又压缩了40倍。
超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 形成直径为1~2μm, 长度为2~10μm的中期染色体,从超螺线管到染色体大约压缩了5倍。 由此看来, DNA经核小体到染色体, DNA总共压缩了8400倍。
Ⅲ 是不是除了病毒外,所有生物体细胞都有染色体
不是的,原核生物,比如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等等都没有染色体,它们的遗传物质是一个裸露的DNA分子。当然病毒这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没有。
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的真核生物才有染色体,它们的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Ⅳ 什么生物有染色体
所有生物都有染色体。
Ⅳ 什么是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离,从母细胞传给子细胞、从亲代传给子代。
各种不同的生物,其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各具特征;在同种生物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是恒定的。因此,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物种的标志。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本质上是同一物质,都是由DNA与核蛋白组成,仅在不同的细胞周期、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时,其形态不同。细胞从间期到分裂期中,染色质经螺旋化凝缩为染色体;细胞从分裂期到间期过程中,染色体又解螺旋舒展为染色质。
染色质是间期胞核中伸展状态的DNA蛋白质细丝。依染色质DNA蛋白质细丝的螺旋化程度及功能状态不同,分为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1.常染色质:在细胞间期,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常染色质是间期核中遗传信息表达的主要部位。
2.异染色质:在细胞间期螺旋化程度较高,呈凝集状态,染色较深,多分布在核膜内表面,是间期核中不活跃的染色质,很少进行转录或无转录活性。
3.性染色质:是X和Y染色体在间期胞核中显示出一种特殊结构。包括X染色质和Y染色质。人类间期胞核中有性别差异的结构,称性染色质,也称X染色质或X小体。
二、人类染色体的数目、结构与形态
1.数目染色体数目是物种鉴定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同的物种,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同一物种染色体的数目相对恒定。在真核生物中,一个正常生殖细胞(配子)中所含的全套染色体,称一个染色体组;其所包含的全部基因,称一个基因组。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称单倍体,以n表示;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称二倍体,以2n表示。人类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2n,即46条,正常性细胞(精子或卵子)中染色体数为n,即23条。
2.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由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臂及端粒等组成。
(1)姐妹染色单体:每一条中期染色体有2条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各有1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2条单体间由着丝粒相连。
(2)着丝粒:是纺锤体附着的部位,在细胞分裂中与染色体的运动密切相关,失去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在分裂后期不能移向两极而丢失。
(3)染色体臂:着丝粒将染色体分为短臂(P)和长臂(q)2部分。
(4)端粒:在短臂和长臂的末端各有一特化部位,称端粒(telomere)。端粒维持着染色体形态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5)次缢痕:在某些染色体的长、短臂上有一凹陷缩窄的部分,称次缢痕。该部位与核仁的形成有关,称核仁形成区或核仁组织者区(NOR)。核仁组织者区的主要功能是转录rRNA,参与核糖体大亚基前体的合成。
(6)随体: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有一球状结构,称随体;随体柄为缩窄的次缢痕,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体相连。
3.染色体的类型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4种类型。
(1)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或靠近染色体中央,将染色体分为长、短相近的2个臂。
(2)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将染色体分为长、短不同的2个臂。
(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靠近一端,将染色体分为长、短显着不同的2个臂,短臂很短。
(4)端着丝点染色体:着丝点的位置在染色体的末端,没有短臂。
正常情况下,人类只有前3个类型的染色体。
三、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人类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染色体与性别无直接关系,称常染色体。常染色体中,每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大小及遗传内容都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称同源染色体。另一对与性别决定直接有关的染色体,称性染色体,分别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是XX。这种性别决定,称XY型性别决定方式。
在配子发生时,男性产生2种精子,含X染色体的X型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Y型精子,2种精子的数目为1:1;女性只能形成含X染色体的卵。受精时,X型精子与卵结合,形成XX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为女性;Y型精子与卵结合,形成XY性染色体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为男性。人类的性别,是精子与卵在受精的瞬间决定的,确切地说是由精子决定的。不同的精子与卵随机结合,男女比例大致保持l:l。
个体无论其有几条X染色体,只要有Y染色体就决定了男性表型。因为Y染色体的短臂上有决定男性的基因,即睾丸决定因子(基因),是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
Y染色体短臂末端有性别决定区(SRY),其产物为SRY蛋白,决定着睾丸的形成。实际上,睾丸决定因子就是SRY。
Ⅵ 什么生物都有染色体吗
我可以完全肯定地告诉你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没有染色体:例如蓝藻、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
而真核生物(有核膜)都有染色体
另外,在真核生物中,一般存在的是染色质,只有到分裂期才形成染色体
Ⅶ 各种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吗
不是所有生物细胞中都有染色体,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植物成熟筛管等细胞中无染色体;不是所有有染色体的细胞都区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部分植物细胞、细菌等无性染色体。
细胞核内,DNA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时,会浓缩形成染色体,其中所含的所有基因合称为核基因。
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细胞核内,DNA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
当性染色体异常时,就可形成遗传性疾病。男性不育症中因染色体异常引起者约占2%~21%,尤其以少症和无症多见。女性性染色体是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各一条。和卵子的染色体上携带着遗传基因,上面记录着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信息。
人的46条染色体中,有44条可以配对,成为22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这两条染色体的长短、结构、DNA序列、所含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的排列顺序,都高度一致。但是在男性中,却有两条染色体不能配对。
它们不仅大小不同,DNA序列和所含的基因也不同。长的一条叫X染色体,短的一条叫Y染色体。只在女性中,细胞里面没有Y染色体,而有两条X染色体。由于这两条染色体和人的性别有关,所以它们被称为性染色体。22对能够配对的染色体似乎和性别无关,称为常染色体。
(7)染色体是什么生物才有扩展阅读:
只有在细胞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以其浓缩形式在细胞中心排列),染色体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才可见。在此之前,每个染色体已被复制一次(S阶段),原来的染色体和其拷贝互称姐妹染色体,两个染色体通过着丝点(粒)连接。
如果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中间,则产生X形的染色体结构;如果着丝点位于其中一个末端附近,则产生双臂的染色体结构。X形结构染色体被称为中期染色体。在这种高度浓缩的形式中,染色体最容易区分和研究,易被碱性染料(例如龙胆紫和醋酸洋红)着色,因此而得名。
Ⅷ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才有么染色体与染色质怎么变化
染色体是真核生物才有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传递直接是DNA复制再由二分裂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由于原核生物中没有染色体不存在染色体变化.
真核生物分裂分为
1.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其中都涉及染色体变化和活动,不过和原核生物一样都有DNA复制.
Ⅸ 在大学,为什么说原核生物有染色体
部分原核细胞中的核DNA也是与蛋白质结合的(但与真核细胞中的组蛋白不同),也同样能被染色剂染成深色,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分原核细胞也存在染色体(但在中学教材上不能体现这个层次)。
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但由于古生菌又具有许多真核生物的特征,明显区别于细菌,因此不将古生菌列入其中,而将其拿出来单独描述。
(9)染色体是什么生物才有扩展阅读:
原核生物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有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根瘤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却含有全套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这些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因此,这些细胞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
利用细胞膜和细胞质的酶系进行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发生的场所在细胞质内,产生的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因其呼吸链组分在细胞膜上,所以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
有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杆菌等,没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总之,大多数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