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爬行动物是恒温动物吗
爬行动物的体温不恒定,需要冬眠,体温恒定不是爬行动物的特点。
恒温动物的特征是产热的能力大,具有毛、羽和皮下脂肪等的隔热构造,体温调节的能力发达,能随体内外的温度条件通过产热或散热进行调节。在正常的体温下,恒温动物的物质代谢效率最高,而当体温超越正常的范围时诸机能就会显着地失调甚至招来致命的结果。
恒温性是体内平衡调节的典型特征,能获得这种性能的动物其分布范围就能扩大,可一年四季进行活动。不过在极端严寒的季节或食物不足时,由于体温保持困难,有的就采取冬眠的方式以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
受多因素影响
但是一些哺乳类动物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恒温的,例如在冬眠时,它们的体温会下降10°C或更多。这样它们就可以节省能量,可以不吃或少吃(在间或的苏醒状态下)的情况下度过数月的严冬。如刺猬和冬眠鼠。
一些昆虫也有恒温的趋向,例如蜂能够在外界寒冷的情况下通过肌肉颤抖保持蜂巢的温度大致恒定。但这种恒温不是个体的,而是整个蜂群的。鸭嘴兽,大型的昆虫和鱼则被称为冷血动物(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不恒定,但某种程度上却是受新陈代谢调节的。
‘贰’ 动物的正常体温
人类属于“恒温动物”类,恒温动物还包括所有温血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和鸟类。
但是有些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类动物被称为冷血动物。它们包括昆虫、蛇类、青蛙、鱼、蜥蜴和龟等。冷血动物的体温,会比周围环境低一点。
人类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体温也会发生很多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化。比方说:人的体温在上午4点时最低;皮肤的温度比内部温度低;进食后的一两小时内体温会增高;劳动会使体温升高;酒精则会降低体内温度。
动物的体温有很大的差距,大象的体温最低,是35.5℃;小鸟的体温最高,可达42.8℃。下面就根据动物的体温来加以分类。
35—38.5℃:人类、猴子、骡、驴、马、老鼠、大象。
37.5—39.5℃:牛、羊、狗、猫、兔子、猪。
40—41℃:龟、鹅、鸭、猫头鹰、鹈鹕、秃鹰。
41.5—43℃:鸽子、鸡和其他常见的小鸟。
动物为了维持一定的体温必须排除体内多余的热,人能借流汗排热。不会流汗的动物则必须用喘息的方法排热,因此天气很热时,常会看到狗喘息不已
‘叁’ 爬行动物的体温
自身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均为变温动物,它们不能产生和调节身体的热量,通常也叫作冷血动物。这意味着它们必须依靠阳光或地表的散热来保持体表温度。在爬行时,爬行动物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体温,爬行动物都十分喜欢晒太阳,这样它们就可以吸取足够的热能,用不着捕食和消化。
‘肆’ 两栖动物的体温恒定吗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都属于冷血动物,因此它们的体温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正常情况下,它们的体温会低于环境温度1-2°。(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高不算)而我们的体温是恒定的。(36--37°,体表)因此我们会感到两类动物是凉的。
‘伍’ 爬行动物体温恒定吗
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 现代和古代的爬行动物全属于变温动物,而鸟类和哺乳类同属于恒温动物。
所以体温计在暗示我们一个秘密:古代爬行动物不再是教科书所说的变温动物。大约2.8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气候高温高湿,四季如夏,冬天不冷,所以完全有可能从小型冷血爬行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中,分化出一支温血爬行动物。如躯体庞大的恐龙类,其体温可能象恒温动物那样保持相对稳定性,体温波动范围可能在350c-420c之间,但还没有进化出恒温动物所具有的体温恒定自动调节神经中枢,故称为温血动物。
爬行纲(Reptilia)生物的头骨全部骨化 ,外有膜成骨掩覆,以一个枕髁与脊柱相关联,颈部明显,第一、二枚颈椎特化为寰椎与枢椎,头部能灵活转动,胸椎连有胸肋,与胸骨围成胸廓以保护内脏(这是动物界首次出现的胸廓)腰椎与两枚以上的荐椎相关联,外接后肢 。除蛇类外 ,一般有两对5出的掌型肢(少数的前肢4出) ,水生种类掌形如桨 ,指、趾间连蹼以利于游泳,足部关节不在胫跗间而在两列跗骨间,成为跗间关节 。四肢从体侧横出 ,不便直立 ;体腹常着地面,行动是典型的爬行;只有少数体型轻捷的爬行动物能疾速行进。
在爬行动物中,蛇是特殊的一类。蛇没有胸椎,不连胸肋,因此蛇能吞噬比自己大很多的物体。蛇没有脚,依靠鳞片快速爬行
‘陆’ 爬行类动物体温恒定吗
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体温不能保持恒定 ,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柒’ 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体表为什么是凉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都属于冷血动物,因此它们的体温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正常情况下,它们的体温会低于环境温度1-2°。(剧烈运动后体温升高高不算)而我们的体温是恒定的。(36--37°,体表)因此我们会感到两类动物是凉的。另外,上述两种动物会将身体的能量尽量去满足身体功能器官的运行。(呼吸、消化、循环系统)这种活动可以通过供血来实现。体表温度低有益于节省能量。而爬行类动物还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升高体温,获得额外的能量。所以爬行类动物对食物的消耗极少。
‘捌’ 动物的体温是多少
当你用手摸鸡或哺乳动物的身体时,会感到热乎乎的,可是摸鱼、青蛙或爬行类动物的身体时,却感到冷冰冰的。前一类动物的身体因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称为恒温动物或温血动物。后一类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所以叫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
恒温动物的身体保持着一定的温度,鸟类体温一般在37至44.6摄氏度,哺乳类动物一般为25至37摄氏度,这种不依赖环境而保持恒定的体温与这些动物体内完善的调节机制有关。如炎热的夏日,狗伸着长舌喘气,因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伸长舌头有助于散发体内热量;在严寒的冬季,狗又可以用自己厚厚的皮毛来抵御严寒。
除鸟类、哺乳类动物以外,其他动物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能随着外界生活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夏天的清晨,蛇的体温是25摄氏度,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其体温会猛升至40摄氏度。在气温变化剧烈的环境中,变温动物也有办法来对付过低或过高的气温,如青蛙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进行冬眠,以躲过寒冷环境的影响。
‘玖’ 爬行动物有什么特征(初二生物)
身体表面覆有鳞片或角质板; 鳄鱼
体温不恒定,从24度到32度都有可能。在冬天会冬眠,夏天会夏眠。蛋的温度决定雌雄。以爬行的的方式来行走。(用肺来呼吸)
‘拾’ 蜥蜴的体温是如何保持在40度以下的
蜥蜴类象其他爬行类一样,首先具有外温;假如把蜥蜴放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其体温立刻改变,与它的周围湿度没有差别。但是它在自然界条件下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蜥蜴类靠阳光热量时刻变化来调节它的身体温度。蜥蜴早晨从洞穴出来,在阳光下伸展身体取暖获得热量。白天,蜥蜴缩小暴露身体面积或抬起身体向着太阳取暖。在白天酷热时,蜥蜴静居洞穴。在太阳落下和气温下降的傍晚,蜥蜴出来取暖。
当气温变动在29—44℃之间,蜥蜴这些行为姿态有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在36—39℃。有些蜥蜴能忍受中午的酷热,没有躲避处。美洲西南部沙漠蜥蜴在体温42度时喜欢活动,还能忍受所有鸟兽和多数蜥蜴的致死温度高达47度。“冷血”这个名词完全不能用于这些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