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已经46亿年了,之前有过几次生物大灭绝呢
在生物进化史上,一共出现过6次生物大灭绝的事件。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4.5亿年前左右,奥陶纪的晚期,在发生的当时85%的生物在此次战役之中消失了,代表生物为头足类,三叶虫类;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关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实现在正在发生,这次大灭绝在现在还在进行,不过关于此次大灭绝科学界还没有公认。这次大灭绝的原因与人类有关,自从人类出现之后,生物的消失速度,有研究超过了历史上的数次生物的大灭绝,但随着人类的脚步,猛犸象,大地獭,恐鸟,古巨蜥等等生物已经消失灭绝了。但人类已经意识到了生物灭绝的严重性,最后的一次生物灭绝能否真正成为一次大灭绝事件,还要看其后的发展。
B. 为什么生物突然大灭绝
2.5亿年前,地球绝大多数物种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灭绝,成为我们这个星球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物种灭绝时期。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背后的原因。最近,《科学》杂志揭示出这次大灭绝不是逐渐消灭,而是一次突然爆发的灾难性事件。
据介绍,由于地层化石记录的缺乏,2.5亿年前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曾被认为是长期海平面下降引起持续性环境恶化,导致生物加速消亡。20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华南地区连续发现记录这一特大生物灭绝过程的地层,一些中外专家根据对这些地层化石的观察分析,提出了2至3次分期灭绝的观点。近几年,金玉壬-卜等科研人员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生代与中生代分界的国际标准地层——浙江省长兴县煤山剖面丰富的古生物资料进行严密的科学研究分析,首次提出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一次爆发性的灾难事件。
那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2.5亿年前,也就是所谓的“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因为它发生在地理上二叠纪时期的末代和三叠纪时期的开始。当时,地球上90%以上的海洋动植物以及70%的陆地物种惨遭灭绝。大灭绝标志了地球上第一次生命蓬勃发展时代的结束,同时,它又宣告了爬行动物兴盛时代的开始。但大灭绝背后的“兇手”到底是谁?
像警察调查一样,科学家们希望通过重建大灭绝时的详细场景,包括它发生的时间和形式,来全力以赴找到灭绝的原因。近期,《科学》杂志公布了研究结果,这次大灭绝可能是在50万年或是更短的时间内发生的。
《科学》杂志的研究员还公布了其他惊人的线索,包括从灭绝时期岩石层里发现的一些细小的金属球,这些线索有助于搞清真相,大大缩小了科学家们查找原因的范围。
科学研究者们,包括来自南京的中国科学家和美国华盛顿的科学家,在中国浙江长兴县煤山对“二叠纪《叠纪大灭绝》”进行了研究。之所以在煤山进行研究,是因为那里有一系列的岩石层横跨这两个地理时期。
科学家们的分析指出,他们研究的大多数物种大约在2.51亿年前从化石记录中消失,是在二叠纪——三叠纪交界时的岩层中。这些岩层表明,二叠纪——三叠纪交界时期之前,33%的物种灭绝,而在交界时,物种灭绝率高达94%。这种令人惊异的灭绝率的上升是突然出现的,是在仅仅50万年内发生的。
科学家们认为。大灭绝是单独的、突然出现的,而不是几个一连串更小形式的灭绝。大多数物种在大约2.51亿年前灭绝的,随后,少量的幸存生物在后来的1百万年中也消失了。
科学家推断,这次生物大灭绝,很可能是受超大规模火山喷发、地外物体撞击等突发性因素的驱动。这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事件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大多数研究者们还在调查大灭绝的神秘原因时,一些科学家的兴趣已经转移到这之后发生的事情上去了,就是后来的生物大复兴。
他们想用大灭绝找到的信息来搞清楚这场大灾难之后,生命是如何重新兴盛起来的,来探索出那些幸存下来的动植物的本质和生命反弹的时间和形式。他们认为,了解大灭绝之后再复兴的原因,对于了解生命的历史可能比了解灾难本身更重要。
他们说:“生命从最初形态发展进化到今天,物种大灭绝是一种最基本的变化。今天的生物,都是基于那些2.5亿年前灭绝的那些生物上发展起来的。”
C. 2.5亿年前地球生命大灭绝,这是怎么证实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证实了,是2.5亿年前地球生物是有一个大灭绝的阶段的那么到底是如何来劲证明的,其实科学上面证明这种现象的方法的是有很多的,一方面是通过一些科学的检测手段,比如说对于地质的检测,以及对于生物基因的检测,还有当前的一些考古,发现包括一些岩石记录地壳的运动轨迹变化,等等以及一些气象的变化,我都可以追溯到当时的一种气候环境,确实造成了生物的一个断层,而且最有力的发现就是一些化石生物化石的,发现考古能够更加的帮我们证实这样的一些猜想。
一,化石
其实生物化石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好的,一个对于假想的佐证手段,因为我们在进行一些推测的时候,往往都是需要当时的一些时政来进行证明的,但是我们目前来说是有一些远古时代,他是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或者说是视频录像的,而只有通过一些化石以及对于一些基因的检测,我们才能够去证明我们当时的一种猜想,这也是从侧面证明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而恐龙化石,或者说是一些生物化石就是最好的一个直接的证明。
D. 某个物种灭绝是如何判断的
什么是灭绝
在灭绝动物名单中,“麋鹿,1900年灭绝于南海子”的字样常常引起人们的疑问,眼下不是有大群活生生的麋鹿吗?怎么能说已经灭绝了呢?可见,有必要把灭绝含义解释一下。
灭绝(EXTINCT)是指当今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该种的成员存在时,就认定是灭绝即绝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物种等级标准:灭绝(EX)指在过去的50年中未在野外找到的物种,如渡渡鸟。
野生灭绝(EW)指某物种的个体仅被笼养或在人们控制下存活,就可认为是野生灭绝。如麋鹿,自古在华夏大地广有分布,北京南苑不仅是麋鹿这个物种的科学命名地(1965年),而且由于水灾和战祸,这里又成为中国本土上最后一群麋鹿的消失地(1900年),但毕竟还有18头保存于英国乌邦寺,香火未断,所以它们属野生灭绝,类似事例还有普氏野马(1947年)。
灭绝的第三个含义是局部灭绝。墓碑上的“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就属于局部灭绝。因为中国大陆及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仍有云豹,可台湾岛上的云豹却彻底没有了,这就算局部灭绝。例如中国犀牛,1922年灭绝;白臀叶猴,1893年灭绝;赛加羚羊,1950年灭绝,这都指中国境内没有了,但作为一个物种,苏门犀牛在印尼、马来西亚仍有,白臀叶猴在老挝、越南还有,赛加羚羊在哈萨克斯坦还有。
灭绝的第四个含义是亚种灭绝。墓碑上所列的有巴厘虎1937年、西亚虎1980年、爪哇虎1988年、新疆虎1961年,实际上世界上的虎只有一种,繁多的名目都是亚种及亚种以下的分类;类似情况还有狼,狼是一种原产北美及欧亚体型最大的犬科动物,亚种变种很多,墓碑上就有:纽芬兰白狼1911年、德克萨斯灰狼1920年、喀斯喀特棕狼1940年……京北雾灵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设立与这里是猕猴分布的北限有关,这里曾生息着猕猴的一类:直隶猕猴,可叹80年代后猴迹消失,现在日本猴成为世界分布最北的猿猴了。
最后,由于一些野生动物数量太少,种群过小,遗传变异性丧失,被专家称为“活着的死物种”,它们不仅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微,而且连自身的存亡都成问题,例如屈指可数的华南虎,即便归山,对其它群落和成员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情形称“生态灭绝”。
E.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怎么灭的大灭绝
你好
第一次是在奥陶纪,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
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来自网络
F. 为什么会出现生物大灭绝的现象
大灭绝,其实也称周期性灭绝,但是这个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就是偶然性,地震,陨石,或是不是按照规律来的。
在从生命起源到现在的数十亿年里,地球上已经有数十亿种物种,而只有几百万种现存物种。也就是说,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物种中,99%以上已经灭绝。没有一个物种能够永存,现存的物种将逐个灭绝。物种灭绝是一个一直在发生的过程。绝大多数(约三分之二)的灭绝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等进化因素,并以分散的方式发生的,称为背景灭绝。但其余三分之一的物种灭绝是集中发生的。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似乎一场灾难从天而降,许多物种一起灭绝,这就是所谓的大灭绝。
结果表明,地震、森林火灾、沙堆崩塌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均服从幂律。当我们看到一个大事件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认为它一定是由某种特殊的原因引起的。但如前所述,幂律表明大事件的发生因素与小事件的发生因素相同。它们的发生纯属偶然,是系统在临界状态下连锁反应的结果。没有特别的“大”因素。
G. 物种大灭绝是怎么回事
随着地球变得越来越热、气候环境越来越恶劣,关于物种大灭绝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2009年12月初,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开幕,把有关生物灭绝的预测推向了新的高峰。据说只要全球气温再平均升高1℃,很多如今的米粮川就会成为撒哈拉那样的不毛之地,惊呼新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已经来临。据说,生物大灭绝已经在地球上不止发生过一次,恐龙的灭绝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我国云南发现的澄江化石群和辽宁化石群,都证明确确实实发生过多次的生物大灭绝。
据科学家估计,以单细胞细菌形式存在的一些种类的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存在35亿年了,曾经存在过的99.9%的物种最终都灭绝了,这不是夸张的数字。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亿万物种惨遭灭绝?劳普于1991年着的《大灭绝:坏基因还是坏运气?》一书中介绍了两个学派。
坏基因学派认为,因为地球在不断变化,它的大陆板块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新大陆,它的气候冷暖有序,即使很微弱的地磁场完全反转,也将引发地震、火山喷发、冰河和热带热浪,这些肯定会对现存的生物带来挑战。那些具有复杂的遗传结构并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自然最有希望生存下来。这些具有复杂遗传结构——同样也意味着具有最大和最复杂的有机体的生物将不会灭绝。另外,当任何物种经历长时间的进化以获取更大的遗传效率时,即使没有外来的大规模的环境变化的压力,它的不太适应环境的祖先也将逐渐灭绝。如果能发展出一种比从其进化而来的物种更有效的摄取微小食物的能力,甚至一些相当原始的早期海洋生物也胜过与它相似的生命形式。适应性即适者生存对许多科学家来说,解释大多数物种灭绝似乎足够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从记录了地球生命史的化石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东西后,科学家注意到这种方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单独靠进化论不能解释5次物种大灭绝发生的原因,在这5次大灭绝中,大多数曾经存在的生命形式灭绝了。经历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转向了“坏运气”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大灭绝是由于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难,其强度足以毁灭整个行星。在讨论这种灾难性事件的证据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过去5亿年间所发生的5次物种的大灭绝。
大灭绝发生在5次不同的地质时期: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大灭绝发生在整个6亿年间(被称为显生宙,在这段时间中,复杂的生命已经在地球上形成了)是毫无疑问的,其他6个地质时期并没有发生大灭绝。生存于奥陶纪(从5.05亿年前到4.40亿年前)的唯一的生物是海洋生物。直到从将近4.1亿年前到3.6亿年前的泥盆纪,才出现陆地生物,它们迅速在陆地上扩张。从大约2.86亿年前的泥盆纪开始,大大小小的脊椎动物才开始在陆地上盛行。从二叠纪往前,出现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但是哺乳动物的种类在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才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1989年,一本名为《精彩的生命》着作提出,把显生宙划分成独立的分类,如鱼类时代、爬行类时代和哺乳类时代是极其简单的,但当海洋和陆地被复杂的物种占据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交叉。人们对恐龙巨大身躯的特别兴趣导致使用诸如“当恐龙统治地球时”这样的措词,但是事实上只是有些恐龙身形庞大,有些恐龙的身体和小鸟差不多,恐龙的种类大约只有50种,而现存的松鼠就有150种之多。我们不会说松鼠在统治地球,也不会说数量正在急剧减少的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大象在统治地球,可见身形庞大并不一定重要。此外,如果严格按数量来评判,那么昆虫从二叠纪开始就应该统治地球了,如果说生物多样性在统治地球,那就更不正确了——人类正在不断地毁坏多样性,尽管我们的生活依靠多样性延续。
尽管没有一种动物主宰地球,在大灭绝期间总有一些生命形式像恐龙一样被永远毁灭。
证明恐龙的灭绝是目前大灭绝原因的争论的关键。有两个原因:其一,自从1842年理乍得·欧文创造了“恐龙”这个词以后,恐龙就成了公众感兴趣的对象,至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了;其二,因为恐龙消失在5次大灭绝的最后一次,世界各地都有记录了它们1.4亿年存在史的化石,在中国的四川、河南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恐龙化石比其他早期的生命形式的化石更完好。
诺贝尔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大学物理学家路易斯·W·阿尔瓦雷茨和他的儿子沃尔特——一位地质学家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震惊了恐龙研究界。他们开辟了一条思考大灭绝的全新道路。
1973年,沃尔特·阿尔瓦雷茨和一个地质学家小组在意大利北部的古比欧的一个地方发掘能证明地球磁场反转的证据。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地球磁场每100万年反转一次。在古比欧,沃尔特·阿尔瓦雷茨发现一个夹在两个石灰层之间的泥土层没有化石,而这两个石灰层都有很多化石遗迹。这件事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因为泥土层在地质年代上与白垩纪末期一致,恐龙就是白垩纪末期灭绝的。1977年,沃尔特回到美国,随身带了一些泥土层的样品。然后,他就这件事情跟他的父亲路易斯·W·阿尔瓦雷茨进行了讨论。古比欧的地层样品激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开始测量这些泥土样品的化学成分,在1978年又得到了一些额外的样品,并发现在地层中铱元素的含量是其上下层的石灰层的含量的30倍。铱是地球上的稀有元素,但在陨星上很普遍,白垩纪末期的地层中铱含量之高令人惊奇。
阿尔瓦雷茨认为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一个假设是在那段时间银河系正好有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富含铱元素的爆炸碎片大量落到地球上,但是没有找到有力证据的支持。路易斯和沃尔特·阿尔瓦雷茨转向了另一个假说:一颗大陨星坠落地球。它的直径至少有10千米,撞击后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达数年之久,海洋和陆地的植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深受影响,食物链的崩溃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同时灭绝。
阿尔瓦雷茨父子的假说于1980年6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带科学性质的戏剧性故事而已。许多地质学家拒绝接受这一假说,他们说,猛烈的火山喷发也可能造成遮天蔽日的尘云。有的科学家认为陨石撞击假说可能是真实的,但有待验证。富含铱元素的类似沉积物在全球的其他不同地方还能找到吗?是否存在一个正好产生于白垩纪末期、并且足够大的陨石坑来证明这样一颗陨星确实撞击过地球呢?
结果是在两年内,地质学家在世界各地都找到了包含确切年代的富含铱元素的地层。但是有些科学家开始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铱元素能在大气中长期停留、从撞击点散布到全球吗?计算机模拟的模型显示“冲击扩散”是可行的。陨石假说还存在一个大问题:这个巨大的陨石坑究竟在哪里? 1989年,海洋学家在绘制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滨的地形图时,发现了一个海底陨石坑,随后科学家对这个名为奇休鲁布的陨石坑展开了测量。1993年,科学家宣布这个陨石坑直径为180千米,比西弗吉尼亚州还大,实际上是现在已知的地球上最大的陨石坑,年代测量显示这个陨石坑正好形成于6500万年前,与恐龙灭绝的年代相符。通过对从陨石坑中取得的样品进行的测试,1977年,一些研究者得出结论:这个陨石坑中铱元素尤卡坦半岛陨石坑
含量与古比欧、丹麦、新西兰所发现的地层的铱元素含量相同。到此为止,大多数科学家都接受陨石撞击是导致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1996年11月宣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尤卡坦半岛陨石撞入地球,这将在北美洲产生巨大的风暴性大火。
尽管这些试图证明过去5亿年间地球经历的5次大灭绝,都是因为陨石撞击所引起的发现和推论极具煽动性,但仍有一些科学家对这个假说持怀疑态度,甚至怀疑恐龙灭绝真的完全是因为陨石撞击所引起。这些科学家只愿意承认陨石撞击只是恐龙灭绝的部分原因,而不是全部。印度西部的高原地区分布着广阔的火山岩堆积物,被称为德干高原火成岩,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不断出现的火山活动也可起到与陨石撞击相似的效果,一些人认为火山爆发和陨石撞击都存在,同样起决定性作用。而其他专家坚持恐龙在北美洲比在其他地方灭绝得快,尤卡坦半岛的陨石撞击应该是主要的原因。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恐龙在陨石撞击前就开始消失了,陨石撞击只不过是加速了它们灭亡而已。因为在他们看来,许多恐龙因为体积太大,食量惊人,一旦环境稍有变化,就会引起它们的食物匮乏,而体积小的恐龙,可能进化成像现代爬行类的动物了,有的可能进化成原始的鸟类了。
一些庞然大物般的恐龙,显示对适应环境变化的脆弱性,而小的物种则更具适应性。大卫·劳普指出,有些物种灭绝是因为遗传问题,这类问题出现的范围,可能从疾病影响了一个物种或一些物种,到栖息环境的改变可能对一些栖息在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的物种来说是致命的。这些问题是显然存在的,劳普本人相信三叶虫也是受坏基因的影响。在寒武纪地层的化石中发现了6000种三叶虫物种,在接下来的两次大灭绝中,它们的数目急剧减少,到了3.25亿年以后的古生代末期,它们统统消失了。
然而,劳普也说明,坏基因并不能解释这么多物种在大灭绝中为何会全部消失。应该发生过一些重大的事件,不仅杀死了具有好基因的物种,同时也杀死了具有坏基因的物种。劳普本人对一个被大量引用的数字承担责任,即在二叠纪末期,96%的物种已经灭绝了。这个数字出自他于197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里他把这个数字作为一个上限提出来,而且还附了许多防止误解的说明。即使有70%的灭绝率对于灾变性事件来说也还是太大。
尽管如此,劳普认为陨石撞击是5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的假说依然得不到许多科学家的承认。尽管他有他的支持者,但仍有人对他的理论提出异议。对那些坚持认为不断发生的火山活动扮演了主要角色的人(他们确实有一些地质学证据支持他们的观点)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巨大陨石撞击引发了大规模的剧烈火山活动。虽然如此,一些专家还是认为,即任何一次大灭绝都不是由单一的原因引起的,而是几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有人认为5次大灭绝都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可能每次大灭绝的主要原因都不一样。有一次可能是因为火山活动,还有一次可能是因为海平面上升,另外一次可能是因为气候突变。所有这些灾难,包括陨石撞击,也许发生过不止一次。
自从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的那次最大的灭绝事件后,我们人类正在制造另一起大灭绝。一些科学家担心我们可能正在制造一次环境崩溃,它将使我们人类自身灭绝。另外,如果一颗足够大的陨星再次撞击地球,我们将面临白垩纪大灾难重演的厄运。我们已经知道小行星有好几次与地球擦肩而过,一些天文学家怀疑地球将迟早会遭遇到巨大的撞击。除非我们能把这种小行星在太空中击碎,有些科学家认为利用原子弹也许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如果真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将能获得是什么造成恐龙突然灭绝的第一手资料。且把这种获得大灭绝发生原因的灰暗的方法搁置一边,最初的4次大灭绝依然是一个谜,发生的原因引发了无休止的争论,可以得出可信结论的只是第5次和最近发生的大灾难。
H. 前五次生物大灭绝怎么灭绝的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0%的物种绝灭。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发生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
事件:突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第六次,
时间:近100年
事件:人类的兴旺发达不加节制的滥用自然,导致世界物种急剧减少。
五次生物大灭绝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 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 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 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 , 让位于新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 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 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更严重的是, 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 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 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第四次,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 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投氧的海水。
第五次,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 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着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 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一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 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 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了,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是恐龙。
对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研究揭示出, 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我们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的最终时刻的来临,我们会成为幸存者吗?
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主要都是由于地质灾变和气候变化造成的。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 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 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
科学家估计, 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
经粗略测算,400年间, 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2020年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 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
以下是一组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最新数据 : 中国被子植物 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7种 ;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63种, 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433种,灭绝和可能灭绝10种……。
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 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 许多人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我们能留给下一代什么?是尽可能丰富的世界, 还是一个生物种类日渐贫乏的地球?不断攀升的数字敲响了世纪末的警钟, 人类改造世界的美梦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少人惊恐地自问:不曾孤独来世的人类,难道注定要孤独地离开?答案也许可以从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的话中找到——“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I. 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怎样的,为何会发生
关于地球作为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家园,我们对于地球是10分的了解,正是在这种大趋势大环境下面,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我们的地球,这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那么关于我们人类现在所生活的地球,曾经也面对过很多的灾难,而这些灾难包括小行星撞击,也包括了200多万年的一个暴雨,同时还有近几个世纪的一个冰封。那么关于2.5亿年前的一个生物大灭绝究竟是怎样的?为何会发生?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三、总之地球遭遇到的这些磨难,让我们现在人觉得庆幸。最后就是关于我们地球遭遇到这些磨难,让我们现在生活在地球上面的人类感受到庆幸,我们没有遭遇到这种灾难。
J. 地球以前有5次生物大灭绝是怎样知道那么多年以前的事 连灭绝几次都知道求解释
(参考阅读)
地球生命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生命演化史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虽然具体原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都与环境突然变化有密切关系。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导致大约80%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发生了第四次生物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最为人熟知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地球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人类是罪魁祸首
据当地时间3月18日(北京时间3月19日)报道,英国对鸟类及蝴蝶所进行的详细调查发现,鸟类和蝴蝶的数量都大大减少,这表明全球可能正面临另一次重大的物种灭绝,也就地球历史上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这一次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则是人类。
以英国国家环境研究委员会科学家吉里梅·托马斯为首的研究人员针对过去四十年间进行的多项物种数量调查展开分析研究,调查范围几乎涵盖了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尔斯的
每一平方公里土地,有超过2万名志工负责计算身边所能找到的每一种鸟类、蝴蝶及原生植物。调查的分析结果已刊登于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上,托马斯是第一作者。他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蝴蝶减少的速度是否和鸟类一样快?”
研究发现,调查中所计算的英国各地物种数量都大幅锐减,更有一些物种已经消失。在1970年至1982年间对58种蝴蝶所进行的调查中,有些蝴蝶种类数量遽减了71%。在分别自1968年至1971年,以及自1988年至1991年间,对201种鸟类进行的追踪调查,发现鸟类数量减少了54%。而两项针对1254种英国原生植物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在四十年里植物的种类数量减少了约28%。
托马斯表示,有些科学家虽然找到了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种类减少的证据,但他们怀疑昆虫的种类也在减少。但对英国蝴蝶的研究首次发现,昆虫的种类也在锐减。托马斯和其他作者在论文中写道:“我们对英国各大生态系统都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物种锐减的情况相当严重,这说明生物界正在走向第六次大灭绝。”托马斯还指出,过去几次大灭绝毁灭了所有生命形式的90%以上,但现在没有人认为地球正遭遇另一次大灭绝,但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的话,那么在一个很短的地理时间,人类将经历这样的大灭绝。
美国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生物学家斯科特·米勒表示,英国科学家研究之深入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可能不是这个世界的代表,但他们拿出了最好的数据。”这项研究的资料足以证明,人类的出现及气候改变正导致许多物种灭绝,自然世界面貌也因此受到重塑,可是,科学家至今并没有对这个过程进入深入研究。
在此之前,地球生物出现过五次大灭绝,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63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科学家认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恐龙从地球上消失,哺乳动物出现。亚历桑纳州大学动物学家及地球化学家保罗·马丁也认为,地球正处于自5万年前所开始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只不过此次物种灭绝速度较缓慢,目前也不清楚是否会象过去的物种灭绝那么严重。但米勒和马丁都将数百种物种的灭绝归因于人类的行为,因为很多化石显示,澳大利亚、北美等地的许多动物都是在人类抵达这里后才开始灭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