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资源哪些要面临灭绝

生物资源哪些要面临灭绝

发布时间:2022-06-26 22:12:55

‘壹’ 现在地球上的什么资源面临灭绝

由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联合研究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人类活动已使地球上约2/3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沼泽、森林、草原、河口、天然渔场和其他一些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目前正在遭受无可挽回的破坏,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可以影响到其他1000万种生物的生存。

人类活动给地球的生态系统为以后维持物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球上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中国的黄河,非洲的尼罗河以及北美的科罗拉多河在一年中某个时节还没有入海之前就已经枯竭了。

维持物种平衡是十分重要的,波罗的海中生活着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100种动物,其中1/3来自美国的五大湖;反过来五大湖中的170个外来物种的1/3来自波罗的海。而物种入侵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一种美国水母的入侵造成黑海中26种鱼类的灭绝,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使现存物种很难适应。

“大自然给地球上60亿人带来巨大的好处,忽视这一点将非常可怕,我们可能会使自己远离自然,但我们的生存完全依靠其提供的服务。”

●过去60年中被用于耕种的土地超过了18和19世纪的总和。
●全球土地的大约24%目前已被用于耕种。
●过去40年来,江河湖泊中的水量减少了一倍。
●目前全球至少1/4的鱼类都面临过度捕捞的危险。
●从1980年起,红树林总量的35%已从地球上消失,全球珊瑚礁有20%遭到破坏,另有20%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对于森林的过度砍伐增加了感染疟疾和霍乱的可能,并导致新型疾病的产生.

‘贰’ 造成生物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关于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人们提出了灾变说、陨石说等几十种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是对一定的地质现象或某一物种进行的研究,所以还没有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要想找到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必须站在地球演化的高度,对五次物种大灭绝进行整体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我提出的地球膨裂说得出的地球演化史认为,46亿年前太阳因燃烧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地球就是其中之一。40亿年前,由于地球逐渐冷却,岩石圈形成。39亿年前,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这时的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深度1.2万米。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诞生。6亿年前,发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大的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1],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5],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绝不是巧合。这5次大灭绝的物种中都有海洋生物,每次都与海退、大陆面积增加、大陆架减少、海平面下降有关[6]。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1. 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1、寒武纪以来的第一次造山运动是加里东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加里东运动泛指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以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那里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志留纪始于4.38亿年前,“志留纪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 这说明第一次造山运动的开始时间是4.4亿年前,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4.4亿年前完全相同。
1.2、寒武纪以来的第二次造山运动是海西运动。《地球科学辞典》释文:“海西运动又称华力西运动,泛指晚古生代发生于欧洲的造山运动,其时限自泥盆纪初期至二叠纪末”。泥盆始于是4亿年前,“自泥盆纪初期”这说明海西运动始于3.65亿年前,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前完全相同。
1.3、第3次造山运动是印支运动。《CNKI知识元数据库》:“印支运动是从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之间的地壳运动”。三叠纪始于2.5亿年前,这说明印支运动始于2.5亿年前,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前完全相同。
1.4、第4次造山运动是燕山运动。网络网网络:“燕山运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侏罗纪始于2.05亿年前,这说明燕山运动始于2.05亿年前。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前完全相同。
1.5.第5次造山运动是喜马拉雅运动。网络网网络:“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 新生代始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喜马拉雅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2、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一些浅海变成了陆地[2],原先生活在这些浅海地区的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的生存方式适应不了陆地环境而灭绝了。由于海退,沼泽和浅水湖干涸了,一些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的两栖类和爬行类消亡了。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6]。
奥陶纪末4.4亿年前第1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中死去的大多数为原始海洋生物。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固着在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陆地生存环境而难逃死亡的噩运。
泥盆纪末3.65亿年前第2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许多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这次灭绝的主要是一些原始鱼类,它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很差。当海水退去,这些原始鱼类因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叠纪末2.5亿年前第3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百合、腕足动物、苔藓虫组成的表生、固着生物、75%的两栖类、85%的爬行类。当海水从陆地上退出,这些被动摄食、固着海底的生物由于适应不了变化了的环境而被那些可移动、主动摄食的生物取代了。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它们还不能远离水边,扩散的范围很小,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必然会走向灭亡。
三叠纪末2.05亿年前第4次大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蕨类植物生活在水边。当海水退去,土地变得干旱,这些蕨类植物适应不了这种干旱环境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末6500万年前第5次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等。裸子植物生长在湿润地区;恐龙生活在沼泽和浅水湖地带;翼龙生活在岸边的悬崖上[3]。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依赖水环境生存的生物必然会遭到灭顶之灾。
3、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一旦离开了水环境,这些物种就不能进行生殖。因为地球发生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海水从陆地上逐步退却,浅海变成了陆地,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所以必然走向灭绝。
奥陶纪灭绝的生活在水体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洋表面或靠近水面,它们的繁殖也在海洋表面进行。当海水退去,浅海变成陆地的时候,这些在浅海中进行繁殖的无脊椎动物,由于不能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而灭绝了。
泥盆纪灭绝的主要是鱼类和70%的无脊椎动物。鱼类主要在浅海中进行卵生繁殖,当海水退去,由于这些鱼类不能在陆地上进行产卵受精而退出历史舞台。
二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腕足动物、75%的两栖类、80%爬行类。两栖类的卵和幼年期仍生活在水中,一旦海水退去,这些两栖类由于不能在水中产卵、幼年期不能在水中生活而消亡。
三叠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和古代蕨类。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独立生活,在水的帮助下受精形成合子,配子体没有水不能受精。当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旱的情况下,由于蕨类植物不能进行正常受精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
白垩纪灭绝的物种主要是裸子植物、恐龙等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恐龙因为湖泊干涸渴死,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广东河源15000枚恐龙蛋没有孵化便是最好证明)最终导致灭绝。裸子植物的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由于气候干燥,裸露的种子很快被晒干而失去发芽能力,裸子植物最终被种子由果实包裹的能在干旱条件下繁植的被子植物所取代。由于卵生对温度和湿度的依赖性特强,所以卵生动物被胎生的哺乳动物所取代。
由于地球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次退却,使大陆面积增加、气候干燥、土地干旱,湖泊干涸,那些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需要水环境的物种因为不适应新的干旱环境渴死灭绝了。
参考文献
[1]、 柴东浩、陈廷愚:《新地球观——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版
[2]、金性春:《漂移的大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版
[3]、汪建川:《走进自然博物馆》2001、12版
[4]、网络网;赖柏林地球膨裂说
[5]、网络网:《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
[6]、网络网:五次物种大灭绝
作者:赖柏林

‘叁’ 生物资源遭到破坏有哪些(不少于250个字)

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度锐减。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鱼的过度捕获、传统渔业资源衰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规划管理、捕捞失控以及海洋环境污染加剧。部分河口、海湾及沿岸浅水区,由于不适当的拦河筑坝、围海造田、修筑海岸工程以及排污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沿海除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外,其它生物资源也未得到应有保护。如山东的胶州湾,1963年曾有141种生物,70年代还有30种,到80年代初只剩下17种。一些珍稀生物,如中华白海豚、儒艮、斑海豚、海龟、文昌鱼等,减少更加明显,几乎濒临灭绝的危险。
1、近海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污染范围较广,东海近岸区和渤海部分海区的港湾和河口污染较为严重。石油污染不仅能使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变味,严重时能产生毒性效应。油污染还会使海滨风景浏览区及海水浴场的环境质量恶化,影响游览和休养活动。1980~1995年间我国海域发现有一定规模的海面溢油事件115起。因污染对鱼虾产卵、繁殖及资源衰退等慢性影响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达数十亿元。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见于锦州湾、辽河口、珠江口等近岸海区。重金属易在底质中蓄积,不易降解,往往被生物富集,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特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珊瑚生长极为缓慢,造礁率仅为1~3mm/a,一旦遭到破坏,再行恢复很难。但由于挖礁制作工艺品和烧制石灰,我国的珊瑚礁资源破坏严重。海南岛沿岸的珊瑚礁80%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既是海岸屏障,又是鱼虾栖息繁殖场所的红树林,由于大规模围垦造田和肆意砍伐,面积锐减,全国现存红树林只有2万hm2。同样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滨海滩涂湿地,也在大规模的围垦下严重破坏,累计丧失滩涂湿地约100多万hm2,相当于原有滩涂湿地的一半。很多岛屿上的天然林和海岸红树林破坏严重,开采鸟粪、过量捕鸟、过分采石和工业废物的倾倒已经使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摘自《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 主讲老师:杨骏

‘肆’ 哪些自然资源濒临灭绝

是指在其整个分布区或分布区的主要部分中处于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物种的种群已经减少到勉强可以繁殖后代的地步,其地理分布狭窄,仅仅存在于典型地方或出现在有限的、脆弱的
生态环境
中。如果不利于其生长和繁殖的因素继续存在或发生,便会很快灭绝。
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一个物种的数量少到以百计算时,即为
濒危物种
。许多野生动物濒危的原因,多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对其特殊生境的破坏造成的。濒危野生动物是国际公约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要保护的野生动物。任何人为危害保护动物都是要负
法律责任
的。

‘伍’ 濒临灭绝的动物都有哪些

1、大熊猫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2、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活动范围可从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主食松萝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食植物嫩芽及幼叶。婴猴的出生多集中3-4月,雌猴两年生一胎,孕期约为7个月。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

3、中华白海豚

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4、扬子鳄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称作鼍(tuó),是短吻鳄科短吻鳄属的一种鳄鱼。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5、北极熊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陆’ 在过去50年,大约有一百万种生物面临灭绝,哪些原因可能会导致生物灭绝

在过去50年,大约有一百万种生物面临灭绝,天气,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原因可能会导致生物灭绝。生物多样性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圈的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是使物种在自然系统中发挥各自的作用,确保其结构和功能,从而能够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性。

根据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客观的生态规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实行森林资源的有限采伐,采伐量不得超过森林的自然生长量,采伐后的再生面积不得小于采伐面积。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应当依法向政府缴纳相应的税费,以补偿因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和损害。那些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受益的人也应支付适当的补偿费。此外,要积极支持和保证群众性生态组织参与生态保护活动,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制度,例如发布举报电话,鼓励公众举报生态保护活动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或个人。

‘柒’ 除恐龙外还有那些生物灭绝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生物种类很多,有数据称,在地球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上,有99%以上的生物都灭绝了,这也说明了自然选择的残酷,只要这种生物有一点暇疵而不能多变的复杂的自然环境,这种生物就有面临灭绝的危险。而且由于自然状态下的生物进化与演变是一种无序的进程,各种变异的产生都是随机的,因此必将有大量的个体被淘汰掉。同时随着生物功能的不断完善,原有生物如果存在一点缺陷都将遭到被其它生物排挤掉的危险。再加上复杂且多变的自然环境,使生物的进化变得更加残忍与血腥。
生物灭绝的原因主要有,1、环境的较大程度变化而生物无法适应环境变化,2、无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而被竞争者淘汰,3、无法对天敌的捕食做出较好的应对策略而使该种群被捕食殆尽,4、人类的影响——人类对于其它物种灭绝的影响主要限于对于生物栖息地的改变,对于该生物进行无节制的捕杀,获与该生物竞争同一食物或各种资源,都可以划分到前面的三种类型中去,只不过人类的影响远大于自然影响,由人类所造成的生物灭绝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选择的速度。故可单独列出。

‘捌’ 你知道我国目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有哪些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华南虎、雪豹、朱鹮、糜鹿、扬子鳄、白暨豚、大熊猫、黑犀牛、指猴、绒毛蛛猴、滇金丝猴、野生金丝猴、白眉长臂猴 中华鲟 藏羚羊 东北虎 亚洲象 白鹤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愈来愈多,森林的超量砍伐、开垦草原、草原的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等,都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生物濒临灭绝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使生物生存明显受到威胁
3.环境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等
4.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玖’ 全球超3.7万物种濒临灭绝,濒临灭绝的物种该如何进行保护

要保护濒临物种,应该保护环境,给这些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且也应该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对于那些伤害濒临物种的行为,应该处以严厉的惩罚。

虽然地球上存在诸多的物种,然而很多物种都已经到濒临的状态了。

这些物种之所以会快要灭绝,主要原因有以下这些:一方面是生存环境改变的,例如环境污染。水质等被污染,他们就没办法生存。另外一方面是有些人会猎杀这些生物等。所以要保护这些动物,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保护濒临物种,应该唤起每个人的意识。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自觉的保护动物,例如不使用动物皮毛制成的用品等,这也是在保护这些濒危的动物。

阅读全文

与生物资源哪些要面临灭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