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实验室消毒灭菌方法
一、消毒技术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
一、消毒技术(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 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2. 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3. 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1. 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2)细菌芽胞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3)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4)真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2. 微生物的数量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3. 有机物的存在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4.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5. PH值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6. 处理剂量与监测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
二、灭菌技术(一)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注意事项第一,无菌包不宜过大(小于50cm×30cm×30cm),不宜过紧,各包裹间要有间隙,使蒸汽能对流易渗透到包裹中央。消毒前,打开贮槽或盒的通气孔,有利于蒸汽流通。而且排气时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干燥。消毒灭菌完毕,关闭贮槽或盒的通气孔,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第二,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类物品上,否则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碍蒸汽进入包裹中央,严重影响灭菌效果。第三,定期检查灭菌效果。经高压蒸汽灭菌的无菌包、无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为宜。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根据安装在灭菌器上的量器(压力表、温度表、计时表)、图表、指示针、报警器等,指示灭菌设备工作正常与否。此法能迅速指出灭菌器的故障,但不能确定待灭菌物品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此法作为常规监测方法,每次灭菌均应进行第二种是化学指示监测。利用化学指示剂在一定温度与作用时间条件下受热变色或变形的特点,以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所需参数。
㈡ 插片时,镊子灭菌采用( ) a、火焰灼烧 b、酒精 c、酒精燃烧 d、杀菌液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专题: 分析: 对接种针(环)进行灭菌通常使用火焰灼烧的方法. A:火焰灼烧灭菌主要是对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进行灭菌,A正确;B:清水浸泡起不到灭菌的作用,B错误;C:高压蒸气灭菌一般是针对培养基、培养皿等,C错误;D:酒精擦拭主要起消毒作用,D错误.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各种消毒、灭菌的方法,注意记忆与区分.
㈢ 剪刀、镊子、止血钳如何消毒保养
用酒精浸泡一个小时以上擦拭即可。
管理手术器械的方法:条理化放置器械,强化手术器械管理规范,实施器械清点、交接制度,创建器械管理标准。通过对正确的管理模式和清洗方法的实施,使得消毒供应中心所管理的手术器械的合格率显着增加,总之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管理方法,可以使手术器械的应用合格率得到提升,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治疗条件。
(3)剪子和镊子怎么微生物灭菌扩展阅读:
止血钳使用注意事项:
1、为保证器械的性能及使用寿命,止血钳严防磕碰、敲打、用力过猛及不正确使用。
2、器械在使用前要检查功能是否完好,是否有影响使用的损伤缺陷(如裂纹、变形等)。
3、手术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方法选择要依据WS 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4、止血钳清洗、传递、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器械之间发生碰撞,以免损坏止血钳性能部位,影响夹持性能。
5、手术器械不用时,止血钳应储存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内。
6、在结扎时上血管钳的钳尖一定要旋转提出,扎线要将所需结扎组织完全套住,在收紧第一结时将提的血管钳放下逐渐慢慢松开,第一结完全扎紧时再松钳移去。
㈣ gmp认证微生物擦拭取样为什么用灭菌生理盐水
微生物快速检测采样箱使用说明(采样,样本,容器,灭菌,微生物,无菌,生理盐水,使用说明)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样品稀释均质罐(225ml聚四氟乙烯塑料罐)、玻璃器皿等的消毒:清洗洁净后,加入经过煮沸的生理盐水225 ml(至有刻度处),盖上盖子后放入高压锅或红外线消毒柜(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民用红外线消毒柜)中消毒。
2.生理盐水的配置与灭菌:取9g分析纯NaCl溶解到1000mL蒸馏水或纯净水中,取9ml加入到10mL洁净试管中,盖上硅橡胶塞或棉纱塞,放入红外线消毒柜中消毒。
3.移液器管头的消毒:将管头放入锡箔袋或用锡箔纸包好,放入民用红外线消毒柜中消毒。
4.消毒效果观察:按照菌落总数的快速测定方法做空白样品实验,观察器皿消毒效果是否良好。
5.操作前的消毒与操作中的无菌概念:
5.1在适宜的环境中,点燃酒精灯,营造局部无菌环境的。
5.2用75%酒精棉球将手和样品开口处周围抹擦消毒。
5.3操作工具如镊子、剪子、长柄勺、小刀等,在酒精灯上用火焰消毒后使用。
5.4取样和加样时尽量靠近酒精灯操作。
5.5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采用消毒过的器皿,按检测方法说明要求进行取样、稀释、纸片加样和培养,并定时观察结果。
6.对于超标或阳性结果的样品,有条件时,应采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BX-2型 便携式培养箱
二、采样
(一)采样原则
1.代表性原则:采集的样品能真正反映被采样本的总体水平,也就是通过对具体代表性样本的监测能客观推测食品的质量。
2. 典型性原则:采集能充分说明达到监测目的典型样本,包括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掺假或怀疑掺假的食品、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等。
3. 适时性原则:因为不少被检物质总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为了保证得到正确结论应尽快检测。
4 .适量性原则:样品采集数量应满足检验要求,同时不应造成浪费。
5.不污染原则:所采集样品应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及包装型态。所采集的样品不得掺入防腐剂、不得被其他物质或致病因素所污染。
6. 无菌原则:对于需要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的样品,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一件采样器具只能盛装一个样品,防止交叉污染。并注意样品的冷藏运输与保存。
7. 程序原则:采样、送检、留样和出具报告均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各阶段均应有完整的手续,交接清楚。
8.同一原则:采集样品时,检测及留样、复检应为同一份样品,即同一单位、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同一生产日期、同一批号。
(二)采样数量
1.根据检测项目来确定采样量,既要满足检测项目要求,又要满足产品确认及复检的需要量。
2. 微生物检测用样品采样数量:
㈤ 医用钳子镊子的消毒过程
医用钳子镊子多是通过高温蒸煮消毒,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密封包装后保存于无菌柜内的。
一般外科使用的镊子,可以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还可以通过高压蒸汽灭菌,达到消毒的效果,常用的主要是以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1、医用的剪刀和镊子用稀释的新洁尔灭消毒液侵泡,此消毒液一般一周换一次。
2、可以用酒精来消毒。
3、用诸佛法来消毒,一般消毒液有七天换一次的有十四天换一次的要看具体品种。
如果是在家里,可以用锅烧水消毒,煮15分钟以上基本上什么病毒也没有了。另外,使用前需要用酒精棉球或碘伏消毒。
(5)剪子和镊子怎么微生物灭菌扩展阅读
细菌、病毒或者真菌、这些的细胞表面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当酒精浓度过大的时候,会使一部分细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形成一种硬壳,而细菌的主体在细胞膜里面没有受到破坏,所以杀灭不了细菌。这种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再复活过来那么这种消毒方式就没有起到作用。
科学证明75%酒精可以不使蛋白质硬化变性,而且能够杀灭细胞。并且对于金属类的器械最好是高温高压的物理消毒最好。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㈥ 微生物室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了怎么灭菌
蜡样芽孢杆菌是需氧性、有运动性、能产生芽孢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常在下列产品中存在,如乳、肉、蔬菜、甜点心、调味汁、凉拌菜、炒饭等。往往因不加热或加热不完全引起食物中毒。针对我公司对日出口高温杀菌产品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经反复检测、试验,确定引起产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为蜡样芽孢杆菌。本试验的目的为检测高温杀菌产品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
1 材料方法
1.1 设备和材料
吸管、培养箱、均质器、天平、菌落计数器、冰箱、微波炉、平皿、滤器、抽滤设备、无齿镊子。
1.2 培养基及试剂
NGKG寒天基础培地、NaCl、95%酒精、鸡蛋。
2 检测方法[1,2]
2.1 水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
2.1.1 原理
用孔径为0.45mm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计数滤膜上的典型蜡样芽孢杆菌菌落总数。
2.1.2 检验步骤
过滤水样:用无菌镊子夹取灭菌滤膜边缘部分,将粗糙面向上贴放在已灭菌的滤床上,固定好滤器,将1000ml水样(如水样含菌数较多可减少过滤水样量或将水样稀释)注入滤器中,打开滤器阀门在-50kPa下抽滤。
培养:水样滤完后抽气约5s,关上滤器阀门,取下滤器,用灭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部分移放在表面干燥的加卵黄的NGKG寒天培地上,滤膜截留细菌面向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两者间不得留有气泡,然后将平皿倒置,放入恒温箱内,35℃培养48h。
结果观察:菌落特征为:35℃培养18h后,观察菌落,形成直径3~5mm,有的约10mm大而扁平、灰白色、粗糙的菌落。菌落表面粗糙似有毛玻璃状或溶蜡状,边缘呈扩展状。另外,在菌落周围因卵磷脂作用而形成明显的白至淡粉色的沉淀环。根据菌株不同,也有卵黄反应稍弱不形成沉淀环的。即典型菌落应符合蜡样芽孢杆菌特征:中心菌落呈白色不规则状,即一般不呈光滑的圆形,不呈典型凸起状,而是扁平凸起;白色菌落外是淡粉色环;必须有卵黄反应(在集落周围形成因卵黄作用形成的明显的浑浊圈,根据菌株不同,也有卵黄反应稍弱,形成浅浑浊环的东西)。
计数方法:在规定的培养时间内,取出平板观察,计数。
2.2 产品和环境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
2.2.1 原理
蜡样芽孢杆菌呈卵磷脂酶阳性,在卵黄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周围明显的沉淀环。另,本菌在多粘菌素B中呈自然耐性,利用这些特性,使用作为选择分离培养基的加卵黄的NGKG寒天培地。
2.2.2 实验操作
样品制备:以无菌操作称取25g样品于灭菌均质杯内,加入225ml灭菌0.85%盐水,均质拍打30s,制成1∶10的样品匀液。预想到菌落会多的情况,进行梯度稀释。
分离接种: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各梯度稀释液0.1ml分注到2个表面干燥的加卵黄的NGKG寒天培地上。
培养:迅速以L行玻璃棒将接种物涂布于培地表面,避免涂到平板边缘,将平板正置,直至接种物被培养基吸收,将平板翻转,35℃培养48h。
菌落观察:同上。
计数方法:在规定的培养时间内,取出平板观察,计数直径3~5mm,有时10mm的大扁平、灰白色、粗糙的集落。若吸取各梯度稀释液0.1m1分注到2个表面干燥的加卵黄的NGKG寒天培地上,则每g (ml)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总数=2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的算术平均值×相应的稀释倍数×10。
例:将检样10**-1稀释液各0.1ml涂布于2个NGKG寒天培地平板上,各生长蜡样芽孢菌20个,则1g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数为:
[(20+20)/2]×10×10**1=2.0×103个/g
2.3 污染的检测
2.3.1 产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如上)
2.3.2 水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为滤膜法[1] 使用测余氯的方法为比色法[2]。目的是研究自来水中的游离余氯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影响。
2.4 杀灭研究
蜡样芽孢杆菌耐热,其37℃16h的肉汤培养物的D80值为10~15min;使肉汤中细菌(2.4×107/ml )转为阴性需100℃20min。其游离芽胞能耐受100℃30min,而干热灭菌需120℃60min才能杀死。蜡样芽胞杆菌在4℃、pH4.3、盐浓度18%的条件下仍能存活或生长。通过高温杀菌或适当的冷藏可以控制蜡样芽胞杆菌的增殖。且蜡样芽孢杆菌喜农作物,一般以芽孢的形式存在于食品中,在
㈦ 微生物剪碎样品用镊子和剪刀时如何干燥的
是用酒精灯烧吗
采纳哦
㈧ 培养基,培养器皿和植物材料通常怎样灭菌
常用的灭菌方法可分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类,即:物理方法如干热(烘烧和灼烧)、湿热(常压或高压蒸煮)、射线处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过滤、清洗和大量无菌水冲洗等措施;化学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来苏水、漂白粉、次氯酸钠、抗菌素、酒精化学药品处理。这些方法和药剂要根据工作中的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适当选用。
1、培养基用湿热灭菌
培养基在制备后的24小时内完成灭菌工序。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高压灭菌放气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净空气,使锅内均匀升温,保证灭菌彻底。常用方法是:关闭放气阀,通电后,待压力上升到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再关闭放气阀。
关阀再通电后,压力表上升达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20分钟。
按容器大小不同,保压时间有所不同。见表1。该表所列数字是彻底灭菌很保险的数字,如果容器体积较大,但是放置的数量很少,也可以减少时间。
表1. 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所必需的最少时间
容器的体积/ml
在121℃灭菌所需最少时间/min
20-50
15
75-150
20
250-500
25
1000
30
到达保压时间后,即可切断电源,在压力到0.5mpa,可缓慢放出蒸汽,应注意不要使压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当压力降到零后,才能开盖,取出培养基,摆在平台上,以待冷凝。不可久不放气,引起培养基成分变化,以至培养基无法摆斜面。一旦放置过久,由于锅炉内有负压,盖子打不开,只要将放气阀打开,大气压入,内外压力平衡,盖子便易打开了。
对高压灭菌后不变质的物品,如无菌水、栽培介质、接种工具,可以延长灭菌时间或提高压力。而培养基要严格遵守保压时间,既要保压彻底,又要防止培养基中的成分变质或效力降低,不能随意延长时间。
对于一些布制品,如实验衣、口罩等也可用高压灭菌。洗净晾干后用耐高压塑料袋装好,高压灭局20-30分钟。
高压灭菌前后的培养基,其ph值下降0.2-0.3单位。高压后培养基ph值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培养基中成分单一时和培养基中含有高或较高浓度物质时,高压灭菌后的ph值变化幅度较大,甚至可大于2个ph值单位。环境ph值的变化大于0.5单位就有可能产生明显的生理影响。
高压灭菌通常会使培养基中的蔗糖水解为单糖,从而改变培养基的渗透压。在8%-20%蔗糖范围内,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约升高0.43倍。
培养基中的铁在高压灭菌时会催化蔗糖水解,可使15%-25%的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培养基值小于5.5,其水解量更多,培养基中添加0.1%活性炭时,高压下蔗糖水解大大增强,添加1%活性炭,蔗糖水解率可达5%。
为防止高压灭菌产生的上述一些变化可用下列方法:
(1)经常注意搜集有关高压灭菌影响培养基成分的资料,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设计培养基配方时尽量采用效果类似的稳定试剂并准确掌握剂量。如避免使用果糖和山梨醇而用甘露醇,以IBA代替IAA,控制活性炭的用量(在0.1%以下)注意ph值对高压灭菌下培养基中成分的影响等。
(3)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成分的适当分组与加入的顺序。如将磷、钙和铁放在最后加入。
(4)注意高压灭菌后培养基ph值的变化及恢复动态。如高压灭菌后的ph值常由5.8升高至6.48。而96小时后又会降至5.8左右。这样在实验中就可以根据这一规律加以掌握。
2、用于无菌操作的器械采用灼烧灭菌
在无菌操作时,把镊子、剪刀、解剖刀等浸入95%的酒精中,使用之前取出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冷却后,立即使用。操作中可采用250或500毫升的广口瓶,放入95%的酒精,以便插入工具。
3、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采用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烘箱加热到160-180℃的温度来杀死微生物。由于在干热条件下,细菌的营养细胞的抗热性大为提高,接近芽孢的抗热水平,通常采用170℃持续90分钟来灭菌。干热灭菌的物品要预先洗净并干燥,工具等要妥为包扎,以免灭菌后取用时重新污染。包扎可用耐高温的塑料。灭菌时应渐进升温,达到预定温度后记录时间。烘箱内放置的物品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防碍热对流和穿透,到指定时间断电后,待充分冷凉,才能打开烘箱,以免因骤冷而使器皿破裂。干热灭菌能源消耗太大,浪费时间。
4、不耐热的物质采用过滤灭菌
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玉米素、脱落酸和某些微生物是不耐热的,不能用高压灭菌处理,通常采用过滤灭菌方法。
一些化学成分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降解而失去效能或降低效能。经高温灭菌后赤霉素GA3的活性仅及不经高温灭菌的新鲜溶液的10%。蔗糖经高温后部分被降解成d-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又可被部分水解,产生抑制培养的植物组织生长的物质。高温还可使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发生反应。维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热稳定性,但如果培养基的ph值高于5.5,则维生素b1会被迅速降解。泛酸钙、植物组织提取物等要过滤灭菌,不能高温灭菌,否则会失去作用。
防细菌滤膜的网孔的直径为0.45微米以下,当溶液通过滤液后,细菌的细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于滤膜直径而被阻,在需要过滤灭菌的液体量大时,常使用抽滤装置;液量小时,可用注射器。使用前对其高压灭菌,将滤膜装在注射器的靠针管处,将待过滤的液体装入注射器,推压注射器活塞杆,溶液压出滤膜,从针管压出的溶液就是无菌溶液。
过滤除菌操作步骤:首先将过滤器、接液瓶用纸包好,滤膜可放在培养皿内用纸包好。使用前先经121℃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滤器装置装好,用灭菌无齿镊子将滤膜安放在隔板上,滤膜粗糙面向上;然后将待除菌的液体注入滤器内,开动真空泵即可过滤除菌。滤液经培养证明无菌生长后可保存备用。
5、空间采用紫外线和熏蒸灭菌
(1)紫外线灭菌在接种室、超净台上或接种箱用紫外灯灭菌。紫外线灭菌是利用辐射因子灭菌,细菌吸收紫外线后,蛋白质和核酸发生结构变化,引起细菌的染色体变异,造成死亡。紫外线的波长为200-300nm,其中260nm的杀菌能力最强,但是由于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弱,所以只适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而且要求距照射物以不超过1.2米为宜。
(2)熏蒸灭菌用加热焚烧、氧化等方法,使化学药剂变为气体状态扩散到空气中,以杀死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这种方法简便,只需要把消毒的空间关闭紧密即可。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很多,它们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或竞争其酶系统,或降低其表面张力,增加菌体细胞浆膜的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或溶解。一般说来,温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杀菌效果越好。另外,由于消毒剂必须溶解于水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要制成水溶状态,如升汞与高锰酸钾。还有消毒剂的浓度一般是浓度越大,杀菌能力越强,但石炭酸和酒精例外。
常用熏蒸剂是甲醛,熏蒸时,房间关闭紧密,按5-8ml/m3用量,将甲醛置于广口容器中,加5g/m3高锰酸钾氧化挥发。熏蒸时,房间可预先喷湿以加强效果。冰醋酸也可进行加热熏蒸,但效果不如甲醛。
6、一些物体表面用药剂喷雾灭菌
物体表面可用一些药剂涂搽,喷雾灭菌。如桌面、墙面、双手、植物材料表面等,可用75%的酒精反复涂搽灭菌,1%-2%的来苏儿溶液以及0.25%-1%的新洁尔灭也可以。
7、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剂灭菌
从外界或室内选取的植物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各种微生物。这些污染源一旦带入培养基,便会造成培养基污染。因此,植物材料必须经严格的表面灭菌处理,再经无菌操作手续接种到培养基上,这一过程叫做接种。接种的植物材料叫做外植体(explant)。
启维益成代理的植物组培抗菌剂(PPM)它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剂,可以杀死细菌和真菌细胞,防止真菌孢子的萌发,并在较高浓度下能消除内源性污染的外植体。
首先,将采来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将需要的部分仔细洗干净,如用适当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适当大小,即灭菌容器能放入为宜。置自来水龙头下流水冲洗几分钟至数小时,冲洗时间视材料清洁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细小的材料,可装入纱布袋内冲洗。流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特别有用。
洗时可加入洗衣粉清洗,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洗衣粉水。洗衣粉可除去轻度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污物,除去脂质性的物质,便于灭菌液的直接接触。当然,最理想的清洗物质是表面活性物质吐温。
第二步是对材料的表面浸润灭菌。要在超净台或接种箱内完成,准备好消毒的烧杯、玻璃棒、70%酒精、消毒液、无菌水、手表等。用70%酒精浸泡10-30秒。由于酒精具有使植物材料表面被浸湿的作用,加之70%酒精穿透力强,也很易杀伤植物细胞,所以浸润时间不能过长。有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果实、花蕾、包有苞片、苞叶等的孕穗,多层鳞片的休眠芽等等,以及主要取用内部的材料,则可只用70%酒精处理稍长的时间。处理完的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待酒精蒸发后再剥除外层,取用内部材料。
第三步是用灭菌剂处理。表面灭菌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情况选取1-2种使用(表2)。
表2. 常用灭菌剂使用浓度及效果比较
灭菌剂名称
使用浓度
灭菌时间/min
灭菌效果
酒精
70-75%
0.1-3
好
氯化汞
0.1-0.2%
2-10
很好
漂白粉
饱和溶液%
5-30
很好
次氯酸钙
9-10%
5-30
很好
次氯酸钠
2%
5-30
很好
过氧化氢
10-12%
5-15
好
抗菌素
4-50mg/L
30-60
较好
上述灭菌剂应在使用前临时配制,氯化汞可短期内储用。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都是利用分解产生氯气来杀菌的,故灭菌时用广口瓶加盖较好;升汞是由重金属汞离子来达到灭菌的;过氧化氢是分解中释放原子态氧来杀菌的,这种药剂残留的影响较小,灭菌后用无菌水漂洗3-4次即可;由于升汞液灭菌的材料,难以对升汞残毒去除,所以应当用无菌水漂洗8-10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以尽量去除残毒。
灭菌时,不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或其他器皿中,记好时间,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底。在快到时间之前1-2分钟,开始把消毒液倾入一备好的大烧杯内,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倾倒干净后立即倒入无菌水,轻搅漂洗。灭菌时间是从倒入消毒液开始,至倒入无菌水时为止。记录时间还便于比较消毒效果,以便改正。灭菌液要充分浸没材料。宁可多用些灭菌液,切勿勉强在一个体积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灭菌。
在灭菌溶液中加吐温-80或triton X效果较好,这些表面活性剂主要作用是使药剂更易于展布,更容易浸入到灭菌的材料表面。但吐温加入后对材料的伤害也在增加,应注意吐温的用量和灭菌时间,一般加入灭菌液的0.5%,即在100ml加入15滴。
最后一步是用无菌水漂洗,漂洗要求3分钟左右,视采用的消毒液种类,漂洗3-10次左右。无菌水漂洗作用是免除消毒剂杀伤植物细胞的副作用。
㈨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无菌操作需要什么仪器
培养皿 培养基 枪头 移液枪 ep管 涂布器 酒精灯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