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南极除了企鹅以外,有什么海洋生物
★南极多足虾 这是一种等足类甲壳动物,与我们常见的对虾是近亲。它们在南极附近的深海中很常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海草和海绵上,主要以海水中的浮游小生物为食。 ★未名软珊瑚 这种形似葵花的软珊瑚是英国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的,还有待于专家命名。软珊瑚相比硬珊瑚可以在光线很少的深海中生存,但不适于造礁珊瑚。 ★南极冰鱼 这种奇特的海鱼能够抵御南极海水的冰冷,它们的身体几乎透明。它们也有血液,但是血液中没有红细胞,因此它们的血液也是无色的。 ★南极筐蛇尾 这是一种奇特的海蛇尾,是海星家族的一员,体重可达5千克,寿命长达35年。它们在安静时可缩成一个小球,在遇到敌害或捕食时,可在1分钟内舒展所有的长腕。它们主要以海床上的一些小动物为食。 ★海猪 它们是海参家族一员,如同陆地上的蚯蚓一样,默默地耕耘着海底的沙土。 ★南极沙蚤 这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在南极海域发现的沙蚤,它们是一种海洋片脚类甲壳动物,是其他大型甲壳类动物的重要食物。 ★南极毛头星 是海百合的一种,3亿年前就生活在南极海域了。它们的触须不停地随海水漂动,捕捉漂流的海藻为食。 ★栉水母 这是一种长相奇特的水母,与其他种类的水母模样大不相同。研究表明,这种水母是水母家族中比较原始的一种。 ★灰鳐 它们在南极算是一种大块头的捕食者,经常如幽灵般在海床附近穿梭,以其他小动物为食。科学家预测,随着南极海域变暖,灰鳐等大型捕食者将越来越多,这将危及南极海洋生态。 ★海鳞虫 它是一种海洋蠕虫。一般的海洋蠕虫没有鳞片,生活在南极海域的这种蠕虫则长有鳞片,这可保障它们在寒冷刺骨的海水中畅游。 ★南极章鱼 章鱼在大部分海域都很常见,在南极海域却比较稀罕。 ★南极海虱 这是一种半透明的等足类甲壳动物,外观有些像生活在数亿年前的古生物中的三叶虫。 来源:科学启蒙
2. 海洋里有什么生物
1)海洋生物介绍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2)海洋生物介绍
浩瀚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其中有闪闪发光的夜光虫和身体晶莹透明、随波逐流的水母,有美丽无比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海葵和“顶盔贯甲”的虾蟹,还有千奇百怪的鱼类、古老的海龟和憨态可掬的海豹,更有聪明灵巧的海豚和硕大无比的鲸…辽阔的海洋中,还有种类繁多的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分为两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如我们常吃的海带,藻类大小悬殊,最小的单细胞藻类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而最大的巨藻长二三百米,称得上是庞然大物。高等的种子植物,如大叶藻、红树等,种类很少。
3. 海底深处有什么生物
因人类现在还无法到达最深的海底去探查,也就是说无法知道最深海底有何种鱼类。所以最多只能说人已发现的深海鱼所处深度纪录是多少。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它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其中心位置为北纬15°、东经147°30′。其最大深度达11034米。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探测深海的奥秘是极其困难的,早已有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但人类至今无法乘坐潜艇下到海沟深处,海沟底部高达1100个大气压的巨大水压对于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2℃(在极少数的海域,受地热的影响,洋底水温可高达380℃)。但在深海中仍然生活着一些特殊的海洋生物。
深海的鱼类不会压扁是因为它体内的压力很大,内外抵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想象一下鱼内部的压力和外部的压力一样,这样力是平衡了。
4. 海底的生物有哪些
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我国海域生物种具有明显的中国海域特色,具体表现在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而且还保存有许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物种,和一些在进化上属于原始以及孤立的类群。其中,属于原始的物种有鹦鹉螺、中国鲎、柱头虫、文昌鱼以及海豆芽和酸浆贝等;属于孤立的类群也很丰富,仅鱼类就有80种。
5. 海洋中什么生物最低等
古老而原始的生命在经历前后近20亿年的进化之后,到距今约19亿年前开始出现第一次繁荣,其标志是细菌与蓝藻的大发展,并且出现了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标志着生命细胞结构的完善,现代生命都是从19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的原点上辐射进化而来的。
最初我们要从原核生物说起。距今约32亿年前,在原始海洋里,已经出现了细菌和简单藻类的单细胞生物。如至今还广泛生活的蓝藻,仍然保留着当初那种原核生物状态。蓝藻的细胞里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蛋白质,放出氧气。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地面上形成臭氧层,减弱了日光中紫外线对生物的威胁,使水生生物有可能发展到陆地上来,也为低等动物的兴起提供了食物。一部分原始有鞭毛生物,后来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强了运动和摄食的本领,于是就产生了最早的原生动物,像现今还保留着10多亿年前原始状态的变形虫等。有孔虫也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产生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由于有孔虫能够分泌钙质或硅质,形成外壳,而且壳上有一个大孔或多个细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有孔虫是海洋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食物为硅藻以及菌类、甲壳类幼虫等,个别有孔虫的食物是砂粒。此外,有孔虫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重要的食物来源。
有的有鞭毛的单细胞生物,如裸藻,能利用鞭毛不停地转动在水中运动,还有个能感光的眼点,因此人们叫它眼虫,说它是动物。但是它又有叶绿素,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食物,又是毫不含糊的植物。这种既像动物又像植物具有双重性的现象,充分证明了动植物的共同祖先,就是如同眼虫之类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后来,到距今13亿~18亿年前这一段时间里,出现了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绿藻等。以后接着又有了红藻、褐藻、金藻……它们组成了绚丽多彩的藻类世界。
最终,由于细胞结构的不断分化,导致了营养方式上的一分为二:一支发展自己具有制造养料的器官(如叶绿体),朝着完全“自养”方向发展,成了植物;另一支则增强运动和摄食本领以及发达的消化机能,朝着“异养”方向发展,成了动物。
6. 海里有什么动物最少十二种
海里的动物有海马、鲨鱼、水母、金枪鱼、螃蟹、乌贼、章鱼、海龟、牡蛎、鲸鱼、鲍鱼、带鱼、白鲦鱼、压鲦鱼、红翅鱼、丁钩鱼、海豚、海狮、翻车鱼、海蛇等;
海里有植物有蓝藻、红藻、褐藻、绿藻、珊瑚、海带、海绵、螺旋藻、轮藻等。
经过几十年来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 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数量占50%。
(6)有什么偏僻的海洋生物扩展阅读
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1、海参 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2、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速度比普通火车还快。
3、乌贼、章鱼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4、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5、会爬树的鱼
鱼类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鱼儿离开水,鳃丝干燥,彼此粘结,阻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国沿海却生活着-种能够适应两栖生活的弹涂鱼。
7. 海洋生物有什么
海洋生物有鱼,海螺,海参,海草,海姆,虾,乌贼,海绵,乌龟等等。
悬浮于水中随水流移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动物(如水母、腹足纲软件动物的翼足类、异足类,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等)。多数终生营浮游生活,称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数种类仅于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营浮游生活,称为阶段性浮游生物,如许多海洋动物的幼虫;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中被水流冲荡而出,如某些低等甲壳类的介形类、涟虫类等,称为暂时性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有光的水层;浮游动物则不然,有的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多数能在水中作垂直移动。浮游生物一般体重轻(外壳重量轻、体内脂肪含量高,富有黏液)、沉降阻力大(身体相对面积大,体表多刺毛、突起,群体连成片)或者具有纤毛、鞭毛而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8. 深海中有哪些非常罕见的海洋生物
相信大家在各类科普节目之中都见到过深海的样貌,顾名思义深海就是深度极深且水压较强的海域,比起浅海域还说深海还有着不少极为独特的特性,其中一个就是深海是没有任何光线的,这也意味着很少有鱼类能够在如此漆黑一片的海域之中生活。据我了解目前在深海中生活的海洋生物大多都极为罕见,其中巨口鲨以及吸血鬼乌贼便值得一说,这两种生物不但外形奇特还十分罕见,我们普通人很可能究其一生都很难见到一次。
综上所述,深海之中有着不少罕见的海洋生物,其中巨口鲨以及吸血鬼乌贼更是极为罕见,毕竟深海域与普通海域的区别比较大,因为其深度、水压以及光线问题等诸多限制,导致普通人很可能究其一生都很难见到这些生物一面。
9. 有一种海洋生物,很扁,头上有两个触角一样的是什么动物啊
海兔?
海兔,又称海蛞蝓,海兔不是兔,而是甲壳类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是海兔科海洋腹足类的统称。与各种螺类是亲属,属于浅海生活的贝类,因其头上的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而得名。
它们的贝壳已经退化为内壳。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壳皮,壳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泽。海兔种类有3,000多种,通常个体不大,但五彩斑斓,颜色和花纹各不相同。海兔遍及全球海域,其中还包括热带和南极洲海域。中国沿海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