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怎么看待生物安全

怎么看待生物安全

发布时间:2022-07-07 09:05:55

Ⅰ 怎么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防止把引起畜禽疾病或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引进鸽群的一切饲养管理措施,通俗地讲是防止有害生物进人和感染健康鸽群所采取的一切措施,是立体、全方位预防鸽病的 系统。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啮齿动物和野生鸟类。生物安全体系 是指防止把引起畜禽疾病或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引进鸽群的一切饲养管理措施,通俗地讲是防止有害生物进人和感染健康鸽群所采取的一切措施,是立体、全方位预防鸽病的 系统。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昆虫、啮齿动物和野生鸟类。虽然药物和疫苗一直以来都对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普遍认为它们并不是最有效的减少疾病损失的措施。现代养殖场需要全面、全方位地考虑,如果环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 而得不到控制。

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不能严格执行,那么单纯依 靠药物和疫苗并不能有效地保护鸽群。鸽群只有处在良好的环境中时,疫苗和药物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构建生物安全体系在硬件和软件上必须都要下工夫,凡是与鸽群相接触的人和物都是实施生物安全需要控制的对象,包括鸽舍、鸽、人员、饲料、饮水等方方面面,所以在做好硬件规划设 计和建设基础上,需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确保生 物安全体系达到效果。主要是鸽场所在环境和鸽舍建设、鸽场选址和布局建设要科学规划,尽量远离其他养殖场和散养户,远离大的湖泊、水道、候鸟迁徙路径和公路。

Ⅱ 如何从加强生物安全角度如何理解国家总体安全观

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我们应该维护国家的安全观,坚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

Ⅲ 什么是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 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基于生物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所谓生物安全 通常是指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 以及对它们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生物安全与公共卫生 社会稳定和国家战略安全有关 国际生物安全角势的发展正处于大动荡 大变革的重要转折点 从短期来看 生物安全风险通常是可控制的 但它们面临棘手的问题 例如生物攻击的威胁 新出现的紧急情况和双重用途技术风险 从长远来看 战略安全风险增加 迫切需要战略指导和技术突破

Ⅳ 如何看待生物分离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

要保证微生物在分离时的过程中稳定合理放置,确保不会倾倒、溢洒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分离是指从动、植物细胞、微生物代谢产物和酶反应产物等生物物料中分离纯化目的组份的技术。所以在分离重要确保生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有效的安全分离也是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安全是指致病微生物的实验室安全防护与管理,主要目的是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意外泄露导致环境污染。

Ⅳ 如何结合2020疫情谈谈怎么维护生物安全

1、确保生物安全,要重点突出“依法防疫”。不论是疫情防控吃紧的阶段,还是疫情预防时期或者疫情防控结束之后,任何时候防疫工作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防疫工作不讲法,必然就在无形中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风险性。

能否具有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防疫工作的开展能否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有效支持。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上不去,依法防疫工作就无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科技手段来了解病毒等微生物的习性以及通过制度化的隔离措施来保护人类免受病毒的侵入,这些人为措施都是人类为了保障自身的健康和生命采取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

3、关注“生物安全”问题,特别是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来认识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5)怎么看待生物安全扩展阅读

从维护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认真地对待病毒可能给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的危害是迄今为止能够被防疫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手段。

所以,面对病毒侵入可能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侵害,如果人类社会能够高度重视和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是政府和社会公众都能增强自身应对病毒等微生物侵害的“安全意识”,那么,纵然发生了再大、再迅猛的未知病毒侵害疫情,人类社会也能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未知病毒何时出现、会造成多大的危害,这是目前人类科技能力尚不能完全掌控的事情。所谓的特效药和疫苗也不是按照人们主观意愿随时可以产生的,但是,人类面对可能出现的未知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害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则是可以通过制度和规则来实现的。

Ⅵ 从生物安全角度谈谈如何看待转基因农产品

转基因用农产品对人身体肯定是没有好处,因为它不属于自然生长的植物。它是一种转基因技术的产品对人类自然都没有好处。

Ⅶ 人们怎样看待克隆与转基因引起的社会伦理和生物安全问题

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大部分人不支持。
1.当细胞生物学家罗伯特·普莱克在冷全港进行SV40介导的小鼠转化实验时,这种病毒的宿主菌传播人类癌症的担心就存在了。
2.20世纪70年代,多位生物学家主张限制遗传工程研究。
3.在严格的定性和检验下,可以正确应用转基因技术,为人类造福,但是,基因的许多影响是不易控制的。例如,有的人对转基因食物过敏(损伤免疫系统的内脏);有的基因转移影响了其他动植物(如转基因油菜将外来的基因转给杂草);有的影响了作物的其他基因(如耐除草剂的大豆,防癌成分异黄酮减少);还有的除害虫产品也杀死了益虫。
4.现在世界上至少有1000多种人类基因专利已经被批准。
5.现代生物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好处主要有:准确诊治、预防疾病,有效提高作物、畜禽产量与质量,开发研制新型药物、营养品、保健品,有效清除、处理环境污染及废弃物,建立遗传信息档案、有效确认身份和侦破案件等等。
6.在人类胚胎的克隆性研究方面,各国所持的态度不同,我国坚持反对生殖性克隆,支持生殖性克隆。中国政府并通过法律手段明令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
在生物安全方面
转基因生物导入了外源基因后,往往会表现出一些本物种生物原来所没有的性状,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转基因生物看作是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物种,他们释放到环境中后,可能会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例如在20世纪末,加拿大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油菜,并进行大规模种植,仅几年后,在农田中便发现了对多种除草剂具有抗性的杂草化油菜植株,而且其传播速度快得惊人,已经真正成为所谓的超级杂草,影响了农业生产。另外转基因生物体内的外缘基因可能会随着近缘物种的杂交,扩散、漂移到其他物种而导致自然界的混乱,转基因生物的分泌物和残体分解物也可能会对周围其他生物的生长产生危害,影响生态安全。所以转基因生物投入生产以前,应先进行科学的观察试验和生态风险评估,避免它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有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这样一组对照实验,用抗虫转基因的玉米分别饲喂玉米钻心虫和草蛉,实验结果表明,在钻心虫的死亡率高达60%的同时,草蛉的成熟期也比正常时间晚了3天。草蛉是一种益虫,被农民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铃虫和蚜虫等农业虫害。这个实验证明,抗虫转基因玉米没有识别益虫和害虫的能力,它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损害了益虫。若大规模地种植抗虫作物可能意味着什么?

Ⅷ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如何看待这些影响

生物技术的利与害

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现代生物技术已逐渐进入人类生活,但它在应用中是否安全呢?专家建议采取预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必夸大其危害。目前还找不到一个生物技术真正导致危害的实例。

我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的生物产品大多属无风险的Ⅰ级,极少部分属于低度风险的Ⅱ级,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现代生物技术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将人类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

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例如利用基因治疗疾病、制造生物药品、种植转基因作物等,都将给人类带来福音。

不久前,俄罗斯医学家成功地将小鼠的胰岛素移入一位患病儿童的体内,用于疾病的治疗。这种被称为基因治疗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将有特定基因的细胞移入人体缺乏此种基因的器官内,以弥补病人的遗传性基因缺陷。今后基因治疗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艾滋病、乙肝等疑难杂症。

制造生物药品是生物技术医学利用的另一重要方面。13年前第一种生物药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人造胰岛素问世。目前,美国已有1300多家公司投入这项研制,约有50%的新药是生物药。在中国,业已开发出ɑ-干扰素等生物药品。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人类粮食供给陷入新的危机。而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大量用于作物的抗病毒、抗虫性、抗除草剂和抗真菌细菌病害,给农业带来持续增产;运用转基因手段,还可以在体外将不同种属植物的基因分子以特殊的方法连结,构成一种新的基因分子,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只能在同种属内植物间进行的限制,创造出新优质高效品种。同时,它还可以对果实延熟保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盐性。

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玉米320多万公顷,平均增产7%,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1300万美元。而1998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2780万公顷,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如计入使用生物技术后化肥农药污染减少的环境效益,无疑是一个更诱人的数字。

此外,生物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世界各国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据悉,中国业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不知不觉中,生物技术走入人类前行的进程。但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它的应用是否安全呢?专家建议采取预防是必要的,但不必夸大其危害。

70年代初,当科学家第一次利用重组基因技术把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病毒和猿猴的SV40病毒构建成重组基因分子时,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用这种方法会不会制造出人类无法控制的超级病毒或者超级生物,给人类和自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于是科学家开始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即生物安全。

专家们认为,现代生物技术存在着广泛性、潜在性、长期性的危险,可能会出现影响环境中非目标性生物生态结构,改变物种的竞争关系,出现转基因植物杂草化和部分产品的毒性、致病性和过敏性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看待这些潜在的危险呢?专家们认为,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应当引起重视,采取预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要夸大生物技术的危害。一些可预见到的潜在危险通过生物安全手段是可以避免的,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例如,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问题,现在的大多数栽培作物经人工驯化后,在自然条件下已失去适应性和自然竞争能力,其退化为杂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基因漂移。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发生基因漂移,改变非目标生物的生态结构和物种的竞争关系?基因漂移只能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属之间进行,有的作物与其属于同一种的杂草亲戚,如十字花科的油菜,它的基因有可能会转移到此类杂草上,增加了杂草的抗虫或抗除草剂的能力,提高其生存适应性。在种植这种转基因作物时,一般会采取各种物理或生物的隔绝等安全措施,如使转基因作物与杂草的花期错开,漂移是可以避免的。我国现在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和玉米在我国都没有与其同属一个种的杂草,不会发生基因漂移。但在墨西哥,许多野生的玉米是杂草,种植转基因玉米时就需要采取安全措施。

目前,现代生物技术的确会对农业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如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量种植,会使作为清杀对象的目标害虫发生群体改变,产生抗性,更难清杀。国外目前采用“避难所”的安全措施,在种植转基因作物同时也种植一定数量的常规作物,使转基因作物上的有抗性的害虫与常规作物上无抗性的害虫共同繁殖,以稀释这种抗性基因,延缓抗性出现,为研制开发新的抗虫害基因争取时间。

在生物技术开发中,要注意避免人为扩大生物的毒性、过敏性,致病性。美国一实验室曾试图用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作基因工程,后来发现2S清蛋白是一种过敏源,重组其基因,全使一些原本不含该过敏源的生物也具有过敏性,扩大了过敏的范围,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实验最终被停止了。

我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晚,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不到全世界总面积的0.01%,生物产品也相对较少。依据1993年12月原国家科委发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生物产品按其风险大小划为四个等级。目前我国的生物产品大多属无风险的Ⅰ级,极少部分属低风险的Ⅱ级,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在世界范围,我们还找不到一个生物技术真正导致危害的实例,因为人们在生物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就认识到其潜在的危险,而加以防范。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安全日益显露其重要性,它将不再局限于生物技术本身,而在国际贸易、基因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下一个世纪,生物技术将逐步商品化和产业化,生物安全将不仅是生物技术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规范和对未知危险的防范,还将成为其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Ⅸ 政治在生物安全方面我们怎么做

政治在生物安全方面要做的事情就是对自然的尊重,把握好发展需要和自然伦理的关系。

阅读全文

与怎么看待生物安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