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噪声有哪些危害
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2)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Ⅱ 噪声有哪些危害
噪声的危害有干扰休息和睡眠、使工作效率降低、听力下降、损害心血管、引起耳部的不适、损害视力。
1、干扰休息和睡眠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
2、使工作效率降低
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听力下降
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4、损害心血管
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
5、引起耳部的不适
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
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6、损害视力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Ⅲ 噪声有什么危害
40分贝(A)是正常的环境噪声,一般被认为是噪声的卫生标准。60分贝(A)以上便是有害的噪声,它将影响休息,干扰工作,使听力受损,甚至引起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在噪声环境中暴露一段时间后,到安静环境下用听力计检查会发现听力下降。这种现象是听觉疲劳所致,休息后听力会恢复,如果长期地受强噪声的刺激,这种听觉疲劳就不能恢复。这时内耳感觉器会发生器质性病变,这也是造成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因素。
80分贝(A)以下的噪声不直接损伤人的听力。96分贝(A)以上噪声造成的听力损伤明显,特别是在噪声长期作用下更为突出。目前国内外多以90(或85)分贝(A)作为保护的起点。在9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每天可工作8小时。国际标准组织规定声强级每提高3分贝,容许暴露时间减半,即以90分贝为起点,93分贝噪声环境中每人每天只能工作4小时,96分贝条件下只能连续工作2小时,依次类推。
噪声不但直接损伤人耳,而且它还产生心理效应。噪声影响睡眠,使人烦恼、精神不能集中,天长日久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噪声的生理效应也不容忽视。实验表明,噪声会引起人体的紧张反应,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管收缩,心率改变和血压升高。
有人认为,20世纪生活中的噪声是心脏病发病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噪声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溃疡。噪声对人类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表现在损害人的身体、使人情绪变坏和破坏人的某种行动目的三个方面。同一种噪声,可能同时对人产生上述三种作用,也可能只产生其中的两种或一种作用。例如,公路上各种车辆行驶时发出的交通噪声,既能使人听力受到损坏,也能使人的心态失衡,情绪败坏。舞厅里强烈的摇滚乐声,有损人们的听力,但对跳舞者的情绪不会受到影响,而对旁边的垂钓者来说,这种声音却使他的行动目的受到破坏,也扰乱了周围居民的平静生活,影响了他们休息。
Ⅳ 噪声会对人体造成哪些生理危害
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1、 损害听力和视力
我们都知道,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严重些的,会使人完全丧失听力。而眼睛和耳朵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噪音在对耳朵又影响的时候,也对人体的视力有所影响,会降低视力。
2、影响睡眠
良好的睡眠能够使人的新陈代谢得到调节,只有大脑得到休息,才能使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但噪声使人不能得到安宁,难以入睡。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那么体力就难以恢复,人们就会感到心烦意乱,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 危害神经系统
长期处于噪声这种恶性刺激物下,会使人大脑皮层的兴奋不止,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易怒等症状,个别严重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
4、 损伤心血管
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就是噪声,它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死发病率。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声会使发病率更高。
5、损害女性的生理机能
女性如果时刻受噪声干扰,就会导致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还会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可致畸胎。
Ⅳ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
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听觉系统。当噪音强度超过100分贝时,即能造成听觉损伤。轻度听觉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耳鸣,若进一步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听力,致使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到听觉困难。有时一次强烈的噪音可致暂时性的两耳全聋,同时感到剧烈耳鸣并有眩晕。此外,噪音对人体其他系统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血压不稳定或肢端供血不足,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心律不齐等。噪音对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噪音常用的表示单位是"分贝"。l~140分贝是人的听觉的全部范围。1分贝是听觉能够分辨出来的最小的音的强度,而140分贝则是人耳能够忍受的最大限度。家庭中的噪音主要来自于音响设备、电视机等家用电器。预防噪音危害的关键,在于控制和消除噪音源。已有感音性耳聋或严重神经衰弱者,更应注意避开噪音
什么是噪音?噪音污染对人有什么危害?
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分贝值表示的是什么?分贝值表示的是声音的量度单位。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是0-10分贝。分贝值每上升10,表示音量增加10倍,即从1分贝到20分贝表示音量增加了100倍。
人低声耳语约为30分贝,大声说话为60-70分贝。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60-110为过渡区,110以上是有害区。汽车噪音为80-100分贝,电视机伴音可达85分贝,人们长期生活在85-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就会得“噪音病”。电锯声是110分贝。喷气式飞机的声音约为130分贝。当声音达到120分贝时,人耳便感到疼痛。影响人于生物的生活,使人得疾病
噪音污染的危害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办法
1营造隔音林
2将噪音污染严重的企业搬离市区
3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损害听力。有关资料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50%。
2、噪音损害视力
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尽人皆知。然而,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 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 使人的视力减弱。
研究指出,噪音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在接触稳态噪音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绿、白三色视野缩小者竟高达80%,比对照组增加85%。
噪音对视力的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安静明亮的商店购物时,显得愉快和镇静,买东西能做到挑选精细购买齐全。而在高音喇叭大声播放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只不过是震耳欲聋的强噪音)时购物,往往烦燥不安,眼花缭乱,甚至会混胡乱交易,该买的未买,买了的因识别不细也不满意。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燥音影响视力造成的的。
3、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4、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5、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从心理方面来说,噪音首先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症状,然后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乃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最后产生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心理学上将这种病症称为心身疾病,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上的疾病。李博士还介绍,噪音引起心身疾病的几率是相当大的,而且治疗比较困难,需要比较长的调养恢复期,给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噪音对人体的直接危害表现在:破坏人体神经,使血管产生痉挛,加速毛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快衰老期的到来。在临床诊断上:病人的外在表现是整个人情绪不好,烦躁不安,说话声音很大;最常见的病症是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头昏、头痛和噪音性耳聋;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噪音造成的是感音神经性损伤和毛细胞损伤,很难对其进行修复.
有关专家认为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噪音量(分贝)对人体影响:举例0-50分贝:舒适,细语声;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耳朵疼痛;130分贝以上:耳膜破裂、耳聋。
噪音的危害
在飞机场的附近,母鸡不会下蛋;乐队演奏的乐曲极度刺耳,可以使观众突然晕倒,这些都是噪音引起的。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令人烦躁的声音都是噪音。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噪音是指声强和频率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声音。环境噪音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在城市里,交通噪音对居民影响最大。噪音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一是影响听力,听力的损伤程度与在噪音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有关,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可达5%。二是影响学习工作,干扰睡眠。在噪音环境下,医生为病人听诊时正确率仅为8%。如噪音达到100到200分贝时几乎每个人都会从睡梦中醒过来。三是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这主要表现在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过高。四是危害中枢神经系统。在强噪声环境中,会出现头痛,耳鸣多梦,记忆力减退,全身无力等症状。五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人做过调查,在噪音环境下的儿童的智力比在安静环境下的儿童低20%。
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后就会听力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该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在法国每四个神经病患者中有3人是噪音引起的。在巴黎和东京的自杀事件中有35%是由噪音引起的。另有35%的犯罪狂与噪音有牵连。不同的噪音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断续型噪音对人的影响比连续性噪音影响更大。夜间噪音比白天噪音影响更大。家电噪音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和数量,随之可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并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据统计,在美国有84%的人口受到噪音的严重干扰,20%的人口处在听觉损害的强噪音威胁之下。
通过一系列例子可见:噪声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甚至还会引社会矛盾,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控制噪声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有两个班级的同学,其中将一个班级A设置在声音嘈杂的环境,而另一个班级B设置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大家一同学习同样的课程,在同一位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你会发现A班的听课效率远不如B班,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以上实验反应出的结果是非常明显的,噪音对人的听觉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噪声,正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过去,人们常把耳聋看作是一种老年常见病,但是科学实验证明,人老了不一定耳聋,而噪音却是造成人的听力减弱甚至耳聋的“无形杀手”。由此可见,噪音对我们的危害非常大,所以了解噪音的危害并且来制止噪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影响人于生物的生活,使人得疾病
噪音污染的危害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办法
1营造隔音林
2将噪音污染严重的企业搬离市区
3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损害听力。有关资料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50%。
2、噪音损害视力
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尽人皆知。然而,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 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 使人的视力减弱。
研究指出,噪音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在接触稳态噪音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绿、白三色视野缩小者竟高达80%,比对照组增加85%。
噪音对视力的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安静明亮的商店购物时,显得愉快和镇静,买东西能做到挑选精细购买齐全。而在高音喇叭大声播放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只不过是震耳欲聋的强噪音)时购物,往往烦燥不安,眼花缭乱,甚至会混胡乱交易,该买的未买,买了的因识别不细也不满意。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燥音影响视力造成的的。
3、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4、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5、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从心理方面来说,噪音首先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症状,然后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乃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最后产生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心理学上将这种病症称为心身疾病,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上的疾病。李博士还介绍,噪音引起心身疾病的几率是相当大的,而且治疗比较困难,需要比较长的调养恢复期,给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噪音对人体的直接危害表现在:破坏人体神经,使血管产生痉挛,加速毛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快衰老期的到来。在临床诊断上:病人的外在表现是整个人情绪不好,烦躁不安,说话声音很大;最常见的病症是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头昏、头痛和噪音性耳聋;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噪音造成的是感音神经性损伤和毛细胞损伤,很难对其进行修复.
有关专家认为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噪音量(分贝)对人体影响:举例0-50分贝:舒适,细语声;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耳朵疼痛;130分贝以上:耳膜破裂、耳聋。
影响人于生物的生活,使人得疾病
噪音污染的危害
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赖氮酸等必须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噪音令人肾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容易导致心脏病发;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办法
1营造隔音林
2将噪音污染严重的企业搬离市区
3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
从心理方面来说,噪音首先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症状,然后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乃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最后产生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心理学上将这种病症称为心身疾病,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上的疾病。李博士还介绍,噪音引起心身疾病的几率是相当大的,而且治疗比较困难,需要比较长的调养恢复期,给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噪音对人体的直接危害表现在:破坏人体神经,使血管产生痉挛,加速毛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快衰老期的到来。在临床诊断上:病人的外在表现是整个人情绪不好,烦躁不安,说话声音很大;最常见的病症是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头昏、头痛和噪音性耳聋;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噪音造成的是感音神经性损伤和毛细胞损伤,很难对其进行修复.
Ⅵ 噪声对动物的危害
噪声
噪声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Ⅶ 噪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在现代武侠小说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这样的描写:一个武功高强的剑客,经过了多年修练,武功已臻化境,举手投足之间,便可伤人于无形之中。尤其是有的武林高手会一种叫做“狮子吼”的功夫,这种功夫是指发功之人吼出一种强烈刺耳的声音,而功夫较弱之人面对这种特异的神功,不堪一击,顿时被震碎五脏六腑而死于非命。到底有没有这种武功,我们无需去做考证。但是,声音能伤人,甚至使人丧命,则确有其事。这就是高强度的噪声,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噪声同其他污染一样,对人体的健康和其他生物也起着很大的破坏作用。
地球上自从有动物以来,能被感觉到的声音也就随着动物的发展演化而诞生了。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声音对人类的发展就成了决不可少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间,声音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换意见、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里,声音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完全替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在人群中间没有了声音,世界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之中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如果我们真的到了没有声音的地方,这个地方肯定是异常恐怖,人们甚至连一天都无法坚持下去。
但是,声音和其他事物一样,它的大小也需要有一个度,超过或者是低于这个度,要么声音就变成了噪声,走向了它的反面,要么声音就失去了它应该有的价值。假如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伴音极其低微,我们只能看到剧中的人物张嘴说话而听不见声音,这岂不变成了无声电影,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别扭;如果电影的伴音非常大,嗡嗡之声震得耳膜发疼,你一定会无法忍受这种强烈的噪声于扰,可能早已逃离了电影院。
强烈的噪声会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当你刚从机器轰鸣的厂房里出来,或者经过“突突突”的风镐旁时,你一定会感到耳朵听不清声音了,必须过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这便是噪声性耳聋。如果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会使听力显着下降。
噪声会严重干扰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以至恶心、呕吐、头痛。它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使人不易入睡,容易惊醒。产生吵闹或者烦恼等不愉快的感觉。它对脑力劳动者和病人的影响就更大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噪声污染的治理。现在,空中飞行的新式飞机比60年代和70年代初生产的飞机所产生的噪声降低了许多,笨重的煤动力火车已被内燃机车和电气火车所取代,汽车的噪声也较以前减小了,各国主要城市的街道都安装了噪声监测装置,禁止超标准的车辆通过。
科学家们还在积极探索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法,根除噪声的声源,使大家能生活在一个宁静而和谐环境中。
“威力”无穷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发声源发出的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噪声等方面。噪声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噪声对人体健康最显着的影响和危害是使人听力减退和发生噪声性耳聋。美国前总统里根,年轻时是电影演员。有一次道具手枪在他耳边打响,造成一耳失聪。噪声会使人体紧张,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诱发心脏病。噪声还影响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引发疾病。在噪声的刺激下,人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容易疲乏。在1982年的第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实力雄厚的美国队和东道主秘鲁队相遇。啦啦队的喊叫声不绝于耳,最终美国队出人意料地输给了秘鲁队。赛后美国队教练员什林格懊悔不已,认为要不是啦啦队帮倒忙,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噪声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危及建筑物。1962年,美国三架军用飞机超音速低空飞行绕过日本藤泽市,强烈的噪声使该市许多建筑物玻璃震碎、瓦震落、墙震裂、烟囱倒塌、日光灯落地,连商店货架上的商品也震落满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我国有关部门曾经对一个机械厂的车间进行过测试调查,从中发现在平均噪声达到100分贝的环境中长期工作的工人,有4.5%的人耳聋,有38%的人耳鸣。这是因为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暴露在噪声环境之中,听力就会下降,严重者会出现什么声音也听不到的现象。后来让这些工人脱离这种环境,到安静的地方去休息一段时间后,他们全部恢复了正常的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噪声所致的暂时性耳聋。如果长时间或者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不但会发生暂时性耳聋,而且会出现周期性暂时性耳聋,久而久之,暂时性耳聋就会变成永久性耳聋。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80分贝以下的噪声环境中长期工作和生活,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耳聋,但超过80分贝的噪声环境则会对人们的听力造成暂时性的或者永久性的破坏。
噪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是极其有害的。长期处在高强噪声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们的情绪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常常会无缘无故地烦躁、激动或者动辄发火。更有甚者,有人因为忍受不了噪声的污染,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噪声对人们的生理造成的危害也很多,它可以引发人的一些疾病,如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引起人的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消化不良、胎儿大脑发育残缺、孕妇流产,甚至能够诱发癌变的发生。
40分贝的连续噪声可以使10%的人睡眠受到影响,对于神经衰弱症患者,40分贝的噪声足以使他无法安睡了;70分贝的连续噪声可以使50%的人睡眠受到影响;如果连续噪声达到90分贝时,可能几乎所有的人都无法入睡了。噪声影响学习,这种危害是再明显不过了,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不但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同时也是学习任务重、考试压力大的阶段,如果居住在城市繁华地段或施工现场附近,噪声给青少年朋友带来的痛苦往往是无法忍受的。连续的强大噪声使他们无法完成作业、复习功课、迎接考试,从而产生心情烦躁,情绪波动起伏不定,夜间无法睡眠,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近几年来,噪声,尤其是施工噪声扰民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公害,由此也引发了不少官司,居民把这种问题起诉到法院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伴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为的噪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1979年联合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已把噪声列为“人类不可容忍的灾害之一”。实验证明,不断重复的燥声,不仅对人体大约18000个不能再生的听觉细胞造成损伤,而且危害人的整个肌体。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生活的人群。要比在正常环境中生活的人群寿命要缩短8~12年。高强度噪声还能直接神速地杀害人畜,对建筑物、金属、机器造成破坏。由此看来,噪声却实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兇手。
在近10年中,美国城市噪声的响度增强了一倍,约有8000万人深受噪声的危害(其中4000万面临失去听力的威胁),受害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1/3。美国居民所患的神经性疾病中有52%归咎于噪声,尤其是整天不断重复的噪声;有35%的自杀事件是噪声造成的;有30%的犯罪狂是噪声引起的。在大城市里,因噪声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年达1200人。
失眠,最后竟因无法忍受而自杀。在他的遗书中控诉了噪声对他的危害。广岛一青年,因受邻居一制箱厂噪声的袭扰,使他无法安宁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竟持刀将该厂厂主杀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些国家曾采用高音喇叭对异国间谍进行“审讯”。当噪声达100分贝时,受刑者产生痛苦感,心情烦燥,接着是思索困难,情绪低落的反应,于是审讯者便从中套出其真实情报。如果继续加大音响,受刑者开始汗流如雨,全身痉孪。当声响超过130分贝时,受刑者便大声呼叫,眼结膜充血,并竭力挣脱束缚以求撞墙自杀。在如此高强度的噪声的折磨下,许多受刑者在耳膜破裂后两小时就昏死过去。
1959年,美国空军曾做过这样一次试验,目的在于弄清人对超音速喷气飞机发出的噪声能有多大的忍受力。试验时飞机在自愿作试验的10个人头顶上仅10~12米高处掠过,结果受试人统统死亡,无一幸存。60年代初期,美国空军F104喷气式战斗机在俄克拉马市上空作超音速飞行试验,每天飞行8次,高度1万米,飞行6个月后,1个农场的1万只鸡,被轰鸣声杀死6000只,其余的或者羽毛脱落,或者不生蛋,奶牛则不产奶。
中国全国首次工业污染调查所统计的53万个工业噪声源中,超标和严重扰民的就有23万个。据1995我国47个城市的调查统计,其中有34个城市都超标扰民,平均等效声级超过70分贝。2/3交通干线噪声超过70分贝。居民文教区噪声超标的达97.6%。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噪声污染正向广大农村扩散,看来噪声已开始在中国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高强度噪声除直接杀害人畜外,还对建筑物、金属、机器、造成破坏,超过140分贝的噪声,使房屋门窗损坏,瓦片震落,墙壁震裂,甚至使古老的建筑物倒塌;达到180分贝时,能引起金属疲软,使精密仪器、自控仪表发生误差或失灵;达到180分贝时,能把机器铆钉震落。
现在,地球上已无一块静地让人们安静地生活,特别是生活在城镇、工矿和交通枢纽地区的居民,已处在噪声包围之中,遭到噪声的不断围剿。
消除噪声的危害,将是21世纪人类持续生存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的盖世太保和纳粹德国集中营的一些法西斯分子,丧心病狂地对犯人和俘虏进行残酷的迫害。用噪声来折磨受害者便是一种酷刑。他们用100分贝以上的噪声轰击被审者。受害者起初感到耳朵胀痛,接着便心情烦躁、思维困难、神情异样。为了进一步迫出口供,法西斯分子进一步加大噪声强度,甚至使噪声强度超过130分贝,使受害者满头是汗,全身抽搐,直至眼结膜出血,耳鼓膜破裂,大声叫喊着昏死过去。灭绝人性的法西斯分子是多么的可恶!
在我国古代,统治阶级也曾用过噪声的酷刑。他们把奴隶或犯人放在巨大的洪钟之下,然后敲响洪钟,对受审人进行酷刑。不少受害者或终身残废,或死于非命。古代统治者的这种酷刑真是令人发指!
1961年11月,日本东京某幢12层楼顶有个青年纵身跳下,自杀身亡。经调查,他既不是失恋,也无外债,而是因为忍受不了附近工厂的机器的轰鸣和怪叫,以及整日整夜火车的震动和吼叫,终于狂躁发疯,跳楼身亡。同年10月,日本的吕川区有母子三人,居住在一家建筑器材厂附近,厂里的机器轰鸣声日夜不停,孩子白天无法读书,夜里无法睡眠。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母子三人欲一同自杀,幸亏被人发现及时抢救才免于一死。
噪声“杀人”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日本,世界各国关于噪声“杀人”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用环境保护法来保护受害者,以及受害者用环境保护法来保护自己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美国的一座大城市里,有一位名叫拉鲁索的百岁老寿星,她身体健康,情绪也很好。在庆祝百岁生日的时候,有人问她为什么会长寿,她说:“因为耳聋!我从20岁起就听不见城市的噪声和轰隆声了。”这个回答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奥地利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历时3年的动物实验,实验提示我们:环境中的噪声正在加速人类衰老的进程。
科学家用600只老鼠做实验,以常用的扩音喇叭每天向它们播放2小时的噪声,结果发现这群在3年中经常受到噪声刺激的老鼠,提早呈现了衰老的迹象,寿命比普通老鼠短。由于老鼠属高等哺乳动物,而高等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原则上是一致的。因此,这项研究成果是适用于人类的。
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确实有了明显的提早趋势。过去,人们探讨高血压、冠心病的病因时,在饮食因素上做了大量研究。然而近些年大量的调查分析资料表明:这些病的发病率与城市噪声引起人体的紧张反应也有关系。精神紧张容易导致疾病,并促使衰老提前到来。
噪声不仅仅损害听觉,而且由于大脑神经不断受到冲击,会使呼吸和心脏活动的节奏变快,血压和颅内压升高,并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的病变。专家指出:噪声通过对听觉器官的损伤,既影响听觉神经冲动的信息和编码传递功能,又加速了内耳神经元的退化。中枢神经细胞的疲劳和受损,就会使大脑皮质对音响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下降。人的正常机体内,各器官和器官间的活动过程都是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在噪声的连续刺激下,听觉器官反射异常,就导致人体生理功能紊乱,最终造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人体功能与形态的提早衰老。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使微生物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增高。
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长寿,我们需要清洁的空气、洁净的饮水,也需要一个幽静的生活环境。
Ⅷ 噪声污染有哪些危害
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的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噪声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声等。噪声危害主要包括:损伤听力;能诱发多种疾病;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损害仪器仪表、建筑物等。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
Ⅸ 噪音对人和生物会产生哪些危害控制噪音的方法有哪些
一、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噪声危害主要包括:
1、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2、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
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3、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噪声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实验表明,当人受到突然而至的噪声一次干扰,就要丧失4秒钟的思想集中。据统计,噪声会使劳动生产率降低10~50%,随着噪声的增加,差错率上升。由此可见,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4、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5、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
实验研究表明,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甚至使仪器设备失效。噪声对仪器设备的影响与噪声强度、频率以及仪器设备本身的结构与安装方式等因素有关。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宇航器等机械结构时,由于受声频交变负载的反复作用,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这种现象叫做声疲劳。
一般的噪声对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噪声级超过140dB时,对轻型建筑开始有破坏作用。例如,当超声速飞机在低空掠过时,在飞机头部和尾部会产生压力和密度突变,经地面反射后形成N形冲击波,传到地面时听起来像爆炸声,这种特殊的噪声叫做轰声。在轰声的作用下,建筑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由于轰声衰减较慢,因此传播较远,影响范围较广。此外,在建筑物附近使用空气锤、打桩或爆破,也会导致建筑物的损伤。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声、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二、噪音的控制:
1、降低噪声源:
因为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例如:工业、交通运输业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声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声:
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声传播途径,因为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可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措施。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声防护:
当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声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Ⅹ 噪音有什么危害
噪音的危害
第一、严重的影响中枢神经功能,造成神经系统衰弱和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例如长期在噪声中会导致失眠、多梦、休息和睡眠条件欠佳,或者休息和睡眠的质量变差,出现深睡眠时相缩短,浅睡眠时相延长或者神经性头疼、偏头疼、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和表现。
第二、产生心脏供血不全的症状,长期在噪声危害下会导致冠状动脉缺血和一过性血管痉挛,由此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前区不适等情况发生。
第三、噪声还会对耳道和听觉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例如导致神经性耳鸣甚至神经性耳聋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