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学实验室内什么物质是易燃易爆物固体
生物学实验室内的松香、硫磺、无机磷等是易燃易爆物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均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必须妥善安置,正确使用。
所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系指国家标准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中以燃烧爆炸为主要特性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安全防范
1.危险品库房、实验室、锅炉房、配电房、配气房、车库、食堂等要害部位,非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2.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照明、信号、监测仪表、警戒标记、防雷、报警装置等设备要定期检查,不得随意拆除和非法占用。
3.易燃易爆、剧毒、放射、腐蚀和性质相抵触的各类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严格管理,保持通风良好,并设置明显标志。仓库及易燃易爆粉尘和气体场所使用防爆灯具。
4.木刨花、实验剩余物应及时清出,放在指定地点。
5.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必须专人保管,保管员要详细核对产品名称、规格、牌号、质量、数量、查清危险性质。遇有包装不良、质量异变、标号不符合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安全处理。
B. 实验室易燃易爆试剂有哪些
实验室易燃易爆试剂有哪些
苯类: 苯、联苯、异丙苯、乙基苯、丁基苯、135 三甲苯、碘代苯、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本、 间二氯苯
C. 生物学实验室内,什么常见物质是易燃易爆液体
易燃易爆物品包括:
(1)爆炸物品凡受摩擦、撞击、震动、高温或其他因素的激发能产生激烈化学变化,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与光,同时伴有光、声等生成物的物品,都是爆炸物品。
(2)强氧化剂强氧化剂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有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3)自燃物品凡不需外界火源的作用,因受空气氧化或环境温、湿度影响而发热达到自然点引起燃烧的物品为自燃物品。
(4)遇水燃烧物品遇水或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
(5)易燃固体凡燃点较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某些物质(如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剧烈燃烧的固体物质即为易燃固体。
(6)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指在常温下容易燃烧的液态物质。
所以实验室常见的主要有:发烟硝酸、过氧化钠、高氯酸、硝酸钾、硝酸铵、氧化汞、丙酮、高锰酸钾、液态氧、锌粉、白磷、红磷、硫、氯、氨等。
D. 实验室火灾危险性分为几类
依燃烧和爆炸性质分为五类:
1、甲类为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很大,如炸药、强氧化剂、闪点(闭杯法)小于28℃的液体、在空气中引起爆炸的气体含量下限小于10%的气体。
2、乙类为易燃品,火灾危险性较大,如氧化剂、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而自燃的物品、闪点(闭杯法)在28~60℃的液体、爆炸下限大于10%的可燃气体。
3、丙类为有机可燃物,有一定火灾危险性,如竹、木、纸、闪点(闭杯法)大于60℃的可燃液体。
4、丁类为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难燃物。
5、戊类为无火灾危险性的不燃物。用于建筑防火设计时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和消防措施。
火灾注意事项:
1、忌惊慌失措: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盲目的起身逃跑或纵身跳楼。
2、忌盲目呼喊:由于现代建筑物室内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塑料、化学纤维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且装修材料表面常用漆类粉刷,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容易造成毒气窒息死亡。
3、忌贪恋财物:逃生时不要为穿衣服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也不要为带走自身的物品而身负重压影响逃离速度。更不要贪财,本已逃离火场而又重返火海。
E. 实验室的易燃、易爆、腐蚀性、挥发性气体有哪些
氨气,浓硫酸。氢气,氦气,氯气。混合气体。。。
F. 物学实验室内,什么物质是易燃易爆物固体
物实验室内,见易燃易爆液体试剂:乙醇、乙醚、甲醛、丙酮 发烟硝酸、氧化钠、高氯酸、硝酸钾、硝酸铵、氧化汞、丙酮、高锰酸钾、液态氧、锌粉、白磷、红磷、硫、氯、氨等. 属于 易燃易爆物品包括:燃烧、爆炸主要 特征氢气、氧化碳、甲烷、
G. 生物学实验室内,什么物质是易燃易爆物
生物学实验室内,常见易燃易爆液体试剂有:乙醇、乙醚、甲醛、丙酮, 发烟硝酸、过氧化钠、高氯酸、硝酸钾、硝酸铵、氧化汞、丙酮、高锰酸钾、液态氧、锌粉、白磷、红磷、硫、氯、氨等. 不属于 易燃易爆物品
H. 实验室常见气体危险品有哪些
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丙烷气体、硫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氯气、氟气、氟化氢气体、溴、溴化氢气体、甲烷气体。
实验室常见危化品
1、爆炸品:具有猛烈的爆炸性。当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与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如:三硝基甲苯(TNT),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雷酸盐及其它超过三个硝基的有机化合物等。
2、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按其不同的性质遇酸、碱、受潮、强热或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等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高氯酸及其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气体压缩后贮于耐压钢瓶内,使其具有危险性。钢瓶如果在太阳下曝晒或受热,当瓶内压力升高至大于容器耐压限度时,即能引起爆炸。钢瓶内气体按性质分为四类:
剧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
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
助燃气体,如氧气等。
不燃气体,如氮、氩、氦等。
4、自燃物品:此类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依靠自身的分解、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到自燃点即能发生燃烧。如白磷等。
5、遇水燃烧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高热,并放出易燃易爆气体,引起燃烧爆炸。如金属钾,钠,电石等。
6、易燃液体:这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可燃液体以闪点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闪点在45℃以下的称为易燃液体,45℃以上的称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不纳入危险品管理)。易燃液体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
(1)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以下(包括28℃)。如乙醚、石油醚、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硝基苯等。
(2)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包括45℃)。如煤油等。
7、易燃固体:此类物品着火点低,如受热,遇火星,受撞击,摩擦或氧化剂作用等能引起急剧的燃烧或爆炸,同时放出大量毒害气体。如赤磷,硫磺,萘,硝化纤维素等。
8、毒害品:具有强烈的毒害性,少量进入人体或接触皮肤即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如:汞和汞盐(升汞、硝酸汞等)、砷和砷化物(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磷和磷化物(黄磷,即白磷,误食0.1克黄磷即能致死)、铝和铅盐(一氧化铅等)、氢氰酸和氰化物(HCN,NaCN,KCN)、以及氟化钠、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
有毒气体,如醛类、氨气、氢氟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铬酸等。
9、腐蚀性物品:具强腐蚀性,与人体接触引起化学烧伤。有的腐蚀物品有双重性和多重性。如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烧性。腐蚀物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氟酸氟酸、冰乙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溴等。
10、致癌物质:如:多环芳香烃类、3,4-苯并芘1,2-苯并蒽、亚硝胺类、氮芥烷化剂、α-萘胺、β-萘胺、联苯胺、芳胺以及一些无机元素、As、Cl、Be等都有较明显的致癌作用,要谨防侵入体内。
11、诱变性物品:如溴化乙锭(EB),具强诱变致癌性,使用时一定要戴一次性手套,注意操作规范,不要随便触摸别的物品。
12、放射性物品:具有反射性,人体受到过量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粉尘能引起放射病。如:硝酸钍及放射性矿物独居石等。
I. 实验室常用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有
那个实验室易燃易爆炸的那种化学物品有很多种啊,比如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些都有可能引发爆炸。
J. 实验室常见的爆炸种类
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发生过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为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
表1-1 加热时发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镁粉—重铬酸铵
有机化合物—氧化铜
镁粉—硝酸银
还原剂—硝酸铅
(遇水产生剧烈爆炸)
氧化亚锡—硝酸铋
镁粉—硫磺
浓硫酸—高锰酸钾
锌粉—硫磺
三氯甲烷—丙酮
铝粉—氧化铅
铝粉—氧化铜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药品一览表
药 品 名 称
不能与之混合的药品名称
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如钾、钠、锂、镁、钙、铝等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烃,钠、钾、锂禁止与水混合。
醋酸
铬酸、硝酸、羟基化合物,乙二醇类、过氯酸、过氧化物及高锰酸钾。
醋酸酐
同上。还有硫酸、盐酸、碱类。
乙醛、甲醛
酸类、碱类、胺类、氧化剂。
丙酮
浓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乙炔
氟、氯、溴、铜、银、汞。
液氨(无水)
汞、氯、次氯酸钙(漂白粉)、碘、氟化氢。
硝酸铵
酸、金属粉末、易燃液体、氯酸盐、硝酸盐、硫磺、有机物粉末、可燃物质
溴
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类、碳化钠、松节油、苯、金属粉末
苯胺
硝酸、过氧化氢(双氧水)、氯。
氧化钙(石灰) r> 水
活性碳
次氯酸钙(漂白粉)、硝酸。
铜
乙炔、过氧化氢。
(2)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3)在加压或减压实验中使用不耐压的玻璃仪器。
(4)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烃类气体、煤气和有机蒸气等大 量逸入空气, 引起爆燃。 常见易燃易爆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见表1-3。
表1-3 易燃物质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名 称
爆炸极限(体积,%)
氢 气
4.1~74.2
乙 炔
3~82
二硫化碳
1~44
乙 醛
4~57
一氧化碳
12.5~74
乙 醚
1.9~36.5
丙 酮
2.6~13
甲 醇
6.7~36.5
乙 醇
3.3~19
丙 醇
2.1~13.5
二 恶 烷
2~22.2
苯
1.4~8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盐类、硝酸酯类、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属盐、重氮盐、叠氮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乙醚和过氧酸)等,受热或被敲击时会爆炸。强氧化剂与一些有机化合物接触,如乙醇和浓硝酸混合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反应。
(7)搬运钢瓶时不使用钢瓶车,而让气体钢瓶在地上滚动,或撞击钢瓶表头,随意调换表头,或气体钢瓶减压阀失灵等。
(8)在使用和制备易燃、易爆气体时,如氢气、乙炔等,不在通风橱内进行,或在其附近点火。
(9)煤气灯用完后或中途煤气供应中断时,未立即关闭煤气龙头。或煤气泄漏,未停止实验,即时检修。
(10)氧气钢瓶和氢气钢瓶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