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有哪些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有化学性废物、生物性废物、放射性废物等。化学术语中的废弃物是指在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基本或者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回收和利用的排放物。
化学废弃物按物理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液和废渣三种,简称“三废”。按实验室废物的性质分类:
1、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废物。有机物废物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
2、生物性废物。生性废物包括检验、实验室的标本,如血液、尿、粪便、痰液和呕吐物等;检验用品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
3、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包括放射性标记物、放射性标准溶液等。
2. 实验室废弃物都有哪些废弃物的种类及种类
实验室废弃物可分为:一般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疑似固体废物等类型。
其中,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分为两类,一类直接在名录里面,不需要做鉴别;另一类是需要按照企业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标准撰写危废鉴别方案,并对危险废物产生特性与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和污染特性进行研究,开展危险废物特性及鉴别技术。
3. 谁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方法啊越全面越好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一、实验室一般化学废弃物(化学废液)的处理
实验室化学废液产量大,处理任务重,是三废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废液处理必须分类收集、安全存放,严禁随意排放。在废液桶上将废弃物的详细情况,如废弃物的成份、含量、性质、收集日期、负责人等信息填写在废液收集单上,贴上标签,由专职人员定期交由学校回收处理。
二、实验室气体废弃物(废气)的处理
1、对少量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设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稀释后排至室外,通风管道应有一定高度,使排出的气体易被空气稀释。
2、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如吸收处理或与氧充分燃烧,然后才能排到室外,如氮、硫、磷等酸性氧化物气体,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被吸收后排出。
3、对于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等采用紫外臭氧杀菌的设备,由于臭氧分解的半衰期为20~50min,因此消毒结束后,需关闭紫外灯至少半个小时以上再进行无菌操作实验。
三、实验室固体废气物(废渣)的处理
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同废液处理类似,需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处理,禁止随意混合存放。其中,需特别的注意事项如下:
1、存放实验废弃物必须使用标记有“医疗废物”的专用黄色塑料袋,存放生活垃圾必须使用黑色塑料袋。
2、使用过的微生物、细胞等培养材料的固体废弃物,如:培养基、培养瓶、培养皿、培养板等需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如高压蒸汽灭菌30min、或有效氯溶液浸泡2-6h)后方可丢弃或清洗。
3、鉴于溴化乙锭(EB)的强诱变性,研究院不鼓励使用EB染料,建议选用毒性小的新型替代染料(如荧光染料、花箐类染料等)。如果一定要使用EB,则EB污染过的废弃物严禁随意丢弃,必须经过有效的净化处理(如使用专业的EB清除剂或采用活性炭吸附、氧化使其失活等方法)。
(3)生物性实验废弃物按实验类型分类不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化学废弃物按污染物形态分类
(1)废水。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几乎所有的常规分析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中成分包罗万象,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对少见的氰化物、细菌毒素、各种农药残留、药物残留等。
(2)废气。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通常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是月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实验室废气包括酸雾、甲醛、苯系物、各种有机溶剂等常见污染物和汞蒸汽、光气等较少遇到的污染物。
(3)固体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4. 实验室废弃物分哪几类,哪个单位可以做危废鉴定
实验室废弃物可分为:一般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疑似固体废物等类型。
其中,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分为两类,一类直接在名录里面,不需要做鉴别;另一类是需要按照企业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标准撰写危废鉴别方案,并对危险废物产生特性与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和污染特性进行研究,开展危险废物特性及鉴别技术。
我司危废鉴定优势:腐蚀性、浸出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毒性物质含量
5. 微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有哪些
微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有弃置的样本、培养物、载玻片、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致病菌检测所穿的工作服、非一次性的实验帽和口罩等。
所有弃置的样本、培养物和其他生物性材料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并有标记的用于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并集中存放在指定地点。在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通过高压灭菌、化学消毒或其他被认可的技术进行处理,然后置于密封的容器中,分类做上标记,由专人安全运出实验室。
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充满量,不能超过其设计容量。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培养物必须经121℃30min高压灭菌。
载玻片上的活菌标本应装于密闭容器中进行高压灭菌,或经3%来苏尔溶液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24 h后方可丢弃。染菌后的吸管,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中,最少浸泡24h(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30min高压灭菌。
涂片染色冲洗片的液体,一般可直接冲入下水道,致病菌的冲洗液须冲在烧杯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做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须高压灭菌后才能洗涤。
打碎的培养物,立即用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喷洒和浸泡被污染部位,浸泡30min后再擦拭干净。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致病菌检测所穿的工作服、非一次性的实验帽和口罩等,应放入专用消毒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
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应征询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目的是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为零,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只可使用被承认的技术和方法,废弃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和标准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高压灭菌过的废弃物可以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或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焚烧炉内的灰烬可以作为普通家庭废弃物处理并由地方有关部门运走。
6. 动物实验废弃物可以分为什么
按实验室废物的性质分类:
1、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废物。有机物废物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芘、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
2、生物性废物。生性废物包括检验、实验室的标本,如血液、尿、粪便、痰液和呕吐物等;检验用品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
3、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包括放射性标记物、放射性标准溶液等。
相关内容解释:
开展生物性实验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后果。生物实验室的通风设备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个人安全保护漏洞,也会使生物细菌毒素扩散传播,带来污染,甚至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2003年“非典”流行后,许多生物实验室加强了对SAS病毒的研究,但之后报道的“非典”感染者,多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研究时被感染的。
7. 生物废弃物处理原则及方法
生物制品废物的处理方法
生物制品是指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生物技术企业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废物的产生、管理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加强生物制品废物的安全管理,减少环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其对社会和从业人员的损害,根据国家和卫生部有关文件,生物技术企业应实行对废物从产生、包装、收集、运送、处置全程的管理。
1. 生物制品废物分类
1. 1 感染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1.1 感染性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是被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衣服;其他被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生物技术企业产生的生活垃圾。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1.2 感染性废物处理生物制品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密闭包装,贴上标签,产生部门对其进行登记后,当日焚烧。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将锐器与其他物品分开,对其进行登记后,由后勤部统一回收,当日运送到指定点。
1.3 病理性废物分类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1.4. 损伤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4.1 损伤性废物分类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等。
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瓶等。
1.4.2 损伤性废物处理:废弃的损伤性废物,应放入利器盒密闭包装,贴上标签,对其登记后,由后勤部统一回收,当日运送到指定点。利器盒密闭后不允许再打开。
1.5 化学性废物分类与处理
1.5.1 化学性废物分类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废弃的含汞器具。
1.5.2 化学性废物处理: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及含有汞的器具报废时,应登记后,再交由专门机构进行处置。
2. 废物的收集、包装及处理的几个重要环节
2.1 当盛装的废物达到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的3/4时,生产部人员应当使用有效封口方式,封口紧实、严密。
2.2 入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2.3 疗废物处理
(1)在废物塑料袋或者利器盒上贴标签的内容包括:生物制品废物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2)各部门对废物分类后由本部门人员妥善保管,不得丢失、遗撒、播散。废物回收人员在运送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废物运送到销毁点。
(3)用专车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废物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到销毁点。下收的车辆应当使用加盖、防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车,并且使锐器与其它废物分开,确保废物在回收途中不被遗漏、丢失。对废物运输车要每日冲洗、消毒一次。
8. 动物实验废弃物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实验室废物的性质分类:
1、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废物。有机物废物包括一些剧毒的有机样品,如农药、苯并芘等。
2、生物性废物。生性废物包括检验、实验室的标本,如血液、尿等;检验用品如实验器材、细菌培养基和细菌阳性标本等。
3、放射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包括放射性标记物、放射性标准溶液等。
开展生物性实验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如未经适当的灭菌处理而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后果。生物实验室的通风设备设计不完善或实验过程个人安全保护漏洞,也会使生物细菌毒素扩散传播,带来污染,甚至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注意事项
1动物实验结果不能机械地、不经分析的完全用于临床。
2选择与人类疾病有共性的动物做实验。
3注意实验动物质量。
9. 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1.垃圾、惰性化学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无毒、无放射性,无腐蚀性的固体。
2.弱酸废液及其相关化合物(质量分数<10%)
3.弱碱废液及其相关化合物(质量分数<10%)
4.浓酸废液及其相关化合物
5.浓碱废液及其相关化合物
6.易燃的(燃点<60℃)不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及其相关化合物
7.易燃的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及其化合物
8.难燃的不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及其化合物
9.难燃的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及其化合物
10.不可经稀释后排入下水道中的有机碳含量(TOD)≥10%的易燃物质
11.有机酸
12.有机碱
13.无机氧化物、过氧化物
14.有机氧化物、过氧化物
15.有毒重金属
16.毒药、除草剂、杀虫剂、致癌物质
17.还原剂废液及其化合物
18.发火物质
19.与水作用的物质
20.氰化物、硫化物、氨废液
21.爆炸物
22.放射物
23.传染物
24.医疗废弃物
25来源或性质不确定的水溶性实验室废弃物
26.来源或性质不确定的非水溶性实验室度弃物
27.空容器
28.石棉、含石棉的实验室废弃物
29.被污染的实验室器皿和垃圾
30.多氯联苯(PCBs)
10. 如何处理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
废液的处理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废水来自有致病菌的培养物、洗涤水以及其他诊断检测样品等。对于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应尽快消毒灭菌,严防污染扩散,要加强污染源管理。
废液处理方法有化学药剂法和热力消毒灭菌法。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废液进行处理。
(一)化学药剂法
化学消毒药剂按其杀菌由强到弱可分为灭菌剂、消毒剂、抑菌剂。废水化学法消毒最好采用相关发生器、虹吸投药法或高位槽投药法,也可以在废水入口处直接投加。投放液氯用加氯机,投放二氧化氯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投放次氯酸钠用发生器或液体药剂,投放臭氧用臭氧发生器,投放过氧化氢用过氧化氢发生器。
(二)物理热力法
生物安全实验室物理热力法废液处理系统是通过加热方式连续对废液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目的是使废液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避免引起污染扩散。
连续式废液消毒灭菌是一种对生物性废液进行灭菌的新技术,主要运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液的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废液通过双层排水管道从废液入口进入缓冲储液罐,产生的废气经过高效过滤器除菌后从透气管排出。当液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废液出口阀门自动打开,同时启动流速控制泵。将废液以设定流速压入预加热/冷却柜进行预加热处理,之后进入电加热灭菌器,在灭菌器内废液通过电加热灭菌盘管进行高温灭菌。已灭菌的废液再进入预加热/冷却柜经缓冲管后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废液通过排污口排出。如需如此处理,则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储液罐,或直接进行再次连续处理。预加热/冷却柜通过热交换器,使已灭菌的高温废液对进入的待处理废液进行预加热,同时自己得到冷却,以节约能源。与传统的储罐式灭菌技术相比,连续废液消毒在效率、有效性、安全性和节约成本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混合处理法
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来说,其实验的对象种类较多,需要对废液进行不同的处理,适用于采用化学药剂和物理热力混合法处理系统。该系统将热力法连续废液灭菌系统与化学药剂处理装置结合,对废液进行热力灭菌处理和化学药剂处理,还可对灭菌系统内管道进行化学消毒。
(四)第二级废水处理系统
第二级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处理经生物安全实验室内第一级废液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出的废水,还可以处理来自食堂、洗澡池、卫生间、洗手盆的一般生活污水及普通实验过程中排放的无致病性微生物,但含有其他化学污染物的废水。第二级废水处理系统具备有效去除酸碱、重金属、有机溶剂及杀灭一般微生物的功能,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或中水回用的标准。
第二级废水处理系统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如下:来自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废水经隔油器除油,同生活污水经由孔径为10mm的格栅除去较大的固体漂浮物后,汇集到调节池进行混合处理,再经直径2mm~5mm的格栅处理,除去直径大于5mm的固体漂浮物,进入初沉池。沉淀后上清液流入生化处理池进行生化处理,再经二次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接触池进行最后处理,符合GB 国家标准后排放。
02 废气的处理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排风、仪器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柜等)的排气会带有致病微生物,这种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实验室外,将会感染人群及动物,引起流行病暴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实验室产生的废气,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污染废气主要来自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柜、干/湿热消毒灭菌器、离心机排风罩等易产生带菌、带毒气溶胶的设备的排风,以及焚烧炉排放的烟尘等。
对安装的送排风系统的实验室总体要求是控制实验室的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使通过初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器后的气体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室内采用上送下排,使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气流死角和涡流降至最小程度;特别要指出的是,要确保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器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第一级高效过滤器应安装在实验室排风管道的前端(其他通风设备同理).若需加装第二级排风高效过滤器,应将其串接在离第一道高效过滤器后500 mm以远至排风机之前的地方(选择易维护、易操作和易更换的地方,如排风机技术夹层)。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与更换应牢固、符合气密性要求,并应由有资质的技术人员来进行。通常高效过滤器在更换前应经过消毒灭菌,或采用可在气密袋中进行过滤器更换的位置。坐应急处理时维修人员应身着防护服,更换下来的高效过滤器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焚烧。每个高效过滤器在安装、更换、维护后都应进行检测,运行期间要进行日常监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性能。应能控制实验室排风系统与其他排风设备(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柜、动物负压隔离器、离心机排风罩等)排风的压力平衡和响应速度匹配。应安装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内不出现正压和确保其他排风设备气流不倒流。实验室的排风应经高效过滤后由排风机向空中排放。外部排风口应远离送风口,并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应至少高于所在建筑屋面2m以上,应有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影响气体直接向上空排放。在送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性密封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或风管化学熏蒸或循环消毒灭菌。
03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 2004年12月29日)中规定了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并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做出了特别规定。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固体废弃物来源于实验器材废物、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的废弃样本和培养物、废弃的感染动物、实验室废弃的空气净化材料等。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属危险废物,不能回收利用,必须经灭菌处理后丢弃或焚烧处置后填埋。固体废物由于不适当地处理、储存、运输、处置或管理上的疏忽,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显着的威胁。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进行污染废物的收集、运输、储存。
所有弃置的样本、培养物和其他生物性材料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并有标记的用于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并集中存放在指定地点。在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通过高压灭菌、化学消毒或其他被认可的技术进行处理,然后置于密封的容器中,分类做上标记,由专人安全运出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充满量,不能超过其设计容量。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培养物必须经121 ℃ 30 min高压灭菌。
载玻片上的活菌标本应装于密闭容器中进行高压灭菌,或经3%来苏尔溶液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24 h后方可丢弃。染菌后的吸管,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中,最少浸泡24 h (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 ℃ 30 min高压灭菌。涂片染色冲洗片的液体,一般可直接冲入下水道,致病菌的冲洗液须冲在烧杯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做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须高压灭菌后才能洗涤。打碎的培养物,立即用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喷洒和浸泡被污染部位,浸泡30 min后再擦拭干净。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致病菌检测所穿的工作服、非一次性的实验帽和口罩等,应放入专用消毒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
实验室应确保由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处理危险废弃物。不允许积存垃圾和积存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及时封存,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通常在实验室区内的安全地方。答案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