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多少个国家在研究生物武器

多少个国家在研究生物武器

发布时间:2022-07-06 18:50:00

㈠ 目前有没有可能各国已经在大规模研究可实战用的生化武器了

生化武器:包括细菌弹、病毒弹、化学毒气毒剂弹等

国际公约禁用的武器主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不人道武器。
2、生化武器:包括细菌弹、病毒弹、化学毒气毒剂弹等,但非致命性生化武器不在禁止之列。
有2种情况;1.“澳大利亚集团”于1985年成立,目的是防止生化武器扩散,现有40个成员国(包括欧盟委员会)。澳大利亚集团的所有参加国都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CWC)以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BWC)的缔约国,都强烈支持根据这些公约开展的、旨在全世界消除生化武器的各项努力。 1925年《禁止使用窒息性、毒性或气体及细菌作战方法的日内瓦议定书》通过80周年而召开的。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这些原则上不准使用生物化学武器。2。不过话说回来,国际公约并不具有什么强制效力和广泛性,有的已经达成国际共识,比如禁核禁生化,有的则不是这样,

㈡ 二战后哪些国家在战争中用过生化武器

1 斯大林在卫国战争初期曾准备大量使用生化武器
1925年,世界各大国签署了旨在禁止生产和在战争中使用化学和生物武器的《日内瓦议定书》,几年后,苏联和×××德国先后加入。不过,这种国际议定书有时只不过是一纸空文,二战结束后不久,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承认,如果×××部队在英伦三岛登陆,他可能会立即下令使用化学武器。这说明英国尽管签署了《日内瓦议定书》却还是大量生产并准备使用生化武器。那么,苏联是否也研制了生化武器呢?答案是肯定的。

几年前,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克内舍夫斯基(现已病故)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大量文献证实斯大林不仅拥有生化武器,还曾准备在卫国战争初期大量使用。

1985年,德国历史学家吉勒在弗赖堡军事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曾经轰动一时的文献,表明1942年底(最迟不晚于1943年4月),×××曾计划对苏联发动化学战,德军总参谋部据此确定了主要攻击目标是列宁格勒(今日的圣彼得堡),并且制订了十分详尽的使用计划,精确到首次打击时使用化学弹药的具体数量为72万枚。吉勒确认,×××德国拥有了足够的化学武器储备,1941年10月1日前,×××军队技术供应处拥有150万枚装配了有毒战斗物质的弹药,而且,新的弹药还在不断补充。军事档案文献表明,×××坚持对苏联使用化学武器的计划,下令进行战斗条件下的试验。

1941年10月20日,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签发一份绝密报告:“绝密!在列宁格勒前线,敌人使用了催泪性质的有毒物质,不排除敌人对西南方面军部队使用有毒物质的可能性。这一点可由下列事实证明:1941年10月,敌人加速向前线运输有毒物质,增加了化学部队数量。”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阻止了×××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呢?当然不是《日内瓦议定书》,类似条约对×××来说纯粹是一纸空文。据一些比较含糊的情报证据,战争初期,苏德军队司令部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苏军司令部没有在“卡秋莎”火炮中使用某种物质(其作用类似今日的凝固汽油),德军司令部放弃使用化学武器。不过,即使是存在这种协议的话,也并不会阻止×××,因为无论是“卡秋莎”火炮,还是凝固汽油弹,都无法与德国装配了有毒战斗物的弹药相提并论。

军事历史学家认为,虽然苏联官方宣称没有生产化学武器,在×××德国类似攻击面前将没有任何防护能力,但在事实上,早在战前,斯大林就已下令加强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有毒战斗物质的生产,而且早就准备大量使用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42-1943年,世界距离生化大灾难曾经只有一步之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部队在列宁格勒郊外使用催泪气体,可以视为对苏联领导层的及时警告,向斯大林发出一个独特的信号:德国间谍已经掌握了苏联生化武器生产和准备使用的情况。

而且,在卫国战争前,生化武器的使用对苏联军事领导人来说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而神秘的事情。苏联当局曾经在化学武器的帮助下镇压了1919年亚罗斯拉夫尔市的起义,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也曾在镇压安东诺夫暴乱时使用过。另外,战前苏联科学家和军人与德国同行在有毒战斗物质试验方面的合作也早为世人所知,这一合作一直持续到30年代中期,因德国政治局势变化而中断。之后,苏联科学家继续自行研究,1938年苏联已获得首批生物武器样品,化学武器也在逐年完善。到1941年前,苏联已拥有强大的军事化学实力,因此,在战争初期,斯大林准备使用这种致命武器库的想法丝毫不足为奇。

1941年8月,苏联最高统帅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在1941年8-9月开始立即大量装配化学炮弹、化学炸弹、化学瓶等武器。规定了具体任务量,责成化学工业人民委员杰尼索夫亲自负责,在工厂内装配化学武器中,要求每月装配的化学航空炸弹在45万枚以上,76毫米化学爆破杀伤弹每月在112万枚以上,其余弹药在每月50万枚以上。同时还对具体化学企业下达了直接装配任务,如每月要装配10万枚122毫米火箭弹,至少50万个AZ-2化学瓶。这样,到1942年前,斯大林开始准备直接使用化学武器时,下令在亚罗斯拉夫尔、古比雪夫、高尔基、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萨拉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构筑了特种指挥所,每个指挥所占地300多平方米,配备特种过滤装置,完全密封。不仅用于防护德国军队可能使用的生化武器攻击,还用于防护自己方面使用的生化武器的威胁。

之后,苏联继续进行寻找和试验新型有毒物质的工作,1942年中期,苏联化学部队装备了一些代号NOV、OT、B-2、R-2的有毒战斗物质,除军方外,其成分至今无人知晓。斯大林制订了使用生物武器的计划,1942年7月4日签署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决议:绝密!要求化学工业人民委员会在7月份制造下列生物武器设备:安瓿炮弹4000发、AS-1型玻璃安瓿23万个、安瓿子弹60万发,全部装配生物物质。

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实苏军曾准备使用生化武器:1938年开始研制的新型秘密防毒面具开始在1943年初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这种防毒面具不仅能有效防护毒气、病菌、有毒烟雾,还能防护德军和苏军可能使用的生物武器。斯大林准备在进攻战役开始前使用生化武器,一些相关文献在原苏共中央委员会档案室内保存,如今在俄罗斯档案管理中心内。要想全面了解斯大林使用生化武器的秘密军事计划,必须查证军事化学总局档案,但这些档案至今仍属绝密文献,研究人员无法查看。

一直到战争末期,苏联仍在加紧生产化学和生物武器,至于斯大林为何最终没有决定使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1943年初之前的卫国战争战略局势判断上举棋不定,也可能是因为斯大林不想使自己被美英等盟国视为恶魔,破坏争取早日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

在俄罗斯国防部档案中,有几份军事化学总局关于战争年代弹药使用的报告,数字不详细,但足以证明化学局曾得到了两种武器:火焰喷射设备和有毒化学物质。这意味着,在与德国军队作战时,苏军还是使用了化学武器,可能是对付部署在高加索地区的德国师团。

卫国战争初期,人类得以避免巨大的化学或生物灾难,只是因为斯大林是个实用主义者,他担心苏联会遭到类似武器的反击,也正是同样的原因阻止了×××发动生化战争的计划。

㈢ 美在全球设有超200个生物实验室,大多分布在哪里

众所周知,美国在全世界有着超过200个生物实验室,这些生物实验室大部分都分布在俄罗斯还有中国的周围,目前已经有30多个生物实验室被曝光,令人觉得不寒而栗的是还有大量的实验室不为人知,它们或许就隐藏在我们的身边,是隐藏的“炸弹”。为什么美国需要满世界建这么多实验室呢? 我们也是很不解,究竟人家的用心是什么呢?

抵制生物威胁,我们一起守护生命安全,希望美国方面尽快说明这些生物实验室的所在地区还有相关事宜。

㈣ 生物武器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

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

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

20世纪70年代末

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

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物弹头?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

美国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曾多次在朝韩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物武器?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

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㈤ 最早研制使用生物武器的国家是哪一个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用生物作武器无可考证,早期在兵器上涂抹毒液,或在河水下毒等行为,都可以视作使用生物武器,因为毒物往往来源于动、植物。

而最早使用病毒作武器发生在1349年,当时,鞑靼人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卡法城,而攻城部队受到鼠疫的袭击,死了一些人,于是他们把把鼠疫死者的尸体从城外抛到城内,使城中的士兵和居民也染上鼠疫,不得不弃城西逃……这个事件的大背景为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

一战时期出现了专门的生物武器应用,不过那并不是针对人,比如散播马鼻疽使敌人的骑兵、运输队的马匹患病,或散播真菌使小麦等作物减产等。

㈥ 各国生物武器概况有哪些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利用间谍撒播马鼻疽杆菌及炭疽杆菌感染对方的骡马。这是20世纪生物武器的第一次应用。1917年德国用飞机在罗马尼亚上空撒播过污染细菌战的水果、巧克力和玩具。但德国更信赖化学战。由于德国的大力发展化学武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放弃了生物武器计划。

但生物武器的发展却进入了一个世界性的繁荣时期,各个大国都制定了生物武器研制计划,进行生物武器研制,并且还公开或秘密的应用于实战。

英国

1916年,英国于波顿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物武器研究基地。此后波顿成为了全世界最权威的生物化学武器研究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顿基地的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下事实可以印证,1942年英国曾计划并生产500万块的混有炭疽杆菌的饲料饼,准备投放到德国居民点,但该计划取消。1941年10月,英国军情五处在类人猿”计划中,用肉毒素刺杀了德国纳粹头目赖因哈德·海德里希。但是随着欧洲战场吃紧,英国放弃了巨大的生物武器研发计划,转为和美国、加拿大共同研发生物武器。

日本

1935年,在哈尔滨建立细菌战研究所,名称为“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代号“731”,附设监狱和实验场。731部队进行人体的活体试验,遭杀害者达10 000人以上。1940年、1944年日军在我国浙江、湖南、河南等地空撒布伤寒杆菌、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致使霍乱流行,仅感染鼠疫致死者达700多人。日本在承德撒布霍乱弧菌导致万余人死亡,而且也导致1 700日本士兵死亡。“731”部队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突破,比如发明了装有活体跳蚤的陶瓷炸弹。此外,日本还在战俘营中用霍乱弧菌进行屠杀。尽管日军屡次应用,生物武器在战争中的效果甚微。战败后,日军大规模的生物武器计划终结。后来美国以包庇战犯为条件,获得了日军的技术成果。而且,美国的生物武器投送技术受到“731”的巨大影响。

前苏联

前苏联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使用土拉弗朗西斯菌,但战果不祥。前苏联在冷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物武器研究和储备,这可以从以下事件中得到验证。前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被怀疑使用BW;1979年4月,前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工厂发生一起炭疽芽孢杆菌气溶胶外逸事件,导致上千人死于肺炭疽。1982年,前苏联援助越南在柬埔寨战争中曾使用过镰刀菌(TS)毒素黄雨。80年代,前苏联还制定了针对美国的大规模生物武器袭击计划。而且,前苏联生物武器储备全球第一。

其他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南非在生物武器研究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未有大规模应用。伊拉克、古巴等后起国家也大力发展生物武器。

但在冷战期间,生物武器的发展却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只有美国的生物武器政策实现了转变;而且美国生物武器发展最为完善,资料最为公开,生物战实践充分,生物武器决策最为理智,所以下面详细介绍美国的生物武器发展和政策的变化。

美国

美国在一战后开始发展生物武器,而且也参与针对生化武器的军备谈判,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1925年6月17日,美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但《日内瓦协定》只能在禁止生化武器的首次使用方面发挥作用,在以“防御”为目的的研制和储备不违反这一协定。

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新型的生物武器,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德国或日本可能发动的首次生物武器袭击”,属于防御性质。在1941年,美国开始和加拿大、英国合作研究和生产炭疽炸弹,并进行肉毒素的野外散布实验。英国此时因为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开始与美国合作研制生物武器,并派出生物武器专家常驻美国,指导美国生物武器的研制,1942年,美国认为其生物武器的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二战后,美国俘获“731”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大大增加了生物武器的经费投入。

1952年初,美军向朝鲜的朔宁、平康等地投放了带有细菌的苍蝇和昆虫,2月美机对铁原地区的志愿军阵地投掷了大量的昆虫,此后发生了着名的宽甸事件和甘南事件,这两起在中朝边境的平民区投放细菌容器的军事行动被“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证实。

在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对朝鲜平壤市、江原道、咸镜北道、黄海道,对中国的抚顺、新民、安东、宽甸、临江多次发动了轰炸,轰炸中使用了生物武器,就对美国空军飞机出动的架次、轰炸后发现的各类昆虫的详细调查研究和细菌学实验鉴定后表明,这些昆虫带有鼠疫、霍乱以及其他传染病菌。详见《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对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进行细菌战的事实,美国政府迫于压力始终没有承认。

1962年1月美军在新竹布洒了1 000加仑的落叶剂,1962年9月3日到10月11日,在金瓯半岛布洒橙剂,美军对越南使用的6种植物杀伤剂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但使越军不能得到粮食,生存变得困难,而且使25 000平方千米的森林遭到破坏,13 000平方千米的农作物被杀死,153?6万人中毒,死亡3 000余人,其中包括平民。

1969年,美国基于以下3个理由对生物武器的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①由于尼克松主义的收缩战略,美国大力削减军费。②生物武器耗资巨大,但性能不稳定,作战效果差。③美国急于改变政府形象和国家形象,而生物武器的使用已经泛化为道德问题,社会意识形态成本太高。美国生物武器政策改变表现为:①重视化学武器,轻视生物武器;②重技术储备,轻装备部队,在研究中重防御技术和探测技术;③将生物武器泛化为道德问题,制约他国。

70年代,鉴于前苏联生物武器的巨量储备,美国相应的提高生物武器军备,但未到达收缩前水平。美国一方面保持对前苏联的威慑平衡,另一方面进行军控谈判,并在舆论上对前苏联进行制约。

在里根执政时期,中央情报局获得了前苏联进攻性生物战计划的确切信息,美国大大加强了对生物武器的研究,以对抗前苏联所谓的即将到来的“生化威胁”。但是美国此时的重点是二元化学毒剂;在生物武器领域,美国只是进行生物武器基因化的技术储备。

在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伊拉克的生化武器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查。并以之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且对伊朗、利比亚、朝鲜、古巴等国家进行指控;还和前苏联国家展开军控合作。尽管美国在这一时期主要挥舞道德大棒,但美国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还是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美国提出了生物恐怖袭击、基因武器、人种炸弹等诸多概念。

在遭受炭疽袭击后,美国将生物武器的军事用途向国土防御和公共安全领域倾斜。现在美国提出建立全国性的预警系统的概念。知识点生物战剂的缺点

生物战剂存在许多缺点,所以一般认为生物战剂是战略武器,不是很好的战术武器。使用生物战剂必须考虑气象和气候条件,因为风速和风向影响生物战剂的攻击效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英国在投放毒气时,因为没有考虑天气因素而遭到可怕的自我伤亡,即“蓝方针对蓝方”的伤亡。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生物战剂需要几天才能使人丧失能力或被杀死。生物战剂对部队没有持久的影响。生物战剂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在此时间内,如果不穿防护服,无法占领使用过生物战剂进行控制的敌军地区,但等生物战剂失效后可以进入那个地区。

生物战剂有天然的敌人。除了受天气影响外,紫外线能够杀死它们;干燥环境不利于它们生存。还有一个问题是使用生物战剂将受到世界舆论攻击,引发政治问题。今天传媒这么发达,没有哪个领导愿意看到新闻节目中出现敌方老百姓被生物战剂杀伤的悲惨镜头。即使最狂热的恐怖主义者也要三思而后行。

㈦ 生物武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怎样的

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

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

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

㈧ 生物武器的发展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

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

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

20世纪70年代末

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

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物弹头。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

美国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曾多次在朝韩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物武器。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

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阅读全文

与多少个国家在研究生物武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