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容易做的微生物实验
做革兰氏染色吧!比较简单又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一、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二、实验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三、染色结果
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B. 微生物分离方法
微生物分离法是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物的一种分离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实现一种微生物的培养,或获得一个细胞的后代。其具体方法有:
1、稀释倒平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作一系列稀释,取不同稀释度适量涂布于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或与已熔化的固体培养基一起倾注入平板内,经过培养即有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来的单个菌落。
2、划线法。先将已熔化的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待凝后,取分离材料在上面划线,可作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状的连续划线,使菌样逐渐减少,最后得到单个孤立的菌落。
(2)微生物简单实验有哪些6扩展阅读:
微生物分离技术的应用措施:
1、减少毒性氧物质的毒害作用:由于常规培养方法使用的高浓度营养基质不利于微生物生长,适当降低营养基质的浓度可以减弱这种不利影响。发现低浓度基质的培养基培养出的细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多于高浓度基质的培养基,但营养浓度过低时会使培养出的微生物数量反而下降。
2、维持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信号分子就可简单模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
3、供应新型的电子供体和受体: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不同,因此对反应的底物要求也不尽相同。供应微生物需要的特有底物有助于新陈代谢反应的进行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大量的研究表明,将新颖的电子供体和受体应用到微生物培养中,能够发现未知的生理型微生物。
4、分散微生物细胞: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聚集生长,形成“絮体”和“颗粒”等,致使其内部的微生物不易被培养。对“絮体”和“颗粒”进行适度的超声处理,将细胞分散再进行培养,可以使更多的微生物接触培养基而得到培养。
5、延长培养时间:对“寡营养菌”的培养,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使其能长至肉眼可见的尺度。当然培养时间不能无限增长,因为培养时间越长,对培养环境的无菌要求就越高[4]。
6、利用琼脂替代物:琼脂对某些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采用无害且凝结作用较好的替代物质作为培养基固化剂,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可培养性。
C. 大学微生物实验有哪些
大学微生物的实验实际上一般来说就是一些微生物培养的操作以及相关的灭菌操作,要看你们学校老师安排了哪一些相关实验。
D. 微生物实验有哪些
大学微生物的实验实际上一般来说就是一些微生物培养的操作以及相关的灭菌操作,要看你们学校老师安排了哪一些相关实验。
E. 微生物分离实验
:
从复杂的
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株
的过程称为
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
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两方面:
1、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
、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
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
上生长形成的单个
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
而获得
。获得
的方法可通过稀释
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但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
并不一定保证是
。因此,
的确定除观察其
的特征外,还要结合
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的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
,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土壤是微
的重要场所,是发掘
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的到许多有价值的
。此实验将从土壤中分离两种细菌。
实验器材、试剂与
:
1、器材:
、
、
、
、
、
、
、
、三角瓶、
、
、
、
、
杯、
、高温
、
(枪头)、
、
、
等。
2、 试剂:
配制
的原料(
、NaCl、
、
)、配置糖
的原料(
、K2HPO3、
、
、NaCl、
)、
(
)、
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5%
染液、0.5%番红水染液、3%
水溶液、1%盐酸二甲基对苯撑二胺溶液、
等。
3、 土样:取自
7号宿舍楼门前土壤,地下10cm左右。
实验步骤:
1、配制
蛋白胨
:
1)配制
500ml (用于12个平皿和10支试管斜面)
牛肉膏 0.3% ………………………………… 1.5 g
蛋白胨 1% …………………………………… 5g
NaCl 0.5% ………………………………… 2.5g
2% …………………………………… 10g
pH ………………………………………… 7.0~7.2
2)倒12个平板和10支试管斜面,包扎,121℃灭菌20min.
2、制备土壤
:
称取土样10g,放入盛有100ml
的带有
的三角瓶中,振荡摇匀10min 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然后用
从三角瓶中吸取1ml(此操作要求
),加入另一盛有9ml
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以此类推分别制成制成0.01、0.001、0.0001不同
的土壤溶液。
3、
培养:
以0.01以及0.0001两个浓度的土壤
作为
的对象,将其分别涂布在3个牛肉膏蛋白胨
中,共6个培养基,标号,37°C温箱培养48 h。
4、划线分离(划线培养):
对两种土壤溶液的
基进行观察,记录两种区分明显的细菌性状。挑取此两种细菌在新的培养基中划线培养(每种
3个
),标号、37°C培养。
5、初步鉴定:
对两种菌进行简单染色、
以及
观察,记录结果。
6、试管斜面再培养:
将两种纯
接种分别接种在5支试管中,共10支试管。37°C培养(18-24h)。
7、对试管中培养的两种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
1)
鉴定:
A
:
与许多
与其他细菌区分的主要依据是鉴定有无
。该酶可以把
分解为水与氧气,气体氧以气泡跑出来,则为
实验阳性。
和许多
在
酶实验中呈现阴性。
B 步骤:
将培养新鲜的待测
(培养18-24h内)接在
上,滴一滴3%过
于菌体上。
2)糖发酵与氧化实验
A
:
在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糖发酵与氧化测定是一项重要的依据。绝大多数细菌都可以利用糖类作为能源以及碳源,但由于不同的菌存在酶系的差异,因而对糖类的发酵与氧化的能力就有所不同。有的在糖类发酵与氧化代谢中能分解糖类,产酸产气,有的则只能产酸不可以产气。酸的产生与否,以及是发酵型产酸还是氧化型产酸,可以由预先加在培养基中的
(
水溶液)呈现出来。这样把接好
的培养基放在
或好氧的环境下培养,培养基有绿色变为黄色为产酸,是否产气是通过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气泡或培养基断裂来测定。
B 步骤
① 配置糖
150 ml (
:、K2HPO3:、
、琼脂:、NaCl:、蛋白胨:),分装试管。
② 110°C灭菌培养基20 mins (同时灭菌一定量
,待用)。
③ 对两种细菌进行“穿刺”培养,每种菌做5个试管:2个盖管培养,2个开管培养,一个为盖管
。在培养基的上方加入1-2cm厚的
,作为“盖 管”,以提供菌体无氧的生长环境,开管则不加甘油,作为有氧的生长环境供菌体生长。
④ 在37°C下培养,并在培养24h后观察培养基中颜色的变化,以及有无气泡。
3)
测定
A 实验原理
是
的一种,它在有分子氧以及
存在时,可以氧化二甲基对苯撑二胺,使之呈现
或暗红色,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与a-
结合生成
酚兰,出现蓝色
B 步骤
在干净
中放一
,用火柴棒取培养18-24h的鉴定菌苔黏在
上,滴一滴1%盐酸二甲基对苯撑二胺溶液于菌苔上,进行观察。
F. 怎样设计一个微生物实验
主要是要控制变量,注意引入菌种前高温杀菌以保证实验准确。
G. 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有哪些
一、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可分为: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1)煮沸灭菌法: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
(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二、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1)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该方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H. 微生物实验
操作步骤
1.涂片将培养14—16小时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染色
(1)初染 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2)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3)脱色 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4)复染 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5)镜检 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6)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I. 常见微生物实验步骤怎么写
1、药敏试验:主要是通过测定抑菌圈的范围来确定药物的疗效。
2、血凝实验:通过测定病毒与红细胞反应的浓度测定其抗体效价。
3、PCR:细菌主要通过16srRNA确定其细菌的种类。
4、中和实验:主要测定病毒的稀释浓度。
5、革兰氏染色:确定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阴性
6、瑞氏染色:主要是对细菌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