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量是什么意思
生物量(biomass) ,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或t/hm或g/m²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
生物量
基本概念
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栖息地内所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生物种,或所含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种的总个数或总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g/㎡或J/㎡表示。某一时限任意空间所含生物体的总量,量的值用重量或能量来表示。用于种群和群落。用鲜重或干重衡量时,规定用B表示;用能量衡量时,则用QB(也称活体能量,biocontent)表示。
生物量与生产力
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如浮游动物)或整个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狭义的生物量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与生产力是不同的概念。某一特定时刻的生物量是一种现存量(standing crop),生产力则是某一时间内由活的生物体新生产出的有机物质总量。t时间的生物量比t-1时刻的增加量(A生物量),必需加该时间中的减少量才等于生产力,即生产力=△生物量+△减少量。
森林群落生物量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最好的指标,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劣和功能高低的最直接的表现,是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综合体现。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指群落在一定时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通常的单位面积或单位时间积累的平均质量或能量来表示。生物量中的现存量则是指活有机体的干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包括林地积累的枯落物。目前普遍使用的生物量概念是后一种含义,即活有机体干重,不包括枯枝落叶层。森林群落生物量包括乔木层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即在样地中机械布设5-10个1-2m2的样方将其中的草灌木(地上、地下)全部收获称重、并烘干测干重率。以样方的平均值推算全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的测定比较复杂,方法也比较多,比较常用的是收获法中的等断面积径级法,即根据一定标准选择一组标准木,伐倒后测定其生物量,然后以样本组生物量实测数据构建回归方程,以回归方程推算乔木生物量。
Ⅱ 生物量是什么
生物量
生态系统中,在某一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含的一个或几个生物种,或一个生物群落所有的个体总数。例如,我国大连浅海泥沙中,生活着一种瓣鳃纲动物━━蛤仔,最大生物量为每平方米72个,重122.44克。
科学家测得,热带雨林平均每年每平方米能生产2,200克干的有机物;岩石、沙漠和冰地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只有3克;海洋每立方米则是330克。由于生物体含水量差别很大,所以通常用干重而不用湿重。生物量也可以用热量单位,如卡、千卡来表示。例如,一只田鼠干重10克,每克的热量换算值为5.6千卡,它的热量就是56千卡。假如某一个生态系统中共有1,000只田鼠,平均每只干重10克,那么这田鼠种群的生物量为10,000克,或者为能量56,000千卡。
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称为初级生产量。植物被动物吃掉以后,动物得以生长、发育,它们的产量叫次级生产量。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中,人们希望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量保持动态平衡,否则生态环境就会受到破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和能量消耗不断增大,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环境破环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世界各国对生物量的转化极为重视,同时十分注意生物量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例如建立能量种植园,大量栽培高光效植物。中外,通过人为地控制细胞光合作用 "装置",生产人类的理想燃料氢气,研究生物量的气化,生产煤气、甲醇等,前景也十分诱人。
科学家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关键性技术领域里,生物量转换技术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资源短缺和涨价使得逐渐应用新的生物量转化技术更加富有经济意义,它将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产品。
Ⅲ 什么是生物量的概念
生物量 ,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
Ⅳ 植被生物量是指什么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量,一般以湿重或干重计。广义:生物的密度、体积厚度、覆盖面积等也都是生物量的一种表示方法。
Ⅳ 植株总生物量
A.植株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灌木无变化,草本逐年增多,不符合此消彼长,故不符合题意;
B.总生物量,是包括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通过计算灌木变化较小,草本是逐年增多,故不符合题意;
C.地上生物量,草本和灌木都是逐年增加,故不符合题意;
D.地下生物量,灌木逐年减少,草本逐年增多,故正确.
故选:D
Ⅵ 植物生物量的测定
植物细根地下生物量测定方法汇总及其特点
植物地下生物量测定的具体方法很多,综合各相关文献,可将其归纳为三大类:直接收获法;模型估算法;数字图像法。
l直接收获法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挖掘收获法,钻土芯法和内生长土芯法。1(I挖掘收获法挖掘收获法包括传统挖掘法和挖土块法。传统挖掘法一般是在所选择植株的周围挖沟,去除土壤,露出整个根系,观测根的形态和生物量,它是植物根系研究中常用的最古老方法。挖土块法是在传统挖掘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通过挖掘一定体积土块,然后将含有根系的土壤全部收集到一定容器内,放人孔筛或尼龙网袋中用水冲洗,将冲洗出来的根进行分离、烘干、称重,从而获得一定土体的根系生物量。挖土块法几乎适用予所有的研究,因为它能同时获得植物的粗根和细根,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挖掘到任何想要的土样。该方法广泛适合于农田、草地、森林等多类生态系统,但土块大小需要随生态系统或物种的不同进行实时调整。挖土块法如果取样点选择科学,并有足够的重复数,可以获得可靠的直接观测数据。同时,该法操作简单,不需要专门仪器,是目前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土块的挖掘和处理需要大量的人力;(2)对土块的挖掘及输出会对土壤和植被造成严重破坏;(3)在实际操作中易受土壤体积和土表面积的限制,同时由于工作量的制约,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采样重复数,使测定结果达不到该方法应有的可信度;(4)由于是破坏性取样,故不适合做时间上的动态观测研究。挖掘收获法的共同特点是:实地测定,数据相对可靠,但是测定过程中需要高强度的劳动,且对实验地的破坏很大。基于挖掘收获法存在的缺陷,很多新方法在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中获得发展。
1(2钻土芯法,由于挖掘收获法费时耗力以及重复次数的限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某些工具来达到对测定方法的改进。经过几十年的钻研和尝试,20世纪60年代土钻被正式开始使用进行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测定[1引,这类方法被称为钻土芯法。该法是利用土钻采集土样,从而达到对植物地下生物量的测定。土样的处理过程同挖土块法。此法最主要的工具是土钻。土钻的直径和取样重复数,根据植物根分布特点、异质性及取样频度和要求精度等具体实验情况进行选择。适宜钻径的选择对实验成功十分重要,目前,对于土钻适宜直径的选择和各直径下对应的取样次数的确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使用的变换参数也缺乏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大多采用7,10cm的钻径且每个取样点取样不得低于4钻。钻土芯法继承了挖土块法的优点,同时较挖土块法取样迅速、简便、容易、覆盖面积大,由此减少了环境异质性误差,测定结果更为精确,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也轻于挖土块法,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细根及草地、农田等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的较好方法。但在使用时要注意根据实验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钻径和取样次数,否则容易造成数据代表性降低甚至缺失。考虑到钻土芯法在取样成本和实验地保护方面的绝对优势,建议在草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推广使用此法。
Ⅶ 你知道怎么解释生物量吗
生物量(biomass),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生物量是指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栖息地内所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生物种,或所含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种的总个数或总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g/㎡或J/㎡表示。某一时限任意空间所含生物体的总量,量的值用重量或能量来表示。用于种群和群落。用鲜重或干重衡量时,规定用B表示;用能量衡量时,则用QB(也称活体能量,biocontent)表示。
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如浮游动物)或整个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狭义的生物量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与生产力是不同的概念。某一特定时刻的生物量是一种现存量(standing crop),生产力则是某一时间内由活的生物体新生产出的有机物质总量。t 时间的生物量比t—1时刻的增加量(A生物量),必需加该时间中的减少量才等于生产力,即生产力=△生物量+△减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