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识图分析仔细观察下图思考途中所表示的含义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识图分析:
仔细观察下图,
思考图中所表示的含义,
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
20
题))
(1)上面四幅图所描述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生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A.需要
营养
B.应激性
C.繁殖
D.新陈代谢
(2)与图
A
所描述的生命特征相对应的,植物的此项生命特征的特点是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能生长、遗传和变异。
【解析】
(1)图示
A
是丹顶鹤在捕鱼,体现了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图
B
是
狗看到食物分泌唾液,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体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图
C
是
母猪在哺乳后代,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生命特征;图
D
是人排汗,体现了生物具有新陈
代谢的生命特征。
(2)植物这个特征的特点是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
(3)除了以上特征外,生物还具有能生长、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③ 生物!图中①②③三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映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此图有一个重要特点——2条经过坐标零点。
如果是由于温度、pH条件控制的酶活性曲线,则不可能在0时刻的酶活性为0,随后又出现不断的活性变化。因温度、pH对酶活性作图得到的是钟罩型曲线,只要在反应零时刻酶未失活,酶活力值通常不为0。反应的最适条件可以通过观察到达酶最大催化活性的时间来评估,从曲线看,显然曲线1比其他两天曲线先到达最高酶活力点,所以曲线2不会是最适条件。最后,改变反应物的量不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且曲线1不过0点,图中不会得到曲线。
综合判断,答案最可能为B。
④ 生命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基础生物化学反应.图甲所表示
(1)图甲中Ⅰ表示光合作用、Ⅱ表示光反应阶段、Ⅲ表示暗反应阶段、Ⅳ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生命的直接能源物质,则C是ATP,图中A表示的是氧气,E表示的是NADPH,G表示的是丙酮酸.
(2)过程Ⅱ表示的是光反应阶段,发生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过程Ⅳ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暗反应阶段在停止光照的短时间内,因为仍有部分ATP和[H]供其使用,所以短时间内暗反应影响不大,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以正常进行,所以较短一段时间内仍然发生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
(4)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根据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距离不同的特点来区分各种色素,其中胡萝卜素扩散最快,叶绿素a扩散最慢,四种色素都可以吸收蓝紫光.
故答案为:
(1)氧气 NADPH 丙酮酸
(2)类囊体 线粒体
(3)Ⅲ、Ⅳ
(4)胡萝卜素 叶绿素a SUXY
⑤ 如图是猫抓老鼠的画面,据图回答:(1)猫和老鼠的身体都是由______构成的.(2)小猫长大成猫,说明生物
(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猫和老鼠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小猫长大成猫,说明生物能生长.
(3)鼠生小鼠,说明生物能繁殖.
(4)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
(5)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同一窝小鼠里有白色的、灰色的和黑色的,属于变异现象.
(6)猫发现鼠后迅速出击,鼠发现猫后迅速逃跑,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答案为:
(1)细胞
(2)生长(3)生殖 (4)遗传
(5)变异
(6)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⑥ 如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细胞
(1)人体细胞中可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乳酸发酵,故①、②、④.
(2)粮食贮藏进程中进行呼吸作用,该过程产生水,故贮藏进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3)在反应②有氧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4)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酒精发酵,即①③过程,而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乳酸发酵,即①④过程.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根据酒精发酵:c6h12o6
酶
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
h2o
酶
6co2+12h2o+能量可得: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6)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根据酒精发酵:c6h12o6
酶
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
h2o
酶
6co2+12h2o+能量可得,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为6:8=3:4.
故答案为:(1)①、②、④
(2)呼吸作用产生水
(3)②
(4)①③①④
(5)1:3
(6)3:4
⑦ 如图是我们在学习高中生物阶段经常遇到的曲线图,不少的生命现象都表现出如图示的规律.若X、Y分别表示以
(1)若X表示时间,Y表示在酶促反应中生成物的量,而B点以后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则说明由于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酶促反应停止.
(2)若X表示反应物浓度,Y表示在酶促反应速率,图示中BC段反应物浓度不再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但提高酶的浓度会合反应速率提高,故此时的限制因子是酶的量是有限的.
(3)若X表示光照强度,Y表示相对光合作用强度,而B点时已经达到了光饱和点,此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则此时的限制因子是CO2分压或温度等.
(4)若X表示培养液K+浓度,Y表示在植物K+吸收速率,植物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相应的载体和消耗能量,图示中BC段的限制因子不再是培养液K+浓度,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此时限制植物K+吸收速率的原因应是根部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
(5)若X表示时间,Y表示培养液中菌体的数目,则BC段时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期,此时活细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细菌数达到最高水平、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达到最高峰,营养的消耗使营养物比例失调、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值EH值等理化条件不适宜.
故答案为:
(1)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尽
(2)酶的量是有限的
(3)CO2分压或温度
(4)根部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
(5)营养物质消耗,有毒物质积累
⑧ 生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
(1)有氧呼吸(或“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光反应 (2)ADP、Pi (3)过程⑤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或C 3 的还原) 过程④产生的ATP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4)不赞成 说明: ①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 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内完成(或答“在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中进行”); ②二者反应的条件不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色素 有氧呼吸不需要光和色素:二者的不同步骤需要的酶种类不同; ③能量变化不可逆。光合作用中能量变化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而在有氧呼吸中能量变化是稳定的化学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热能)。总之 两反应的能量变化并非是可逆的。
⑨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里的反应有什么呢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植物的向性、动物的趋性、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等.植物的根能够向地生长,是植物对重力的刺激的反应.如果把植物放到失重环境,则根不会出现向下生长,而是向四面八方生长.植物还有向水性、向肥性、向光性等.有些动物具有趋光性、趋化性等.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由此可以说明,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反射是通过反射弧结构来完成的.反射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⑩ 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反应①、②、③、④中,可在人体
(1)人体细胞中可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乳酸发酵,故①、②、④.
(2)粮食贮藏进程中进行呼吸作用,该过程产生水,故贮藏进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3)在反应②有氧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4)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酒精发酵,即①③过程,而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乳酸发酵,即①④过程.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根据酒精发酵:C6H12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