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见微生物实验步骤怎么写
1、药敏试验:主要是通过测定抑菌圈的范围来确定药物的疗效。
2、血凝实验:通过测定病毒与红细胞反应的浓度测定其抗体效价。
3、PCR:细菌主要通过16srRNA确定其细菌的种类。
4、中和实验:主要测定病毒的稀释浓度。
5、革兰氏染色:确定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阴性
6、瑞氏染色:主要是对细菌染色。
Ⅱ 微生物学检验 PYR试验的原理
吡咯烷酮 (PYR)酶试验原理:化脓性链球菌产生的吡咯烷酮芳香酯酶能水解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加入N,N-二甲氧基肉桂醛试剂后产生桃红色即为阳性.
Ⅲ 微生物自主设计实验
标题: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分离纯化校园中某处的菌。
实验仪器:试管、移液管、洗耳球、三角瓶、平皿等
试验方法:划线法、涂布法均可,自己定
实验步骤:1.用五点法在校园某处取土样,要在土稍深点的地方,以免被阳光杀菌,筛不出微生物。配固体培养基,想分离出什么菌就用适合的培养基。如嫌太麻烦,可直接用LB培养基,酵母粉0.5% 氯化钠0.5% 蛋白胨1% 琼脂1.8%左右 121度灭菌,15分钟。倒平板。待凉。
2.将取好的样品,用自来水混匀,待土静置后取上清液,分别稀释10-1~10-10次方(试管中)
3.将稀释好的菌液用涂布法或划线法,取10-3、10-5、10-7、10-9次方进行涂平板。
4.37~40摄氏度培养一天。
5.将平板内的单个菌落,在进行划线或涂布,就可得到纯菌落。(也可实验开始就明确要筛什么菌,如霉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6.可革兰氏染色镜检一下是否是纯菌
7.记录结果。
Ⅳ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怎么做
所谓生物挑战性实验一般是指使用比常见菌种耐受性更高的菌种去挑战你的实验,比如你要做高压灭菌锅的灭菌性实验,挑战菌种可以选择嗜热芽孢杆菌,而一般实验室环境是不可能有这菌存在的,这个菌也能灭活,那么其他菌种自然也不在话下
Ⅳ 寻求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这是薛泉宏微生物学课的精品课堂网站:里面有课件等资料,但没有教材,遗憾
http://netc.nwsuaf.e.cn/jingpin/2003/wsw/index.htm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有关本科程的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先头学科,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因此,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技术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微生物、农、植、园等专业的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微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基本的微生物研究操作技术和生产工程技能。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故应该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据现代微生物学学科发展速度,本课程至少要保证60学时,考核方式除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考试考查外,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与技能进行实际考查。
2、本大纲的使用专业和学时数
讲授内容及要求(授课学时56、各专业可适当选择,实验课学时24、总学时80)
表1 讲述内容及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 讲述内容 学时数 备注
一 绪论 2
二 微生物形态学及代表分类 16
三 微生物营养、呼吸、生长及生态系 14
四 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4
五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6
六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4
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6
八 应用微生物 4
九 微生物实验(内容附后) 24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科的先头学科,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学科领域之一,它既是高等农业院校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专业技术课。本课程要求有较好的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基础,该课程是微生物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也是该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发酵微生物》、《微生物遗传》、《酶工程》、《发酵工程》、《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微生物学》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同时结合电化手段如多媒体显微动画演示、幻灯片、教学挂图等进行辅助教学。微生物实验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印证和微生物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对直观理解课堂教授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5、主要参考书目
薛泉宏主编的《微生物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程丽娟、薛泉宏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等。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说明(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1、目的 启迪学生为国争光,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2、内容 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微生物学分科;本课程的任务;微生物学发展史与发展趋势。
3、方法 放录相(微生物学发展史)。重点讲授;我国祖先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和现代微生物学发展趋势。
4、学时 2学时。
二、微生物形态学及代表类群
1、目的 掌握原核、真核,与非细胞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各类微生物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分类原则、系统。该章为本门课程的重点。
2、内容
(1)原核微生物
a、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b、细菌形态大小;细胞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内含物;原生质;细菌运动;繁殖;个体与群体形态等。
c、放线菌 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属种。
d、兰细菌和其它原核微生物 立克次体,衣原体,枝原体和类菌质体(可自学)。
e、细菌分类系统(可自学)。
(2)真核微生物-真菌
a、真菌的细胞结构
b、霉菌 形态特征;菌丝变态、菌丝组织体;繁殖(无性和有性繁殖、无性与有性孢子)农业上常见霉菌。
c、酵母 形态特征;繁殖;常见酵母属种。
d、大型食用与药用真菌 形态特征与生活史;常见食用与药用真菌简介。
e、真菌分类系统(可自学)。
(3)非细胞生物-病毒
a、病毒 形态、大小与结构;类别与分类(昆虫病毒、植物病毒、分类与命名原则)
b、噬菌体 形态结构;烈性和温和噬菌体的侵染过程;溶原现象。
c、一步生长曲线。
d、类病毒(自学)。
3、方法 重点讲授,辅课堂讨论(着重各类微生物的区别)。
4、学时 16学时。
三、微生物营养、呼吸、生长和生态系
1、目的 学习微生物生理基础知识,微生物营养类型;微生物呼吸与能量代谢;微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原则和方法等,从而掌握微生物工作的基本原理。该章为本门课程的重点。
2、内容
(1)微生物的营养
a、细胞的化学组成
b、营养源及其生理作用
c、营养物质的吸收
d、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e、培养基(制备原则与方法原理、类型)
(2)呼吸与生长
a、能量代谢 (ATP的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ATP的利用效率)
b、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与发酵)
c、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好气性微生物、嫌气性微生物和兼性厌气性微生物)
d、生长 (群体生长,生物量,生长曲线,世代时间和连续培养)
e、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生态系
土壤-微生物生态系;植物-微生物生态系;微生物与微生物的关系;空气和水域微生物生态系;
3、方法 重点讲授:营养类型、呼吸与能量代谢;辅以课堂讨论 (培养基制备与环境条件,灭菌与消毒方法)
4、学时 14学时。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1、目的 简略了解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及相互关系;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2、内容
a、 微生物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及相互关系
b、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
c、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3、学时 4学时。
五、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
1、目的 简略介绍微生物遗传变异及有关遗传学概念以使学生深入学习及提高打基础。掌握基因突变现象和原因,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
2、内容
a、突变和诱变育种;b、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c、菌种退化、复化和保藏
3、学时 6学时。
六、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1、目的 介绍微生物通用分类单元以及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介绍微生物的经典分类及现代分类方法,并辅助介绍血清学反应有关内容。
2、内容
a、微生物通用分类单元
b、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c、微生物的经典分类及现代分类方法
e、传染与免疫及血清学反应特征
3、学时 4学时。
七、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1、目的 着重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积极作用;植物残体的微生物转化过程,了解微生物在土壤肥力中的重要性。
2、内容
(1)植物残体的约略分析
(2)自然界碳素的生物循环
a、不含氮有机物的有氧降解
b、酒精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甲烷发酵及其主要微生物
c、纤维素与果胶物质分解
(3)自然界的氮素生物循环
a、含氮有机物的氨化作用b、硝化作用c、硝酸还原与脱氮作用d、生物固氮作用
3、方法:自学为主,重点讲授:辅以答疑。
4、学时 6学时(讲授4学时,讨论与答疑2学时)。
八、应用微生物
1、目的 学习食用菌与微生物农药的生产过程,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微生物工作操作技术与能力。
2、内容
(1)食用菌生产
(2)微生物农药生产使用
(3)沼气发酵
3、方法 自学为主,辅以讨论答疑,配合放录相(凤尾菇栽培等)
4、学时 4学时
九、实验安排
本课程的实验,包括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印证和微生物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后者为重点。因而在实验安排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要以培养微生物工作的基本修养,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熟悉显微镜使用原理和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微生物工作和生产技能为主要目的。
实验一 3学时
1、显微镜使用 (放录相)
2、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3、环境中微生物检测 (由结果中分辨真,细,放,各类微生物菌落)
实验报告:要求绘出细菌形态图
实验二 3学时
1、细菌运动性观察(电视)
2、无菌操作演示(试管斜面接种)
3、细菌简单染色与革兰氏染色
实验报告;绘出细菌形态图并注明染色结果
实验三 3学时
1、荚膜与鞭毛观察(电视)
2、芽孢与伴孢晶体染色(要求无菌操作)
实验报告:绘出芽孢与伴孢晶体显微镜视野图
实验四 3学时
1、昆虫病毒多角体观察(电视)
2、放线菌形态观察(菌落与制片观察)
3、真菌形态观察(菌落与制片观察)
实验报告:绘出显微镜观察视野图
实验五 3学时
1、显微镜直接测数
2、细菌大小测定
实验报告:列出实验测定结果
实验六 3学时
1、培养基制备
2、灭菌与消毒
为分离培养准备条件
实验七 3学时
1、细菌培养技术(录相)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纯化(含测数)
3、拮抗试验或抗生素抑菌测验
实验报告:写出试验结果并辨认各类微生物菌落形态
实验八 3学时
1、酒精发酵
2、乳酸发酵
实验报告:写出发酵原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注:以上实验据各专业可以调整。
Ⅵ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怎么做
防腐体系效能挑战实验
1、CTFA推荐的防腐单次挑战试验
CTFA推荐的经典的为期28天的防腐单次挑战实验,是将防腐剂混入配方基质中,然后一次性接入若干种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进行挑战,将样品存放于适当的温度下,定期抽样检测其中残存的微生物,并根据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评价样品的抗菌效果。
2、试验仪器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灭菌平皿:直径为9cm、pH计、高压灭菌锅、酒精灯、锥形烧瓶、量筒、灭菌刻度吸管:10ml、2ml、1ml;试管。
3、培养基和试剂
生理盐水、SCDLP液体培养基、卵磷脂、吐温80-营养培养基。
4、挑战用微生物
提取菌珠:杂菌由实验室从污染产品中得出菌种。
菌种培养: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于37℃(细菌)培养箱中培养。细菌培养48小时,挑选典型的菌落于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菌和霉菌混合悬液,置于冰箱冷藏备用。
5、微生物挑战实验
称取8种化妆品基质样品各100克,加入灭菌的容器内,加入混合细菌悬液,充分混匀。每克样品含细菌量为5×106CFU/克或CFU/ml。然后置于28℃下。在接菌的0、7、14、21、28天取样分析:准确称取10克样品,加到含有玻璃小球和9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内,充分震荡混匀,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按1:10依次稀释。按平板倾注法计数样品中含菌量细菌培养37℃下48小时。
6、判定标准
1、第28天时,样品中含细菌>103cfu/g(ml),该样品不能通过微生物攻击的挑战性实验,表明样品的防腐体系不能有效地起到抑制微生物的作用,产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中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2、第28天时,样品中含细菌在102cfu/g(ml)-103cfu/g(ml),该样品有条件地通过挑战性实验,即当产品中蛋白质或其它动植物材料成分不是特别高,同时生产的卫生环境符合要求,包装物不易发生二次污染时,该防腐体系可以使用,否则不能。
3、第28天,样品中含细菌在10cfu/g(ml)-102cfu/g(ml),表明该样品的防腐体系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抑杀效果,通过挑战试验,产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时不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4、从第7天起,样品中的细菌<10cfu/g(ml),说明该样品的防腐体系对微生物有特强的抑杀作用,通过挑战试验,产品在生产、贮藏和使用时很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Ⅶ 做微生物实验的步骤
1、准备工作,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121-126度灭30分钟高压蒸汽式灭菌),玻璃器皿的灭菌(170度灭2小时干热灭菌,也可用湿热灭菌)若量大可加长灭菌时间。
Ⅷ 纯化水中的微生物检测怎么做 要详细
1检测前的准备
1.1仪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
微生物限度培养器
1.2培养基:TGYA琼脂培养基、R2A琼脂培养基
上述培养基均须做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TGYA琼脂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参见微生物计数操作检查法SOP07-QC-3-017,R2A琼脂培养基促生长试验中选择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操作方法同微生物计数操作检查法SOP07-QC-3-017中培养基的促生长试验。
75%的酒精
1.3开启净化工作台,把微生物限度检验仪连接电源。
2检测
2.1薄膜过滤法
使用孔径大小不超过0.45μm的薄膜过滤器。
2.2在净化工作台下,用火焰喷枪对泵头端面和过滤片进行消毒。把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固定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上,打开微生物限度培养器盖子。
2.3取50ml的纯化水,倒入微生物限度培养器中,打开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开关,立即过滤。过滤完成后,取下过滤器,在过滤器膜的另一面中,倾注TGYA琼脂培养基,盖上盖子。
2.4取50ml的纯化水,倒入微生物限度培养器中,打开微生物限度检验仪开关,立即过滤。过滤完成后,取下过滤器,在过滤器膜的另一面中,倾注R2A琼脂培养基,盖上盖子。
2.5每个样品过滤后均做2单个培养,检测完毕,取一微生物限度培养器固定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上,注入100ml的75%酒精过滤,关闭仪器、电源。
3培养
倾注TGYA琼脂培养基的,在30℃-35℃培养48h-72h,并计数。倾注R2A琼脂培养基的,在20℃-25℃培养5d-7d,并计数。
分别计算和报告两种培养基每1ml纯化水中的cfu值。
Ⅸ 微生物试验中,菌种的传代实验怎么做微生物的酶活怎么测
微生物传代最常用的就是斜面接种法,大致意思就是你从原代菌种里挑一点划线法保存到小试管里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而让菌种不断增殖保存下来。 其方法步骤如下:首先,点燃酒精灯。将菌种和斜面培养基的两只试管平行放在左手上,用拇指与其它四指夹住,并使中指位于两试管之间,两试管的管口齐平(图9-5①)。其次,用右手先将棉塞拧转松动,并稍拉出一些,以利又质卑纬觯ㄍ?9-5②)。第三,右手持接种针,在酒精灯将针头部分烧红灭菌(图9-5③)。针头以上凡是接种时可能进入试管的部分,均应用火灼烧。以下操作都要使试管口靠近火旁。第四,用右手的小指与掌间拔掉左手上两只试管上的棉塞,同时迅速将试管口在酒精灯上烧灼3秒钟左右,使管口上可能沾染的少量杂菌得以烧死。第五,将烧过的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先将针头接触培养基上没有菌的部位(如斜面的顶端),使其冷却,以免烫死被接种的菌体。然后轻轻接触菌体,取出少许,慢慢将接种针抽出试管,接种针抽出时不要使针头部分碰到管壁和管口,取出后,不可使针头通过火焰,更不可触及其它无关物品或桌面。第六,迅速将接种针伸进另一试管,在培养基上轻轻划线,接种菌体于其上。划线时,要由底部起划较密的平行线,一直划到顶部,以充分利用斜面面积,但不要将培养基划破。第七,烧灼试管口,将棉塞塞上。塞棉塞时,不要移动试管迎接棉塞,以免试管在移动中纳入可能含菌的空气。第八,将针头在火焰上烧灼灭菌。放回原处后,腾出手将棉塞塞紧。二、关于微生物酶活性测定,比较复杂,网上比较多,不同酶测定方法也不一样,同学你自己慢慢查吧,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