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引起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酵母菌,白腐黑腐菌,空气里的细菌都可以分解有机质,但主要是霉菌,霉菌大多可以分泌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阻止细菌抢食……
食物变质的原因总共有如下几点1.因微生物的繁殖引起食品腐败变质;2.因空气中氧的作用,引起食品成分的氧化变质;3.因食品内部所含氧化酶、过氧化酶、淀粉酶、蛋白酶等的作用,促进食品代谢作用的进行,产生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致使食品变质;因昆虫的侵蚀繁殖和有害物质间接与直接污染,致使食品腐败。所以即使你加热之后 杀死了微生物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的变质无法逆转。当然杀死了微生物,它们曾经在食物上所做过的行为即引起变质也无法磨灭。就好比罪犯杀了人,即使枪毙了罪犯,可受害人还是死了一样。
❷ 引起罐头腐败的主要微生物及其控制方法
罐头食品至今为止,已经存在近百年的时间。伴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标准不断的提高,罐头食品的加工工艺和方法也出现了多次改革与技术更新。
在罐头中,选取初始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大,进行原料清洗、处理的方法也越来越先进,生产处理技术和食品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同时,罐头的排气、杀菌、密封等措施也同步提高。
罐头的生产流程
对于罐头加工来讲,杀菌及控制微生物与密封是其工艺流程的重要控制环节,同罐头食品的保存时间、口味和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其加工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原料进行选取与清洗;
2.对原料进行去皮,护色;
3.将原料进行切割;
4.对原料进行预煮;
5.将原料装罐,并加入辅助原料;
6.进行杀菌、排气与冷却操作;
7.制成罐头成品。
罐头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及途径
罐头在上述生产加工流程中,因原料本身带有的微生物或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用具及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中都会造成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常见的微生物
1、低酸性和中酸性罐头食品(PH>4.5)
(1)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嗜热性、平盖酸败,产酸,不产气或微量产气(低真空);
(2)嗜热解糖梭状芽孢杆菌:嗜热性,产气,不产H2S,产酸,胀罐;
(3)致黑梭状芽孢杆菌:嗜热性,产H2S,平盖或轻胀(低真空),变黑;
(4)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嗜温性,厌氧,产毒素,产酸,产气,产H2S,胀罐;
(5)生芽孢梭状杆菌:嗜温性,厌氧,不产毒,产酸,产气,产H2S,胀罐,有臭味。
2、酸性罐头食品(PH3.7~4.5)
(1)凝结芽孢杆菌:嗜热性,平盖酸败,产酸,不产气;
(2)巴氏固氮梭菌、酪酸梭菌:嗜温性,厌氧发酵,产气(O2,H2);
(3)多粘芽孢杆菌、软化芽孢杆菌:嗜温性,产气,产酸,产丙酮,产乙醇。
3、高酸性罐头食品(PH<3.7)
(1)乳杆菌明串珠菌:嗜温性,非芽孢菌,产酸,产气(CO2),胀罐;
(2)酵母:产乙醇,产气(CO2),产膜
(3)霉菌:表面长霉;
❸ 什么细菌或微生物能够导致果品腐烂
首先你要明白,细菌是属于微生物的一种.
其次,微生物繁殖极快而且变异性强,所以是很难统计具体数量的,不过可以肯定起码几百万种.而其中导致腐烂大多属于腐生微生物和病原
微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土壤腐生微生物等等.
具体的分类实在太过繁琐很难一一给你列出来,给你举几个例子,霉菌,酵母菌,嗜盐性细菌
,
假单孢杆菌属、黄色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小球菌属、乳杆菌属、小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等革兰氏阳性细菌
❹ 导致苹果和枣类腐烂的微生物有哪些
最多的是酵母菌,其次是真菌(霉菌)
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蒙形。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生殖方式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有芽殖和裂殖两种。解脂假丝酵母等当环境条件适宜而生长繁殖迅速时,出芽形成的子细胞尚未与母细胞分开,又长了新芽 ,形成成串的细胞,犹如假丝状,故称假丝酵母。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酵母菌分布很广,在含糖较多的蔬菜、水果表面分布较多,在空气土壤中较少。
酵母菌(Saccharomyces)是真菌生物,分类上比较混乱,主要是因其形态不一所致。按J·Lodder的酵母分类学,能形成子囊孢子的属子囊菌纲的酵母菌科(Saccha romycetaceae),也称真酵母如德巴利酵母(S·Debaryomyces)。还有些酵母不形成孢子,属于不完全菌纲、苁梗孢目,隐球酵母科(Cryptococcaceae),如假丝酵母(Candidaspp)。
酵母菌体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通常以出芽繁殖;有的能进行二等分分裂;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在葡萄及其他各种果品和蔬菜上更多。是重要的发酵素,能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枯草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
半知菌类,黄曲霉群的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或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黄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由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的顶囊,囊的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于合成孢子穗。可用于生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磷酸二酯酶等,也是酿造工业中的常见菌种。近年来,发现其中某些菌株会产生引起人、畜肝脏致癌的黄曲霉毒素。
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枯草杆菌粘液变种(Bac.subtilus var.mucoides)和蜡状芽孢杆菌粘液变种(Bac.cereus var.mucoides);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的托氏假单孢菌(P.tolassii)和荧光假单孢菌(P.fluorescens)等。在分类上属原核界、裂殖菌门,裂殖菌纲。
细菌的个体形态有杆状、球状或弧状。芽孢杆菌属的细菌呈杆状或圆柱状,大小为1~5微米×0.2~1.2微米,当做成水装片时,经特殊染色,可观察到鞭毛。当环境不良时,能在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芽孢。芽孢外被厚壁,抗逆性强,尤其是对高温有非常强的忍耐力,一般在100℃下,3小时仍不丧失其生活力,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反应。假单孢属的细菌,细胞形状差异很大,通常呈杆状或球形,大小为0.4~0.5微米×1.0~1.7微米,典型的细胞在一端或两端具有1条或多条鞭毛,形成白色菌落,有的种能产生荧光色素或其它色素,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图11-6)。黄色单孢菌仅具一根端生鞭毛,菌落黄色粘质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
❺ 引起食物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有哪些
细菌
需氧性芽孢杆菌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中嗜热性(最适生长温度55℃)和嗜温性菌(最适生长温度37℃)都能引起食品腐败。它们都能产生芽孢,对热的抵抗力特别强,是加热保藏食品(如罐藏食品)的主要腐败菌。非芽孢杆菌由于不产生芽孢,其热抵抗力弱,是新鲜食品和冷藏食品的常见腐败菌。当保藏食品因加热不足或密封不良时,非芽孢杆菌亦能引起其腐败变质。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属嗜热性需氧芽孢杆菌,但兼有厌氧的特性。其最低生长温度为28℃,最高生长温度70~77℃。它在pH≥5的食品中生长,使食品中糖类分解而产生酸(乳酸、甲酸、醋酸),不产生气(有时在含氮物质的罐头食品中微量产生气),使汤汁呈现浑浊并带有酸味和异味,是引起低酸性罐头食品的典型平酸菌之一,通常在青豌豆、青刀豆、芦笋、蘑菇、红烧肉、猪肝酱等罐头中生长而引起腐败。由于罐头外观还是正常、罐底和盖仍是平的,但内容物已变酸,故称平盖酸败。其耐热性D值(指在121.1℃下减少菌数 90%所需要的时间)高于嗜温菌。
凝结芽孢杆菌
属嗜热性需氧芽孢杆菌,为兼性厌氧。最低生长温度为28℃,最高生长温度55~60℃,最低生长pH为4.0,因此不仅引起低酸性食品变败,还能在番茄汁酸性食品产酸(乳酸)、不产气,并使食品变味,也是典型平酸之一。在青刀豆、蘑菇、芦笋、笋片、豆芽菜、茄汁什锦蔬菜、番茄制品和肉类罐头中生长而引起腐败。
嗜热解糖梭状芽孢杆菌
具有嗜热和厌氧特性,生长温度在43~71℃,最适生长温度为55~62℃。无分解蛋白质能力,但能分解碳水化合物,在产酸(乳酸)的同时并有大量气体产生,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引起pH≥4.5的食品酸败,特别是在低酸性蔬菜罐头内生长繁殖后,使罐头膨胀,甚至爆裂,内容物酸度增加并常常带酪酸臭味。其芽孢的耐热性很高。由于在通常室温下不能生长,当产品在高温中存放,如热带地区或保温售货箱中,才发生此类菌引起的腐败变质。
生芽孢梭状芽孢杆菌
属嗜温性厌氧菌。生长温度在20~50℃,最适生长温度在37℃左右。其分解蛋白质能力很强,能使动物肌肉组织消化并变黑,能分解一些糖类,所引起的变质,均发生在pH≥6的食品中,并多数出现在肉类和鱼类制品中。其芽孢有一定的耐热性,比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强,因此国际上把该菌(代号P.A.3679)作为制订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条件的标准菌。它在罐内生长繁殖后,产酸,产生二氧化碳、氢气和硫化氢气体,因此有恶臭味,但不产毒素。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属嗜温性专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30~45℃,最低生长pH为 4.0。能分解淀粉和糖类,除产生酪酸二氧化碳、氢气外,还产生少量的醇类、蚁酸和乳酸等,能使豆类、马铃薯、番茄、菠萝等酸性食品腐败变酸并产气,使罐头食品膨胀,甚至爆裂。
非芽孢细菌
在自然界存在的细菌中,不产生芽孢的非芽孢细菌的种类要比有芽孢细菌多得多,因此污染食品的机会也多。但非芽孢细菌的抗热力较差,容易在食品加热处理过程中被杀灭。液化链球菌、粪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是非芽孢细菌中抗热力较强的细菌,经60℃加热30分钟尚能生存,同时还能在含6.5%食盐的食品中繁殖,在pH≥4.5的食品中,分解蔗糖和乳糖并产酸。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属中某些菌种也能引起 pH≥4.5的食品腐败,产酸并产气,但在60℃下经30分钟即被杀灭。明串洙菌、极少数乳酸杆菌可在pH<4.5的食品中生长,引起产酸产气而腐败。
霉菌
生长在培养基上而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真菌的统称霉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且各种霉菌的需氧量也有很大差异。霉菌不仅在25~30℃下生长良好,还能在<10℃下生长,如青霉属、芽枝霉属、念珠霉属、毛霉属、葡萄孢霉属。霉菌与细菌、酵母相比,能在较低的水分活度值(A)内生长。当A值在0.64以下,所有霉菌才不能生长。霉菌在pH1.5~11.0条件下都能生长。其耐高渗透压的能力也比细菌和酵母强得多。通常引起高渗透压食品变质的霉菌有灰缘曲霉、匍匐曲霉咖啡色串孢霉乳卵孢霉、芽枝霉属、青霉属等。霉菌引起食品腐败后,不仅出现肉眼能看到的各种颜色的霉菌丝体,而且往往还能分解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和果胶),使食品变质甚至组织软化、解体。
纯黄丝衣霉的抗热力比其他霉菌要强得多,在85℃下经30分钟或87.7℃下经10分钟还能生存。适宜生长温度为30~37℃,能在氧气不足的环境中生长,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强烈破坏果胶质的作用,可使水果罐头中的果实软化和解体。和它有相似作用的还有纯白丝衣霉,但其抗热力稍低于纯黄丝衣霉。
酵母
酵母是兼性厌氧菌。在25~30℃下多数酵母菌生长良好,生长的pH范围为2.5~8.0。酵母对A的要求比细菌较低,多数的最低A值为0.94~0.88,但耐渗透压的酵母菌只要0.60。通常引起高浓度糖分的糖浆、果酱、浓缩果汁等食品变质的有鲁氏酵母、罗氏酵母、蜂蜜酵母、意大利酵母、异常汉逊氏酵母、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膜醭毕赤氏酵母等。其中罗氏酵母和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还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因此又称为耐盐性酵母。
球拟酵母属
酵母细胞呈球形、卵形、椭圆形,借多端出芽繁殖。对多数糖有分解作用,且具有耐高浓度糖和盐的特性,通常在果汁、炼乳中引起腐败。如炼乳球拟酵母、球拟酵母使炼乳罐头产气而膨胀,严重时发生爆裂。它们在果汁、果酱中繁殖后,改变内容物的风味,并产生汁液浑浊和沉淀,当大量产CO后,使容器膨胀和爆裂。
假丝酵母属
酵母细胞为球形或圆筒形,有时细胞连接成假丝状,借多端出芽和分裂而繁殖。对糖类有强的分解作用,一些菌种能氧化有机酸。假丝酵母属是引起充气或不充气软饮料产生浑浊的腐败菌之一。
❻ 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什么类群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变黏:腐败变质食品变黏主要是由于细菌生长代谢形成的多糖所致,常发生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中。常见的使食品变教的微生物有:黏液产碱杆菌、类产碱杆菌,无色杆菌属,气杆菌属,乳鼓杆菌,明串珠菌等,少数酵母也会使食品腐败变黏。
2.变酸:食品变酸常发生在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和乳制品中。食品变酸主要是由于腐败微生物生长代谢产鼓所致,主要的微生物包括:醋酸属,丙酸属,假单抱菌属,微球菌属,乳较链球曲属和乳酸杆菌科备用细菌等;少数霉菌如根霉也会利用碳水化合物产鼓,从而造成食品腐败变质。
3.变臭:食物变臭主要是由于细菌分解蛋白质为主的食品产生有机胺、氨气、硫醉和粪奥素等所致。常见的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有:梭状芽抱杆菌属,变形杆菌届属,芽抱杆菌属等。
❼ 微生物造成食品腐败变质的类型有哪些
细菌
需氧性芽孢杆菌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中嗜热性(最适生长温度55℃)和嗜温性菌(最适生长温度37℃)都能引起食品腐败。它们都能产生芽孢,对热的抵抗力特别强(表2[
几种芽孢细菌的耐热性
D
值分)]
值分)"
class=image>[比较]),是加热保藏食品(如罐藏食品)的主要腐败菌。非芽孢杆菌由于不产生芽孢,其热抵抗力弱,是新鲜食品和冷藏食品的常见腐败菌。当保藏食品因加热不足或密封不良时,非芽孢杆菌亦能引起其腐败变质。
霉菌
生长在培养基上而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真菌的统称霉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且各种霉菌的需氧量也有很大差异。霉菌不仅在25~30℃下生长良好,还能在<10℃下生长,如青霉属、芽枝霉属、念珠霉属、毛霉属、葡萄孢霉属。霉菌与细菌、酵母相比,能在较低的水分活度值(A)内生长。当A值在0.64以下,所有霉菌才不能生长。霉菌在pH1.5~11.0条件下都能生长。其耐高渗透压的能力也比细菌和酵母强得多。通常引起高渗透压食品变质的霉菌有灰缘曲霉、匍匐曲霉咖啡色串孢霉乳卵孢霉、芽枝霉属、青霉属等。霉菌引起食品腐败后,不仅出现肉眼能看到的各种颜色的霉菌丝体,而且往往还能分解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和果胶),使食品变质甚至组织软化、解体。
纯黄丝衣霉的抗热力比其他霉菌要强得多,在85℃下经30分钟或87.7℃下经10分钟还能生存。适宜生长温度为30~37℃,能在氧气不足的环境中生长,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强烈破坏果胶质的作用,可使水果罐头中的果实软化和解体。和它有相似作用的还有纯白丝衣霉,但其抗热力稍低于纯黄丝衣霉。
酵母
酵母是兼性厌氧菌。在25~30℃下多数酵母菌生长良好,生长的pH范围为2.5~8.0。酵母对A的要求比细菌较低,多数的最低A值为0.94~0.88,但耐渗透压的酵母菌只要0.60。通常引起高浓度糖分的糖浆、果酱、浓缩果汁等食品变质的有鲁氏酵母、罗氏酵母、蜂蜜酵母、意大利酵母、异常汉逊氏酵母、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膜醭毕赤氏酵母等。其中罗氏酵母和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还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因此又称为耐盐性酵母。
❽ 何为食品的腐败变质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和感官性状发生变质,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有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它们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酶类物质,破坏细胞壁而进入细胞内部,使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分解。食品质量降低,进而使食品发生变质和腐烂。
❾ 哪些常见微生物可以使食品腐败
引起食品发生化学或物理性质变化,从而使食品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组织性状及色、香、味,成为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微生物。是食品微生物(发酵食品微生物、食品腐败微生物、食物中毒微生物)主要内容之一。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原料在收获、运输、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由于食品性质、来源和加工处理不同,引起食品腐败的微生物也各有差异。通常细菌、霉菌、酵母都能引起食品腐败,以细菌和霉菌引起的食品腐败最为常见。
细菌 需氧性芽孢杆菌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中嗜热性(最适生长温度55℃)和嗜温性菌(最适生长温度37℃)都能引起食品腐败。它们都能产生芽孢,对热的抵抗力特别强是加热保藏食品(如罐藏食品)的主要腐败菌。非芽孢杆菌由于不产生芽孢,其热抵抗力弱,是新鲜食品和冷藏食品的常见腐败菌。当保藏食品因加热不足或密封不良时,非芽孢杆菌亦能引起其腐败变质。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属嗜热性需氧芽孢杆菌,但兼有厌氧的特性。其最低生长温度为28℃,最高生长温度70~77℃。它在pH≥5的食品中生长,使食品中糖类分解而产酸(乳酸、甲酸、醋酸),不产气(有时在含氮物质的罐头食品中微量产气),使汤汁呈现浑浊并有酸味和异味,是引起低酸性罐头食品的典型平酸菌之一,通常在青豌豆、青刀豆、芦笋、蘑菇、红烧肉、猪肝酱等罐头中生长而引起腐败。由于罐头外观还是正常、罐底和盖仍是平的,但内容物已变酸,故称平盖酸败。其耐热性Dr值(指在121.1℃下减少菌数 90%所需要的时间)高于嗜温菌。
凝结芽孢杆菌 属嗜热性需氧芽孢杆菌,为兼性厌氧。最低生长温度为28℃,最高生长温度55~60℃,最低生长pH为4.0,因此不仅引起低酸性食品变败,还能在番茄汁酸性食品产酸(乳酸)、不产气,并使食品变味,也是典型平酸之一。在青刀豆、蘑菇、芦笋、笋片、豆芽菜、茄汁什锦蔬菜、番茄制品和肉类罐头中生长而引起腐败。
嗜热解糖梭状芽孢杆菌 具有嗜热和厌氧特性,生长温度在43~71℃,最适生长温度为55~62℃。无分解蛋白质能力,但能分解碳水化合物,在产酸(乳酸)的同时并有大量气体产生,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引起pH≥4.5的食品酸败,特别是在低酸性蔬菜罐头内生长繁殖后,使罐头膨胀,甚至爆裂,内容物酸度增加并常常带酪酸臭味。其芽孢的耐热性很高。由于在通常室温下不能生长,当产品在高温中存放,如热带地区或保温售货箱中,才发生此类菌引起的腐败变质。
生芽孢梭状芽孢杆菌 属嗜温性厌氧菌。生长温度在20~50℃,最适生长温度在37℃左右。其分解蛋白质能力很强,能使动物肌肉组织消化并变黑,能分解一些糖类,所引起的变质,均发生在pH≥6的食品中,并多数出现在肉类和鱼类制品中。其芽孢有一定的耐热性,比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强,因此国际上把该菌(代号P.A.3679)作为制订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条件的标准菌。它在罐内生长繁殖后,产酸,产生二氧化碳、氢气和硫化氢气体,因此有恶臭味,但不产毒素。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属嗜温性专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30~45℃,最低生长pH为 4.0。能分解淀粉和糖类,除产生酪酸、二氧化碳、氢气外,还产生少量的醇类、蚁酸和乳酸等,能使豆类、马铃薯、番茄、菠萝等酸性食品腐败变酸并产气,使罐头食品膨胀,甚至爆裂。
非芽孢细菌 在自然界存在的细菌中,不产生芽孢的非芽孢细菌的种类要比有芽孢细菌多得多,因此污染食品的机会也多。但非芽孢细菌的抗热力较差,容易在食品加热处理过程中被杀灭。液化链球菌、粪链球菌和嗜热链球菌是非芽孢细菌中抗热力较强的细菌,经60℃加热30分钟尚能生存,同时还能在含6.5%食盐的食品中繁殖,在pH≥4.5的食品中,分解蔗糖和乳糖并产酸。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属中某些菌种也能引起 pH≥4.5的食品腐败,产酸并产气,但在60℃下经30分钟即被杀灭。明串洙菌、极少数乳酸杆菌可在pH<4.5的食品中生长,引起产酸产气而腐败。
霉菌 生长在培养基上而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真菌的统称。霉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且各种霉菌的需氧量也有很大差异。霉菌不仅在25~30℃下生长良好,还能在<10℃下生长,如青霉属、芽枝霉属、念珠霉属、毛霉属、葡萄孢霉属。霉菌与细菌、酵母相比,能在较低的水分活度值(Aw)内生长。当Aw值在0.64以下,所有霉菌才不能生长。霉菌在pH1.5~11.0条件下都能生长。其耐高渗透压的能力也比细菌和酵母强得多。通常引起高渗透压食品变质的霉菌有灰缘曲霉、匍匐曲霉、咖啡色串孢霉、乳卵孢霉、芽枝霉属、青霉属等。霉菌引起食品腐败后,不仅出现肉眼能看到的各种颜色的霉菌丝体,而且往往还能分解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和果胶),使食品变质甚至组织软化、解体。
纯黄丝衣霉的抗热力比其他霉菌要强得多,在85℃下经30分钟或87.7℃下经10分钟还能生存。适宜生长温度为30~37℃,能在氧气不足的环境中生长,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强烈破坏果胶质的作用,可使水果罐头中的果实软化和解体。和它有相似作用的还有纯白丝衣霉,但其抗热力稍低于纯黄丝衣霉。
酵母 酵母是兼性厌氧菌。在25~30℃下多数酵母菌生长良好,生长的pH范围为2.5~8.0。酵母对Aw的要求比细菌较低,多数的最低Aw值为0.94~0.88,但耐渗透压的酵母菌只要0.60。通常引起高浓度糖分的糖浆、果酱、浓缩果汁等食品变质的有鲁氏酵母、罗氏酵母、蜂蜜酵母、意大利酵母、异常汉逊氏酵母、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膜醭毕赤氏酵母等。其中罗氏酵母和汉氏德巴利氏酵母还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因此又称为耐盐性酵母。
球拟酵母属 酵母细胞呈球形、卵形、椭圆形,借多端出芽繁殖。对多数糖有分解作用,且具有耐高浓度糖和盐的特性,通常在果汁、炼乳中引起腐败。如炼乳球拟酵母、球拟酵母使炼乳罐头产气而膨胀,严重时发生爆裂。它们在果汁、果酱中繁殖后,改变内容物的风味,并产生汁液浑浊和沉淀,当大量产CO2后,使容器膨胀和爆裂。
假丝酵母属 酵母细胞为球形或圆筒形,有时细胞连接成假丝状,借多端出芽和分裂而繁殖。对糖类有强的分解作用,一些菌种能氧化有机酸。假丝酵母属是引起充气或不充气软饮料产生浑浊的腐败菌之一。
❿ 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一楼的真是答非所问啊!我是学生物奥赛的,让我来告诉你。
霍乱弧菌 幽门螺杆菌 酵母菌 乳酸(杆)菌 炭疽杆菌 蘑菇(大型真菌) 霉菌 放线菌 烟草花叶病毒 大肠杆菌 HIV病毒 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SARS病毒 蓝细菌 无细胞壁的支原体
其实高中微生物接触不多,也不是重点,动物学,植物学,细胞学,遗传学才是重中之重,努力吧,高中生物其实学起来也挺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