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维c衍生物是什么

维c衍生物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3 15:33:44

㈠ vcip是什么成分

vcip的主要成分是: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作为重要的抗坏血酸衍生物,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

vcip中它不仅保留了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的抗氧化及防止血管硬化、治疗败血症的药理作用,而且具有脂溶性,增加了产品的适用范围,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添加剂。

在医药方面被用作医药的抗氧剂、稳定剂、增效剂;在保健食品方面主要用作人体抗氧化剂和营养强化剂;在化妆品领域主要用于化妆品的添加剂。

其它的维c家族成员是:

1、3-o-乙基抗坏血酸:是最接近原型VC、VC含量最高的衍生物,要清楚既是接近,当然论同样有效、浓度的配方,效果自然还是原型VC较好,但3-o-乙基抗坏血酸在美白效果的表现上并不弱。

又名VC乙基醚。它的优点是:分子量小,经皮吸收率更好;亲水且亲油,1-2%的添加量足矣增亮皮肤、抑制黑色素生成,美白性能佳;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在这方面可能不及原型VC),相较其它衍生物而言在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2、抗坏血酸葡糖苷AA2G:水溶性VC衍生物,亲水性更高,在原有VC基础上,添加葡萄糖以稳定成分,经过皮肤上的酶和α-糖苷酶的水解作用,AA2G会转化为原型VC,进入细胞后发挥作用。

同样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淡化已生成的黑色素并且促进成纤维细胞中的胶原蛋白合成(均是体外实验),并且兼具“防晒”、缓解日晒损伤的功效。

㈡ 为什么是VC衍生物,而不是VC

VC衍生物,是以维生素C为原料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工而成。

㈢ 含有维C衍生物的化妆品有哪些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容易从体内流失。人体不能自行制造维生素C,因此必须每天从富含维C的食物中摄取来满足全身需要。在所有的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维生素。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细胞间质的合成和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并促进一些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维c的作用:
1、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维C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动力,提高杀菌能力;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此外,维C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信使核糖核酸的转录,抑制病毒的增生,从多方面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在感冒流行季节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防治呼吸道感染、预防感冒。
2、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
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间的联系靠细胞间质来连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参与组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的支架。维生素C在合成胶原蛋白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细胞连接障碍,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这种情况发生在皮肤,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严重情况时,在胃、肠道、鼻、肾脏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现象,甚至死亡,故被称为坏血病。包裹每一颗牙齿的牙龈软组织,主要成分也是胶原蛋白,当缺乏维生素C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皮肤也会由于胶原蛋白减少而粗糙并失去弹性(正因此,维C有美化皮肤的作用)。
3、抗氧化作用:
机体氧化损伤产生的自由基可侵犯人的各种细胞,侵犯DNA导致癌症;侵犯血管就会加速动脉硬化;侵犯眼睛晶状体就会引起白内障等。因此,抗氧化是一个重要的养生防病措施。维C是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E免受氧化破坏;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生成,阻断脂质过氧化,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4、参与胆固醇的代谢:
维C可促进胆固醇的羟化和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发挥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5、促进铁、钙和叶酸的吸收:
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是二价铁,吸收率较高。非血红素铁是三价铁,需在体内转化成二价铁才可被人体吸收。维C可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铁的吸收。血红素铁在动物肉类中占40%,吸收率可达20%~25%;而在植物性食物中的是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约1%~3%。我国居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因此多吃含维C丰富的食物对铁的吸收很重要,也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一个好办法。
钙在消化道呈可溶状态是被吸收的基本条件。维C在胃中可形成一种酸性介质,防止不溶性钙络合物的生成及发生沉淀,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维C可将叶酸还原成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利于叶酸的吸收利用,预防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此,服用铁剂、钙剂或叶酸补充剂的同时,最好服用维生素C。
6、解毒:
维C被誉为万能解毒剂,可促进肝脏肝糖原的形成,而肝糖原在肝脏解毒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害重金属污染环境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而维生素C可直接参与重金属的解毒过程,可有效预防像铅、镉、汞等有害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7、防癌:
维C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的变异;阻断亚硝酸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此外,维C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维生素C的功效:
1.治疗受伤、灼伤、牙龈出血。
2.加速手术后的恢复。
3.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4.预防滤过性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具有抗癌作用;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有助防止亚硝基胺(致癌物质)的形成。
5.可当做天然的泻药。
6.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发生。
7.可治疗普通的感冒,并有预防的效果;可使蛋白质细胞互相牢聚,从而能延长寿命。
8.增加对无机铁的吸收,预防坏血病。

㈣ VC衍生物是什么

食品与保健.

㈤ Vc与Vc衍生物的区别

维生素C衍生物,是以维生素C为原料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工而成,本品无论口服还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后,均能通过磷酸酯酶迅速酶解游离出维生素C,发挥维生素C所特有的生理生化功能。维生素C磷酸酯镁既具有维生素C所有功效。又克服了维生素C怕光、热及金属离子等,易被氧化的缺点。作为营养添加剂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强化食品,营养保健品及饮料中。维生素C磷酸酯镁是水溶性美白剂,有祛斑美白抗衰老的作用。
维C磷酸酯钠渗入皮肤,被磷脂还原成维生素C,清除皮肤内的自由基,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使皮肤润泽、丰满而富有弹性,同时维C也有平复细小皱纹和改善肤色的作用。

㈥ 哪些是维他命C衍生物它们的理化性质是怎样的在化妆品里都有些什么作用

参考资料:
维生素怎样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身体设想为汽车的引擎,维生素就有如活塞一样。这种惊人的物质在食物中含量甚微,对人体具有什么作用呢?
● 维生素经由酶系统使人体的代谢正常化。只要欠缺一种维生素,就可能危及全身。
维生素是人体酶系统的构成要素。这个酶系统就有如活塞的点火装置一样--调整身体的状况,使各部分有效的运作,促进人体的正常代谢,使全身正常化。
若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其他营养素比较的话,维生素的摄取量(即便是因治疗的目的而大量摄取也一样)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只要欠缺任何一种维生素,便可能会导致全身陷入危险的状态。

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参与各种酶的组成,因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使其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它们不是构成机体组织的原料,也不能为机体提供热能,只需少量即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每日必须自食物中获取。它们都是以本体形式或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的食物中。
造成维生素缺乏的主要原因有:①膳食中含量不足。可因贫困、膳食单调、偏食等使摄入膳食中维生素的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②体内吸收障碍。如肠蠕动加快,吸收面积减少,长期腹泻等使维生素的吸收、储存减少;③排出增多。可因授乳、大量出汗、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等使之排出增多;④因药物等作用使维生素在体内加速破坏;⑤生理和病理需要量增多;⑥食物加工烹调不合理使维生素大量破坏或丢失。
预防维生素缺乏的措施:①提供平衡膳食;②根据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时调整维生素供给量;③及时治疗影响维生素吸收的肠道疾病;④食物加工烹调要合理,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维生素种类很多,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A、D、E、K四种,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也与脂类吸收有关,排泄效率低,故摄入过多时,可在体内蓄积,产生有害作用,甚至发生中毒。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B1、B2、B6、B12、PP等)的抗坏血酸(VC)。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①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②容易从尿中排出体外,且排出效率高,故大量食入一般不会产生蓄积和毒害作用;③绝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工作,在中间代谢的许多环节中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④其体内营养水平多数都可在血液和尿中反映出来。
一、维生素A(VA)和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A(retinol)又名视黄醇,与类胡萝卜素一样对热、酸、碱稳定,一般加工防烹调方法不会引起破坏,但易被氧化,高温与紫外线可促进这种氧化破坏,若与磷脂、VE和VC及其他抗氧化剂并存则较为稳定。
(一)生理功能
1.参与视网膜视紫质的合成与再生,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维持正常视觉。
2.参与上皮细胞与粘膜细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和骨骼的发育。
4.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其合成与VA有关,故有增加机体抗感染的作用。
5.VA可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并控制其恶变,从而有防癌作用。
(二)VA缺乏病
由于VA和VA原摄入不足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病,临床上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夜盲症。皮肤基底细胞增生和过度角化,特别是毛囊口角化为毛囊丘疹(多发生在四肢伸肌表面、肩部、颈部、背部,臀部的毛囊周围);汗腺、皮脂腺萎缩、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结膜角化、泪腺分泌减少,形成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角膜消溃疡、穿孔、失明、还可出现结膜皱折和毕脱斑;骨骼发育受阻、免疫和生殖功能下降。据WHO报道,因VA缺乏,全世界每年有50万名学龄前儿童患有活动性角膜溃疡,600万人患干眼症,这是影响视力和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
我国人民膳食中动物性食品摄入少,主要由蔬菜中摄取β-胡萝卜素(β-carotene)故轻度VA缺乏还是相当广泛的,应当加强防制工作。
(三)VA过多症
VA进入机体后排泄效率不高,长期过量摄入可在体内蓄积,引起VA过多症。成年人长期每天摄入15000μg视黄醇当量,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多数因过量摄入VA制剂或食入过冬狗或狼的肝脏所致。主要症状为厌食、过度激惹、长骨末端外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头发稀疏、肝肿大、肌肉僵硬、皮肤搔痒、头痛、头晕等。及时停止食用,症状可很快消失。
成人一次摄入VA99000~33000μg视黄醇当量,儿童一次超过99000μg视黄醇当量,可发生VA急性中毒。成人于6~8小时后出现嗜睡或过度兴奋、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12~30小时后皮肤红肿变厚,继之脱皮(以手、脚掌最为明显);婴幼儿急性中毒以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出现前囱饱满、恶心、呕吐、眼底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血清VA含量剧增。
(四)食物来源
天然VA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蛋类及鱼卵是VA的最好来源。VA原(VA的前体)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植物性食品中,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萝卜素。红色、橙色、深绿色植物性食物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红心甜薯、菠菜、苋菜、杏、芒果等。理论上1mol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分解成2molVA,但由于胡萝卜素有吸收利用率远低于VA,实验证明,就其生理活性而言,6μgβ-胡萝卜素才能相当于1μgVA。β-胡萝卜素是我国人民膳食中VA的主要来源。
(五)供给量
婴幼儿与儿童的不同年龄段,供给量有所不同(200~750μg视黄醇当量),从13岁少年开始至成年老年皆为800μg视黄醇当量。孕妇1000μg,乳母1200μg视黄醇当量。
1μg胡萝卜素=0.167μg视黄醇当量。以往VA的量常用国际单位(IU)表示。1 IUVA=0.33μgVA=0.33μg视黄醇当量。
当从膳食中既摄入VA又食入β-胡萝卜素时,应全部折合成μg视黄醇当量,即:
视黄醇当量(μg)=VA(μg)+0.167×β-胡萝卜素(μg)。
(六)人体VA营养状况评定
评定人体内VA营养状况常用指标有:①测定血清VA含量。成人血清VA正常含量为300~900μg视黄醇当量/L,低于120μg为缺乏,但因血清VA含量高低受许多因素影响,故应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②视觉暗适应功能测定。VA缺乏者暗适应能力比正常人差;③血浆中视黄醇蛋白测定。国外报道其含量与血浆VA含量有正相关趋势。
二、维生素D(VD)
VD是所有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性的类固醇统称。其中VD2(钙化醇,calciferol)与VD3(胆钙醇,cholecalciferol)是最重要的VD。VD2与VD3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皆为脂溶性维生素,对热、氧、酸、碱均较稳定,主要区别于两者的来源不同,VD2来源于植物,大多数植物中含有微量的麦角固醇,植物叶曝露于日光后形成VD2(称麦角钙化醇或钙化醇),VD3(又称胆钙固醇或胆钙醇)来源于动物,人与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即可转变成VD3,然后运往肝、肾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再发挥其重要生理功能。
(一)生理功能
VD对骨骼形成极为重要,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钙和磷代谢,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与利用,构成健全的骨骼与牙齿。
(二)VD缺乏病
VD与机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故当VD缺乏时,儿童发生佝偻病,成人出现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佝偻病常在婴幼儿中发生,因骨骼的软骨连接处及骨骼部位增大,临床上可见到方颅、肋骨串珠、鸡胸;由于骨质软化,承受较大压力的骨骼部分发生弯曲变形,如脊柱弯曲,下肢弯曲,还可发生囟门闭合迟缓,胸腹之间形成哈里逊沟。若成人缺乏VD,可使成熟的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妊娠与授乳期妇女最易发生,好发部位为骨盆与下肢,再逐渐波及到脊柱和其他部位。
(三)VD过多症
VD可以在体内蓄积,过多摄入可以引起VD过多症。成人每日摄入2500μg,儿童每日摄入500~1250μg,数周后即可发生中毒。表现为头痛、厌食、恶心、口渴、多尿、低热、嗜睡、血清钙、磷增加,软组织钙化,可出现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等症状。停止食用,数周后可恢复正常。
(四)食物来源
VD3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为鱼肝油,动物肝脏和蛋黄,牛奶与其他食物中VD3的含量较少。VD2来自植物性食品,一般说来,人只要能经常接触阳光,在一般膳食条件下,不会造成VD缺乏。以牛奶为主食的婴儿,应适当补充鱼肝油,并经常接受日光照晒,有利于生长发育。
(五)供给量
成年人每日供应5μg,孕妇、乳母、儿童与青少年及老年人均为10μg。
(六)营养状况评定
目前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25-OH-D3,作为鉴定VD3营养状况的指标,结果准确可靠。
三、维生素E(VE)
VE是所有具有α-生育酚生物活性的色酮衍生物的统称,其中以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易溶于脂肪溶剂,对热与酸稳定,对碱敏感,可缓慢地被氧化破坏。
(一)生理功能
V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受到过氧化作用的损伤,从而维持着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由于预防了脂质过氧化,从而消除了体内其他成分受到脂质过氧化物的损害。因此,具有延缓衰老、预防大细胞性溶血性贫血作用;还与性器官和胚胎发育有关,动物试验表明,大鼠缺乏VE,将引起雌、雄动物生殖系统的损害,使生殖上皮发生不可逆变化,雄性可致精子停止形成和睾丸退化,雌性可致胚胎死亡。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不孕症、习惯性流产。
(二)食物来源
各种植物油(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谷物的胚芽、许多绿色植物、肉、奶油、奶、蛋等都是VE良好或较好的来源。
(三)供给量
儿童为3~8mg,少年与成年人为10mg,孕妇、乳母与老人为12mg。
(四)营养水平评定
1.判定血清中α-生育酚的含量,这是直接反映体内VE储存量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一般认为低于5mg/L为营养状况不良。
2.红细胞体外试验,体内缺乏VE者,其体外红细胞对H2O2引起的溶血比正常人敏感。
四、维生素B1(VB1)
VB1(硫胺素,thiamine)在高温时,特别是在高温碱性溶液中,非常容易破坏,并易受紫外线破坏,在酸性溶液中,稳定性较好,甚至加热时也是稳定的。
(一)生理功能
VB1是脱羧辅酶的主要成分,参与碳水化物代谢中丙酮酸及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作用;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维持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二)VB1缺乏症
VB1缺少时,神经组织中的碳水化物代谢首先受到阻碍,致使丙酮酸堆积在神经组织中,引起多发性神经炎和脚气病(beriberi),又称脚气病多见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尤为多见。我国建国后已不多见,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食用精白米增多,在某些地区患病率又有回升。还可因酗酒、各种胃肠道疾病使之吸收过少,结核、甲亢等消耗性疾病使之相对不足而引起发病。
由于饮食不足引起者,一般在摄取3个月低VB1饮食后出现症状。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肌肉酸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继之出现典型的症状: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先发生在下肢,呈袜套状分布;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严重者表现为心力衰竭,水肿。临床上可分为四型:①干型,以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主;②湿型,以水肿和浆液性渗出为主;③暴发型,以急性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同时伴有膈神经和喉返神经瘫痪;④混合型,同时有上述两型以上表现者。
(三)食物来源
VB1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粮谷类、豆类、干果、酵母、硬壳果类,尤其在粮谷类的表皮部分含量更高,故碾磨精度不宜过度。动物内脏、蛋类及绿叶菜中含量也较高,芹菜叶、莴笋叶中含量也较丰富,应当充分利用。薯仔中虽含量不高,但以薯仔为主食的地区,也是VB1的主要来源。某些鱼类及软体动物体内,含有硫胺素酶,生吃可以造成其他食物中VB1的损失,故“生吃鱼、活吃虾”的说法,既不卫生,也不科学。
(四)供给量
VB1的需要量与机体热能总摄入量成正比,故VB1的供给量以每4.2MJ(1000kcal)热能供给多少来表示,据此,我国的推荐VB1供给量为0.5mg/4.2MJ。
(五)营养水平评定
1.负荷试验 被测者于清晨口服VB15mg,然后收集4小时以内尿液,测定其中VB1含量:<100μg为营养缺乏,100~200μg为不足,>200μg为正常,>400μg为充裕。
2.空腹一次尿液中VB1和肌酐含量测定 二者比值<27为不足,27~65为低下,66~129为适宜,≥130为过高。
3.红细胞转羟乙醛酶活力测定 这是测定VB1营养状况的特异指标,若TPP(硫胺素焦磷酸酯)效应>16%即表示VB1缺乏。
五、维生素B2(VB2)
VB2(核黄素,riboflavin)为橙黄色晶体,280℃熔化并分解,在中性和酸溶液中对热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破坏。游离VB2对光敏感,特别是紫外光。
(一)生理功能
VB2是机体各种黄素酶的辅酶部分,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广泛地起着递氢作用;参与机体内三大生热营养素的代谢过程,与热能代谢直接相关。
(二)VB2缺乏症(riboflavin deficiency)
机体缺乏VB2则出现能量和物质代谢的紊乱,表现在外生殖器、舌、唇、口角的综合征。据我国两次营养调查显示,居民平均摄入量只有供给量标准的1/2。目前我国人民食用动物性食品较少,易造成VB2缺乏。临床表现为:①口角炎;②唇炎;③舌炎;④睑缘炎;⑤阴囊炎;⑥脂溢性皮炎。
(三)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含VB2较多,尤以肝、心、肾中丰富,奶、蛋类食品中含量也不少;植物性食品除绿色蔬菜和豆类外一般含量都不高。
(四)供给量
与VB1相同,0.5mg/4.2MJ。
(五)营养水平评定
1.测定细胞中VB2含量 这是评定VB2营养水平的良好指标,含量<140μg/L为缺乏,>200μg/L为良好。
2.负荷试验 口服5mgVB2后,4小时尿液中排出VB2量<350μg为不足。
3.VB2肌酐比值(μg/g)<27为不足,27~79为低下,80~269为适宜,>270为充裕。
4.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测定 酶还原活性系数(AC)>1.2表示组织中VB2不足。
六、尼克酸(VPP)
尼克酸(nicotinic acid)亦称烟酸,在生物组织中,尼克酰胺是主要的存在形式,它是尼克酸(VPP)具有生物活性的衍生物,可以水解为VPP,两者均为溶于水的较稳定的白色结晶,一般将VPP称为抗癞皮病维生素,VPP在普通烹调温度中非常稳定,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也不会有很多损失。
(一)生理功能
VPP是构成辅酶I和辅酶Ⅱ的重要成分,二者均为脱氢酶的辅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起到传递氢原子的作用,如果没有VPP,人体就不能利用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来产生能量,也无法合成蛋白质和脂肪;对维持皮肤、神经和消化系统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还有扩张血管作用。
(二)VPP缺乏病(又称癞皮病,糙皮病)
VPP缺乏病(pellagra)多发生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新疆南部居民以玉米为主食,又无加碱食用的习惯,副食品供应不足,故发生过癞皮病流行,部分地区居民患病率高达50%。经长期防治,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此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其典型症状为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及痴呆(demantia)即所谓“三D”症。早期常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头痛、无力、体重减轻等现象。继之于皮肤裸露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炎,红、痒、皮肤呈暗褐色,有色素沉着,皮肤粗糙,有明显浮肿,可伴有疱疹、溃疡与感染。消化道与舌部也有炎症,舌呈猩红色,有溃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神经系统除早期症状外,还有肌肉震颤,腱反射过敏或消失,可有烦躁、焦虑、抑郁、健忘、少数病人可有精神失常。其他症状有女性阴道炎、月经不调、男性排尿时有烧灼感、性欲减退等。
(三)食物来源
富含VPP的食物为动物肝脏、酵母、花生、全谷、豆类及肉类含量较高;玉米中VPP含量不算少,但为结合型的,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为了预防癞皮病,应用碱处理玉米(如墨西哥用石灰处理玉米,我国新疆在防治癞皮病过程中推广玉米加碱食用)可释放出大量游离型VPP,在预防癞皮病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应当在膳食中增加豆类、大米和小麦粉的比例,降低玉米的摄入量。
另外,体内所需的VPP一部分可由色氨酸转换而来,约60mg色氨酸可转换为1mgVPP。
(四)供给量
不仅与热能需要量成正比,而且为VB1、VB2供给量的10倍,推荐供给量为5mg/4.2MJ。
(五)营养水平评定
1.测定VPP代谢产物排出量 从尿中排出的形式主要为N’-甲基尼克酰胺(N’-Me)和2-吡啶酮-甲基尼克酰胺(2-吡啶酮),二者排出的总量>5mg为正常,若N’-Me为0.5~0.8mg,2-吡啶酮<1mg为缺乏,并很快出现临床症状。国外用2-吡啶酮/N’ –Me比值来评定VPP的营养水平,比值>1.3为正常,<1为缺乏。
2.给受检者以标准膳食,此膳食提供VPP10mg和色氨酸1000mg,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尿中N’-Me和2-吡啶酮含量,营养水平较好者两种代谢产物的总量为7.0~37mg,癞皮病患者其总量<3mg。
七、维生素C(抗坏血酸,VC)
VC(ascorbic acid)为一种酸性多羟化合物,易溶于水,在干燥及无光线条件下比较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加热或暴露于空气中、碱性溶液及金属离子(Cu2+,Fe3+)都能加速其氧化。
(一)生理功能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能量代谢和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电位;促进体内胶原合成;将血浆运铁蛋白中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铁的吸收;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伤口愈合;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形成,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大量VC还可促进心肌利用葡萄糖和心肌糖原的合成。
(二)VC缺乏病
人类缺乏VC可引起坏血病,表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牙龈肿胀与出血,牙齿松动、脱落、皮肤出现瘀血点与瘀斑,关节出血可形成血肿,鼻衄,便血,月经过多。还能影响骨骼正常钙化,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抵抗力低下,肿瘤扩散等。我国北方地区新鲜水果蔬菜比南方少,故VC缺乏病较之南方更为多见。
(三)食物来源
V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水果中以酸枣、山楂、柑桔、草莓、野蔷薇果、弥猴桃等含量高;蔬菜中以辣椒含量最多,其他蔬菜也含有较多的VC,蔬菜中的叶部比茎部含量高,新叶比老叶高,有光合作用的叶部含量最高。干的豆类及种籽不含VC,但当豆或种籽发芽后则可产生VC。
(四)供给量
从出生至12岁依年龄不同为30~50mg,少年、成年、老年皆为60mg,孕妇80mg,乳母100mg。
(五)营养水平评定
1.负荷试验 口服500mgVC后,4小时尿液中排出量>3mg为正常,1~3mg为不足,<1mg为缺乏。

㈦ vc乙基醚是什么

VC乙基醚,也叫维生素C乙基醚,是采用拥有一步合成法,合成的高纯度维C衍生物。与维生素C(VC)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维生素C乙基醚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维生素C衍生物,它不仅在化学物质上非常稳定,是不变色的维生物C衍生物,而且是亲油亲水两性物质,这大大的扩展了他的适用范围,尤其是在日用化学中应用。

主要功效:

1、VC乙基醚进入真皮层后直接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修复皮肤细胞活性,使胶原蛋白增加,从而使皮肤变得充盈富有弹性,使肌肤细腻光滑。

2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还原黑色素为无色,高效美白肌肤。

3、在化妆品中有卓越的抗氧化效果,确保VC的利用度,相对VC而言,VC乙基醚非常稳定,且不变色。真正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

4 、具有亲油和亲水结构,易于皮肤吸收,可直达真皮层。

5、强效抗菌消炎作用,抗日光所引起的炎症。

6、稳定性好,耐光、耐热、耐酸、耐碱、耐盐和空气氧化。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维生素C乙基醚

㈧ 纯VC和VC衍生物有什么区别这两者的护肤效果有区别吗

纯VC就是维生素C或者大家常说的维他命C。而VC衍生物,其实是以VC为原料,经过现代化工技术手段,二次加工而成的物质。因此VC衍生物其实有很多种,根据化合物成分,大概就可以分为酯类、盐类、糖苷类,而根据溶性来分又可以分为水溶性,油溶性和亲水亲油性。不同的衍生物之间,吸收度和功效各有不同,比较起来非常复杂。
但和纯VC对比的话,优劣就显而易见了。比如作为护肤品,含有纯VC成分的像是市面上常见的乐敦CC或者obagi,渗透进肌肤之后纯VC自然就可以马上发挥功效。而像小林制药淡斑膏或者科颜氏等,含有VC衍生物的护肤品,涂抹后,即便是吸收效果较好的油溶性衍生物,进入人体之后,也需要通过人体的磷酸酯酶来酶解这些衍生物,从而使VC游离出来进而发挥功效,所以效果不及纯VC,起效也更慢。
护肤效果上,纯VC > VC衍生物,但稳定性上来说,VC衍生物 >纯VC。纯VC容易氧化而失去活性,所以添加在护肤品中,需要特殊溶剂和技术,以及配合可以防氧化的容器。

㈨ 维生素C衍生物是什么和维生素什么关系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遇氧可以被氧化成为氧化型维生素C,后者活性下降。进一步代谢成为二酮古乐糖酸、草酸盐、抗坏血酸-α-硫酸酯、2-O-甲基-抗坏血酸等,这些都不具有维生素C的活性,都不算是维生素了。

阅读全文

与维c衍生物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