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直翅目有什么特征和代表生物

直翅目有什么特征和代表生物

发布时间:2022-07-03 10:22:26

㈠ 直翅目昆虫有哪些

东亚飞蝗、短额负蝗、蟋蟀、蝼蛄、螽斯、蚱蜢、蝈蝈、油葫芦、驼螽、蚤蝼。

苍蝇。双翅目蝇科动物。夏天垃圾多,特别是有腐烂瓜果之类的时候,怎么赶都赶不完。

蚂蚁。身体分三段,头部有口器,一对触角和眼。很可能是花盆里的土中带来的。

蟑螂。身体扁平带有油状光泽,腹部的背板有分泌腺的开口,分泌出的液体有恶臭

味。

拓展资料

常见昆虫名称:蜻蜓、蜚蠊、螳螂、蠼螋、螽斯、叶 虫修(虫和修合并一个字)、蝉、介壳虫、蚜虫、蝽象、齿蛉、蛇蛉、草蛉、叶甲、郭公、步甲、拟步甲、虎甲、龟甲、薪甲、皮蠹、长蠹、天牛、拟天牛、瓢虫、伪瓢虫、蝎蛉、食蚜蝇、水虻、苍蝇、大蚊、蚊子、食虫虻、灰蝶、粉蝶、蛱蝶、凤蝶、弄蝶、灯蛾、尺蛾、谷蛾、螟蛾、斑蛾、羽蛾、天蛾、马蜂、胡蜂、蜜蜂、树蜂、木蜂、熊蜂、叶蜂等等。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已发现100多万种昆虫。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

㈡ 直翅目昆虫有哪些特征

直翅目:即蝗虫、蝼蛄、蟋蟀、螽斯类。此类昆虫身体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丝状触角,前胸背板发达;一般有2对翅,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多为发达的跳跃足,蝼蛄的前足为开掘足;一般能鸣叫发音并有听器;多数产卵于土中,螽斯类可在植物组织中产卵;不完全变态,一般为取食植物的害虫。

为害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地面上取食植物叶片、嫩茎,咬成缺刻以至吃光叶片,如蝗虫、螽斯类;②地下为害植物根,使植株生长不良以至枯死,如蝼蛄、蟋蟀类。

㈢ 什么是直翅目昆虫

直翅目家族昆虫多为体型较大的昆虫,其前翅为覆翅,后翅呈扇状折叠。该目昆虫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后脚较发达,极善于蹦跳。这类昆虫包括蝗虫、螽斯、蟋蟀、蝼蛄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世界已知种类有18000余种,中国已知800余种。

粗看直翅目昆虫

直翅目昆虫体形差异大,体长在4—115毫米范围内,小型种类数量较少。其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多数种类为下口式,少数穴居种类为前口式;上颚发达,且强大而坚硬;有多节的长触角,多数种类的触角呈丝状,有的触角很长,长度可长于身体;还有少数种类的昆虫触角为剑状或锤状。直翅目昆虫前翅较狭长,停息时会覆盖在体背;后翅膜质,臀区宽大,停息时多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还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该目昆虫前脚和中脚都适于爬行,后脚发达,适于蹦跳。多数种类的雄虫具有发音器,如螽斯、蟋蟀、蝼蛄等都是以左、右翅相互摩擦发音,而蝗虫则是以后足腿节内侧的音齿与前翅之间相互摩擦发音。它们发音主要为了招引雌虫,雌虫是不发音的。美妙的生活史

直翅目昆虫的生活史因种类和地区而异,有一年一代的,也有一年两三代的,多以卵越冬,到来年的4、5月份开始孵化。成虫和若虫的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很相似,若虫一般4—6龄,在发育过程中触角会有增节的现象,触角的增节多少和翅芽的发育程度是鉴别若虫龄期的重要依据。该目昆虫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这体现在虫体的大小和有无发音器等特征上。此类昆虫多为植食性,有少数是肉食性、陆栖性,一般生活在地面上。它们多数是在白天活动,尤其是蝗科,日出以后多活动在杂草丛中。而生活在地下的种类,如蝼蛄,它们多在夜间到地面上活动。名副其实的大害虫

直翅目昆虫多数是植食性的种类,其中有很多是农业上的害虫。东亚飞蝗,它会严重危害农作物;西伯利亚蝗会严重危害草原上的牧草;黄脊竹蝗和青春竹蝗则严重危害竹林;还有危害甘蔗和水稻的蔗蝗和稻蝗等。螽斯总科的棉斑草螽严重危害棉和甘薯,日本宽翅螽斯和绿螽斯危害柑橘、茶、桑树、杨树和核桃。蟋蟀总科的花生大蟋危害花生、大豆、绿豆、芝麻、甘蔗、瓜类、蔬菜和棉苗,油葫芦危害作物的叶、茎、枝、种子或果实,有时也危害花生的嫩根或茶树的幼枝。蝼蛄总科中常见的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两者都严重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烟草、蔬菜和树苗,它们咬食播下的种子,尤其是刚刚发芽的种子;也有咬食作物的根部,使幼苗枯死或生长不良的。它们夜间在地面活动的时候,还会继续危害作物,主要咬食靠近地面的嫩茎,常会将幼苗咬断。由于化石材料的积累,目前对于直翅目昆虫的起源和系统,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结论。有说法认为直翅目昆虫起源于石炭纪的原直翅类,到中生代演化成两个主要的分支,一是现存的长角类群(如蟋蟑类、螽斯类),一是现存的短角类群(如蝗类)。

螽斯

㈣ 关于区分昆虫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的方法

鳞翅目就是翅膀有鳞片的,一碰就掉粉末,比如蝴蝶
直翅目:前翅革质,后翅膜质,静止时成扇状折叠,基本能叫唤的都是直翅目,比如蛐蛐、蟋蟀、蝗虫
剩下的都是膜翅目,膜翅目的不一定都有翅膀,比如蚂蚁

㈤ 鞘翅目和直翅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都是昆虫纲下面的生物学分类单位。共分为鳞翅目、鞘翅目、蜻蜓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缨翅目九个目,鳞翅目的特征是翅表有细小的鳞片覆盖,如蝴蝶、飞蛾等。直翅目的特征是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代表种为蝗虫(俗称蚂蚱)。膜翅目的特征是前后翅均为膜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代表种为蚂蚁和蜜蜂。

㈥ 常见的虫子其种类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常见的虫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广翅目、蜻蜓目等。

1、双翅目特征:

双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是比较低等的类群。

2、膜翅目特征:

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估计至少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3、鞘翅目特征:

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粪食性等。

4、半翅目特征:

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

5、直翅目特征:

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

6、广翅目的特征:

广翅目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仅有泥蛉科和齿蛉科两科。世界范围分布,记载约300种。有些学者把它列为脉翅目的1个亚目。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体长8~65毫米,展翅24-175毫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

7、蜻蜓目特征:

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㈦ 直翅目昆虫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昆虫

不像瓢虫那样有外翅而内翅缩在里面,直翅目昆虫的特点是翅膀不可折叠,像豆娘,蜻蜓那样
希望有所帮助

㈧ 直翅目昆虫有那些

直翅目家族昆虫多为体形较大的昆虫,其前翅为覆翅,后翅呈扇状折叠。该目昆虫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后脚较发达,极善于蹦跳。这类昆虫包括蝗虫、螽斯、蟋蟀、蝼蛄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世界已知种类有18000余种,中国已知800余种。

直翅目昆虫体形差异大,体长在4~115毫米范围内,小型种类数量较少。其口器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多数种类为下口式,少数穴居种类为前口式;上颚发达,且强大而坚硬;有多节的长触角,多数种类的触角呈丝状,有的触角很长,长度可长于身体;还有少数种类的昆虫触角为剑状或锤状。

直翅目昆虫前翅较狭长,停息时会覆盖在体背;后翅膜质,臀区宽大,停息时多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还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

该目昆虫前脚和中脚都适于爬行,后脚发达,适于蹦跳。多数种类的雄虫具有发音器,如螽斯、蟋蟀、蝼蛄等都是以左、右翅相互摩擦发音,而蝗虫则是以后足腿节内侧的音齿与前翅之间相互摩擦发音。它们发音主要为了招引雌虫,雌虫是不发音的。

直翅目昆虫的生活史因种类和地区而异,有一年一代的,也有一年两三代的,多以卵越冬,到来年的四五月份开始孵化。成虫和若虫的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很相似,若虫一般为4~6龄,在发育过程中触角会有增节的现象,触角的增节多少和翅芽的发育程度是鉴别若虫龄期的重要依据。

该目昆虫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这体现在虫体的大小和有无发音器等特征上。此类昆虫多为植食性,有少数是肉食性、陆栖性,一般生活在地面上。它们多数是在白天活动,尤其是蝗科,日出以后多活动在杂草丛中。而生活在地下的种类,如蝼蛄,它们多在夜间到地面上活动。

直翅目昆虫多数是植食性的种类,其中有很多是农业上的害虫。如东亚飞蝗,它会严重危害农作物;西伯利亚蝗会严重危害草原上的牧草;黄脊竹蝗和青春竹蝗则严重危害竹林;还有危害甘蔗和水稻的蔗蝗和稻蝗等。螽斯总科的棉斑草螽严重危害棉和甘薯,日本宽翅螽斯和绿螽斯危害柑橘、茶、桑树、杨树和核桃。蟋蟀总科的花生大蟋危害花生、大豆、绿豆、芝麻、甘蔗、瓜类、蔬菜和棉苗,油葫芦危害作物的叶、茎、枝、种子或果实,有时也危害花生的嫩根或茶树的幼枝。

蝼蛄总科中常见的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两者都严重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烟草、蔬菜和树苗,它们咬食播下的种子,尤其是刚刚发芽的种子;也有咬食作物的根部,使幼苗枯死或生长不良的。它们夜间在地面活动的时候,还会继续危害作物,主要咬食靠近地面的嫩茎,常会将幼苗咬断。

㈨ 短角亚目的短角亚目——直翅目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直翅目(Orthoptera)、短
角亚目(Brachycera )
直翅目短角亚目约1.05万种,分为31科和10总科。总体特征包括:腹部第一节上生有听觉感官;鸣叫机制(若有)来自于前翅和附足上;雌性的产卵器由一对叉形的瓣组成。 约1000种,9科,其中短枝蝗科和短角蝗科是最大的两科。短角蝗种最着名的有猴蝗:没有翅膀,眼睛突出。
刀蝗总科4种,2科,即刀蝗科和长角蝗科,见于北美。 1科(短足蝼科),2属。其中一属见于巴塔哥尼亚,另一属见于澳大利亚。这个群体具有原始的特征,如此分散和孑遗种分布状态就是强有力的证据。它们有时被称为沙蝗或伪蝼蛄,居住在土壤或沙下的地道里。

阅读全文

与直翅目有什么特征和代表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