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0、生殖系统:
男性 输卵管:输送精子
睾 丸:产生精子
女性 卵 巢:产生卵细胞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生殖的过程:受精卵 胚泡 胚胎 胎儿 诞生
4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糖类:如葡萄糖、甘蔗、淀粉等;蛋白质:如奶、蛋、鱼、肉等;脂肪:如肥肉、大豆、花生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VA――夜盲症,VB――脚气病、神经炎,VC――坏血病).
42、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
43、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糖类――口腔中初步消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
蛋白质――胃中初步消化―――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
脂肪――小肠初步消化―――作中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过程:营养物质 小肠壁毛细血管 血液
44、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
45、 *人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收缩――胸廓左右前后扩大
膈肌收缩,顶部下降――上下扩大
肋间肌舒张――胸廓左右前后缩小
膈肌舒张,顶部上升――上下缩小
46、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 血液(血液由静脉变为动脉血)
47、 血液的成分
血浆(淡黄色):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细胞:
48、血管的类型及特点
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毛细血管:内径8-10毫米,管壁非常薄,血流速度最慢
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内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49、心脏的结构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50、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动脉血 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静脉血 动脉血
5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血液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排出
52、*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53、*神经调解的基本方式――反射
类型::非条件反射:人生来就具有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调反射等
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小狗算术等
反射弧: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54、*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人体主要激素的功能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幼年缺乏换侏儒症;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调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幼年缺乏呆小症;过多甲亢.
胸腺――胸腺激素
肾上腺――肾上腺素等
胰岛――胰岛素: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卵巢――雌激素等
睾丸――雄激素等
55、*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解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二者同时参与,但神经调解为主,激素调节为辅.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56、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背鳍:保持身体平衡直立
胸鳍:保持身体平衡转方向
尾鳍:保持前进方向,提供前进动力
57、 蚯蚓的主要特征
穴居,昼伏夜出,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体壁呼吸,变温动物
58、 家兔的特征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内有膈,门齿、盲肠发达,于食性相符.
59、 鸟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飞行时双重呼气,体温高而恒定.
60、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
61、 节肢动物的特征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6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如:捕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取食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即出生后获得的.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术等
63、 *白蚁等动物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如:蜜蜂、猴、狒狒、象、鹿等.
64、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转粉、传播种子
65、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军用雷达――蝙蝠;冷光――萤火虫;宇航员――长颈鹿;薄壳建筑――龟背甲
66、*细菌的结构及特征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异养;分裂生殖.
67、*真菌的结构及特征
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68、*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与动植物共生
69、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延续和发展
70、*植物的有性生殖
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
71、*植物的扦插和嫁接
扦插:用枝条和土壤.常见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等
嫁接:用枝条或芽和砧木.可在一个果树上的到不同品种的果子.常见如:苹果、梨、桃等
7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变态发育
昆虫生殖: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 幼虫 蛹 成虫共四期,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 若虫 成虫共三期,如:蟋蟀、蝼蛄、螳螂、椿象、蜻蜓
7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体外受精,卵生.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上陆,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74、鸡卵的结构和鸟的生殖发育过程
鸡卵的结构见八年级下册P17页
生殖发育过程:求偶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化 育雏(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75、*生物的性状有基因控制
76、*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或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是RNA,如病毒
7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显性: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用对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DD或Dd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dd表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基因组成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79、*近亲结婚的危害
近亲婚配,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80、*人的性别决定
男染色体数:22对+XY;女染色体数:22对+XX
生男生女有精子所携带的性染色体决定;生男生女的机率1:1
81、*生物的变异
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不同的性状成为变异
82、*生命的起源
原始大气(无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 d大分子有机物 原始生命诞生
83、*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84、*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85、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病因:病原体引起
途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86、艾滋病
87、*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人体第三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88、人体的免疫功能
清楚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侵入
监视、识别和清楚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89、计划免疫的意义
是预防免疫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Ⅱ 初中地理,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绝大多数植物经过光协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抚慰做出反响——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抚慰的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合适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活的环境要素:
6、生物对环境的顺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一致全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用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造和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造和观察
15、细胞膜的功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18、细胞经过火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红两个,随后,细胞质分红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构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构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构成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需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构成的缘由: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衍。
24、病毒的外形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稀有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8、区分稀有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31、种子萌发的进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求),胚根打破种皮,构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构成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流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协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
39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用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流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用也清楚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求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程
口腔 糖类末尾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末尾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流:
48血液的成分和功用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用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用 管壁
动脉 送血离心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送血回心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流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用(P68图)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构成和排出进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构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用: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用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抚慰、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 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 分泌激素 作用 症状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骨的发育,调理生长发育。 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 胰岛素 调理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惹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构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 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维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 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3、经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敏。4、靠可以分泌黏液、不断坚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兴隆;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顺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兴隆,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兴隆。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65.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分行为和学习行为: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68.细菌的外形结构和生殖方式
69.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70.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7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73 植物分类比较外形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比较外形结构、生理功用。
7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
分类单位越大,包括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7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样性面临要挟的缘由: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树立自然维护区。
77、维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树立自然维护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展开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集体的进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进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进程
1、青蛙发育进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海洋,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佐呼吸。
招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缘由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需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干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招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才干下降。出现畸形蛙的缘由:水遭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进程
1、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维护作用,卵白——营养和维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进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经过生殖和发育而完成的;
2、性状:生物的外形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稀有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可以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上有许多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殖进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经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四、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4.我国婚姻法规则: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制止结婚。由于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五、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普通是由性染色体决议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遇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遇均等。
六、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议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来源: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向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缘由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衍、生活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活
第八单元
一、传染病
1、惹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盛行性
2、传染病盛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可以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达途径 如空气传达、饮食传达、生物媒介传达、接触传达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抚慰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惹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分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扬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分免疫):生活中逐渐树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扬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用:识别、监视、自我动摇
三、安全用药知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求,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如其分,充分发扬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响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运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细心阅读运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顺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留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安康
一、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
1.安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思上和社会顺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坚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思安康的中心。
二、调理自己心情的方法:转移留意力;选择适合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抚慰
二、选择安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安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要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集团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安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作和展开。
2.探求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造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3.酗酒对人体安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构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风险。
4.吸烟对人体安康的危害:烟草熄灭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构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留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用,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地理部分请看http://wenku..com/link?url=uOJrtry59E1Dy7-udDImwogGJc77UOWG0WH-jOxc1YBSERsntS-Zu0yU9Lp14YI8o3D0SK5rqgwom-9fqyJ3nrIHKvaiIXf-Qo8eLrByWpe
Ⅲ 初中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地理和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资料?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2、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两者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柱(注意:不要把脊柱写成脊椎)。?
3、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5、鱼在水中生活,能使鱼体上浮、下潜、停留在一定水层的结构是鳔。?
6、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鳍、腹鳍和背鳍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决定前进的方向,并产生前进的动力。?
7、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做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8、活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是在进行呼吸。?
9、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因为有丰富的血管。?
10、鳃丝既多又细,可以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
11、水由鱼的口流入鳃,又从腮盖后缘流出,其间进行了呼吸(即气体交换),其过程是: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丝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2、鱼鳃有丰富的血管,鳃丝既多又细,这两个特点对于鱼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13、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及尾鳍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14、海葵、海蜇、珊瑚等动物属于腔肠动物,其主要特征是: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5、乌贼、章鱼、河蚌、鱿鱼、蛾螺等属于软体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贝壳(可保护身体)或贝壳退化。?
16、虾、蟹,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做甲壳动物。?
17、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18、海豚、鲸、海豹属于哺乳动物,龟、鳖属于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19、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蛇具有鳞,昆虫具有外骨骼;○0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各种呼吸器官,如蝗虫用气管呼吸,兔用肺呼吸;○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0;观察蚯蚓的实验:○1区别蚯蚓身体前端与后端的结构是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13节。○2用手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刚毛,它的作用是支撑身体,协助运动。○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灵活、快,因为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困难、慢,因为刚毛失去了作用。○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
????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2、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3、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雨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4、蚯蚓、水蛭、沙蚕属于环节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这也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25、家兔体温恒定的原因:○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2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能力强;○3有完善的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能力强;○4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他们都是恒温动物.???其它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26、兔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27、哺乳动物和鸟类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28、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这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草食动物。?
29、虎、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犬齿发达,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吃动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肉食动物。?
30、兔的消化管长,还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31、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3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出现分化。?
33、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34、飞行的意义:○1扩大了活动的范围;○2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5、鸟类用于飞翔的羽毛是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两翼表面,两翼最多,其结构特点是:羽轴硬,羽片呈平面。?
36、鸟的胸肌发达,其作用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7、家鸽的胸骨上有龙骨突,其作用是着生发达的胸肌。?
38、鸟类排粪频繁,其原因是:○1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2直肠很短,体内不贮藏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39、鸟类的身体里有多对发达的气囊,它的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其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帮助呼吸。?
40、鸟类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两次气体交换的场所均为肺。?
41、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4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4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44、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45、昆虫的运动能力强,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46、蝗虫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在微小气管与细胞间。?
47、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48、外骨骼的作用:○1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9、昆虫、蜘蛛、蜈蚣、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共同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0、脊椎动物中的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其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蝌蚪经变态发育成为成蛙,此后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1、两栖动物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皮肤。?
52、世界水日3月22日
53、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是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3、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动力的作用。?
4、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关节面又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面的表面有一层关节软骨。?
3楼
5、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使关节灵活运动的结构是关节软骨和滑液,关节软骨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及韧带。?
6、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能收缩;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能附着在不同的、两根及以上的骨上。?
7、一块骨骼肌必须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
8、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9、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0、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以上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11、屈肘时,肱二头肌肌群收缩,肱三头肌肌群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肌群收缩,肱二头肌肌群舒张;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肌群、肱三头肌肌群都舒张;双手下垂提水,肱二头肌肌群、肱三头肌肌群都收缩。?
1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需要有能量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13、运动对于动物的意义: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贮食行为、社会行为等。(结合实例,要会判断属于以上哪种行为。注意: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之间的争斗)。?
15、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提供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16、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育儿袋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17、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羊、象、鹿等。?
18、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有的还形成等级。?19、白蚁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产卵繁殖后代的是雌蚁;保卫蚁穴的是兵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的是工蚁;专职与雌蚁交配的是雄蚁。?
20、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最凶猛强壮的雄狒狒担任首领。?
21、作为首领的雄狒狒的权利: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责任: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22、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给出实例,要会判断属于以上哪种情况)。?
23、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回到蚁巢,其他蚂蚁可以通过分泌物的气味找到食物。?
24、蝶蛾类昆虫的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上的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因此,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25、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了《寂寞的春天》一书。?
2、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反映了两者吃与被吃的关系。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有增多或减少)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6、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这样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因为○1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2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
8、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人们的生产活动一定要按生态规律进行。?
9、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1动物以生物为食,在体内消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排出二氧化碳、尿液等,又回到自然界;○2动物的粪便、遗体经分解,形成的二氧化碳等回到自然界。?
10、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1、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种生物就叫生物反应器。动物中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12、使某生物成为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是使该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
13、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的好处是:○1可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2可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3可节省很多建厂的土地资源,可用于绿化、美化环境。
14、仿生就是模仿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15、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真菌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注意:菌落中的所有细菌或者真菌为同种细菌或真菌)。?
2、细菌菌落的特征: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3、真菌菌落的特征:菌落一般较大,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4、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首先要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置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的过程叫接种。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5、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其目的是将培养皿、培养基内混入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杀死,排出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6、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外、寒冷的极地、炎热的温泉,都可以找到细菌或真菌,可见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7、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即营养),有的需要氧,有的不需氧。?
8、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最早观察到了细菌。?
9、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否定了细菌是自然发生的观点。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10、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内容为高温灭菌。?
1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
12、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1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菌是独立生活的。?
14、细菌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有些细菌还有荚膜或鞭毛,有些细菌则无。?
15、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16、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7、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因为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极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自养。?
18、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所形成的细菌个数是2nm,(m为分裂前的个数,n为细菌连续分裂的次数)。?
19、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芽孢的细胞壁增厚,个体小而轻可随风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成细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一个芽孢只能形成一个细菌。(有些细菌不能形成芽孢)。?
20、馒头变质长霉,水果上长“毛毛”,那是真菌中的霉菌。?
21、真菌的主要特征:○1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霉菌、蘑菇);○2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3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即孢子生殖;○4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22、青霉和曲霉的区别是:青霉呈青绿色(因为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扫帚状;曲霉呈黑、黄、褐、绿等颜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放射状。?
23、在夏秋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24、酿酒、做面包、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25、酵母菌与细菌的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26、蘑菇的孢子长在菌褶表面。?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无机物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二氧化碳等物质(即绝大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3、有些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是利用死的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腐生。?
4、有些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寄生,利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的疾病。?
5、链球菌可以使人体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
6、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7、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9、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藻类提供有机物,真菌提供水和无机盐。?
10、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有根瘤,根瘤是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无机盐(植物所需),植物则提供有机物。?
11、细菌也可以与动物共生,如牛、羊等食草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细菌可以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动物则提供细菌生存的场所和食物。?
1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
13、小部分细菌和真菌对人体有害,但大部分对人体有益。?
14、发酵的演示实验中,冒出的气泡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能量,其反应式为(如右)。?
16、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的酒精则在蒸烤中挥发了。?
17、乳酸菌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有酸味),从而使牛奶变成酸奶、蔬菜变成泡菜。?
18、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霉菌。?
19、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与繁殖,导致食品腐败,食品保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防腐。?
20、保存食品的方法:蘑菇→脱水法;腊肉→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腌制法;以上方法依据去水抑菌的原理。?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冷藏法;冷冻法;以上方法依据抑菌的原理。?牛奶→巴氏消毒法;肉类罐头→罐藏法;以上方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防腐剂;射线法;依据灭菌的原理。?
21、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抑菌和灭菌。?
22、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能产生青霉素,可治疗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
23、科学家把合成胰岛索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使之产生胰岛索(这里的转基因的大肠杆菌为生物反应器)。?
24、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许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照明、取暖或发电,同时废水得到净化。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利用细菌可以净化污水。?
25、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可灭菌和抑菌,因此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26、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科、目、纲、门、界七个不同的等级(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植物的分类(见下图)。(注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类等级要低于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是同一分类等级。)?按进化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排列: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动物的分类(见下图):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排列: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5、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大的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是最多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6、种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7、分类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种这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这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8、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9、马的分类(从小到大):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10、桃的分类(从小到大):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植物界。?
11、瑞典着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提出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为拉丁文,斜体字。?
12、《自然系统》是植物史上划时代的着作,对生物进行了分类,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的帮助。?
1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我国的裸子植物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多,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位于世界前列。?
15、我国的爬行类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少。?
16、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每种生物所有个体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1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8、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