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牛奶微生物怎么控制

牛奶微生物怎么控制

发布时间:2022-07-01 04:21:28

Ⅰ 生鲜奶如何消毒和灭菌处理

生鲜奶采用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来进行消毒和灭菌。

国际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1、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这种方法目前在广东较少使用。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占多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2、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1)牛奶微生物怎么控制扩展阅读:

“生鲜奶”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未经过均质工艺处理,“生鲜奶”的乳脂肪球较大,煮沸后会发生聚集上浮,从而带来“粘稠”、“风味浓郁”的感官印象。不过,研究表明“生鲜奶”与经过巴氏杀菌的纯奶其实在营养及人体健康功能方面并没有显着性差异。

但“生鲜奶”由于灭菌不彻底等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不宜直接饮用。而且产奶的奶牛是否健康、有没有检疫、运输过程中有没有被污染等信息尚难以做到完全追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鲜奶”后被病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因此,建议消费者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

Ⅱ 牛奶怎么灭菌

市场上供应的牛奶采用两种消毒方法。
一种是巴氏消毒奶,即鲜牛奶先冷却,然后把鲜牛奶加热到65℃,经过30分钟;或者加热到72℃~76℃,持续15分钟。巴氏消毒奶是一种“低温杀菌牛奶”,其优点是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缺点是仅仅杀灭了牛奶中的病毒,而不是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因此这种牛奶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左右的环境中冷藏,防止牛奶中的微生物“活跃”起来。巴氏消毒奶一般用屋顶型、塑料袋、玻璃瓶包装。
另一种是超高温灭菌牛奶,也叫常温奶,包装多为利乐砖、利乐枕、还有无菌塑料包,有的包装上写的是经“UHT”加工的牛奶,UHT就是超高温灭菌的英文缩写。即采用134℃~135℃的高温,瞬间消毒原奶4秒钟,使得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和微生物包括其孢子全部被杀灭。研究证明,经超高温灭菌的牛奶,所采用的利乐包装,可与外界的空气完全隔离,使得牛奶不再受到细菌污染,还可避免受阳光和氧气作用导致营养素的进一步破坏。这种牛奶仔常温下的保存期长达数个月,方便消费者在任何场合饮用。

Ⅲ 对有害微生物控制一般采用那两中方式

控制有害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一)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灭菌实质上可分杀菌(bacteriocidation)和溶菌(bacteriolysis)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指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的现象

(二)消毒(disinfection)

从字义上来看,消毒就是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致病菌的意思,英文中的“dis-infection”也是“消除传染”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例如一些常用的对皮肤、水果、饮用水进行药剂消毒的方法;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法,等等。

(三)防腐(antisepsis)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

(1)低温 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O℃、-20℃、-70℃、-196℃等),以保藏食物、药品和菌种等。

(2)缺氧 近年来,已采用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霉腐、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除氧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原料是铁粉,再加上一定量的辅料和填充剂制成,它对新鲜食品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3)干燥 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此外,在密封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浓硫酸、氢氧化钾或硅胶等作吸湿剂,也可很好地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霉腐的目的。 (4)高渗 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

(5)高酸度 用高酸度也可达到防腐的目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产生大量乳酸,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藏的目的。

(6)防腐剂 在有些食品、调味品、饮料或器材中,可以加入适量的防腐剂以达到防霉腐的目的。例如,酱油中常以苯甲酸来防腐;墨汁中可加入尼泊金作防腐剂;化妆品可加入山梨酸、脱氢醋酸等来防腐;食品和饲料可加入二甲基延胡索酸(DMF)来防腐等。

Ⅳ 牛乳常用的杀菌方法

在家庭中,牛乳常用的杀菌方法是煮沸杀菌法。就是牛乳放在容器中,在炉子上加热煮沸,保持0.5~1分钟,然后密闭放置或冷藏放置。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杀灭绝大多数腐败菌。
在工业上,常用的杀菌方法有:
低温长时间巴氏杀菌(LTL T):即牛奶在63摄氏度下保持30分钟以达到巴氏杀菌的目地。
高温短时间巴氏杀菌(HT ST):用于液态奶的高温短时间杀菌工艺是把奶加热到72℃~75℃或者是82℃~85℃,保持15秒~20秒后再进行冷却。
超高温瞬时灭菌(UHT):是指将原料奶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通过热交换器而快速加热到135℃~140℃,保持3秒~4秒以达到商业无菌的杀菌方法。
二次灭菌:一般是先采用72℃~75℃,保持15秒~20秒的巴氏杀菌,然后灌装封口后,再经过121℃,30分钟的高温灭菌。
大致就是这些。有时也把几种杀菌方法组合使用。

Ⅳ 鲜奶中的什么能抑制细菌生长反腐败变质

A、将鲜蘑菇晒干是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因此属于破坏细菌真菌生存环境、抑制其生长繁殖;
B、将新鲜的鱼用食盐腌渍是利用较多的盐渗出食品内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来延长延长保质期,因此属于破坏细菌真菌生存环境、抑制其生长繁殖的;
C、将鲜奶进行高温灭菌是利用高温来杀死细菌、真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不属于破坏细菌真菌生存环境、抑制其生长繁殖的;
D、果脯是利用高浓度的物质如糖类来渗出水果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果脯的保质期,因此破坏细菌真菌生存环境、抑制其生长繁殖的.
因此,不属于破坏细菌真菌生存环境、抑制其生长繁殖的是“将鲜奶进行高温灭菌”.
故选:C.

Ⅵ 怎样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数为单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有益,对工农业及药物生产有利,但也有危害人类的一面,如食品和工农业产品的霉腐变质,实验室中动植物细胞或微生物纯培养物的污染,发酵工业中杂菌的污染;动植物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患各种传染病等。因此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或消灭有害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采取物理或化学灭菌法消除食物微生物。

热力灭菌法
微生物必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良好生长繁殖。低于最低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新陈代谢降低,处于休眠状态,所以低温适于保藏微生物。高温对菌体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细胞内有机分子发生生物化学变化,DNA断裂、核糖体解体、蛋白质变性及细胞膜结构破坏,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热力灭菌就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此法简便、经济、有效,应用非常广泛。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一、干热灭菌法
在干燥条件下,一般细菌的繁殖体80~100℃ 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160~170℃2小时才能被杀死。其作用机制是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干热灭菌法包括灼烧法、焚烧法、干烤法。
二、湿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更有效。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左右处理5~10分钟后即可被杀死,真菌的孢子稍耐热些,在80℃以上的温度才能被杀死,细菌的芽胞最耐热,一般要在120℃下处理15分钟才能被杀死。湿热灭菌法包括: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间歇灭菌法、常规高压蒸汽灭菌法等。

紫外线
紫外线波长范围是100~400nm,在200~300nm时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波长紫外线杀菌力最强。核酸、嘌呤、嘧啶和蛋白质等很多物质能吸收紫外线,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5nm。当微生物被照射时,DNA吸收紫外线,在链间或链内相邻的胸腺嘧啶之间形成二聚体,从而改变了DNA的分子构型,干扰了DNA复制,造成微生物死亡。如果照射时间或照射剂量不足,则可引起微生物发生突变。此外,紫外线还对病毒、毒素和酶类有灭活作用。
在实际应用方面常使用人工的紫外灯。人工紫外灯是将汞置于石英玻璃灯管中,通电后汞化为气体,放出紫外线。紫外线杀菌力强,但释放能量较低,穿透力差,不能透过普通玻璃、纸张、尘埃和水蒸汽等,故紫外线只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人工紫外线广泛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医院、公共场所、动物房的空气或不耐热物品表面消毒等。一般无菌室内装一支30W的紫外灯管,照射30分钟即可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的湿度超过55% ~60%时,紫外线的杀菌效果迅速下降。使用紫外线消毒时,要注意防护,不能在灯下操作,紫外线会损伤皮肤和眼结膜。此外,紫外线可能诱导产生环境中有害变化而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如臭氧、过氧化物等。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光波短、能量强、穿透力高、被物质吸收后能引起物体原子或分子放出电子而变成离子,产生极强的致死效应,在足够剂量时,对各种微生物均有致死作用。其中最实用的杀菌射线是X射线、γ 射线及阴极射线等。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塑料注射器、吸管、导管等,也可用于食品的消毒,而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滤过除菌
滤过除菌是用机械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细菌的方法。所用的器具是滤菌器。滤过除菌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毒素、酶、抗生素、维生素的溶液、细胞培养液以及空气等的除菌。过滤除菌主要有3种类型:1、最早使用的是在一个容器的两层滤板中间填充棉花、玻璃纤维或石棉,灭菌后空气通过它就可达到除菌的目的;2、膜滤器是由高分子材料如醋酸纤维或硝酸纤维制成的比较坚韧的具有微孔的膜,灭菌后使用3、核孔滤器,它是由核辐射处理的很薄的聚碳酸胶片(厚10μm)再经化学蚀刻而制成,这种滤器主要用于科研。 [1]

化学方法
编辑
化学方法是用化学药品来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方法。包括用于消毒和防腐的化学消毒剂和防腐剂,用于治疗的化学治疗剂等。化学方法很少能达到灭菌要求,它们只能从物体上除去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起到消毒防腐的作用。
消毒剂: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消毒剂。一般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对芽胞则无杀灭作用。
防腐剂:具有防腐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防腐剂。
化学治疗剂:用于化疗目的的化学物质。最重要的化学治疗剂有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等。
实际上消毒剂和防腐剂之间无严格的界限,一种化学物质在高浓度下是消毒剂,在低浓度下是防腐剂,一般统称为消毒防腐剂。消毒防腐剂不仅作用于病原菌,同时对机体组织细胞也有损坏作用,因此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主要用于体表(皮肤、黏膜、浅表伤口等)、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理想的消毒剂应是杀菌力强、作用迅速、无腐蚀性、能长期保存、对人畜无毒性或毒性较小的化学药品。
化学疗剂的最大特点是选择性的杀灭或抑制微生物,而对机体没有毒性或不产生明显毒性。包括磺胺、抗生素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等。

Ⅶ 怎样抑制牛奶微生物的繁殖

过滤几遍(可以过滤细菌的那种)。用下巴氏消毒法,再冷藏。抽真空更好。充氮气也行。关键看你用什么成本来操作了哦

Ⅷ 正确的牛奶杀菌消毒方法

1.低温长时间巴氏杀菌:即牛奶在63℃下保持30分钟以达到巴氏杀菌的目的。

2.高温短时间巴氏杀菌:用于液态奶的高温短时间杀菌工艺是把奶加热到72℃~75℃或82℃~85℃,保持15秒~20秒后再冷却。

3.超高温瞬时灭菌:将原料奶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通过热交换器而快速加热到135℃~140℃,保持3秒~4秒以达到商业无菌的杀菌方式。

4.二次灭菌:一般是先采取72℃~75℃,保持15秒~20秒钟的巴氏杀菌,然后灌装封口后,再经过121℃30分钟的高温灭菌。

Ⅸ 牛奶中的芽孢菌的来源与繁殖条件,如何控制

芽孢杆菌(Bacillaceae)
细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包括芽孢杆菌属、芽孢乳杆菌属、梭菌属、脱硫肠状菌属和芽孢八叠球菌属等。它们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

对于牛奶中的,
由细菌带来的产品败坏是导致乳制品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由康奈尔大学(纽约伊萨卡)进行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提升乳制品品质,从而提升消费者需求并促进乳品的消费。 来自MQIP的一份2003液态奶货架期的研究总结了在纽约州(NYS)货架期超过14天的液态奶中最主要的优势菌是革兰氏阳性芽孢菌,产芽孢菌(芽胞菌)在一些极端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仍可存活,比如暴露于酸、干燥、热等条件下仍可存活。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细菌都能产生芽孢,而传统的加工方式(如牛奶巴氏杀菌)已足以杀灭存在于生牛奶中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危害的细菌。但是,可能引起食品腐败的产芽孢菌的杀灭是技术性的挑战,将需要发展和采用新的方法来实现。 货架期少于14天的液态乳乳品中产芽孢菌的存在可能会被起先已存在的较大数量的典型“后巴氏”污染菌所掩蔽,这些“后巴杀”污染菌通常能在牛奶制品中快速生长。“后巴杀”污染菌的典型来源包括不正确的清洗及用于消毒牛奶杀菌及包装的设备,这些菌在乳品中的生长会产生一种消费者能感知的,令人生厌的不良气味。不幸的是,乳品加工厂中采用杀灭“后巴杀”污染菌的方法并不足以杀灭所有致使巴氏杀菌奶腐败的细菌。近来,分离出来的革氏阳性产芽孢菌会在经传统高温短时杀菌处理17天后的牛奶中大量增生,同时也会在40-45°F的冷场温度下增生,这都成为液态奶延长货架期的主要威胁。 2005年3月,MQIP起动了一项研究以更深入了解微生物生态及乳品加工环境中腐败芽孢菌来源的研究。位于纽约州(NYS)的两家生产货架期在18-21天的商业液态乳品加工厂被选为研究对象。这两家厂均已成功解决了后巴氏杀菌污染的问题,但也有液态奶在到了保质期时菌数增高的经历,这使得产品的货架期难以超过18或21天。当到货架期的最后一天时,从这些包装奶中鉴别出的优势菌是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这些芽孢微生物通常存在于农场中。这些存在于原料乳中高数量的芽孢菌与受污染的奶头及肮脏的挤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巴氏杀菌乳品中这些耐热、耐冷菌可能来源于我们当前处理原料乳的工作环境。报告建议如果要延长液态乳制品的货架期,需要增加对原料乳从农场到乳品厂的质量关注。 乳品工业需要朝着高品质、优良口味方向发展。延长液态奶货架期(针对货架期少于14天的产品)可以使其在与市场上长货架期产品(如:软饮料、果汁、运动饮料等)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原料乳中含有的细菌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品质已是不争事实,克服新近认识到的芽孢菌对产品的影响需要农场、运输商和生产商共同努力。

Ⅹ 鲜牛奶的杀菌方法有哪些

市场上常见的巴氏奶有5天,10天,
15天等不同长短的保质期。
对此担忧产生的常见误区在于保质期越长产品越好,事实上牛奶制品是保质期越短,
产品营养价值越高。
就目前乳制品的杀菌方法来说,按工艺基本分为两大类:
1)巴氏杀菌乳(巴氏杀菌机):就是常见的“巴氏消毒奶”。顾名思义,就是采取“巴氏杀菌法”进行杀菌的牛奶。“巴氏杀菌法”是在较长时间内,用低温杀死牛奶中的致病菌,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不过,由于这种方法不能消灭牛奶中所有的微生物,因此产品需要冷藏,保质期也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天。
2)灭菌乳(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是采用高温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由于牛奶中一点微生物都不存在了,因此可在常温下保存,而且保质期比较长,一般可达3个月以上。
不管采用何种杀菌方式,
都会损失营养成份,
对牛奶而言,
加热主要损害水溶性维生素和蛋白质,研究发现,在加热过程中,大约有10%的B维生素和25%的维生素C损失掉了,一般情况下,加热程度越深,这些营养物质损失得就越多。牛奶中有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乳清蛋白,在加热时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实验证明,巴氏杀菌时约有10%的乳清蛋白变性,而超高温杀菌机的灭菌乳中则可能有70%的乳清蛋白变性。因此,采用低温杀菌的巴氏奶相对来说,营养价值要更高一些。
而从保质期上面而言,
越短的保质期的牛奶,营养成份损失越少。
鲜奶吧巴氏杀菌机、巴氏奶设备、
巴氏杀菌乳、鲜牛奶设备、巴氏消毒奶、鲜奶设备、鲜奶吧设备灭菌机、巴氏杀菌罐、巴氏杀菌牛奶、巴氏奶生产线上海科劳机械厂家直销,物流发货,巧妙地借用酒吧的概念,在消费者相对集聚的地点进行生鲜奶“现场加工、现场消费(或现场销售)”巴氏奶经营。专家认为,鲜奶吧牛奶杀菌设备缩短了从生产源头到餐桌的距离,从微观层面解决了奶业一体化问题。鲜奶吧巴氏杀菌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创新,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了不计其数的优质设备,在同行业中享有盛誉上海科劳机械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完善的服务,上海科劳机械有限公司务求使您获得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阅读全文

与牛奶微生物怎么控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