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6 08:21:18

1. 引起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和化学性因素都包括哪些

生物性污染是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化学性因素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

重工业的大力发展,是污染环境的重要来源,也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重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空气的污染和排放的不合乎标准的废水、污水,使农作物吸收,生产加工的产品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空气的污染使农作物不能够正常的生长,畸形变质都是存在的隐患。

(1)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饭前饭后勤洗手:无论是否使用筷子,无论是否用手直接接触食物,饭前饭后洗手都是一个好习惯。这样可以保证人体不会将更多的细菌弄到食物上,避免因为手部细菌导致的植物中毒现象。

2、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看到食物刚刚过了保质期没多久,或者微微有些变质,就舍不得扔掉,想着没事儿。吃下去以后就产生不好的反应,轻者拉肚子,重者食物中毒,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保证日常饮食安全健康,忌吃过期变质食物。

3、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在超市或商场发现过期变质的卖品,要坚决向食品安全部门反应,积极维护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2. 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人类要维持生存,生产劳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职业危害凶素,这些职业危害因素与人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如粉尘、噪声、照明、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达到一定程度,并在一定条件下,使人发生职业性损伤,即为职业危害。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就其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硅尘O、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和热辐射、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 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

3.生物因素

(1)炭疽菌如牲畜检疫、纺织拣毛、皮革的坯皮准备、牧民、饲养员、兽医等人员可能会导致炭疽病。
(2)森林脑炎病毒原木采伐、原木运输、护林、松脂采割、松明采集、野生中草药采集、狩猎等人员可能导致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牲畜检疫、牧民、兽医、饲养员等人员可能导致布氏杆菌病。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②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
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⑤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三、劳动安全卫牛技术设施不良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如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问)等。
②缺乏必要的劳动卫生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或照明设备,或未加净化面排放污水。
③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等措施、设备或有不完善、效果不好。
④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

3.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和热辐射、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4. 生物因素包括什么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羊吃草、青蛙捕食昆虫 。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
在自然状态下,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如影响某一株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它周围的杂草、农业害虫、鼠类等,还有它周围的其他小麦植株。

5.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1、化学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和热辐射、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生物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介绍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

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6. 生产车间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有哪些

7.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有毒腐蚀,易燃易爆,放射性,违章操作,生产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等。介绍如下:

1、有毒腐蚀。是指有毒并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比如浓硫酸和浓硝酸等化学物质。

2、易燃易爆。比如面粉工厂中的粉尘,在生产过程中要避免明火。

3、放射性物质。是那些能自然的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都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

4、违章操作。职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基本内容 职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5、生产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机器老化容易出故障,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8.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那三种

1、化学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 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南);

(4)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0;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和热辐射、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

3、生物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 传染病媒介物

(8)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扩展阅读: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

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大部分是一些随机出现的现象和状态,很难预测它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是决定危险、危害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

9. 常见的生物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例如,附着于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某些动植物产生的刺激性、毒性或变态反应性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禽畜血吸虫尾蚴等。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白僵蚕孢子与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容许浓度见表1。
有害因素作业

常见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作业主要见于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生物高科技产业、动物饲养与屠宰以及植物种植等相关行业。
(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因接触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相应的健康损害。
(二)医疗卫生行业
从事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的工作人员可能因接触致病性微生物而引起相应的健康损害。
(三)生物高科技产业
以DNA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操作对象主要是活性有机体,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经常接触致病性微生物或非致病性微生物或其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有可能对其健康产生危害。
(四)动物相关行业
从事畜牧业、动物饲养、动物屠宰等动物相关行业的作业人员存在感染动物性传染病的风险。
(五)植物相关行业
农业生产人员可能因接触有机粉尘导致农民肺;菇类栽培、采摘工作的人员可因吸入大量真菌孢子而诱发蘑菇肺;从事稻田作业的人员会发生各种皮肤疾患;在森林地区的作业活动中可接触森林脑炎病毒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生物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损害,除引起法定职业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和森林脑炎外,也是构成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生物性有害因素还可导致鼠疫、口蹄疫和矿工钩虫病等,以及因接触各种生物性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10. 请问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哪些呢

1、生产环境即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三个方面。
2、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系物、氯气、汞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湿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3、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或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4、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带来痛风不良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阅读全文

与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